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省會城市“壯大”路線圖

在2019年百強城市名單中,成都是四川省唯一一個入圍的城市。而作為四川第二城,綿陽的GDP僅為成都的1/7左右。

再看百強企業名單。作為四川省會,成都的百強企業達到了79家,而成都以外的所有四川城市加起來才21家。

這是很明顯、很典型的強省會的特徵。

成都一家獨大,佔盡了資源和發展優勢。這種類型的省會城市,一般被網友戲稱為:吸血。

省會城市“壯大”路線圖

同樣的還有武漢。作為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武漢的中心十分突出,不僅高教實力位居全國前列,且近年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很快。

但是這種情況在我國並不是常態。

從全國範圍來看,許多省份的省會都不是省內經濟體量最大的,例如江蘇南京、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河北石家莊等,它們似乎都面臨著相同的情況:省會似乎不是絕對的老大。

2018年,27個省會城市中首位度比較高的是中西部城市,前三位分別是銀川、長春、西寧,都超過了40%,超過30%的有11個省會城市。同時也不難發現,不少省會城市低於30%,濟南佔比最低,只有10.3%。

近年來,各省開始提出強化省會城市戰略,突出中心城市作用。一盤強省會大棋正謀篇佈局,徐徐展開。

優化行政區劃設置

城市的發展需要不斷擴大城市規模,拓展發展空間,來滿足城市發展的新需求。對輻射能力強的省會城市來說,撤縣(市)設區,能夠擴大發展的空間。

青海省政府在2019年12月6日宣佈了西寧市湟中縣撤縣設區的消息,設立了西寧市湟中區,以原湟中縣的行政區域為湟中區的行政區域。湟中縣撤縣設區後,西寧市政區劃由原來的四區三縣變為五區兩縣。

進入21世紀以來,杭州已經經歷了三輪“撤縣設區”,擴張力度不斷加大。截至2018年,杭州與寧波的GDP總量有了將近30%的差距,省會杭州經濟優勢越來越大。

事實上,杭州的行政區劃一直隨著城市的發展在逐步調整。20世紀30年代,杭州市的中城區、半山區被撤併,同時又新建了濱江區。從2001年2月開始,蕭山、餘杭、富陽相繼撤市設區。2017年8月,撤銷縣級臨安市,設立杭州市臨安區。

臨安設區後,杭州的市區面積一下子擴大64%。目前,杭州市區的面積已從過去的430平方公里擴展至8000平方公里,最終形成了現有的10個行政區構成的市區板塊。2018年總面積達到了16853.57平方公里。

杭州儘管面積大的嚇死人,但若論動作之大,還看濟南。

一年前,也就是2018年12月26日,山東省撤銷地級萊蕪市,將其所轄區域劃歸濟南市管轄。設立濟南市萊蕪區,以原萊蕪市萊城區的行政區域為萊蕪區的行政區域。要知道,這可不是合併其下轄縣或縣級市,而是並掉一個地級市。這個動作不可不謂之大了。

此次區劃調整後,濟南市轄10區2縣,面積10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6.04萬人。按城區常住人口規模為統計口徑,濟南市已經步入特大城市的行列。

並且,濟南將成為繼佛山之後又一個即將衝擊“萬億俱樂部”的城市。加上萊蕪,濟南市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189億元,同比增長7.0%。

省會城市“壯大”路線圖

最近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很火。與江浙兩省一道屬於一體化進行中的長三角,安徽未免壓力山大。不過,好在安徽有一張王牌:合肥。

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近幾年發展不可謂不快。從2013年開始,合肥市的GDP一直在平穩上升,2018年GDP總量為7822.91億元,比17年增長8.5%。比經濟更重要的是,合肥還拿到了一項極端稀缺性資源:國家科學中心。

在區劃調整方面,合肥也是幹了一票大的,力度不亞於濟南。濟南一口吞下地級市,合肥則是早在8年前就拆掉了一個地級市。

2011年8月,安徽省作出行政區劃調整,撤銷了原地級巢湖市,原居巢區改設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廬江縣劃入合肥市。巢湖撤市後,合肥的城市空間向南拓展,由“濱湖”走向“環湖”,塑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城市新形象。

合肥市成為與南京、杭州並列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

合肥市目前轄4區4縣1縣級市,在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下,合肥與南京、杭州並列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地位平起平坐;江蘇城市論壇小編分析認為,合肥的區劃優化提升還有很大操作空間。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將來邁出的步子也不會小。

根據鄭州市政府2018年3月發佈的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明確鄭州要“北聯”,探索向北“跨黃河”與新鄉毗鄰地區聯動發展,加快一體化進程。

鄭州意圖將黃河變成“市內河”。近年來,鄭州向北探索與新、焦跨黃河聯動發展的腳步從來不曾停過。截至目前,鄭州聯繫焦作、新鄉已通車的黃河橋共7座,涵蓋鐵路、高速公路、普通幹線公路等不同用途的橋樑。在近兩年內還要規劃建設至少5條通道連接黃河兩岸區域。

提升省會首位度

說到省會首位度,事實上,許多省會城市處在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

在全國26個省會城市中,南京首位度倒數第二,這可能在大部分人的意料之外,作為長三角長期以來唯一特大城市,這不是應有的“待遇”。當前強省會大勢,南京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原因其實很簡單,江蘇城市論壇小編分析認為,不是南京不夠強,而是:蘇州及其轄縣太強了。

眾所周知,江蘇常年霸榜百強縣榜單,縣域經濟在全國遙遙領先。而蘇州其轄縣,更是長年壟斷全國前五,怎麼都甩不出前十。蘇州的幾個縣,每一個都是高手中的頂級高手。在這樣的逼人形勢下,南京市區經濟再強,也難免退避三舍。

2018年12月,江蘇省提出,南京市要做好“主場”文章,切實扛起“省會”責任,體現“省會”擔當。南京2019年前三季度的GDP 為10267.12億元,與2018年相比,南京的GDP增速上了8.0%,在前三季度的增速中,其超過江蘇第一城市蘇州2.0個比百分點。

在南京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搶抓機遇,提升省會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首先要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其次加快“米”字型交通網絡,最後需要發揮區域輻射作用,積極爭取南京都市圈納入國家佈局,提升南京在蘇皖兩省都市圈城市中的輻射度。這一年,南京的努力有目共睹。

提到南京,人們往往就把它與蘇州對比。同樣地,提到廣州,人們也不免會把它與深圳進行比照。

如果忽略深圳這個特殊存在,廣州在省內的經濟實力並不差,早在2011年,廣州的GDP就分別相當於佛山與東莞的1.87倍、2.6倍。但是,作為省會城市的廣州,在深圳耀眼的光芒下,難免顯得有些落寞,即使他是一線城市。

強省會戰略進一步推進,各地紛紛開始強調提高省會城市首位度。

山西省政府在《關於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支持太原都市區率先發展......突出太原都市區在全省城鎮化格局中的龍頭作用......提升城市首位度”。

今年3月,江西省也提出打造南昌大都市圈提高城市首位度,做大做強中心城市,提升南昌集聚和輻射周邊地區的能力。

貴陽市近幾年的經濟增長速度也是有目共睹的,GDP從2015年的2891.16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798.45億元。現在一年一度的“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與大數據博覽會都在這裡召開,騰訊、阿里、在這裡開建大數據基地。貴陽帶也抓住了這一發展機遇,不斷進行創新發展。

結語。

強省會戰略強勢推動,已勢不可擋。中心城市為核心,衛星城市環繞分佈,中國城市發展格局正迎來深度變革。

如此,地級市將何去何從?這是值得深思的課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