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濟何以“繁榮”何以“衰退”

□劉英團

去年11月,通用汽車在美國中西部地區裁撤了數千名員工。今年8月,美國鋼鐵宣佈在密歇根州削減200名員工。日前,著名家居產品零售商勞氏公司宣佈裁減數千個工作崗位,能源業服務商哈里伯頓也加入了裁員行列。那麼,美國經濟何以“繁榮”,又何以“衰退”的呢?美聯儲前主席艾倫·格林斯潘認為,美國經濟是一個不斷演變的有機體,既會增長,也會停滯,美國經濟仍有穩健一面,甚至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而美國之所以展現出與眾不同的天賦,核心在於能夠容納“創造性破壞”帶來的後果,破舊立新的潮流從未衰退,新人口、新觀念總是不斷帶來進步。

儘管在卸任後,格林斯潘的一些政策由於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而充滿爭議,但全球“經濟沙皇”“美元總統”的稱號並非浪得虛名。在其新著《繁榮與衰退》中,我們不但看到一片荒蕪的殖民地是如何成為人類歷史上強大的創新引擎,格林斯潘與《經濟學人》編輯阿德里安·伍爾德里奇還以凝練的語言闡述了社會因素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受“客觀主義”哲學流派創立者安·蘭德思想上的啟發,格林斯潘始終堅持自由主義的理念,重視自由市場,反對政府的過度干預。他認為市場是理性和高效的,對政府的管制和干預始終持懷疑甚至否定態度。

格林斯潘指出,歷次經濟危機的發生,不僅表現為市場失靈,也突出反映了政府的失效。對照當前,他認為美國和歐洲近年來陷入的經濟疲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摒棄了過去行之有效的市場經驗,陷入了福利權益陷阱,並急劇壓縮了市場自由度。對於美國經濟的前景,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仍然抱有信心,他們認為美國解決經濟問題的鑰匙已經掌握在自己手中——正是因為面對“創造性破壞”帶來的損失,美國人總是願意用犧牲換取收益,才鼓勵了創新精神與企業家精神的發展,推動著美國走向財富和力量的巔峰。

理解美國成功的原因、曾經遇到過的問題以及美國未來要走的道路,對於整個世界都至關重要。“儘管基於市場的信號和經濟學家預測顯示經濟遭遇波折的可能性越來越高,但歷史表明經濟並不會陷入萎縮”,“至少在過去半個世紀中,沒有一次經濟衰退是從去槓桿化時期開始的。”格林斯潘認為,美國經濟正處於漫長的復甦之中。在本書中,他與伍爾德里奇還談論了美國經濟深層次的問題。他們認為,美國經濟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夠允許和容忍“創造性破壞”。相比大多數其他國家,美國更善於處置“創造性破壞”所帶來的創造性成果和破壞性後果。格林斯潘強調,“企業家是帶來創造性破壞的英雄人物——這些人能夠通過個人意志和智慧,把未來趨勢變成現實。企業家在追逐建設企業帝國、發行新產品或者根據人類的本性追逐財富的過程中,推動了生產力的長期進步。”

正如“創新理論”鼻祖、美籍奧地利政治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所言,“創造性破壞理論”是推動經濟進步的主動力,堪稱“永遠存在的颶風”。在很大程度上,美國的繁榮在於它認可毀滅是創造的必經之路。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認為,美國既擅長於創建各種各樣的企業,並培養這些企業成長壯大,也擅長於關閉那些失去競爭力的企業。美國擁有全球最自由的破產法,它允許公司倒閉;美國能夠接受,在發展的進程中,不得不廢棄一些城鎮和關閉一些工廠。在本書中,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還針對當前美國所面臨或即將爆發的經濟困境提出了最契合實際的政策建議,例如對福利制度進行改革,以及金融體系改革等。

關於格林斯潘的故事中,最著名的是他用靈活的利率政策,創造了美國戰後歷史上最長的經濟繁榮期,而其政策的核心在於像警惕魔鬼一樣警惕通貨膨脹出現的預兆。1966年7月,格林斯潘就曾在題為《論黃金和經濟自由》的文章中極力反對通貨膨脹並捍衛金本位制度——格林斯潘預言美國將爆發嚴重的通貨膨脹。縱觀格林斯潘任職美聯儲主席時期的美國和全球經濟運行,美國只出現過兩次輕微的經濟衰退,卻出現了歷史上最長的增長期,還開創了“零通脹型”經濟(物價維持平穩)的奇蹟。在市場看來,格林斯潘似乎總是獨具慧眼,在阻擊通貨膨脹和刺激經濟增長兩者之間“優雅地走著鋼絲”。透過複雜的經濟現實,無論是羅斯福新政帶來的實際效應,抑或全球化及其影響給民眾帶來的劇烈衝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是數百萬普通美國民眾釋放出來的驚人能量,也正是這股能量推動著美國走向財富和力量的巔峰。

相比同時代的許多人,格林斯潘賦予金融更多、更重大的意義。他認為,金融市場在商業週期的發源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959年,格林斯潘即在論文《股票價格與資本評估》論述了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之間的關係,並解釋了股票價格對投資和消費的影響。藉助豐富翔實的資料和金融數據,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不僅再現了美國經濟發展史上的許多精彩場景,還清晰地回顧了美國的政治經濟政策變遷。格林斯潘堅信,只有在無限增長的環境下,經濟才能充分發揮潛力。在《繁榮與衰退》中,格林斯潘和伍爾德里奇並非無原則地對美國及其政要、經濟政策連篇累牘的讚揚,而是在研究和梳理過程中針對經濟社會的複雜性給予鞭辟入裡的剖析,並以相對客觀的態度對格林斯潘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的部分決策進行了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