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 回憶:臨沂“沂河高低橋”的故事……

圖片來自:老城記(微信群 醉在風中 發出)

沂河老橋亦稱東洋橋,《續修臨沂縣誌》中說:“城東關外沂河橋前系木板,民國二十三年春,中央築臺濰汽車路,改建石橋,工程頗大,寬一丈,長四里半強,通水僅六十餘孔。國庫發15萬元,地方募捐3萬元。二十三年春,範縣長築先督造,凡十閱月工竣,行人便之。惟中間碼頭過低,水漲易漫橋,無活板不能通舟,兩邊欄杆未備,行人諸多危險,亦工程師計劃未周之咎也。”


1994年沂河洪水,沂河老橋垮塌為驛外斷橋,不久便被拆除,從此完全消失,成為記憶。


回憶:臨沂“沂河高低橋”的故事……

民國時期的沂河老橋

回憶:臨沂“沂河高低橋”的故事……

1945年9月,八路軍山東軍區部隊跨過沂河老橋,解放臨沂城。

回憶:臨沂“沂河高低橋”的故事……

沂河老橋為連接臨沂城與河東的主要通道,上世紀八十年代熙熙攘攘的人流。

回憶:臨沂“沂河高低橋”的故事……

上世紀九十年代被洪水沖垮的沂河老橋,衰落中帶有一絲淒涼。

回憶:臨沂“沂河高低橋”的故事……

1963年6月,新沂河橋開建。到1964年8月建成,名為“臨沂沂河大橋”,橋長1402米,寬8.5米,高4米,成為當時全省最長的公路橋。1983年12月,緊挨著該橋建設的第三條穿越沂河兩岸的公路橋建成通車,大橋長1553.94米,寬11.5米,高8米。由於這座大橋與沂河大橋並駕齊驅,所以被統稱為沂河高低橋

。《中共臨沂歷史大事記》中這樣評價:“沂河大橋的建設對於支援國家重點項目兗石鐵路和石臼港建設,發展臨沂地區經濟以及加強國防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