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內部審計,多多益善?


內部審計,多多益善?

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組建審計部門,越來越重視內部審計工作。企業千千萬,內部審計的章法打法也各不相同,沒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同一個企業不同的歷任審計負責人的思路和章法也各不相同,審計的側重點、定位和基調也截然不同,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審計的重點和範圍也不相同,不同的審計章法取決於審計負責人的專業、知識、性格、經驗、閱歷,也取決於老闆的對審計的認知。如何評價內部審計工作的好壞,有沒有一把尺子,有沒有標準,可能會很難找到。內部審計計劃制定的越多越好?審計人員越好越好?審計報告越多越好?審計發現越多越好?止損、挽回損失的金額越大越好?處罰和處理的人越多越好?這是審計要思考的話題。內部審計的工作也常常陷入一種怪圈和誤區:


誤區一:內部審計人員越多越好。內部審計人員定崗定編要考慮公司的規模和發展速度、階段、管理的成熟度等,根據其來匹配相應的審計人員,而不是因人設崗、或者因崗設人。還要充分評估和盤點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勝任能力等。內部審計是公司的“執法”部門,是公司的清水衙門,審計人員不能觸及紅線,否則可能讓審計部門信譽掃地。


誤區二:內部審計計劃制定的越多越好。

歲末年首,內部審計的年度總結和下一年的工作計劃也拉開帷幕。制定審計工作量、審計發現數量、止損金額、整改率等,統統納入了審計部門的績效考核,納入了KPI指標。很多時候,審計報告的數量成為審計人員重要的考核指標,這造成審計人員片面追求審計報告的數量,而忽視了審計報告的質量。有些審計項目可能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就草草了事把審計報告提報了,導致審計報告質量不高,審計挖掘浮於表面、蜻蜓點水。為了審計全覆蓋,審計計劃制定的沒有重點,眉毛鬍子一把抓,到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誤區三:內部審計報告寫的越多越好。編寫審計報告不是寫學術論文,不是搞科學研究,不是寫報告文學。讓審計報告的閱讀者能看懂才是硬道理。內部審計報告不是湊字數,不需要長篇大論,不是拼詞彙,不需要辭藻華麗。審計報告的可讀性、易懂性要強。切忌滿篇專業詞彙,別讓閱讀者讀完還一頭霧水,不知道審計報告寫的什麼。審計報告要簡潔明瞭,重點突出,戳中痛點。


誤區四:內部審計發現越多越好。內部審計需要發現問題,發現問題越多,問題越嚴重,損失越大,處罰處理人越多,審計越有成就感。審計不怕事大,但是經營管理層就指責說,審計怎麼早沒發現,現在發現已經晚了,損失無法挽回了;你們審計部門一定要提前介入審計,要治未病。除此之外,有些審計部門不注重跟蹤審計問題的整改,導致履審履犯。審計的報告結果應該倒逼公司風險管理的第一道防線、第二道防線。

內部審計,多多益善?非也。


來源: 內審小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已標註作者信息,部分無法查明作者及首發來源,僅供學習研究之用,如涉版權,後臺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