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民日報: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那麼電商還有前景嗎?

東震木


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要靠實體經濟。

——人民日報


本來像這種明顯有帶節奏的問題,我一般不會回答,但是我看了大多數答案都在一邊倒地批判電商,批判馬雲,我感覺有必要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提供多一種觀點讓大家思考。


首先,電商不是實體經濟的對立面


之所以,我說這個問題是在帶節奏,就是因為提問者錯誤或者說故意把電商放在了實體經濟的對立面,通過這種方式來引導回答問題的人往錯誤的方向思考。


什麼是實體經濟?

社會中的物質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的經濟活動都是“實體經濟”,與“實體經濟”相對立的應該是基於實體經濟活動之上深層次的金融活動,也就是“虛擬經濟”。


舉個例子,不管是通過線上還是線下的方式購買大豆,不管是零售還是批發,這都是實體經濟活動,但是購買大豆期貨,就是虛擬經濟活動。


通過這個例子,我們也發現了一個事情,虛擬經濟活動一定是基於實體經濟的,這也正是人民日報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不管什麼經濟活動,都要先發展好實體經濟。


再說,虛擬經濟擴大化對於實體經濟的危害


虛擬經濟並非沒有用,虛擬經濟可以增加實體經濟的融資方式、加快資本流通、優化實體經濟產業結構,但是虛擬經濟的過分膨脹就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危害。


我們以生活中最常見的的實體經濟組成方式之一的實體店零售行業來舉例說明虛擬經濟膨脹對實體經濟的危害。請先看一張圖:

上圖簡要地列舉了實體店零售行業的流通模式,由於市場的競爭,一個產品從工廠出來時的定價會相對合理,利潤率也不會很高;經過代理商加上倉儲、物流、人工等成本及利潤再到零售店;零售店加上房租、人工以及利潤再到消費者。


整個鏈條下來,有幾個地方是最容易被虛擬經濟所影響:

  1. 工廠的融資成本升高,會導致產品的出廠價升高;
  2. 代理商層級越多,會導致零售店進貨成本升高;
  3. 房東的數量(多手房東)越多,零售店的經營成本升高。


第一點,融資這一塊兒屬於對於資方來說,就是純粹的錢生錢的遊戲了,所以它是典型的虛擬經濟;第二點,代理商這一塊兒也很容易變成資本的遊戲,比如我看好這個產品,我會想辦法拿到獨家經營權,可以利用融資、對賭、多層分銷等模式降低風險,同時也會提高終端進貨價格;第三點,房租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這就會導致投機者的介入,他們從房東手裡拿到一手房源,再直接或間接租給實體店經營者,其實也是玩的資本遊戲來攫取利潤,最終提高經營者的經營成本。


所有的一切成本最終被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然後再間接推動了人力成本,就這樣惡性循環……這就是虛擬經濟擴大化的危害。


三談,電商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原因


其實,在電商興起之前,已經有其他的銷售模式在嘗試替代傳統的實體店零售模式了——電視購物。電視購物最終沒能崛起成為一種主流的銷售模式其實是這個行業自己作死的,有時間我另開一篇來詳細探討。


所以,傳統的實體店銷售模式本來就在不斷被挑戰,而電商模式在中國最終做成功離不開兩個最重要的客觀原因:

  1. 電商降低了終端零售價。由於電商減少了價格信息差、降低了經營者房租成本、減少了中間經銷商,最終降低了終端的銷售價格;
  2. 網絡基礎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給電商創造了良好的成長土壤。


當然,還有電商行業從業者的主觀原因:不斷地改進客戶的購物體驗。這裡舉兩個我認為對電商行業改變最大的兩個創新:

  1. 淘寶的擔保交易模式:解決了買賣雙方的信任問題;
  2. 京東的自建物流模式:解決了電商交易時長的問題。


淘寶的擔保交易模式打破了遠程交易的顧慮,京東追求極致送貨速度讓整個物流行業的發展加速。


四談,電商的爭議


限於篇幅,我挑兩個最主要的爭議來談——假貨和實體店凋敝。


假貨

關於假貨,我個人認為這個和電商沒有任何關係。很簡單,在沒有電商的時代,假貨其實在中國同樣氾濫,甚至比現在更多,只是由於當時的信息不發達,我們沒有辦法將這些數據彙總拿到精確的數據。從邏輯上來講,那些在實體店會賣假貨的人,他到了線上依然可能繼續賣假貨,因為他有這方面的貨源渠道而且他習慣了假貨的高利潤,更重要的是他以前賣假貨,現在還是賣假貨沒有道德上的顧慮。


反而到了電商時代,假貨會更少。理由:

  • 電商平臺為了商譽,會加大對假貨的自查力度;
  • 購物評論的反饋模式,會讓售假者被發現幾率更高;
  • 線上舉報售假會更加方便。


實體店的凋敝

電商對實體店的凋敝有沒有影響?——當然有,當更好的購物模式出現後,消費者會用鼠標投票。但是如果沒有出現電商,比如電視購物模式如果健康發展壯大,同樣會影響到實體店的經營。實體店的凋敝是因為傳統的經營模式有太多的問題而被新的銷售模式取代,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自身的問題,如果經營者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其實依然有生存發展的空間,因此,你看電商不管怎麼發展,實體店還是有那麼多經營得很好,發展得很健康的。


總結

電商並不是虛擬經濟,它只是傳統銷售渠道的改變而已;實體店依然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揚長避短,依然可以很好地生存。

在可見的未來,電商依然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虞敏靜夕


人民日報發文發展靠實體經濟強大還是靠實體經濟!

現在的中國有著世界所有的工業體系,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像中國一樣,包括美國。那麼實體經濟是什麼相信很多人不知道,看了許多評論都是實體店鋪,私營業主,認為他們是實體經濟。認為網店是虛擬經濟,其實它們是一樣都是實體經濟中的一個環節也就是商業服務業。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包括農業、工業、交通通信業、商業服務業、建築業等物質生產和服務部門,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識、信息、藝術、體育等精神產品的生產和服務部門。

許多人認為現在的網店正在殺死實體店,讓人們不在出行,坐在家裡購物,讓出行購物所產生的經濟效益減少。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是靠銷售商品來實現盈利的,不同的是銷售方式而已,那麼為什麼人們更傾向網購呢?有沒有想過?

為什麼網購會成長的這麼快,大多數人都會選擇網購?真的試著網店搶了實體店的生意嗎?每個人都不是傻子,只能說明網絡購物的體驗比實體店好,比實體店方便。

國家大力宣傳發展靠實體經濟,記住國家裡的人才都不是我們老百姓所能比的,他們會看不到網店和實體店能給國家帶來什麼嗎?記住不管是網店還是實體店都試著要有強大的製造業支持的,沒有人制造它們賣什麼?只有強大的心製造業才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根本。

反過來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進入製造業,因為待遇不高,寧願去送快點也不進製造業,這才是根本。所以要提高製造業的待遇地位,才是最重要的。為什麼現在美國要求製造業迴流呢,因為它們看到了金融給美國社會帶來了什麼。正因為如此國我國才會大力發展製造業,也去的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但是現在製造業的投入正在減少,反觀房地產,金融業正在吸走越來越多的金錢,這才是打擊實體經濟最為重要。是想一下所有的錢都去投機,沒有人願意投資製造業,那哪來的技術革新,哪來的科技進步,國家還怎麼發展。

所以不要盯著網店還是實體店在哪裡爭鬥了,它們只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更多關注製造業的從業者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和待遇才能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進入實體,這樣國家才能更好的發展!!!






感性的中年人


實體經濟和電商沒有本質衝突,電商也要賣實體經濟製造出來的商品!網購在初始平抑了物價。以前有句話,叫一鋪養三代,說的就是門面房,門面房虛高的租金壓垮了實體經濟,所以,現在大量的門面閒置,反而沒有商品房好賣。發展實體經濟,強大靠實體經濟,前提是要杜絕高房價,杜絕資本市場的空手套白狼,恢復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民營資本為補充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世再人為


電商和實體經濟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實體是商品的生產者,而電商是商品的銷售者,有了電商和實體店鋪的銷售,工廠才能一心一意搞生產,把好的產品擺在消費者面前。電商是壓制炒房客的一把利劍。電商基本上只對商鋪,有很大的衝突,對消費者,是絕對的利益。有了電商,讓商鋪價格和租金的暴漲得到停止,如果商鋪的租金繼續大漲,那麼商品的中間環節成本必然大弧增加,商品售價必大漲。馬雲和馬化騰,是中國簡化商品流通成本的先導者,他們對中國消費者的貢獻,功不可沒!那些佔地為王的蛀蟲,想靠搶佔什麼黃金地段,坐地收租,終極會被一網打盡。電商,做為先鋒,攻擊不勞而獲的蛀蟲,加油!加油!也許中國的黃金地段,寸土寸金,會象曾經的洛陽紙貴,峰極一時,趨於平平淡淡。


原香木門-徐金剛


發現現在抨擊電商的大有人在,那麼咱們來分析下,發展確實要靠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的概念是:一個國家生產的商品價值總和。當然商品多種多樣,即包括物質的,也包括精神的。電商:電子商務的簡稱,它是一種交易方式,是實體經濟產生的商品進入消費者手中的一種形式,與傳統交易方式比較,優點非常明顯:省時、方便多家對比、沒有中間商差價、省力(陪女友逛街累到死的舉個爪[捂臉]),這些都是店鋪經營無法達到的!有人說電商摧垮了好多店鋪,造成一些人員失業。我想說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的出現,一些傳統勢必會淹沒在新事物的大潮中,大家能看見電商擠掉商鋪的生存空間,那麼機器人代替人工呢?為此就不發展機器人行業了嗎?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中,如何突破自我,發現新的機遇是關鍵,而不是抵制甚至遏制!


黑山老妖1012


實體經濟要靠電商來銷售,電商的來源在實體經濟。電商並沒有打敗實體經濟,只是打敗了電商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那部分,然而這部分的經濟體量有時也只是被大物流所取代,社會的總價值沒有改變,只是經濟結構上發生了改變。



所見皆結果


電商也是靠實體支撐的呀?電商的貨品是實體生產的,運輸,分撿,客服,售後都是實體呀,卻要人去做的。只不過交易環節是虛擬的而己,其它的環節是一樣的。

對於坐地販可能打擊大一點。原來進點貨開店賺差價的人現在生存難了。

所以,不要把實體經濟等同於實體店。


別不當事


高房價引發的不斷增高的鋪租不說,還來賴電商。大部分人都心知肚明卻死不承認。電商說這黑鍋我不背。電商有什麼不好,同樣的東西我可以到處去看去選擇,自從有了網購以後,我們除了水果蔬菜肉類很少網購,其他都是。方便啊,選擇多樣化,價格對比,反正都習慣網購了。


達人勁


實體經濟主要指的第二產業也就是工業,電子商務和實體店屬於商業服務業也就是第三產業,不要混淆概念。如果非要說實體店是實體經濟,電商傷害了實體經濟。那按這個邏輯推理,我們今天就要取消高鐵,飛機,汽車等,大家出門最好步行。如果是北京到上海,我們就步行走上兩個月,沿途住60天賓館,吃180頓飯,那多好,飯店和賓館生意興隆,創造成千上萬的就業機會,經濟多繁榮。但是現在我們出門都坐飛機高鐵,讓無數的賓館飯店(所謂的實體經濟)關門了,還要出大錢修路,造機場。為什麼現在沒人說抵制飛機,動車,汽車,而是老盯著電商?或者說指責電商的某些人你們以後出門就步行,這樣可以繁榮更多的飯店賓館,創造更多就業[贊]


鎮江知府


其實我覺得電商還是實體都在為經濟發展做貢獻!需要的只是產品質量標準化!不能同一生產廠家出來的產品標準不統一!區分線上線下,應統一產品公平競爭,對產品質量不標準過度宣傳實行嚴厲打擊!其實線上線下運營成本相差不大。缺乏的只是產品質量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