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在各國的文化當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像法國的紅酒,英國的威士忌,還有我們中國的茅臺等等。當然,這樣的知名度很高的品牌酒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的,所以,還有一類酒,深受各大年齡層人們的喜愛,那就是

啤酒。唱K、吃飯、聚會都少不了它的存在。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很多人在表示對酒的熱愛時都會說“我想要在酒的海洋裡游泳”,而在19世紀的英國,還真的發生過這樣一次事件,讓無數酒鬼們“實現了願望”。


馬蹄鐵釀酒廠的慘劇

1814年10月17日下午,隨著一聲巨響,一股帶著酒味兒的黃色液體大浪席捲而來,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淹沒了整個城市,很多人就這樣被捲入了這場浪潮當中,急匆匆地起身尋找高地來躲過這場“海嘯”。頃刻間,整個城市酒味兒瀰漫,街道上到處都是被這“海嘯”捲來的家居用品,所有人瞬間變身“酒鬼”,酒氣沖天。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而造成這場災難的罪魁禍首,就是位於英國倫敦街區的一家啤酒廠——馬蹄鐵釀酒廠

這家釀酒廠是當時倫敦最大的一家批量化釀酒廠,有著50多年的歷史,每年產酒十萬桶,可謂是所有酒商當中的翹楚,然而,也正是因為它的大規模生產,釀成了這場慘劇。

眾所周知,釀製啤酒很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發酵,而要進行發酵就必須有相應的設備——發酵罐,這發酵罐,就是這次事故的元兇。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據說,當天下午的釀酒廠如往常一般運行著,工人們各司其職。其中一位工人在往發酵罐裡倒酒時,看到一個小小的金屬器械掉落,但是並不以為意,因為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但是正因為這一個小小的金屬器械,卻引發了後續的災難。

發酵罐裡的酒突然噴薄而出,緊鄰著的其他發酵罐也陸續“發威”,至少有1500噸啤酒在短短的幾分鐘之內噴湧而出,率先沖毀了鄰近的兩家房屋,接著便湧向整個城市,一對母女就在這突然爆發的“洪水”當中喪命。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當時的英國還沒有建設排水系統,於是一大波啤酒便順勢湧向了當時最低點——貧民窟,導致地下室的一些窮人因此淹死。

這場事故中已知的共七人喪命,其中最小的,僅是一名三歲的小女孩。而他們的死因主要為淹死和撞擊而死。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天災還是人禍

這次的事件對整個城市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打擊,連續數月城市都瀰漫著濃濃的啤酒味,甚至殃及了隔壁的村落。除此之外,這場“洪水”沖毀了兩座房屋,也帶走了很多人的家居用品,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不便。而啤酒的氣味用了幾個月才完全散去。

很多酒精過敏的人成為了這場事故當中最痛苦的人,連續數月都被酒精折磨,過敏反應不斷,而且很多人都在這場事故當中受傷,醫院也因此而“門庭若市”。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被災難折磨的市民們大為不滿,於是將啤酒廠告上了法庭,希望啤酒廠的負責人能對此次的事故作出補償。但是法庭在調查過後,將這次的災禍定為了“天災”。啤酒廠在此次事件當中也損失了23000英鎊,英國政府為對其進行補償,還減免了7250英鎊的稅款,讓啤酒廠得以繼續延續下去。

這一結果引發了大眾的不滿,但是也就此而止了,事件平息過後,一切又歸於平靜,而這次的慘劇也只是成為了歷史笑談

後來,啤酒廠將原來的木製發酵罐改為了水泥發酵罐,一番整修之後便開始了繼續的營業,直到1921年,才因為經營不善而倒閉。

現如今,那昔日的“兇手”啤酒廠已經變成了一家劇院,也就是現今的自治領劇院。每日上映著各式的戲劇化情節,而當時的災難,早已是過眼雲煙。


個人看法

這場啤酒慘劇,被當時的法官定義為“天災”顯然不合適。我們雖無從探究當時的發酵罐的具體細節如何,但是依照今日的發酵罐來看,在啤酒發酵過程當中,會產生大量的泡沫和氣體,所以每一個發酵罐當中都會有很精密的儀表顯示各種數據,並且在發酵罐當中會有專門的消泡器來保持罐內氣壓的穩定,以防啤酒溢出。

在十九世紀的英國自然不會有如此精密安全的儀器,但那掉落的金屬器械很有可能就是為了保持發酵罐氣壓平衡而設置的,當時的工人們很有可能是因為知識水平普遍低下,以及過往的僥倖心理而忽視了這一細節,釀成了慘劇。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再說回法官的判決,都說“隔行如隔山”,對於啤酒廠內部的情況,法院的工作人員自然不會知曉,而且啤酒廠自己的員工本身知識欠缺,自然也不會找出確切的原因,即使找出了,為了能夠讓啤酒廠繼續運作下去,也只能裝傻。

而且馬蹄鐵啤酒廠作為當時最大的釀酒廠,生意自然火爆,每年釀酒十萬桶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收益是很多商家都無法比肩的。而在啤酒廠收益的背後,是巨大的稅收,這些稅收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經濟來源,啤酒廠若因此次事件倒閉,雖然表面上是給了城市的人民一個滿意的交代,但是在背後的經濟方面來說卻是得不償失的。

1814年倫敦爆發啤酒洪水,7人喪命2棟房子被沖垮,法官審判為天災

當然以上的這一切已經無從考證,對於這次的事件是如何發生的,啤酒廠應該承擔多少責任,法院的判決是否合理已經沒有了探究的必要。

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出現了無數的“未解之謎”,隨之而來的便是更多的猜測,或許還有許多因為添油加醋而神話了的故事,事實的真相早已不得而知。就這場啤酒事故來說,更重要的一方面或許就是它推動了科技的發展,正因為這樣的慘劇的發生,才引發了人們的反省,開始深入去考慮這件事情背後的安全隱患,由此不斷改進技術,讓後來的人能擁有更加安全、更加有保障的工作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