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冠脈狹窄45%,算不算冠心病?

正午紅


按照“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冠狀動脈狹窄50%以上稱之為冠心病。冠脈狹窄45%嚴格來講不算冠心病。

那麼,50%這個數值有何依據呢?

因為我們的冠狀動脈是有一定的代償能力的,當冠狀動脈狹窄時,它可以相應的擴張以增加狹窄遠端的血液供應。

因此,冠脈輕度狹窄時,冠脈的擴張可以代償狹窄引起來的心臟供血減少,而當狹窄程度超過50%時,冠脈的擴張就不足以代償狹窄所導致的供血減少,就會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產生胸悶、胸痛等冠心病症狀。

因此,才將冠狀動脈狹窄50%以上成為冠心病,狹窄不到50%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即便如此,狹窄45%雖然從理論上講不能稱為冠心病,但亦不能忽視,因為如果不治療,這個斑塊會進一步長大,還有可能發生破裂、潰瘍,誘發急性心梗。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按照目前常規的冠心病標準,大於50%的冠脈狹窄我們稱之為冠心病。也就是理論上狹窄45%不屬於冠心病。但我們必須明白這45%是怎麼來的,如何面對45%的心血管狹窄。



既然是45%,那麼肯定是做過心臟CT或做過心臟造影檢查的,只有這兩種檢查才能給出45%這樣的診斷。

一般情況下,45%的狹窄程度,心臟造影的判斷是介入醫生通過多角度造影,結合自己的經驗,給出的一個醫生估計值。存在一定的誤差,比如說我說這個狹窄55%,你說這個狹窄45%都有可能。當然,至於是45%還是55%對於治療來說沒有太大影響,因為即使45%不屬於冠心病,也應該按照冠心病來對待。必須堅持健康生活方式,積極控制三高,加阿司匹林和他汀,否則45%距離50%一步之遙,也就是很快就會變成冠心病。


當狹窄大於75%的時候或許在某種情況下會發生心肌缺血的症狀,也就是心絞痛。心血管狹窄的根源就是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粥樣硬化加重就會形成斑塊,就是血管垃圾,就會堵塞血管。這種狹窄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這種狹窄是日積月累,長期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導致的。

長期吸菸喝酒,不健康飲食,久坐不運動,肥胖,漸漸的血管垃圾就會堆積,如果還是不重視,那麼血管斑塊就會逐漸加重,從0%漸漸的50%變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從50%發展到75%變成心絞痛,從75%發展到99-100%變成心肌梗死。


而我們在血管狹窄程度小於70%的時候,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沒有感覺的,很難檢查發現,所以,大部分冠心病被發現後,都比較嚴重。所以,我們只能做好健康生活,做好一點一滴,預防狹窄加重。


心血管王醫生


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好消息是狹窄45%不算冠心病。

壞消息是你馬上就可能是冠心病了。

冠狀動脈血管已經狹窄到45%了,其實已經特別接近冠心病了(狹窄50%=冠心病),因為此時患者已經具備了冠心病的基礎條件,如果不好好幹預治療,變成患心病只是時間問題。

人體向心髒供應能量的血管一共有三根,當血管發生了硬化,血液中的血脂過高或者血糖過高,就會導致雜質沉積逐漸形成斑塊,導致心血管發生閉塞、狹窄,造成心臟心肌缺血、缺氧,我們稱為冠心病。

從上述病理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冠心病患者的固有條件:

第一點是患者的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硬化,導致血管失去了原有的彈性。

第二點是患者的飲食習慣不健康,血糖血脂過高。

第三點是患者血運受到了影響,不管是冠脈狹窄還是冠脈痙攣影響的供血供氧不足。

冠狀動脈血管裡的堵塞狹窄程度說明病情嚴重程度:

1、冠脈血管當中的狹窄程度低於50%,不能確診為冠心病,這種程度我們稱之為“冠狀動脈狹窄”雖然仍然需要改善飲食、服藥預防,但通常沒有什麼明顯的異常症狀

2、冠脈血管當中的狹窄程度超過50%,我們稱之為冠心病,雖然會出現明顯的臨床症狀,但如果狹窄程度低於80%,那麼危險性還不高,我們需要積極服用藥物進行控制。

3、冠脈血管當中的狹窄程度超過80%,這時候患者心肌嚴重缺血,風險性較高,需要考慮支架手術,一旦心肌梗死應立即撥打120進行急救,進行造影支架恢復身體血運。

冠心病患者的治療離不開健康飲食,更離不開藥物的控制,兩者同樣重要,缺一不可,至於外科搭橋手術和內科支架手術都不能治癒冠心病,只是一種不得已的急救手段而已。


羅民教授


這個問題牽涉到冠心病診斷的核心問題,冠脈45%狹窄算不算冠心病不能一概而論,重點取決於是否伴隨有心肌缺血的證據和對應臨床症狀。

所謂冠心病,是由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造成心肌短暫或持續的供血不足而發生的心臟病,所以冠心病的核心問題是冠狀動脈出現了問題。冠心病的傳統診斷主要是靠冠脈造影或冠脈CTA,如果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則可診斷冠心病。之所以定位50%的界限,是由於冠脈血管保證50%以上的供血一般是可以保證供血的。

至於冠狀動脈狹窄程度不到50%的,一般診斷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那這個45%的狹窄是不是就不能診斷冠心病了呢?那也不一定。雖然冠狀動脈只有45%的狹窄,但如果冠脈血管裡有易損斑塊或者冠脈痙攣時,照樣會發生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研究發現,很多發生急性心梗的患者冠脈狹窄程度只是在50%左右,心梗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發生了急性閉塞,而導致冠狀動脈急性閉塞的常見原因是冠狀動脈內急性血栓形成。這些心梗的患者,很多是因為冠脈血管的斑塊是易損斑塊,斑塊脫落後發生了冠脈急性血栓形成。所以冠脈粥樣硬化的狹窄程度只是冠心病診斷的一個方面,對勞力性心絞痛意義較大;而易損斑塊發生急性血栓閉塞的風險更大。

還有一部分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程度雖然不厲害,但如果發生痙攣時也會導致心肌供血不足。如果是短暫的冠脈血管痙攣,會發生心絞痛;如果是持續的冠脈血管痙攣,則會發生心肌梗死。特別是吸菸的患者更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所以冠心病的診斷雖然主要是看冠脈狹窄程度,但是否有心肌缺血的證據和對應的臨床症狀意義更大。比如這個冠狀動脈只有45%狹窄的患者,如果晚上睡覺時出現心前區壓榨樣痛,發作時對應有ST段的持續抬高或壓低,當然是可以診斷冠心病的。


醫患家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造成心肌持續的供血不足而發生的心臟病,診斷標準是: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50%,則可診斷冠心病。是因為冠脈血管保證50%以上的供血,一般是可以保證心臟供血的需求的。所以,冠狀動脈狹窄度45%,還不算是冠心病,但也是屬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也是需要及時控制,才可以避免狹窄程度加重。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狹窄程度45%雖然不厲害,但血管緊張,發生痙攣時也會出現心肌供血不足的。平時需要注意合理的控制

  1.藥物控制;可以用阿司匹林等藥物抑制凝血,配合阿託伐他汀等藥物穩定血管斑塊,控制血脂。有高血壓的人群也需要堅持服用降壓藥控制。平時隨身要攜帶硝酸甘油片,發作心絞痛時要原地半臥休息,舌下含服。如果含服硝酸甘油無效或是效果較慢(超過15分鐘),影響迅速呼叫120去醫院給予急救。

  2.生活控制:生活要有規律,低鹽低脂飲食。每天食鹽量限制在5克之內。不進食高脂肪食物。清淡飲食很重要。多進食高鉀食物,如各種新鮮蔬菜水果。多進食高鈣食物。控制體重,如果體重超標,要減肥。每天要有適當而充足的運動。晚上不要熬夜,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能吸菸喝酒。

  3.減輕精神壓力、保持心理平衡。不要緊張勞累,避免情緒波動。定期去醫院複查心電圖和冠狀動脈CT檢查。定期監測血壓和血脂的變化情況。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心血管狹窄95%是比價嚴重的狹窄,吃藥只是一個基礎,但是要不要支架或者是搭橋,還是需要看相關的位置。

冠狀動脈指的是心臟的供血血管,如果當冠脈發生狹窄或者閉塞的時候,或許都可以引起心肌缺血以及缺氧的發生,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導致心肌的壞死。

我們需要重視冠脈的病變,在相關醫生的指導之下進行規範化的治療,來穩定控制自身的病情,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而心血管的狹窄,我們一般都是根據百分比來進行劃分的:一般<25%我們習慣叫斑塊,而不直接叫做狹窄。

一級的狹窄:冠狀動脈狹窄25--49% 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冠心病的前期,這個時候需要重視,否則就會發展到真正的冠心病。

二級的狹窄:冠狀動脈狹窄在50-74%左右這個比例的狹窄,一般都不需要支架或者是搭橋手術,因為即使狹窄,但是這個血流還是夠心臟使用的,一般都不會引起相關的症狀。

三級的狹窄:冠狀動脈狹窄在75-99%左右,如果按照常規的標準,這個程度的狹窄,都需要比較嚴格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有些人可以用藥物來控制住,但是有一部分的藥物是無法控制的,藥物無法控制的都需要血運來重建,這其實也就是搭橋或者是支架。

四級的狹窄:冠狀動脈狹窄達到100%這其實也就是完全的堵塞,這也就是心肌梗死,當然大多數的都是屬於急性的心肌梗死,需要進行搶救。

這些狹窄,無論是輕度的或者還是重度的其實都必須堅持規律的吃藥,其中就包括阿司匹林+他汀,還必須要嚴格的控制三高+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是對於95%左右的狹窄已經是非常嚴重了,如果真的是75-85%左右這種臨界的病變,還可以根據情況來決定到底要不要進行支架,甚至可以進一步的檢查做一個血管內超聲以及FFR的檢查,但是95%的狹窄一般都需要進行處理的,否則不但會引起相關的症狀,而且還有一定的風險。

那麼95%的狹窄到底可不可以處理哪?

如果真的是發生在左主幹,其實也就是心臟血管的根部,一般>50%的狹窄就需要進行處理了,根本等不到95%。

如果真的發生上述三根大血管以及大血管的大分支,那麼需要進行支架的治療,如果病變比較複雜甚至是需要進行搭橋。

如果發生在非常小的血管,一方面沒有這麼小的支架,而一方面的小血管風險比較的小,即使是閉塞也不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後果,也無需沒有必要做支架。

因為一般情況下,如果當我們的冠狀動脈狹窄程度≧50%,就已經可以診斷為冠狀動脈性的心臟病(簡稱為冠心病),需要開始進行藥物的治療。如果當冠狀動脈狹窄程度超過75%,或許就會出現明顯的缺氧、缺氧的症狀,有安置心臟支架的指徵。而如果當狹窄程度在95%的時候,一般都需要行冠狀動脈支架介入治療或者是搭橋的治療。

當然,具體的治療還應該在相關醫生的指導之下進行,對於冠脈小分支血管的狹窄,我們可以先行的進行觀察,積極的進行藥物的治療。而對於冠狀動脈主要分支病變的時候,當狹窄程度達到95%的時候,藥物的治療常常的療效比較的欠佳。我們在日常生活之中需要注意合理的飲食、戒菸限酒、適當的運動、控制自身的體重、規律的作息以及保持自身良好的心態。

同時,還應該長期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他汀類的藥物,並且根據相關的病情使用其他類的藥物,注意控制自身的血壓、血糖以及血脂的達標。對於頻繁心絞痛發作或者是冠脈狹窄程度過大或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人群而言,建議行支架介入的治療,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搭橋的治療。我們在規範化治療的同時,也需要注意監測自身病情的變化以及定期的複查。

總而言之,只要心血管有狹窄,都需要吃藥,都需要有健康生活方式,這是基礎,同時這是根本。

畢竟,95%的心血管狹窄,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情況,都需要進行支架或者是搭橋治療。


我們來談談養生


隨著人們對冠心病產生的忱憂和國內心血管內科醫生對CTA和冠脈造影檢查的廣泛開展,查出冠狀動脈有49%以下狹窄的人也不是少數。從目前冠心病診斷的金標準:任何一支冠脈狹窄大於50%來說你是不夠戴冠心病帽子的,只能歸於冠狀動脈輕度狹窄。

從產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心腦血管事件家屬史、嗜煙(超過200-400年支:每天抽菸支數X抽菸年數)、高血壓病、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癥)、糖尿病這五項來看你血脂高,尤其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大於4.5mmoI/L,那麼動脈內膜下的粥樣斑塊(突向血管腔內)要比沒有這些危險因素的人張得更多、更快,漸漸產生了動脈狹窄。有控制得不好的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斑塊和狹窄也會更多、更嚴重。

45%和50%有多大差別?幾毫米粗的冠狀動脈內的狹窄目測的誤差也難免的。我今天要對那些有狹窄但不夠50%的人要說三句話這是你從門診醫生那兒很難聽到的:

1.心肌梗塞原因絕大部份與不穩定、易損的軟斑塊破裂有關。血小板流經破裂口的粗糙面會被激活而暴露纖維蛋白受體,同時凡接觸激活後的血小板全都被激活了,這叫瀑布現象。纖維蛋白和激活後血小板上受體結合迅速聚集成血栓並將血管完全堵塞產生心肌梗塞。

2.隨著PCI廣泛開展發現心肌梗塞的發生與斑塊的負荷(量)和血管狹窄程度不成正比,主要取決於斑塊的性質:不穩定易損的軟斑塊是造成心肌梗塞的元兇。因此僅用狹窄的程度來預測心肌梗塞是偏面的認識。不少年青人急性心梗後做造影時除梗塞血管外的其他血管無明顯狹窄。

3.冠心病新的定義是: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使管腔狹窄或堵塞,導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臟病,它和冠狀動脈功能性改變即冠狀動脈痙攣一起統稱為統稱為冠心病。(2013年11月出版第二版內科學全國高等學校教材,供8年制及7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用P273)儘管許多心血管醫生甚至專家也沒讀過,但心理因素導致的生理疾病會越來越受到重視,連呼吸科院士鍾南山教授二月前也說過:疾病的發生70%與心理因素有關。(比我認為的50%更深刻)因此有斑塊、狹窄不要怕建立良好生活模式、戒菸、嚴重控制體重(少吃多動)、控制好血壓、血糖、尤其是LDL的達標以外必須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良的情緒非但抑制免疫功能容易患惡性腫瘤、同樣會導致心、腦血管痙攣!

2018.10.21


我想說點真話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分級,冠狀動脈狹窄以管腔面積的縮小分為4級。Ⅰ級病變:管腔面積縮小1%~25%;Ⅱ級病變:管腔面積縮小26%~50%;Ⅲ級病變:管腔面積縮小51%~75%;Ⅳ級病變:管腔面積縮小76%~100%。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狀動脈(指左冠狀動脈主幹,前降支,迴旋支,右冠狀動脈)狹窄程度達到Ⅲ級,診斷為冠心病。





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大於等於50%才能被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若是血管狹窄小於50%,且沒有相應心肌缺血癥狀,則不應該診斷為冠心病,而應稱之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這個疾病目前是無法治癒的,需要得到重視!

對於動脈粥樣硬化這個疾病來說,是多種危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如脂質代謝異常(如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等),高血壓病(高血壓對血管傷害大,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更易進入動脈壁,使疾病進展),吸菸(吸菸可使人體前列腺素釋放減少,使血小板更易在動脈壁粘附聚集),糖尿病,肥胖,A型性格,家族史,飲食習慣等等。

對於已經存在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來說,生活上的干預必不可少,如合理膳食,適當體育運動,生活規律,避免勞累,戒菸戒酒等,在藥物上的治療包括調節血脂的藥物(代表藥物有他汀類),抗血小板藥物(代表藥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改善心臟重構藥物(如ACEI或ARB類)。

若冠狀動脈狹窄程度大於50%,那麼則應該終生服藥(冠心病二級預防藥物),延緩疾病的發展及預防其發作(如心絞痛、心梗)。


e醫路有你


所謂的冠心病就是各種原因導致的冠狀動脈狹窄,而狹窄已經引起冠狀動脈對心肌的血液供應,進而發生心肌細胞的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症狀和改變的一種疾病。那麼狹窄多少才算冠心病呢?

一、冠狀動脈狹窄是怎麼判斷出來的?

冠狀動脈狹窄是根據什麼來判斷出來的呢?冠狀動脈狹窄是需要根據冠狀動脈CT和冠狀動脈造影等影像學檢查,才能判斷是否有狹窄狹窄的長度是多少。但冠狀動脈CT也好還是冠狀動脈造影也好,對冠狀動脈狹窄的判斷人為影響因素較大。因為其主要是肉眼判斷其狹窄程度,有可能我看的是50%的狹窄,另外一個人看的就60%的狹窄。但對於需要治療的,尤其是需要介入和外科手術治療的狹窄。醫生們對其判斷相差無幾。



二、狹窄多少才算冠心病?

按照目前大家的共識和通用的標準,一般認為冠狀動脈狹窄大於50%,才可以診斷為冠心病。但事實上50%的狹窄和40%的狹窄,其治療方法是一樣的。因為如果患者沒有症狀,即便是百分之六七十的狹窄,也無需過度干預。但無論是狹窄多少,只要判斷患者冠狀動脈已經有了狹窄,都需要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和冠心病的一級和二級預防治療。


三、冠狀動脈狹窄以後該怎麼辦?

冠狀動脈一旦發生狹窄,要根據狹窄的程度和症狀以及輔助檢查來綜合評估決定如何治療。如果狹窄較輕或者是沒有症狀等情況,那麼患者可能僅僅需要加用藥物進行冠心病的二級預防即可,但如果狹窄較重,而且強化藥物治療以後,或者是患者壓根兒就是一個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情況,那麼有可能就需要介入治療或者是外科手術治療,來進行冠狀動脈血運重建。

看懂了嗎?冠狀動脈狹窄以後,其治療方法也需要根據症狀和輔助檢查來綜合判斷。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