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数字密码”来解读:疫情下上海的“菜篮子”为啥拎得稳

“数字密码”来解读:疫情下上海的“菜篮子”为啥拎得稳

图说:武定路菜场保供应专柜菜价平稳 新民晚报记者 刘歆 摄

新民晚报讯(记者 张钰芸 钱文婷)经历了前几天的供需紧张,在这个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上海的“菜篮子”拎得稳不稳?昨天,记者走访本市各大批发市场和菜市场发现,随着供应量这条曲线的不断上升,价格曲线已经明显走低,“数字密码”显示,本市蔬菜供应量足价稳。

“今年年初一、年初二,江桥批发市场的供应量分别是1000吨和2000吨,因为数量较少,价格出现上浮。”江桥批发市场总经理助理兼市场部经理王文明告诉记者,发现这一势头后,市场立刻动员经营户返沪调货,有的经营户甚至坐着老家基地的货车,连人带菜赶了回来。

“年初三,市场里的供应量达到3000多吨,年初四一下子超过6000吨,年初五达到最高峰6300吨。”王文明说,再加上储备蔬菜,市场里创纪录地有了万吨蔬菜,因此年初六的供应量有所回落,为5900吨。

数量上去了,价格自然下来了。他给记者报了报批发价,对比前两天的价格,有的品种甚至是“腰斩”。“1月29日和1月30日的价格对比就很明显了。青菜批发价从1元/斤跌至0.5元/斤,大白菜从1.1元/斤跌至0.65元/斤,大白菜从0.85元/斤跌至0.65元/斤,黄瓜从2.7元/斤跌至2.2元,青椒从2.8元/斤跌至1.9元/斤,莴笋从1.3元/斤跌至0.6元/斤。”

“接下来市民也不必担心吃菜问题,我们的经营户提前回来了,就不会再回去,已经开始了正常运营。”王文明说,再加上目前的天气也适合本地郊菜生长,总体来看,“上海的货多着呢,涨不了” 。

一级批发市场供应充足,价格下行,二级批发市场情况如何呢?作为横跨闵行区、长宁区,辐射周边青浦、嘉定等地的“大菜篮”, 上海龙上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许多饭店和小菜场拿货的地方,负责人夏冰冰表示,随着蔬菜供应量的增加和返场经营户的回归,从年初四开始,菜价呈现出阶梯式下降的趋势。

“春节期间龙上市场平均每天供应外地客菜400吨,本地绿叶菜160吨,交易量占总量的45%-50%。随着蔬菜保供升级,时令菜价格回落,青菜、白菜、土豆、大蒜等大部分价格已维持在节前水平。”

以热门的青菜和蒜苔为例,1月29日青菜价格为2.5元/斤,1月30日跌至1.5元/斤,1月31日略有波动,但维持在每斤1.3元上下,跌幅达50%左右。1月29日蒜苔进价10元/斤,1月30日7元/斤,1月31日更便宜,为4.5元/斤。

批发价齐齐下跌,老百姓买菜时的零售价也一路下滑。上海华环真北农贸市场蔬菜部的薛广平每天都会记录当日菜价,他告诉记者,1月29日小青菜还是3元/斤,1月30日已经降到2元/斤,1月31日维持在1.5元/斤。蒜苔1月29日售价15元/斤,1月30日12元/斤,1月31日跌到11元/斤。“市场向奉贤、青浦等地增收绿叶菜,目前维持在每天上市量40吨左右,像洋葱、山药、玉米等外地客菜保鲜时间长易储存,不用每天进货,也有每种3至5吨的存量。”蔬菜部经理金志平补充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