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5 回到宋朝過大年|最好是宋仁宗時期,探尋古人的春節

如果你要穿越到古代去過年,應該去哪個朝代?我的答案是宋朝

,回到北宋的前一百年,最好是宋仁宗時的春節。你一定沒有違和感,雖然一千多年過去了,但過年時我們一樣要準備年貨、一樣吃年夜飯、一樣拜年。宋朝繼往開來,文化的基因傳承至今。

中國上下五千年,為什麼要回到宋朝?

先秦時期諸子百家令人仰視,但我不敢回到老子、孔子身邊,怕辜負了先哲的教誨。

那麼強漢呢?盛唐呢?國人揚眉吐氣的朝代,漢朝人腰桿是挺直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唐朝人是更加自信的,海納百出。宋朝作為統一的王朝國土面積最小,抵禦外侮的能力最弱,為什麼還要選它呢?

因為宋朝的人們在思想上、生活上與現代最接近,今人不用太多的改變就能適應當時的生活。

一、宋朝的生活壓力小

宋朝的官員收入豐饒,業餘時間點茶、焚香、插花、掛畫,滿足他們的情調;平民百姓一個勞力就可以養活數人,水滸傳中的武大郎,靠賣炊餅,就可以進城租房子、養老婆,可見普通百姓也是衣食無憂。

回到宋朝過大年|最好是宋仁宗時期,探尋古人的春節

宋朝的雅生活

二、宋朝的科技發達

四大發明中除了"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均出現於宋代。

宋代時貨幣開始流通,指南針用於航海,火藥應用於娛樂、軍事;圖書被大量印刷,文化知識真正走進平民社會;天文時鐘,鼓風爐,水力紡織機,使用水密艙壁的船隻等等。

如果離開了現代社會,你將會深刻體會以上的發明對我們有多重要!

三、宋朝的權利有約束

封建社會的特徵之一就是專制。明、清的文字獄大家一定對其印象深刻。宋朝是文化鼎盛時期,與國家制度的開明不無關係。士大夫政見不和,與皇帝處不好關係,不用擔心掉腦袋,更不用擔心誅九族!范仲淹、蘇軾等眾多官員都曾被貶,幾起幾伏,不但保住了性命,還給後世留下了不朽之作。

不僅在文化上,在政治、社會生活諸多領域,宋朝都與其它朝代有著明顯差異。我們知道,宋朝的皇宮很小,雍熙二年,楚王宮失火,宋太宗借重修之機,打算擴建宮室,命殿前都指揮使劉延翰等人規劃,可設計圖呈上來,太宗傻眼了:需要拆遷很多民居。他派人去徵求居民意見,結果"居民多不欲徙"——大多數居民都不願意搬遷,宋太宗也沒有派人強拆,擴建工程不了了之。

四、宋朝的經濟繁榮

古代社會有重農抑商的傳統。宋朝以前你想在家門口擺個攤,做點小買賣是不行的,商人只能在指定的官市交易。商人不得穿漂亮絲綢的服裝,不得騎馬,不得科舉,限制多多。但到了宋朝,市場開放,文人也可經商,商人也可參加科考。

商業的繁榮也促進了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航海業、造船業等各行各業的發展。

回到宋朝過大年|最好是宋仁宗時期,探尋古人的春節

宋朝的餛飩(水餃)

五、宋朝的好吃與好玩

宋朝的烹飪技藝已經與現代差距不大,餛飩(水餃)、水滑面(燴麵)、東坡肉等等美食流傳至今。

業餘的消遣在歷朝歷代更是首屈一指,相撲、蹴鞠是上至君王,下至平民都喜愛的運動。另外勾欄瓦肆的各種表演、鬥蟋蟀、捶丸、商謎、馬球,總有一款適合你。

皇帝與官員過大年

宋朝時春節稱為元旦,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春節法定的假期七天(和今天很相似),但也有過小插曲。原來,這與大家最熟悉的宋朝人物包拯有關。宋人龐元英在其著作《文昌雜錄》中寫道:

"包拯為三司使,上言:每節假七日,廢事頗多。請令後,只給假五日,自此始也。"

包拯剛正不阿,勤於政務,屬於工作狂性質,他的上書使春節七天假變成了五天,惹得大多數人不爽,後來也被廢除了。

皇帝是怎麼過春節的呢?

一、大慶殿的儀式

《夢粱錄》中記載:天還沒亮,皇帝就要起床,穿戴洗漱。五更時分,點起"天香",替天下百姓向上天祈禱五穀豐登。然後,前往大慶殿主持大朝會。

百官按照職位高低依次進殿,在宰相的帶領下朝賀。

一個身穿綠衣的禁軍打開嗓子大吼一聲,名曰"繞殿雷",聲音從人們的耳鼓直達心靈。隨後,皇帝給太后拜年:

"元正啟祚,萬物惟新。伏惟皇太后陛下,膺時納佑,與天同休。"

太后回皇帝:

"履新之祐,與皇帝同之。"

文武百官向皇帝拜年:

"元正令節,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

皇帝答諸大臣:

"履新之吉,與公等同之。"

緊接著就是大慶殿的宴會了,皇帝向大臣、來賓們賜花。宋朝時流行戴花,皇帝按品級會賞賜官員鮮花、絹花等物。

除了賜宴、賜花,皇帝還會賜予實惠的東西。按照官員品級,官員會得到不同數量的羊、米、面、米酒以及其他的物品

回到宋朝過大年|最好是宋仁宗時期,探尋古人的春節

大慶殿,主要用於節日慶典

二、接待外賓

每逢春節,宋遼之間都會相互派遣使者祝賀,高麗、西夏、于闐、回紇的使者也會前來朝貢。

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說:

"大遼大使頂金冠,後簷尖長,如大蓮葉,服紫窄袍,金蹀躞;副使展裹金帶,如漢服。大使拜則立左足,跪右足,以兩手著右肩為一拜。副使拜如漢儀。……回紇皆長髯高鼻,以匹帛纏頭,散披其服。于闐皆小金花氈笠、金絲戰袍、束帶,並妻男同來,乘駱駝,氈兜銅鐸入貢。"

這裡遼國大使是最重要的,宋遼國力相當,澶淵之盟後結為兄弟之國,互以南北朝相稱。雖然是和平相處,但暗中的較勁一直不斷,禮儀上、文化上、武功上都要向使者展示實力。

初一大朝會時,皇帝會接待外賓並設宴歡迎;初二,使者將到大相國寺燒香;初三,到南御苑射箭,宋朝會精選善射武將陪同,在歸途上接受市民們的歡呼。

三、官員們相互拜年

拜年也是春節的傳統習俗:

"士夫皆交相賀,細民男女亦皆鮮衣,往來拜節"。

由於士大夫們的應酬太多了,去了東家就不能顧及西家,拜年帖就此應運而生。這種宋代的賀卡通常由梅花箋紙裁成,二寸寬,三寸長,上面寫著受賀人姓名、賀詞、落款。

"節序交賀之禮,不能親至者,每以束刺簽名於上,使一僕遍投之,俗以為常"。

許多達官貴人的家庭因為接收的拜年帖太多,門房的僕人都忙不過來,就特意在門口掛一個大紅袋子,上書"接福"二字,接收各方的賀卡。

平民的節日

春節是全民的節日,即使不富裕的家庭,過年了,也要穿上"新潔衣服,把酒相酬",因此,準備年貨必不可少。《武林舊事》有年貨清單:

"臘藥、錦裝、新曆、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春帖、天行貼兒、金彩、縷花、幡勝、饋歲盤盒、酒簷、羊腔、果子、五色紙錢、糝盆、百事吉、膠牙餳。"

其中的衣服、肉類、果品、門神、金彩和金銀紙等物,現代的習俗與之可謂是一脈相承。

年夜飯是必不可少的。宋朝有喝屠蘇酒的習俗,家人按照年齡排序,最少的先喝,然後是次少的,最後喝的人年齡最大。少年人過年又長了一歲,需要祝賀;而老年人夕陽又逝一年,後喝有祝壽的含義。

另一項必須的活動是更換桃符。桃符是辟邪用的兩塊桃木板,分別畫著神荼、鬱壘二神,叫做"門神",掛於兩扇門上。

《東京夢華錄》說:"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門神、鍾馗、桃板、桃符。"春節十分,以新換舊。也有的家庭開始使用文雅的帖子詞貼於桃木上,代替門神,這就是今天對聯的前身。

大多數人都會除夕守歲。正月初一三更一過,爆竹聲驚天動地。五更時分,人們開始拜神祭祖。天亮後,互相拜年。

回到宋朝過大年|最好是宋仁宗時期,探尋古人的春節

拜年習俗

東京大街小巷,到處鶯歌燕舞,彩旗飄揚,人們摩肩接踵。幾十處瓦肆勾欄中日夜表演雜劇及說書、傀儡戲、影戲、雜技等節目。還有賣藥、算卦、博彩、飲食等買賣交易,小攤小販也是節次鱗比,有貨藥、賣卦、喝故衣、探博、飲食、剃剪紙畫等等。

為了增加節日氣氛,朝廷會在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開放關撲,也就是賭博。許多商家以博彩、抽獎的方式促銷,增添熱鬧、銷售商品:中獎了可以低於市價的價格獲得某個商品,抽不中則需以高於市價的價錢買下該商品。

晚上則是不夜城,東京城的大娘子、小娘子們也結伴出遊,進出賭場,到酒樓宴飲。

這是一個不講究打打殺殺的朝代,這是個文化寬容的朝代,宋朝過年,街頭巷尾都洋溢著歡樂,由於生活的安定,人們各有追求,可以自由地購物,享受夜生活,追求文化的極致,到這個朝代過春節你是不是會喜歡?


參考資料:《宋會要輯稿》《東京夢華錄》《武林舊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