03.02 為什麼萬曆十五年評價那麼高呢?

翔翔翔翔子1


首先是作者黃仁宇先生獨特的人生經歷

黃仁宇(1918年6月25日-2000年1月8日),美籍華人,教授、學者。黃仁宇1918年6月25日出生於湖南長沙、2000年1月8日病逝於紐約上州的醫院中,享年82歲。

1936年黃仁宇考入南開大學理學院電機工程系。抗日戰爭爆發後,黃仁宇輟學參軍,1940年自成都中央軍校畢業後,任陸軍第十四師排長及代理連長,1943年加入駐印遠征軍,任新一軍上尉參謀。1946年赴美求學,獲密歇根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師從余英時),以歷史學家、中國歷史明史專家,大歷史觀的倡導者而為世人所知。

黃仁宇本人曾這樣解釋他的歷史觀的來源:“大歷史觀不是單獨在書本上可以看到的,尤其不僅是個人的聰明才智可以領悟獲得的。我的經驗,是幾十年遍遊各地,聽到不同的解說,再因為生活的折磨和煎逼,才體現出來的。”因此這本書不是一個書齋學者所寫出來的作品,而是融入了作者本人奇特經歷和深刻感受的作品。

和黃仁宇這樣有豐富人生經歷的作家,還有羅貫中,為什麼三國演義描寫戰爭,謀略這麼好?是因為羅貫中親身經歷過元末明初的農民戰爭,並曾經擔任張士誠的幕僚,很多事情耳渲目染,身臨其境,所以寫出來的東西特別真實深刻,富有生命力。

很多東西都是感同身受,通過自身的閱歷及人生感悟得出,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有穿透力,和坐在書齋裡做學問的學者憑理論以及想象得出的經驗寫出來的東西當然不可同日而語。

這本書獨特的敘述方式

全書共分七章,分別是

第一章萬曆皇帝

第二章 首輔申時行

第三章 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四章 活著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第六章戚繼光——孤獨的將領

第七章李贄——自相沖突的哲學家

但是隻寫了6個人物,其中第一章萬曆皇帝和第四章活著的祖宗都是寫的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黃仁宇在活著的祖宗這樣評價萬曆皇帝:“由於成憲的不可更改,一個年輕皇帝沒有能把自己創造能力在政治生活中充分使用,他的個性也無從發揮,反而被半信半疑的引導進這烏有之鄉,充當了活著的祖宗。”

另外還寫了5位大臣,分別是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同時,也寫了他們之間存在的重重矛盾,如皇帝與群臣的矛盾,保守派與自由派的矛盾,官員與官員之間的矛盾等等。無論是皇帝還是官僚,是將軍還是知識分子,都各有自己的理想,又都各有自己的侷限,最終在相互制衡衝突中彼此消耗,導致了整個國家的全面平庸與危機,整個中國社會逐漸走向衰亡的趨向似乎不可避免。

本書是歷史書籍,但是不同於司馬遷史記那樣的紀傳體敘述方式,也不同於司馬光資治通鑑那樣編年體通史的寫法,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過於文學化,既不像一部斷代史,也不像一篇專題論文。而是將一件件去一個歷史鏡頭,將一件件看起來比較平常的瑣事加以敘述,並加上作者自己的一些看法評論。雖然是橫斷面,但是非常嚴謹。另一方面,作者又用“夢幻般”的筆觸,既敏感又客觀冷靜地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使讀者彷彿能夠觸摸到歷史真實的脈搏,感受到一個朝代的呼吸。

秉承大歷史觀,作者對歷史的講述更加客觀,對問題的評論更加犀利。相較於交代羅列史實,本書深入的剖析了當時的中國社會、政治體制,將箇中緣由、狀況和未來進行了詳解,在一個更高的層面發揮了歷史的意義。

本書出版的特殊時期背景

2018年6月25日,是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的百年誕辰。其作品《萬曆十五年》,自1982年中文版出版至今,暢銷多達300萬冊,幾乎成為大陸史學界最暢銷的讀物之一。但是,這本書在80年代談不上特別暢銷。直到90年代後期,三聯書店版的《萬曆十五年》出版以後,才真正成為了暢銷書,而黃仁宇的聲譽才開始更大範圍傳播。這部偉大作品誕生之前,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曲折故事。

這部書的完成時間是1976年,此時58歲的黃仁宇正在美國六月州立大學任教授,初稿是英文版,書名叫做:《無關緊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然而,這部書剛面世的時候,卻面臨美國多家出版社退稿。各出版社認為:它更像散文或者小說,而不是歷史。他們認為用這種方式去呈現和探討歷史,根本就是錯誤的。並且這本書又夾雜有大量思辨性的內容,對普通讀者來說,有很大閱讀難度。

禍不單行,就在這本書屢遭退稿的過程中,1979年,黃仁宇以六十一歲的“高齡”,被所在紐約州立大學辭退。就在被解聘前不久,因為在歐美出版無望,黃仁宇乾脆自己動手把這部書稿譯成中文,定名為《萬曆十五年》,託人帶到國內碰碰運氣,看看有沒有出版的機會。

中華書局的編輯傅璇琮後來寫了一篇文章,叫《那年,那人,那書——出版紀事》。他說,這部書稿,黃仁宇最初是託黃苗子交給他的:黃仁宇與黃苗子夫人鬱風的弟弟認識,黃苗子以漫畫家的身份知名,不是史學家,但是他和中華書局的編輯很熟。因此他在1979年5月23日給傅璇琮寫了一封信。

很快,這本為了“統戰海外知識分子”的書上市了,想不到市場反響居然非常好,第一次印刷2.5萬冊,很快就銷售一光,在讀書界引起很大轟動。後來三聯書店拿過這本書的版權,將它作為“黃仁宇作品系列”中的一種出版。雖然沒有做任何營銷,但是《萬曆十五年》還是迅速成為大陸最暢銷的歷史著作,迄今銷售已經數百萬冊,成為現象級出版物。嗅覺敏銳的臺灣出版商立刻推出臺灣版,同樣引發巨大轟動。

從此黃仁宇的作品在兩岸一部接一部地出版,幾乎每本都受到熱烈追捧。在二十世紀最後十餘年間,黃仁宇成了中國海峽兩岸普通讀者心目中影響最大、名聲最著的歷史學家,甚至都不用加“之一”二字。 而《萬曆十五年》英文版也在屢屢碰壁之後,在他被大學解聘後的第二年,終於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黃仁宇的期待一定程度上得到實現,這本風格獨特的書立刻引起了評論界的關注。美國著名作家厄卜代克(John Updike)在New Yorker雜誌上為這本書撰寫書評,大力推薦,他說:“儘管深富歷史學識,然而《萬曆十五年》卻也具備著卡夫卡(Kafka)的優美而又令人頓挫之故事《中國萬里長城築成之時》(The Great Wall of China)的超現實的虛構特質。”1982和1983年該書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American BookAwards)歷史類好書兩次提名。後來又被以英、中、法、德、日等多種版本出版,在美國為一些大學被採用為教科書。


老賈先聲


1587年萬曆十五年,從名字上看,黃仁宇講的是明朝萬曆十五年發生的事情,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為什麼會變成明朝滅亡的開端呢,黃仁宇說:

中國的癥結無非是用道德代替技術。而要進行這樣的改造,皇帝、首輔、軍將、地方官員、哲學家、鄉紳等等各個層面,都需要一場大的改變,而非局部的改造可以完成。

當權者不作為萬曆帝消極怠工對抗文官集團,張居正死後真相大白對顛覆了萬曆世界觀,立嫡立長圈住了他與鄭貴妃的愛情,國家統治者不能立自己喜歡的孩子當太子。一切的一切深深刺痛著萬曆。

當時大明清官海瑞病死,戚繼光老死。建州首領發動統一女真戰爭。但大明絲毫沒有注意。直到1616年。

  • 1619年大明已經註定滅亡。

這本書多方面的寫出了明朝為什麼滅亡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滅亡。從萬曆帝到申時行似乎被什麼控制了一樣。道德鎖住了不能想做自己的事情。

  • 在當時微乎其微的小事但是在現在看來是可以導致王朝滅亡的事情。

除開明朝開國草創時期的洪武、永樂兩朝外,這個帝國的實質主人,一直是文官集團。

至於,萬曆十五年發生的所有事情,其中的關係因果,恰恰是歷史的重點。從歷史意義來講,這個事件是個意義非常深遠的標誌。


山顛一壺清酒r


導語

本書中,黃仁宇採用一種大歷史觀下的歷史寫法,以短衡長,只是我們個人對歷史的反應,不足為大歷史。將歷史的基點推後三五百年才能攝入大歷史的輪廓,所以敘事不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書中所敘不妨稱為一個大失敗的總記錄,主要寫了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古怪的模範官僚海瑞、哲學家李贄、抗倭英雄戚繼光,用黃仁宇的話來說,他們或身敗,或名裂,或身敗名裂,沒有一個人功德圓滿。這種情形,非個人原因,而是當時制度已至山窮水盡,上自天子,下至庶民,無不成為犧牲品。黃仁宇指出,中國兩千年來,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極,這就是一切問題的癥結。


萬曆皇帝像

01

張居正是內閣首輔大臣同時也是萬曆皇帝的老師,承擔著萬曆皇帝的教育事務。他教導萬曆,做皇帝的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敬重天道,效法祖宗,熟讀經史,恪守儒家道德思想……有一次,小皇帝書法練的小有所成,讓張居正和其他大學士觀看他秉筆揮毫,寫完賞賜給這些大臣,張居正謝恩領受,但第二天他就啟奏皇帝:陛下的書法已取得很大成就,不宜花費過多精力,怕其走上宋徽宗,陳後主的後路。還有一次,萬曆曾想為他母親裝潢宮室以表孝思,張居正卻認為各宮院已經十分富麗完美,毋須再加修飾。正是在張居正的教導和為政舉措下,萬曆皇帝接手國家的前十年,外患基本已經平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基本緩和,國庫也日漸充實。萬曆皇帝很感激,甚至在張居正胃病發作,親自調製椒湯麵給先生食用調養腸胃。

然而,正是這樣的信任和尊敬,影響了萬曆皇帝后來的人生。萬曆十年,張居正胃病發作,突然離開了人世。萬曆皇帝還沉浸在悲痛中,曾經在張居正秉國下利益受損的反張集團,開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清算。為什麼張居正這樣令人痛恨?原因在於他把所有的文官擺在他個人的嚴格監視之下,並且憑個人標準加以升遷或貶黜,因此嚴重地威脅了文官集團的安全感。萬曆皇帝在強大的反張集團下,獲知張居正聚集了許多珠玉玩好、書畫古蹟,張居正言行不一,事實證明私生活極其奢侈。

在清算張居正的過程中,皇帝慢慢發現所得到的自主之權仍然受到種種約束,倒張人物分為兩類,一類強硬又頑固,張居正案一結束,就把攻擊的目標轉向皇帝,以勸諫之名求得名聲,另一類乾脆爭權奪利,在空出來的職位安插自己的親信。萬曆皇帝意識到文官集團公私“陰陽”的區別。口頭上的理想,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稱其為“陽”,文官集團不能告人的私慾稱為“陰”。

張居正像

02

申時行被任命為首輔,似為一串意料之外的機緣所促成。張居正逝世後,繼任者為張四維,不足一年,張閣老父親去世,張四維只能離職丁憂,在此期間,申時行代理首輔。張閣老居喪將滿又一病不起,較申時行資深望重的大學士馬自強和呂調陽也已病死,這樣,資格最淺的申時行就被任命為首輔。

有其偶然性,也有其必然性。難道一個人熟讀經史,文筆華美,就具備了在御前為皇帝作顧問的條件?難道學術上造詣深厚就能成為大政治家?因為我們的帝國在體制上實施中央集權,其精神上的支柱為道德,管理的方法則依靠文牘。申時行在被任命為大學士之前,多年的翰林生活,接受倫理道德的薰陶,精研各種檔案,參與修撰嘉靖和隆慶兩朝實錄和《大明會典》。長期編撰工作,把歷年所有因革的文件逐月逐日地整理加以檢討,長期處理各種人事經驗,使他深知我們帝國有一個特點:一項政策能否付諸實施,實施後或成或敗,全靠看它與所有文官的共同習慣是否相安無憂,否則理論上的完美不過是空中樓閣。

申時行正因為深知這一點,在他秉國時期,全力處理好與文官的關係,平衡好“陰”與“陽”的距離,然騎牆派的申時行也沒有落得太好的下場,文官集團攻擊他首鼠兩端的做派,最終申時行也只能辭職離任。

申時行像

03

海瑞是一個富有傳奇性的人物,他不相信治國的根本大計在於上層懸掛一個至美至善的道德標準,而責成下面的人在可能的範圍內辦事,行不通就打折扣。

而海瑞的尊重法律,是按照規定的最高額度執行。海瑞充分尊重法律的同時,作為一個在聖經賢傳培養下的文官,他又始終重視倫理道德的作用。然而,即便他寄畢生的精力,尊重法律,按照往聖先賢的訓示,為國盡忠和為公眾服務,也無法從本質上解決制度上的問題,在無可奈何中死去。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寇;後又在北疆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他是一代卓越的將領,也是一位組織家、工程建築師和操典的作者,他不同於海瑞的簡單,假如他不精通政治間的奧妙,就絕不可能同時做好這麼多的事情。戚繼光重視火器的作用,改革軍制,然而制度不允許也沒有能力作全面的變革,只好採用妥協的辦法修修補補。即使這樣,他在薊鎮中推行的整套措施也已事實上打破了文官集團所力圖保持的平衡,加之和張居正的親密關係,被罷免在家晚景淒涼。

《萬曆十五年》中最後提到的是自相沖突的哲學家李贄,他對社會現狀的反感,看出社會制度的僵化,一方面反對傳統,反對儒家的泛道德主義,抨擊程朱理學,一方面又難以和心中固有傳統隔離,其自相矛盾的思想,招來非議無數,最終選擇在監獄中自殺,其臨死前所說:“七十老翁何所求?”讀之讓人唏噓不已。


《萬曆十五年》揭示了中國傳統社會晚期的結構,上面是一塊長麵包,大而五當,此乃文官集團;下面也是一塊長麵包,也沒有有效的組織,此乃成千上萬的農民。其中三個基本的組織原則就是尊卑男女老幼。萬曆十五年,無論君王勵精圖治與否,大臣們公正廉潔與否,實際上大明帝國已經走到了它發展的盡頭。

(圖來源網絡,侵刪)


雲影說


《萬曆十五年》的作者:黃仁宇(1918年-2000年)美籍華人,參加過抗日戰爭,後赴美求學。62歲那年,由於多年沒有新著問世,被紐約州立大學解聘。戲劇性的是,解聘第二年,他的《萬曆十五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發行。

不平凡的經歷必然成就此著作的奇特性。一般的史書都是按照編年體的形式來編排的,有時間先後順序,但是《萬曆十五年》是圍繞著一個歷史時間點,把這個時間點前後的歷史事件擺上舞臺,從而使歷史事件內容生動,人物形象鮮活,個性突出。從這一點看這本書具備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性更強。這就是作品的吸引人之處。

萬曆皇帝

萬曆15年即1587年,這個時期的中國和世界都在幹什麼?

1587年的前一年,西班牙無敵艦隊遠征英國,拉開歐洲史政治大洗牌的序幕,資本主義進入殖民擴張時代。

1587年,海瑞去世。

1587年的前一年,李贄在姚安府知府辭職。

1587年以後,中國的西北、東北、西南,邊境不寧。

最後,也是必須要提的,1587年,張居正去世五週年,萬曆對他的清算完畢。

海瑞和張居正大家比較熟悉,一個清官,一個能吏。但是怎麼評價海瑞這個人呢?這個人呀,放在現在,有點“死性”,“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用來形容海瑞是再恰當不過的。所以張居正任首輔期間,也一直未給他升遷的機會,張居正需要的是能吏,不要清流。

張居正,能幹,有手段,有魄力,是一個強權人物,要沒有他,明朝還會早滅亡十年,呵呵!

熊召政的《張居正》寫的不錯,獲得了"矛盾文學獎"。作者是以積極的肯定的態度來評價張居正的。當然,作為文學作品,可以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寫作需要。如果文學作品按照史書來寫,乾巴巴地敘述歷史,銷量也上不去。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中國的封建社會進入16世紀,封建社會制度、政治、經濟、文化,已經由成熟轉為"極致",僅憑一己之力想改造這個社會,是不可能的,海瑞的失敗也是這個原因。

評價張居正改革的成效:"給這個病入膏肓的大明王朝注入了一針強心劑。"

張居正改革最大的貢獻是賦稅制度,推行"一條鞭法",即將原來的田賦和徭役"量地計丁,一概徵銀,官為分解,僱役應付。"觸動了以土地作為生產關係基礎的封建社會,適應了明中葉以後商品經濟的發展,新生產關係的萌芽在封建社會母體裡悄悄孕育。

但是改革損害了統治集團的既有利益,甚至萬曆皇帝的外公(武清伯)也出來反對,註定不會長久的。

張居正的繼任者潘晟和張四維,雖然也是張居正培育起來的嫡系,但是他們的手段和能力比張居正差遠了,張居正死後,萬曆新政積累的改革成果馬上消失殆盡。

張居正

張居正被清算後,他的追隨者戚繼光在1588年去世。

明朝初年軍事上實行衛所和軍戶制度,我們所熟悉的"戚家軍"並不是明朝的正規軍隊,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張戚集團的私人武裝。明朝後期,衛所和軍戶制度已經滿足不了國防戰爭的需要,導致明朝政權在農民起義和清軍的進攻下迅速土崩瓦解。

下面再談一下本書另外兩個人物,申時行和李贄。

申時行的知名度在歷史上不高,張居正身死名裂,對他觸動很大,乾脆奉行"蘊藉不立岸異",充當和事佬,文官集團攻擊他首鼠兩端,賣友誤君,最終選擇辭職離任。

申時行當官不行,書法不錯,史書稱他"文藻婉麗,著述頗豐",蘇州博物館館藏他的"行草七律詩扇",或者是對這位先生心境的描寫。

石蹬縈紆翠壑重,

香塵絡驛枕秋峰。

雲藏古寺三天【】,

風落寒濤九里松。

出井旃檀存妙相,

開山錫笠想遺蹤。

宰官欲聽無生法,

野服來瞻大士容。

最後來談一下這個離經叛道的李贄。

中國封建社會出現新的思想,肯定是反映了一部分人的訴求。如何評價這種思想產生的社會背景,認真地對待這種訴求,統治集團應該給予客觀對待。但是,大明帝國沒有。

中國的儒學思想始於春秋,經各代不斷髮展,到漢朝成為封建社會正統思想,後續程朱理學,陸王心學不斷給予補充,已經形成了具有體系的治世哲學。但是儒學思想也有其自身的侷限性,到了明朝中後期,主觀唯心主義已經對人們的思想產生嚴重束縛,這時候,迫切有一個新的主張和思想出現,李贄的思想應運而生。

為什麼萬曆十五年這麼多人喜歡,更多是站立在歷史的維度去看這本書。



澤思


萬曆十五年評價

《萬曆十五年》是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明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後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探索現代中國應當涉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於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緻,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這本《萬曆十五年》,意在說明16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衝突時的側面形態。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衝突既開,恢復故態決無可能,因之而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歷史的機緣。


東堯12


很牛逼的書,評論起來一言難盡。用個簡單的說法總結一下個人的理解:這本書可以指導我們用現實的態度去了解歷史,不從政治的角度、不從某班人馬的角度、不從純學術的角度、不從超現實的角度,從平常人能理解、能想清楚的角度,去看那年的事兒。

那年的事兒或大或小,或許從某種意義上影響了中國後來的進程,但是我看那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夠以看故事的方式去看當時的一些真事兒(黃仁宇的學術背景我還是信任的),不戴著任何有色眼鏡。


薄荷紅茶007


萬曆十五年》是一本介於學術和商業的書籍。涵蓋經濟 政治 社會結構 軍事 以及當世的思想的歷史著作。作者貫穿始終的就是對明王朝以及類似的王朝以宗法及道德運作國家機關的分析和批評。作者以各個看似聯繫不怎麼緊密的幾個主題來分別闡述作者的觀點,形式類似於小說的細緻。作者分析的立場以作者自己的話來說,作者是“大歷史觀”的角度來研究和分析的。




無厘頭小隊


這是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漢人政權,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對現代人影響很大,同時又是被清朝大量篡改歷史的朝代。而這本書的作者不但大量還原了歷史,還使用了大歷史這個角度重新審視了這段歷史,評價自然就比較高了!!


西行愛嘮叨


具備學術能力,又寫的不枯燥很有趣,這類書不多。當然這本書就脫穎而出啦。相比很多學者呆在書堆裡,作者是真行伍出生,在一群歷史作者裡顯得不一樣吧😄


林河圖


以小見大,明朝以至於整個封建官僚系統運營,以及之後衰落都能從中看出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