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聽完“媽,這不是你的家”再忍住看完媽媽的回信:孩子,媽走了

#老人自修#

《孩子,媽走了!》

01

兒子,

你說這不是我的家,說我們之間生活習慣和觀念都有分歧,認為我不應該硬要融入你們的生活,強迫你們和我觀念一樣,覺得影響你們夫妻間的和睦了,還拿你奶奶和我的矛盾舉例子,覺得媽媽不應該和你媳婦爭女主人。

聽完“媽,這不是你的家”再忍住看完媽媽的回信:孩子,媽走了

我也贊同心理學家曾琪蜂的觀點

我也贊同心理學家曾琪蜂的觀點:夫妻關係是家庭的定海神針,如果夫妻關係是家庭的核心,擁有第一發言權,那麼這個家庭就會穩如磐石

但看完信的第一時間,媽媽覺得傷透了心,媽媽本覺得自己也是經歷過人生的人,有些生活經驗應該提醒你們。但當你舉出奶奶和媽媽年輕時的意見不合時,媽媽終於醒悟了,也許是媽媽無意識又走回你奶奶的老路了,的確媽媽可能過度干涉你們小兩口的生活,也謝謝你提醒媽媽。

今後,媽媽決定了,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定不會再過多幹涉你們小兩口的生活,你們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02

我上次去你家打掃衛生,為你們做飯,本看著你們喜歡吃,我還多炒了倆菜。

聽完“媽,這不是你的家”再忍住看完媽媽的回信:孩子,媽走了

本看著你們喜歡吃,我還多炒了倆菜

看到你的信媽媽明白,是媽媽太依賴你們了,你說媽媽給了你們束縛,讓你們感到自責,媽媽不會再這樣做了,媽媽會放手,給你們自由的空間。

......

媽媽還要謝謝你,謝謝你還注意到媽媽羨慕其他媽媽們跳著廣場舞、牽著小狗散步的悠閒生活,還知道媽媽年輕時候旅遊的願望。

的確,媽媽也渴望那種無拘無束,享樂的退休生活,但是一路苦日子過來,心從未離開你的吃喝冷暖,早已忘記該怎麼開始那種休閒式的生活方式,不過媽媽答應你,為了你,也為了我自己,媽媽決定為自己和你爸先報個旅遊團,慢慢學著去開啟享樂的退休生活。

聽完“媽,這不是你的家”再忍住看完媽媽的回信:孩子,媽走了

媽媽意識到該為自己幸福做打算了


最後在這裡媽媽謝謝你,讓媽媽明白自己的不對,應該讓給你們獨立生活,這也讓媽媽意識到該為自己幸福做打算了。


看完母親的信,我們忍住打溼眼眶的淚,這位媽媽非但沒有過分責怪兒子,反而站在兒子的角度反省了自己,反省出了退休生活的真諦:

生活應該是自己的事情,子女是,父母也是,自己應該獨立生活,父母也應該在自己生活中徐照歡樂,不應寄託在孩子身上。

所以各位退休老人們,是時候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打算,別再將老年幸福寄託在子女的肩上,就先從一次義無反顧的旅行開始吧!我們要明白:

聽完“媽,這不是你的家”再忍住看完媽媽的回信:孩子,媽走了
  1. 退續是個機會

更少的義務給了我們更多的自由,所以去自由的世界探索一個個新鮮的未知吧!

  1. 休閒、旅遊的影響

退休的我們可以通過一場旅行來找回自己最初的愛好,或者旅行本身也可以是一種愛好。

  1. 旅行的 目的

旅行不僅可以和我們的老伴一起度過一段有品質的時光,建立一段難忘的記憶留給未來走不動的我們,留下一個開始給將更加豐富多彩的明天。

聽完“媽,這不是你的家”再忍住看完媽媽的回信:孩子,媽走了

試想想,沒有子女的退休生活你想怎樣度過?一起討論一下吧!

......

好的,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喜歡的話可以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