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經濟從衰退週期重新復甦,走向經濟增長週期的過程當中,如果有新的增長點和新的產業革命,會將這個過程縮短,提前使經濟進入正軌,然而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也不意味著經濟會持續衰退,只是復甦的時間會拉長而已。

一、經濟週期的更替與勞動力市場的偏差。

(一)經濟週期的更替。

從人類現代經濟的發展史可以總結出經濟的週期性規律,在一段時間的經濟增長之後,經濟會轉入下行,直至衰退區間,而在衰退之後經濟仍然會重新復甦,進入增長週期,這就是經濟的週期性。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比較近的例子就是在08年次貸危機帶來的衰退週期之後,美國通過頁岩氣革命帶來的強勢製造業增長重新進入了經濟增長週期,並持續擴張了10年之久。而自從2017年開始,製造業PM I數值持續下滑,終於在今年8月份出現了低於50榮枯線的現象,意味著經濟增長週期正是向下行週期轉變,未來可能陷入衰退。

經濟週期的變化,最為明確的信號就是貨幣手段和財政刺激,不再能明顯的扭轉經濟走向,只能夠推遲和延緩衰退到來的時間,或者減輕衰退對於經濟的衝擊。我們可以對比格林斯潘在1995年和1998年兩次預防式降息的效果,在1995年的經濟增長中期,降息明確,扭轉了經濟的頹勢,帶來了新的強勢增長,然而在1998年經濟增長末期,降息非但沒有避免2000年經濟危機的到來反而推升了泡沫,使這波衰退對於經濟的衝擊更為嚴重。這就是我們說的,週期性和趨勢性的不可逆轉。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二)勞動力市場的偏差和對經濟的影響。

關於經濟週期為何出現,有很多種分析和講述,然而其中比較有信服力的說法是勞動力市場出現偏差,影響了經濟的持續增長。這是因為在經濟持續增長的過程中,資本主義市場往往會出現勞動分配的偏差,其分配會向金融市場和資本方進行傾斜,使公司高層以及金融從業者在經濟增長中獲得的收益更多,忽視了普通勞動參與者的收入分配增加。

這樣的結果是更廣泛勞動參與者的收入沒有得到,經濟增長帶來的持續上漲,並且因為經濟增長帶來的通脹,抑制了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漲。在這種情況下,消費市場的動力受到了抑制,進而影響了生產端投資的意願,而生產端受到抑制,反過來進一步增加了勞動市場分配的下滑,導致惡性循環,最終使經濟陷入衰退。所以金融市場越活躍的發達國家陷入衰退的速度越快,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二、勞動分配的重整和經濟復甦。

(一)經濟衰退如何走向復甦?

經濟增長週期走向衰退的根源來自於勞動力市場分配的偏差,於是經過衰退勞動分配得到重整,經濟的動力迴歸,復甦也從此來到。

在假設狀況的經濟週期之中,也就是沒有任何外界刺激或新產業革命干擾的情況下,衰退走向復甦的時間會較長。最終是因為生產已經受到了足夠嚴重的衝擊,低於了正常的消費能力,帶來生產投資意願的提升,最終引領經濟復甦。在這種情況下,雖然是由消費市場牽引的,但是這種情況中復甦還是由生產端的增長推動。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所以在一般的經濟學觀念當中,對於經濟衰退的刺激,需要從生產角度入手,這也是因為提升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是一個更加艱難的選擇。

第二,新產業革命的拉動。

正如題目中所說,新的產業革命或其他增長點能夠快速拉動經濟,使經濟重新回到正軌。正如2009年以後的頁岩氣革命那樣。這是因為新的增長點或產業技術突破能夠帶來投資空白區高盈利預期,帶來投資意願的上升和投資增加。而這些都能夠拉動就業,從而帶動消費市場。我們在2009年的經濟增長中可以看到,美國雖然經濟增長速度保持較快,但通脹依然維持低位,這就是生產端的增長強於消費端,意味著這是一次製造業拉動的增長。

而這樣的拉動可以將經濟陷入衰退的時間顯著縮短,因為即使在外界的刺激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情況下,生產端的復甦是自發,並且會持續擴大的。所以新產業革命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現是經濟衰退走向復甦最理想的一種情況,在這樣的背景下,刺激政策可以更有效的發揮作用,衰退的時間,因而大大縮短,即便是在次貸危機如此嚴重的衝擊之下,美國經濟依然迎來了強勁增長。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三、如果沒有產業革命經濟如何復甦?

在上文中我們說過,如果沒有任何外在的干擾,衰退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走出。事實上很多歷史王朝的覆滅都是因為陷入經濟週期當中無法自拔,導致了革命發生。所以對於現代經濟學來說,引領經濟走出衰退,可以通過外在的干預。

第一,貨幣刺激。

央行降息,釋放流動性的手段是面臨經濟衰退時最主要的干預方式,所以我們在現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看見了多家央行都在持續的擴大流動性釋放規模。

流動性釋放通過幾個方面發揮作用:首先,通過貨幣貶值來拉動製造業出口的優勢,減輕製造業負擔;第二,則是通過降低融資難度,讓更多的資金可以用於投資,提升對生產端的投資;第三,則是推升資產價格和通脹,讓物價上漲帶動投資意願上升。

然而流動性釋放卻有一定的侷限,因為流動性推升的資產價格往往使金融市場過度活躍,從而把本應投向企業的流動性吸乾,導致泡沫上升,而實體經濟並未復甦。另一方面推升的通脹,如果沒有發生作用,則會導致消費市場的進一步萎縮。因此一般來說貨幣刺激必須有財政刺激的協助。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第二,財政刺激。

財政刺激是政府的主動作為,一般是增加開支的行為。比如我國在經濟增速放緩時推動的基建就是這樣的例子,政府擴大開支能夠吸收閒置勞動力讓經濟分配得以糾正使更多人有錢消費,從而提振消費市場,牽引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減稅刺激也是財政刺激的重要手段,通過減輕企業負擔或減少個人說服壓力提升企業經營和居民可支配收入。2017年底特朗普政府的刺激計劃正是如此,然而為企業的減負卻造成了企業更多資金投入金融市場的結果,導致最後效果不如預期。

如果沒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或者產業革命,經濟就無法從衰退復甦嗎?

雖然貨幣與財政手段都存在各自的侷限性,然而,在經濟明顯的下行壓力時,又沒有出現經濟新增長點與產業革命的背景下,可以通過財政貨幣的雙重刺激相互配合,對生產端與消費市場進行同時的拉動,來讓經濟增長恢復動力。因此對市場調控能力和意願更強的主權能夠更快走出衰退和避免危機,這也是為何我國40年經濟發展,從未出現明顯衰退的原因。

綜上,產業革命和新的經濟增長點,無疑能讓經濟在衰退週期中更早的恢復,和進入增長期,而如果沒有產業革命和新的增長點,經濟經過長時間的自我修復,也可以走出衰退,只是時間更長。同時國家的財政和貨幣刺激相互配合,能夠實現在沒有產業革命的背景下,拉動經濟提前走出衰退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