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有的程序員30多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你怎麼看?

貓叔李


這很正常啊!

找工作自然要投簡歷;30多歲投簡歷找工作,很正常;30多歲的程序員,投簡歷找工作也很正常。

每家公司的人員梯次都符合金字塔結構,一線需求量最大,越往上需求量就越小。到30多歲時,壓力倍增,現有的職場環境無法實現你的職業目標時,那就得變動,“人挪活”的,投簡歷找工作只是其中一個辦法而已。

按現在的社會年齡結構,30多歲,正當壯年,有一定的閱歷和沉澱,就算是跨行重新開始,也沒有問題,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是在40多歲才嶄露頭角。

程序員,只是一種職業,也符合這個規律。一線編碼的需求量大,人員較年輕,再往上,可以發展為技術專家 業務專家 方案專家 項目管理 客戶 銷售等等。

藉著這裡,提醒下職場中的朋友,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真的很重要,別總想著得過且過,未雨綢繆,你的人生道路才能平平穩穩!

我是Excel大全,以上純屬個人意見,歡迎拍磚!


Excel大全


30歲找工作有什麼問題嗎?很多人40歲50歲還拿著簡歷顛顛地到處奔波忙碌呢!這個問題問的很搞笑,似乎程序員就是香餑餑,輕輕鬆鬆就能拿到一份高薪的工作,並且一輩子衣食無憂,還可以隨時跳槽另謀高就。

不得不說,題主你真的好天真!

第一點 程序員遠非你想象的那麼吃香

我一個高中同學,大學學了計算機專業,985名校那種類型。畢業後去了一家中等規模的互聯網公司做程序員,工作兢兢業業,十分拼搏。都說程序員996甚至007,他一本正經告訴我,一點沒錯!

他們的公司屬於創業型公司,經常為了一個項目連續加班一個月,最後再統一調休。18年下半年,他們集中攻克一個遊戲產品,一百多號程序員連續加班3個月,每天都要忙到凌晨,一週無休息。

最終遊戲上線,公司很賺了一筆,他們每人獎勵10萬元,並且休假半月。所以說,程序員的工作辛苦勞累是必須的,但是獎勵也是很優厚的。

但是到了年底情況就慢慢發生變化了,很多互聯網行業陷入冬天,大批企業開始裁員,儘管我的同學能力不錯,工作也很賣力,可是面對公司接近60%的裁員,他最終無可奈何地捲鋪蓋走了人。

過年回家十分悽苦,因為原本在村裡大小也是在北京混的名校畢業生,拿著高薪,一下子被裁員,爸媽臉上也掛不住,他也儘量少出門,更不去參加同學聚會。

過了年沒幾天就回了北京,各個招聘網站求職,各種朋友圈幫忙。最後花了差不多一個多月才勉強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

如果他在新公司做了半年多了,跟我聊起來,感覺待遇薪水並沒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且公司加班非常嚴重,當年英俊帥氣的他如今也慢慢地脫了發,無可避免地陷入了程序員怪圈。

所以,你看,名校畢業的程序員尚且找工作不容易,一般學校的小碼農們,難道會有更好的出路嗎?所以,30歲找工作再正常不過了!

第二 就業環境很嚴峻,做好萬全準備

當前的就業環境並不樂觀,一波又一波的裁員讓很多人膽戰心驚,唯恐哪天落到自己頭上。

人到了30歲,特別容易陷入成年危機,上有老下也許有小,也許還單身,總之,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紛至沓來,由不得你任意妄為,能找到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就已然不錯了。還想著隨時跳槽,隨時升職加薪,不說痴想妄想,也屬於難上加難吧。

所以,30歲的程序員找工作對很多人而言,是一種比較糟糕的信號,它向我們傳遞的是信息是連職場中的所謂香餑餑尚且面臨這麼多問題,何況很多一般的碼農,或者很多其他職位的員工呢?

所以,身在職場,就要居安思危,平時工作一定要刻苦努力,時刻最好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歡迎大家關注@遇見小mi ,一起聊聊職場方法那些事兒~


遇見小mi


我就是這種30歲準備找工作的程序員,但與問題不同的是,我不準備投簡歷了,我要嘗試內推,這種方式得到的工作更靠譜。


按23歲大學畢業,30歲應該也有七年的職場經歷,如果還是在招聘網站廣撒網,起碼說明人脈積累的不夠。


如果人脈確實沒積累起來,投簡歷也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畢竟是獲得工作的一種手段,但這種方式要想成功有幾個前提。


首先,內功要夠深厚。每個使用過的技能點,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要記得,你已不再是剛畢業的毛孩子,只會使用API只能讓你永遠呆坑裡上不了岸。


其次,有足夠耐心等待機會降臨。如果留意最近的新聞,IT企業裁員的消息層出不窮,某東、頭條、滴滴,無一例外,但都美其名曰“人員優化”。“優化”新聞多了,大家也明白優化即是裁員。大環境不好,內功深厚的人找工作也不容易。崗位更少,薪資更低,是普遍現狀。在星球裡看到這樣一種現象,經濟危機下招聘的企業收到的簡歷質量明顯比前幾年高很多,這說明什麼?說明很多比你優秀的人,大環境下也被裁了,你沒被裁只能說明你運氣好,其他啥都說明不了。環境不好,找工作就彆著急,因為急也沒用。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好好調整下身體,畢竟一旦工作起來閒暇時間就很少了,要珍惜。


aaaaaaguo


我是個做了多年軟件的程序員,而且也是30多歲了,近幾年也是通過投簡歷找工作的,我來說說我的看法。

首先,不管任何年紀,通過投簡歷找工作,並不難看

還記得那部電視劇《都挺好》嗎?蘇明玉的哥哥蘇明哲也是個IT男,在美國的工作失業了,一時半會找不到工作。後來還是蘇明玉暗中幫忙,才獲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他找工作的方式,也是通過網上投簡歷。

這說明,在面臨失業時,網上投簡歷是大部分人找工作的第一選擇。

因為網上投簡歷,更能直觀的看到工作的內容、崗位要求和待遇是否符合自己的期待。而且,你都失業了,還在乎找工作的方式和途徑嗎?當然是什麼方法好使就通過什麼方法了。

有人說,30多歲了,還通過投簡歷方式找工作,就是一種失敗。

不可否認,30多歲的年紀,不能通過內推、轉介紹的方式找工作,是值得深思,但是也上升不到失敗的境界。

從我身邊的例子來看,通過內推、轉介紹的方式來找工作,成功的機率不高,而且大部分程序員,並不喜歡和前同事或朋友一起工作,而且也不喜歡去認識的人介紹的工作單位上班,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程序員不喜歡活在別人的圍觀和監督中。

所以,在失業時,大部分程序員想到的還是靠自己投遞簡歷找工作。

其次,獵頭推的工作,很多並不適合自己

這兩年很火的電視劇《獵場》,講述了獵頭如何在職場中獵到意向客戶的故事。胡歌飾演的獵頭專業水準很高,精準獵到了很多職場高級人才。

但現實是,很多獵頭是不合格的。

拿我自己來說吧,前兩年,我找工作的時候,在招聘網上是開放獵頭查看我的簡歷的,確實有很多獵頭給我電話,也推薦了很多工作崗位給我。

但是我拒絕了90%以上的崗位,為什麼呢?

很簡單,大部分獵頭對於技術崗,分不清職位間的區別。

我做的是linux嵌入式驅動,但大部分獵頭,推薦的職位是APP開發工程師,比如android工程師,架構工程師等。在他們眼中,做軟件的都差不多,所以就抱著寧可錯推,也不願意放棄的姿態來給我推薦工作崗位。

這使得,雙方都很累。我拒絕,是因為崗位不相符合,做不來;他們被拒絕,會認為我在挑剔工作,甚至會覺得我對他們的工作不滿。

所以,何苦呢?

於是不久後,我就關閉了讓獵頭查看簡歷的選項,轉由自己來刷選工作崗位,很快就找好了工作。

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有些工作崗位,在還沒有向招聘網站放開時,就已經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但大部分的工作崗位,都是通過招聘網站來招人的。

不管你是通過什麼途徑找到工作的,都應該肯定自己的能力,也就不要在乎是通過什麼方式來找到工作了,不管黑貓還是白貓,能抓到老鼠就是好貓。

再說,你沒這麼多觀眾,沒人這麼關注你找工作的途徑,不要把自己弄得這麼累。

作為程序員,也不要拘泥於主動去找工作,還可以讓工作自己找上門,特別是好工作。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1、在你工作的領域,提升自己的名氣

作為程序員,堅持寫博客是提升自己名氣的一個重要方法。

很多程序員不擅於總結,自己做過的項目,調過的軟件,調完就完了,文檔也不會寫一份。久而久之,別說別人了,自己都遺忘得差不多了。

通過寫博客,能系統的總結自己的過往項目、技術和難點。而且當別人通過博客認識你,或者能經常搜索到你的博客時,就會公認你的影響力。

而且,博客寫得好,就會吸引出版社編輯找上門,他們能夠提供資源幫助你出書,寫書能使你在行業有一定的地位,當行業內的人一聽到你的名字時,就知道你是大牛,這時候你還愁沒有工作找上門嗎?

2、通過Github等開源網站提交你的源碼

這是比較複雜一點的做法,簡單說,就是把你做過的開源項目提交到Github端,當別人下載你的源碼,發現對自己的項目有幫助時,你的代碼就有了含金量,這時候,說不定就會有工作機會找上你。

3、不要只低頭碼代碼,還要抬頭看路

很多碼農,一心只會低頭碼代碼,卻不會抬頭看路,忽略了在工作中積累自己的人脈。這麼做的後果是,他只認得和自己有接觸的同事,公司外的人和事,一概不認得。

所以,在他失業的時候,沒人幫他一把,就只能靠自己找工作了。

如果他善於積累人脈,瞭解行業的相關資訊,當自己有找工作的意向時,自然會吸引別人自己找上門。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與建議,希望能幫上你。

我是一隻程序猿,研發部軟件負責人,副業賺錢能手,專注寫職場,講述職場真實故事。歡迎關注我 ,一起抱團成長。

職場猿話


從我報考大學的時候,程序員就是一個看起來很高端的群體啦,後來上班後公司也有很多程序員,基本上程序員很少跳槽,基本上可能年我跳一次或者2次。


我們大部分人都是 24 歲才開始上班了吧,所以到 30 歲的話,其實也就跳槽一兩次吧。

我覺得有些程序員可能本身自己不太會包裝自己,其實有的程序員實力真的蠻強的,但是不太會寫簡歷。然後平時跟別人的交流也不是很多,那麼這個就導致別人不知道你的實力如何,不然的話可能就是用獵頭來挖你了。

30 歲還在投簡歷的程序,我覺得還是有的,只要不是毫無目的的海投就沒什麼問題,畢竟找工作嗎?只要能找到工作我覺得方式都 OK 的。

還有啊,這兩年不是一直都是在裁員嗎?企業面臨很多不確定性,隨時有可能倒閉,也不可能每個獵頭都知道怎麼聯繫你,對吧。

問一個問題,如果 30 歲你還在投簡歷,你的心態是怎麼樣的?


PPT精選


我以前在朗訊貝爾實驗室的時候,公司很多美國程序員,都是白髮蒼蒼的老頭,包括UNIX的發明者Ken Thompson 與Dennis Ritchie;C語言的發明者同樣是丹尼斯·裡奇(Dennis Ritchie )。

下圖就是丹尼斯·裡奇(Dennis Ritchie ),傳奇人物,我有幸與其做過同事。

這老頭一輩子沒做過管理崗,一輩子都是個程序員,整個貝爾實驗室沒有一人敢看不起他,而這個朗訊貝爾實驗室這樣的老程序員還很多。

我就奇怪了,中國什麼時候給程序員化了一條35的線?



江上一峰青


首先,我覺得這個現狀在現在社會中很常見。失業也是一種社會常態,而不是一種社會“奇象”,也沒有什麼丟人不丟人的。

畢竟,現在這個時代,沒有穩定的職業,只有穩定的能力。能力才是一個人站住腳的根本。

其中,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傢俬企幹了14年,但是今年的六月份,公司決定裁員一批人,他也包括在內,今年41歲。

但是,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人到40歲就越來越容易被炒掉。


下面,我就從這幾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01:

40歲是一個尷尬的年齡,身體開始走下坡路,壓力越來越大,職場經驗豐富,人也變得“油滑”起來,工作也沒有了效率,職業思維定勢已成。

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些人大部分40幾歲的人,給人的感覺是:

  • 越來越喜歡工作越來越沒有活力
  • 喜歡呆在辦公室
  • 喜歡做一些不用動腦的工作
  • 喜歡做一些口動不動手的工作
  • 喜歡指揮別人而不是自己完成

如果一個人不能對企業持續的貢獻自己的創新能力或者說有用的價值的話,那麼你就離被炒不遠了。


02:

30歲以前,最大的優勢就是經驗和領導力。此時的你在職場上的經驗和領導力已經形成,如果你還沒有養成一些職業經驗,也還沒有自己獨有的領導力。那麼,你就喪失了自己特定年齡裡面的特點優勢。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優勢,那你面臨被企業炒掉的“潛在危險”就更大。

例如:前臺崗位

前臺作為一個“外貌”崗位,更看重的是外在形象和工作積極主動,如果你沒有較好的“保養”,這個崗位是40歲左右的人無法“接盤的”。所以,年齡堆積起來的經驗,對你來說沒有任何優勢。

那麼,對於40歲的人就很難再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呢?

因為現在許多企業都是講究創新、超越,你這種僵化的職業思維已經基本形成,你有的只是經歷、資歷,頭腦中沒有創新的想法,胸中沒有創新的動力。那麼,你拿什麼跟年輕人相比。

而年輕人,他們的思維更活躍,他們的工作效率更高,他們的動手能力更強,他們的創新創造能力更強。那麼,你憑什麼跟他們拼。並且現在社會培養出這麼多大學生,如果說你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而被淘汰掉,那他們該去哪裡呢?而他們所學的知識該用向何處?那如果企業沒有長時間的較快的新陳代謝。那麼,企業的一些管理經驗和企業的創新就會落後,落後了之後,企業在社會上與同類企業怎麼競爭?


03:

30歲之前,要養成的一些基本品質。人到了一定的年齡,成長到一定的程度了,不管其是否努力其經驗總會有一定程度的增長,如果你所幹的工作,你沒有做到優秀,沒有做到所從事行業的前列。那麼,你終將是要被炒魷魚的。

一個行業裡面只有3%的人才能一生都貢獻於職場;前10%的人才可能立足於職場,但是也不防止被炒掉的可能。

那麼,你再對照一下自己所從事的行業和自己所積累的職業經驗。


04:

我以多年的企業管理經驗建議:

一個人在30歲之前,應該養成的一些習慣:

001:積累人脈關係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一生中,人際關係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沒有四通八達的人際關係,那麼你的工作有時有可能受阻,與別人溝通有也可能受阻。

所以,人脈的積累要靠你平時多多與別人交流,同時注重人脈交流的價值交換。

002:職業積累經驗

職業經驗在你所在的領域讓你變得更加專業,能解決更多複雜的問題,你才容易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003:積累能力資源

30歲以後要學會發勢你的優勢,讓你的優勢變得更大。


05:

  • 在20歲的時候,我們在職場上拼的是能力;
  • 30歲的時候,我們拼是經驗;
  • 40歲的時候,我們拼是自己職業的稀缺性 。

如果你在自己職業發展的每一個階段或者說每一個十年內都有相應年齡段內,應該要培養自己的特定生存技能,那麼你就要明確自己20歲培養的,是自己哪一種,職業能力?還是工作態度?

30歲培養自己的職業能力?

40歲培養的是自己的職業創新能力?


其實,說到底職場成長跟一個人的成長差不多,一個人在職場上的路走的遠不遠,而是看他的個人價值觀。

所以有,時候我們說在職場上,野心越大的人,他趕出的成果可能是驚人的,因為他永遠會用自己的行動去逼著自己成長。為了適應職場,逼著自己去適應這個社會。

成長永遠是痛苦的,但追求安穩的人,不會喜歡這樣的痛苦。

但如果你在年輕的時候不逼自己一把,那麼等到你年過40以後,身上既沒有過硬的職業能力也沒有過硬的生存能力。那麼,你怎麼生活下去?

作者簡介:職場小白國華,五年阿里巴巴工作經歷,八年京東工作經歷,現如今從事中小型企業高層管理。關注我: ,讓我們一起成長在職場上。每天堅持回答3~5個職場問答,文章不定期更新,原創觀點,供大家參考。謝謝欣賞。

職場小白國華


10年普通二本畢業,各種原因吧,讀了半年的研究生就出來工作,算是11年出來工作吧,畢業前兩年在上海做硬件測試(非本專業),和編程一點聯繫也沒有。年少輕狂,做了一年生意,賠了10多萬,然後15年初來北京又回老本行做硬件,做了兩年,考慮錢途和對編程的一點點興趣吧,17年年5月份以30歲高齡去了某培訓班學了php,17年10月份開始了第一份編程行業的工作,第一份工作可能因為技術水平和年齡的問題,不到半年被離職,然後第二份工作在小公司,這份工作快兩年了,現在收入是1.6,雖然在這個行業不高,但也踏實,也在考慮投簡歷找找工作,沒感覺有啥的,靠自己努力賺錢養家,真正的大佬不會想:這小子這麼大歲數了,還在投簡歷。


二2林


有的程序員30多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這種情況在IT行業是非常普遍的現象,我曾經從事軟件開發12年,也曾經在30多歲投過簡歷,遇到挫折後進行了自我反省,幾次的職業轉折都是通過“內推”和朋友“外推”來改變的,我可以把以往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對30多歲後找工作的職場人有些幫助。

程序員30多歲投簡歷找工作成功率會很低,也很難找到適合你很匹配的公司職位。因為30歲後的軟件行業與程序員職業發展這條線上的相關的崗位,一般都是架構師、項目經理和部門經理等以上職務,管理的職務很多都是公司內提拔出來的員工,比較少一部分會對外招聘,所以競爭很激烈,要求也相對更高。

正規的大的軟件公司有可能有架構師角色,但是要求技術功底很深了,往往不僅僅擔任軟件系統架構,有可能還需要設計大型系統核心算法;符合這種要求的技術人才不多,但是由於國內IT軟件行業的不規範性,架構師的角色定位也比較模糊。所以,程序員職業發展如果技術功底不紮實,如果再沒有職業規劃發展目標,很難有職業上升的機會。

實際上,程序員30多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我的理解應該是很難找工作,而不是投簡歷的動作。所以,這些問題應該歸結為提升個人“核心競爭力”的範疇。(我曾在上篇《怎樣提高自我核心競爭力?》悟空問答,回答瞭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個人核心競爭力是指個人能以自身知識技能為基礎,並能在不斷學習中創新、整合可利用資源,為組織或個人帶來利益,不易被競爭對手效仿、具有持續競爭優勢的、獨特的能力組合。(引用MBA課程定義)

我們通過定義,可以分解個人核心競爭力,主要包含以下三大關鍵元素:

1、自身知識技能

說起職業技能,首先我們就要必須談人生定位(符合你自身特點,精準的職業定位)。明確了人生定位後,自身知識技能的學習和積累就會圍繞著IT行業進行積累。比如,你現在是程序員,下一階段是否把自己定位為架構師?項目經理?部門經理?還是轉型做技術諮詢顧問,商務精英的路線?還是其他的IT職業發展路線?你要根據自己的SWOT充分分析瞭解自己的優勢劣勢,然後做職業規劃,積累就會圍繞著下一個職業發展目標去學習。個人核心競爭力的積累,圍繞這些內容去想學習,平時留意優秀的項目經理是怎麼做的?軟件開發項目管理模型有哪種?是敏捷開發,還是其他?要學會把目標量化。

2、整合利用資源,即,資源與能力。

(1)資源

資源包括自身知識儲備和外部人脈儲備。知識儲備是指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和信息量和所達到的學歷水平。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就包括了你從事IT行業程序員這條職業路線所需要在不同位置所需要的知識積累。學歷水平往往是我們程序員職業安裝所忽略的,否則很難跨進知名公司的這道門檻。解決方法最好參加相關的成人高考,或者讀工程碩士等邊工作邊學習。注意:一定要名校。人脈儲備是指個人所擁有的社會人際關係。

人脈的積累很重要,程序員往往忽略這些。我當年除了工作外,不但平時抓緊學習技術,而且參加了很多活動,結交了很多IT技術圈裡的朋友,例如微軟MVP圈等等,結交了更多的人脈,從他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並出版了6本相關技術書籍。當時IT技術圈裡,流行“鍛鍊身體”風潮,就是你不知道外面技術潮流什麼情況?外面還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不知道自己哪些不足?那麼,你就去大膽的面試去。從中即鍛鍊了自己的心態和技術,而且我們結交了很多公司HR和獵頭,還有些公司的中層職業的管理,有的還有副總等等,都收集在你的QQ上,手機上……,這也是人脈。之後,你體會了打鐵還要身板硬,大多本金做多大事。這句話你會感觸更深。

這時,你還需要30多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嗎?個人核心競爭力好,人脈線上一溝通聯繫,那麼基本很快解決了。隨著年齡的增長,35歲後轉型,如果走管理和IT商務銷售職業方向,可以提前學習MBA,高端的積累人脈可以讀EMBA等等。

(2)能力。

包括解決問題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能力等。比如,程序員下一階段的職業目標是項目經理,那麼就需要初技術能力,項目管理能力,溝通表達力,需求分析能力,方案編寫能力,初步的組織團隊能力等等;最終,你要根據自己核心競爭力,學會整合利用這些資源最大化的能力。

3、組織或個人帶來利益,即:行動與執行力。

行動是系統的思考和自我超越,執行力是一種關鍵的行動。 如何將計劃迅速、準確、高質量地轉化為結果,執行力是關鍵。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熟練掌握管理工具和理論,建立與自己性格和團隊角色相符的管理風格,都將有效地提升執行力。關於執行力我就不在這裡贅述了,你如果找到一個匹配自己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要保住你的勝利果實,那麼你就要好好研究一下執行力。

總結:程序員30多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這一現象,體現的是個人職業發展不清晰沒有職業規劃的問題。從而導致不知怎樣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的問題。我記得有一句話,印象比較深刻:“行道有得於心,行道有得於身,謂之德。”意思是說:道是宇宙整體自然的規則,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綱領。比如,我們人的身體,從母體生下之後,整個身體器官就按一定的規則在運作,整個身體的運作規則,就是道。它是局部運作的原理原則。每個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與規則,若規則錯亂,有人就生病了。道不是誰設計的,自自然然就是道。

實際上,職場不也是符合道的規律嗎?程序員30多歲還在投簡歷找工作遇到很多挫折,一定是我們哪些地方做的不符合IT職場發展的規律。如果按照IT行業規律來選擇職業規劃發展,就會變得很順其自然的事。


高陽NET


國內的軟件和互聯網行業太浮躁了,總把這個行業當成勞動密集型行業,瘋狂用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湊人數。在歐美髮達國家,50多歲還在一線開發的人不要太多,所以他們的東西做得好,因為這些開發人員經驗足,代碼基本功紮實。反觀國內,浮躁的氣氛寫在所有從業者臉上,似乎30多歲的開發人員就該死一樣。30歲如何,35歲又如何?正直最有經驗最沉穩又不失衝勁的黃金年齡,怎麼到了這個行業就十惡不赦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做管理,沒有人規定30歲不做管理就是失敗。不知道啥時開始,從我國的國企事業單位開始,瀰漫了一股歪風,35歲成了多數男人的尷尬年齡。全世界也只有我國這樣了。很多發達國家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要的生活,想做就去做,管那些傻逼說什麼。提問的人的心態就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