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軍隊穿了20年的軍服,1965年,為何改成了軍綠色?

泡沫了思念


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陸軍常服的顏色最初是“喇叭黃”,即黃綠色(50式軍服),大致上是體現瞭解放戰爭時代解放軍制服顏色的影響。之後到了55式軍服時,陸軍常服的顏色改為偏綠色的棕綠色,類似於蘇聯陸軍的常服顏色。

到了1965年解放軍取消軍銜制,開始換裝“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紅旗掛兩旁”的65式軍服時,常服顏色改為草綠色,其緣由就是進一步從適應實戰出發,考慮到草綠色的野外偽裝效果更好。此後雖然解放軍陸軍的軍服幾經變革,但是稱為“國防綠”的草綠色,始終成為常服/作訓服的基本色調。


海研會








答:在冷兵器時代,交戰雙方用刀槍定勝負,講究盔甲防護性能好,衣甲鮮明、能震懾對方,則在顏色方便並沒有太多考量。

但進入了熱兵器時代後,世界上的軍裝就大多數是綠色的了,包括草綠、深綠或黃中偏綠。

其原因,稍微想一下就知道了,地表上覆蓋的植物是綠色的,穿綠色軍裝,容易形成“保護色”。

19世紀末,英帝國主義侵略南非,驕橫的英軍穿著紅色軍裝,鮮豔、醒目,結果被身穿綠色軍裝的布爾人在叢林裡當成活靶子打,死傷了9萬多人,最後不得不乖乖改換為綠色軍裝。

當然,從這一戰例也可以推知,在叢林中作戰,軍服首選綠色。但雪地作戰,白色能與背景融為一體;在海上,藍色最為協調;在沙漠,則黃褐色最便於隱蔽偽裝。

那麼,我軍軍裝早期為何不是綠色的呢?

這就要從歷史原因說起了。

我們都知道,我軍建軍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當時,部隊穿的是國民革命軍的服裝,為了與國民黨軍隊區別開來,就在頸脖上加繫了一條紅領巾。

另外,湘贛邊區的秋收起義部隊根本就沒有統一的軍裝,穿的就是普通的工農服裝,為此,戰士們不得不佩戴上一紅布袖章作為標識。

隨著隊伍的壯大,我官兵穿的服裝就更加混雜多樣了,五花八門。

直到1928年,紅軍才在江西寧岡挑寮村的一座破廟裡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裝廠,紅軍才開始有自己的制式服裝。

而到了1929年3月,紅四軍在長汀長嶺寨作戰獲勝,解放了閩西重鎮長汀城和周圍的農村,沒收了十餘家反動豪紳的財,籌得5萬餘元,又在南門街鄭屋成立了紅軍臨時被服廠(後來發展成為中華蘇維埃被服廠),大批量製作軍服。款式仿照蘇聯紅軍的軍裝(中山裝式,下有兩個口袋)和列寧戴過的八角帽式樣進行縫製,然後在軍衣的領子上縫上兩塊紅布領章、八角帽前縫上五角星。

毛主席說:“紅軍軍服領口上的兩個紅領章代表兩面紅旗。”

陳毅則對軍服的顏色做了說明:“灰藍色代表天空、海洋、青黛的群山和遼闊的大地。”

為什麼染灰色而不是染綠色呢?

當時沒有染成綠色的條件。

布料原本是白土布,想染綠色,找不到綠色的色料,只能用灰靛染色。

有時連灰靛也沒有,只好用茶籽殼、稻草灰等土辦法來著色。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兩黨再度合作,中國工農紅軍主力部隊和南方紅軍游擊隊分別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服裝與國民黨軍隊的服裝相同,僅以左臂佩戴“八路軍”、“新四軍”臂章以示區別。

大家也注意到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服裝顏色是灰藍色和土黃色的。

那麼,問題來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服裝既然與國民黨軍隊的服裝相同——國民黨軍隊的軍裝為什麼不是綠色的?難道他們也沒有綠色的色料?

實際上,國民政府中央軍的夏常服主要就以黃綠色為標準色的。

1936年初,國民黨頒佈了《陸軍制服條例》,統一規定了軍服、軍帽等制服的樣式。條例規定,國民黨中央軍的制服以黃綠色為主。

不過,抗戰早期國民黨軍隊制服的顏色多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比如國民黨中央軍多在夏季穿黃色系制服,而冬季則改穿為灰藍色制服。

另外,蔣介石終其一生也沒能完成國民黨軍隊的“大一統”,如閻錫山的晉綏軍,馮玉祥的西北軍,此外還有川軍、滇軍、粵軍等等,都保留有極大的獨立性。所以國民黨各部的軍制、軍裝和裝備並不統一,甚至,其中央軍內部的軍裝的顏色也略有不同。

八路軍和新四軍雖然被整編,但在蔣介石眼裡,還是“敵人”,軍裝顏色當然就不是其中央軍軍裝的綠色了。

1941年“皖南事變”的爆發,就徹底暴露了蔣介石滿滿的敵意。

這之後,國民黨對我軍實行經濟封鎖,我數萬部隊官兵衣食處於極度匱乏之中。

在此背景下,毛主席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全軍掀起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戰士們自己紡線、織布、染布、做軍鞋。

認真學習過吳伯蕭《記一輛紡車》、《菜園小記》的同學,應該對這一大生產運動印象深刻。

解放戰爭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我軍軍服還是八路軍、新四軍軍服的款式,但已陸續摘掉了八路軍、新四軍的臂章。

到了1949年1月,我軍正式命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才統一把草綠色確定為軍服的顏色,帽子改為有一個小帽簷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這是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

不過,建國的初期,軍裝有綠色採用硫化染料,洗曬後容易變色。為改變軍服的顏色,1962年總後軍需部進行研製,發現用“蒽草綠”染色,不僅顏色鮮豔,而且著色高,不容易褪色,於是,65式軍服的草綠色被稱為“國防綠”,在戰場隱蔽性上大大超過了之前的軍服。


覃仕勇說史


1955年新中國首次實行軍銜制,但是到1965年僅僅實行了十年的軍銜制就取消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當時我軍的一些高級將領確實對軍銜制存在著偏見,不少人認為軍銜制是屬於教條主義,不符合我軍的實際。此外,1964年,為了保持我軍艱苦樸素的優良傳統,中央軍委打算降低軍隊幹部的薪金,並擬定了降薪方案。當時支持軍委工作的賀龍元帥和總參謀長羅瑞卿親自到北戴河向毛澤東回報工作。毛主席聽完後,說:“減!”。賀龍元帥又請示說:“是不是把軍銜牌牌一起取消算了”。毛主席立即表示同意:“這個牌牌我早就想把它摘掉了”。在這之前,毛主席曾多次說過:“我看到那個牌牌,就不舒服。過去沒有牌牌打勝仗,現在有了牌牌我看要打敗仗了”。


1964年11月,中央軍委辦公廳發出了《徵求【關於取消軍銜制度的意見】的通知》。該《意見》認為我軍的軍銜制度存在許多不利因素,建議取消。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的決定》。從1965年6月1日起,中國人民解放軍停止實行軍銜制,65式軍服就是這樣產生的。

65式軍服基本保持了55式軍服的樣式,最大的區別是取消了軍銜的簡章和領章,改為佩戴紅五角星和紅領章;取消大簷帽,改為戴解放帽,被稱之為“一顆紅心頭上戴,兩面紅旗掛兩邊”。65式軍服真正提現了官兵一致的我軍優良傳統,軍官和士兵的服裝鈞採用布料製作(55式軍服軍官的材質為毛料)。根據上衣的口袋來區分幹部和戰士,幹部四個兜、戰士兩個兜。因此,四個兜被稱為“幹部兜”。



65式軍服分為陸海空三種。陸軍的服裝顏色為草綠色,又被稱為“國防綠”;海軍的顏色為灰色;空軍上衣的顏色和陸軍一樣,褲子的顏色為藍色。

從1965年到1985年,65式軍服實行了20年,是解放軍歷史上裝備和使用最長的軍服,許多人當年就是穿著這套軍服保家衛國的,給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和美好的回憶。


歷史軍魂



(07式常服)

65式軍服(包括同系列的71,74,78式),是一代人的回憶,是我軍歷史上裝備時間最長的制式軍服,也可以說是一代經典,但更是一大敗筆,一種退步。


65式軍服裝備了20年之久(1965-1985)初期還是和蘇聯交惡時期。而50式軍服和55式軍服都是模仿的蘇聯軍服。6、70年代中國軍隊維持在600多萬人的規模,累計有幾千萬軍人穿過65式軍服。如果包括穿過65樣式的紅小兵那可就上億了。因為模仿蘇聯的緣故所以給解放軍戰士配備了船形帽,這種帽子看上去像歪的,這種帽子不符合中國人的臉型和稜角,戰士們也經常反應這種情況。群眾也看不慣船形帽,認為不像解放軍,倒是像美國兵和國民黨帶的帽子。1957年,軍委取消了船形帽,恢復解放戰爭時期所佩戴的解放帽。毛澤東主席:“要恢復到老紅軍的樣子”。65式軍服開始統一一實行,從將軍到列兵,裝束幾乎完全一樣。只有幹部的布兜比士兵的多,皮鞋上釘子比較響!
但問題也隨之而來,甚至可以說為戰士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首先“一身綠,三片紅”。戰士常服,作訓服,作戰服,禮服都是這一身,樣式特別單一。在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時,戰士們佩戴的紅領章和紅帽徽,正好成為敵人的瞄準點。此外,由於65式軍服無法區分軍銜,只能以口袋多寡識別是否幹部,戰場上建制被打亂,導致指揮混亂。女兵的裙子也被取消(破四舊)直到73年調整後才恢復。(85式軍服)

1984年大閱兵重新恢復了大沿帽、毛料服,女軍人毛料裙。85式87式軍服繼續延續58式和55式軍服,88年恢復了軍銜制。65式永遠的成為歷史的印記!其實還可以從軍隊的作訓服來看綠化面積是不是減少了?當然這只是隨便一說,不能以偏概全!

如有誤筆,煩請斧正!


明月清風閣




經常看抗戰劇的朋友都知道,在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軍服都是土黃色的。比如亮劍中的李雲龍,軍服就是土黃色或者深灰色的。但是到了1950年,中國軍隊的軍服為何換成了草綠色。其實這是地形需要的,無論是土黃色還是深灰色,都不適合全國各處地形。只有草綠色才更為合適,目前,我們的軍隊仍然是綠色的軍服,不過已經改成了軍綠色。


在戰爭時期,中國軍隊的軍服在顏色上很不統一。這主要是各地區染色技術不同造成的,還有就是布料的材質也不一樣。就比如李雲龍的獨立團,起初穿著深灰色的軍服,到了後期又換成了土黃色的軍服。在建國的初期,東北地區的軍隊穿著土黃色軍服,西北地區的軍隊則穿著深灰色的軍服。這都是地形需要的,但不適合南方地形。


認真的說,土黃色和深灰色軍服都只適合北方地區,南方地區多丘陵和山地。這兩種顏色的軍服不適合在南方地區作戰,因此,軍服的顏色需要更換。有一個情況不得不說,當時,各國軍隊的軍服都沒有常服和作訓服的區別。都是一套軍服,在平時是常服,到了作戰時就是作訓服。因為這個原因,當時的軍服都比較寬大,主要是為了適合作戰。



就這樣,在設計新軍服時,採用了草綠色。1950年,中國軍隊換髮了50式軍服。50式軍服有兩個特點,第一用軍綠色取代了土黃色、深灰色,第二就是大簷帽取代瞭解放帽。此外,就是左胸上添加了姓名欄,用來寫自己的姓名和番號。50式軍服是建國以後中國軍隊換髮的第一種軍服,50式軍服僅僅是一種用於過渡的軍服,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隨著部隊正規化步伐的加快,在1955年,中國軍隊換髮了55式軍服。55式軍服在設計過程中,借鑑了蘇式軍服很多優點,比如領章、雙排扣等等。55式軍服非常經典,至今都有人在收藏。55式軍服也採用了草綠色的設計,這成了軍服今後的固定顏色。包括之後的65式、85式都是草綠色軍服。當然,隨著作訓服的出現,常服的作用開始下降。



目前,軍隊的軍服非常完善,禮服、常服、作訓服等等。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的鏡頭:李雲龍、丁偉、孔捷三個人在學習時,拒絕更換軍服。當時,李雲龍三人穿的就是50式軍服,而其他軍官穿的是55式軍服。從當時的情況來看,50式和55式的差別確實很大。只有之後的65式軍服,小編以後有時間再給大家慢慢講。

3D打印—小宇


65式軍服又被稱為“國防綠”。

原來的55式軍服為深棕綠色,染色採用硫化染料,但洗曬後容易變色。為改變軍服的顏色,1962年總後軍需部進行研製,發現用“蒽草綠”染色,不僅顏色鮮豔,而且著色高,不容易褪色,由此,65式軍服被稱為國防綠。

65式軍服影響力極大,承載人們上世紀60-80年代的記憶,該軍服在社會上流行,成為“時髦”的象徵。

65式軍服的服役時間長達20年,包括後來的改進版“71式、74式、78式”。

70年代的軍服改革主要以減輕重量為目的,擴大采用化纖與棉花混紡織物,不僅為國家節省大量棉花,而且軍服的牢度,挺括,儲存都有很大的改善。


五味社


65式軍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自1965年取消軍銜制後,部隊發放的一種制式軍服。軍服呈草綠色,俗稱“蛤蟆綠”。

在此之前,解放軍實行軍銜制,軍裝顏色發黃,漿洗久了,呈白色。六十年代,我國染料技術逐漸過關,軍裝的顏色由綠色取代了黃色,顯得更加適應部隊行軍打仗的需要,而且不容易掉色。

從此以後解放軍的軍裝一直使用草綠色。一直到1988年解放軍恢復軍銜制後,草綠色軍服才被其它顏色軍服取代。


一風2008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創建了中國人民子弟兵以來,到1965年時,共經歷了中國工農紅軍、國共合作抗日時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概有四個不同的時期。

期間,軍隊服裝的演繹變化非常大,各個時期,不同區域的軍隊制服樣式和顏色也不一樣,但限於篇幅就不再詳細介紹了,僅說明為什麼會有65式軍裝的誕生。

在65式軍服正式裝備軍隊時,我軍正式制服是55式軍服,迄今為止,依然有人對55式軍服讚賞有加,因為1955年註定在我軍歷史上會描上重彩濃墨的一筆。

9月27日,我軍歷史上首次給全體官兵授予了軍銜,授予朱德等10人元帥軍銜,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授予蕭克等55人上將軍銜,授予徐立清等175人中將軍銜,授予解方等802人少將軍銜。

從那天開始授予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以軍銜,因此55式軍服是佩戴有軍銜標識的,從肩章的形式不同,軍帽的不同,衣料的不同,能夠明顯區分著裝者的軍銜。

軍銜等級低者,見到軍銜高的,都要主動敬禮,軍銜等級高的,遇到有人向自己敬禮,也要行回敬軍禮。

1959年,林帥接任彭帥國防部長職務,主持軍委日常工作,1964年開始,在軍隊中抓政治思想工作,重點突出政治,上對軍隊軍銜時也頗有意見,感到軍隊中等級森嚴。


當時,軍中除了少數資歷較深的大校能升少將,少將升中將,中將升上將,上將升大將,大將升元帥,事實上從1955年授銜起,都已經停止了,都在原地踏步走,因此銜職低的,對軍銜的意見較大,有許多牴觸情緒。中蘇關係惡化以後,作為學習蘇軍的軍銜制度、勳章制度、獎懲制度等,也被一些同志提出來預以取消,當時軍內瀰漫著左傾傾向,認為軍銜制度是修正主義的東西,取消軍銜制、改革軍服已是勢在必行。

1964年,在軍委某次會議上,揣摩上意圖的賀帥首先提出要拿掉肩上的條條槓槓,至於軍服類型恢復紅軍軍服的樣子為好,上欣然同意,認為肩不能挑,扛著個牌牌,怎麼和群眾同甘苦、同勞動?


1965年5月22日,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正式決定取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銜制度,至此,55式軍服成為歷史,65式軍服登上舞臺。

從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排長、連長、營長、團長、師長、軍長、司令員,到軍委委員、軍委副主席、軍委主席,不論軍中等級、職務大小不同,但軍服都一模一樣,都是草綠色軍裝,上面兩隻小口袋,下面兩隻大口袋。而戰士的軍服區別于軍官,只是比軍官少了兩隻大口袋,僅從衣服領子區分男女。

65式軍服,以草綠色的陸軍軍服為代表,軍服的外觀非常有特色,綠色軍帽上由一顆紅五星,軍裝上有左右兩塊紅色領章點綴 ,所以被民間稱為“三片紅”綠軍裝。

65式軍裝,是特定時代強調官兵一致的產物,軍裝設計簡潔明瞭,沒有花花綠綠的顏色或符號點綴,顯得非常大方得體,穿著洗滌也很方便,所以深受具有光榮傳統的我軍官兵歡迎,體現了中國軍隊官兵平等,官兵一致的精神,在特定時期,是起到過積極的作用,尤其是在突出政治的年代。

但65式軍服,畢竟和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精神不相吻合,80年代開始,中國軍隊又開始恢復實施軍銜制度,所以65軍服也於1984年退出了歷史舞臺,


國平軍史


在1968年部隊派人到學校進行軍訓,(文革時期實行軍管)學校旁邊有樹林,戰士從樹林裡走的時候,不注意真的很難發現。


江東第一城之主人


毛澤東思想的迴歸!真正走毛主席倡導的人民當家作主人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