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豫劇等地方劇種是否比京劇更接地氣一些?

漢諸葛怎比前輩的先生


㈠京劇是國粹,而豫劇只是中國五大劇種之一。這個原因我把他放到第一個是有原因的,我認為對於一種藝術形式的定位是很重要的,它關係到人們對於它的態度。只要被戴上國粹的帽子,人們就會不自覺地認為它高雅,難以讓人接近。而豫劇就不同了,他相比較來說,更加通俗易懂,容易讓人接受,因此我說它接地氣也就自然而然啦。

㈡豫劇的群眾基礎要比京劇大的多。豫劇發源於河南,又稱為河南梆子戲,在河南,山東,陝西,新疆,臺灣省等許多地方都有這堅實的群眾基礎,深受廣大戲迷朋友們的喜愛。京劇的受眾主要在北京,天津,河北(據網友反應,其實河北也有好多豫劇迷的)等一帶,受眾相對來說就不那麼突出了。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戲曲藝術都在慢慢的衰落,京劇自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達到高峰以後,現在的勢頭卻讓人有點失落。而相反豫劇在河南豫劇院的帶領下,走出了國門,到達了許多國家,贏得了一致好評。

㈢豫劇的包容性強,通俗易懂。我不止一次說過,京劇給我的感覺就是太難懂,欣賞不動,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聽明白的!由於這個原因京劇也是失去了許許多多的跟隨者。相反豫劇包容性就比較好了,不管你是哪裡的朋友,即使你聽不懂詞,但是隻要你聽聽節奏,聽聽唱腔你就會愛上這門戲曲藝術的。

不過由於文化不同的原因,京劇和豫劇都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對每個地區的人影響也不盡相同,河南有豫劇,天津,北京有京劇,東北有二人轉,山東有呂劇,山東梆子陝西有秦腔等等。

不論他們誰更接地氣,都代表著一種文化,都是中國傳統的藝術瑰寶。希望中國的戲曲文化可以在世界上影響越來越大,發展的越來越好!

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轉載請註明來源。


精選曲藝


關於地方劇種跟京劇的比較,誰接地氣,以我的欣賞感受肯定是傾向地方劇種,我們地處湖北,有名的地方劇種自然是黃梅戲了,電視上唱的我就不評論了,我就說說我有一次看黃梅戲的感受,幾年前 我們鎮上有位姓閻的省首富,父親八十大壽,為了慶賀,就請了省黃梅劇院的名角來給鄉親們唱一曲戲,要說這種下鄉的戲曲班子我經常見到,感覺水平一般,所以碰到了也只是匆匆而過,況且我對戲曲也不太感冒,只是這次,我就隨意看了看就立馬被吸引了,畢竟大劇團就是大劇團,雖然是露天表演,可吹拉彈唱的人員一個都不缺,音響設備也是頂尖的,特別是主角長的年輕漂亮,記得當時演的是女駙馬,這位演員英氣畢發,聲音洪亮,讓人聽了欲罷不能,我居然在外面站著看到劇終,若是京劇,我估計我很難堅持看上一個時辰的,一句詞婉轉百回拖個半天,我可沒那耐性!

還有一個我們湖北的地方劇種,叫湖北打鼓,比較出名的那個張明智,唱也很不錯,還有楚劇,小時候也經常聽,比較能接受!


天之道國學


首先要搞清什麼叫“接地氣”。按一般理解,接地氣就是從內容到形式,擺脫高大上更通俗些,更易於被大多數觀眾接受,最大限度的貼近生活。

豫劇等地方劇種是否比京劇更接地氣,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完全正確,豫劇等地方就是比京劇接地氣。

這要從幾個方面來看待:

1:起源不同

京劇雖是從徽調、漢調融合發展而來,但它自形成以來,就受到清朝皇室以及王公大臣等的喜歡,在逐步完善中,始終是以上層人物、文化學者的好惡為標準,最終建立起“國劇”的地位。而地方戲則多是從地方民間小調發展而來,如豫劇,就是融合了沙河調、祥符調等形成的,地方戲是以民間藝人按照老百姓的欣賞習慣發展完善的。所以地方戲更接地氣。

2:文學性有差異

京劇劇本多是出自文人之手,有著很高的文學性,特別是體現在唱詞上,講究對仗工整,引經據典,合轍押韻,平仄協調,而豫劇等地方戲也多采用口語話,通俗易懂,簡單找轍即可。相比於京劇的之乎者也,大白話的地方戲自然更接地氣。

3:觀眾與從業者互為作用導致京劇與地方戲沿著“雅、俗”兩條不同道路發展

代表著“雅”的京劇由上層文化學者引導著,朝著高雅、文學的方向發展,吸引了眾多文化人的追捧,而地方戲則代表著“通俗”、服務勞動人民的發展方向。主觀上就是為了滿足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出身民間、服務大眾的地方戲自然更接地氣。

4:京劇和地方戲代表著不同的文化範圍

地方戲正如其名,起源於地方,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代表著劇種當地的文化本源。京劇誕生於皇城根下,被尊為國劇,代表的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靈魂,京劇發展為博大精深、高雅深奧的也就是順理成章了,因為京劇濃縮了中華5000年源遠流長的文明。想讓京劇通俗化的接地氣,也就失去了“國劇”的意義。

總而言之,由藝人主導發展方向地方戲相比由上層人物主導發展方向的京劇,確實是更接地氣。

明揚51,個人淺見,歡迎指正,期待關注。




明揚51


首先說成因 京劇是晚清的宮廷戲 王公大臣堂會聽的戲 開始清庭請的是秦腔 由於他們老唱楊家將 岳飛花木蘭之類的劇目 武戲多 刺激了滿人的神經 結果被趕出了皇宮 這才有崑曲進京 京劇形成較晚 大概是慈禧一手促成的 而梆子戲起源於民間 唱的是鄉音土語 講的是民間傳頌的英雄 豫劇的前身是高調梆子(以區別平調梆子。形成於明後期 在老百姓祖祖輩輩的心中根深蒂固

再說說流行區域 京劇在民國前只在京津兩個城市流行 河北其他地方聽的都不是京劇 落子(評劇)和平調 為主 全國知道京劇大概是梅蘭芳在上海演出 抗戰後在南方推廣 而豫劇(高調)流行於中原地區河南 山東 安徽 江蘇 河北五省 隨常大師全國巡演 火遍全國 一直到90年代初 全國大部分省都有豫劇團 新疆 東北臺灣都有

受眾 雖然在城市裡 京劇唱的比較多 但農村以梆子戲為主 從石家莊以南 淮河以北 太行山以東 泰山以西 沒人聽京劇 就目前來看 豫劇應該是受眾人數最多的劇種

其他地方劇種 如秦腔 川劇 黃梅戲 越劇等流行的地區 老百姓也是不會聽京劇的


玉樹臨風249419426


豫劇是完全建立在群眾的基礎上發展壯大起來的,河南全省及河北、山東、山西、陝西、安徽、江蘇、北京、湖北、黑龍江、四川、甘肅、青海、新疆、臺灣等多個省區,上海,廣東,深圳,杭州還有業餘劇團。據文化部統計,全國共有國有豫劇團300多個,民營豫劇團1300多個,從業人數10多萬多人。大部分靠自己演出生存的!有兩三億的觀眾基礎!目前是全國戲曲當中,觀眾最多,劇團最多,演員最多的劇種。京劇太高大上,一般老百姓高攀不起!沒辦法,只有讓國家養著!


一路向前75312932810


首先你得說,接的是哪兒的地氣?

二人轉在東北接地氣,二人抬在內蒙接地氣,豫劇在河南接地氣,秦腔在陝西接地氣,等等等等,地方戲離不開家鄉人,而京劇從當初的皮黃髮展到今日,已經不侷限於某個地方,別一聽說是京劇,就想當然的認為是北京的地方戲,既然稱為國粹,那自然是全國各地都認可的劇種了,全國範圍都接地氣,包括臺港澳地區。


碧伶居士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區的劇種都有他自己的優勢。山西的晉劇、秦腔,河北的梆子和評劇,山東的山東梆子和呂劇,河南省豫劇、曲劇、越調、二加弦、四平調等等各有所常。


紅日4141


能搭草臺子唱,老百姓能席地而坐聽的戲種,就是接地氣的。豫劇當屬第一


弄啥嘞傑克


京劇豫劇一樣,老掉牙的幾句反覆唱,沒有一點創新,脫離時代,當消亡。


用戶6912764523025


我河南嘀,但更愛聽京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