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祕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秘

從古至今,象河有一個傳說:荊門城是從我們象河搬下去的。傳說:在城裡做官的人有兩個兒子,一個在象河住,一個到現在的荊門城買了田,住在荊門,城市要擴建,兩兄弟就爭了起來,一個要把城市建在象河,一個要建在荊門,做官的父親便說“不要爭了,你們一人裝一斗土來,誰的土份重,城市就建在誰的地盤上。”兩兄弟誰都怕對方搞鬼,象河的一個在土裡摻了些沙子,荊門的一個更是狡猾,在鐵匠鋪里弄了些鐵沙摻在土裡,回去用秤一稱,荊門的一個重些,做官的父親發話把城搬到荊門。結果在馬路兩邊都站人,用人傳遞物品,連夜把城移到了荊門。這個故事至今一直流傳在象河一帶。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秘

"象河"名稱來源於明朝時期。象河這地方,歷來都是軍事要地,明初之後的象河街道遺址,是明初前白沙州城。因元末明初時期的趙象河(官職為都頭,相當於後來的元帥)率領著大部隊在這裡居住的時間較長,且又為此地的建設發展立下了卓越的功績。為作紀念,就將此街道以"趙都頭"的名字改稱為"象河"街道,這個名稱沿用流傳至今近六百年的歷史。

  如今,街道已舊,完整的舊居不多見,在新建起的房屋之間,卻還清晰的留著舊時的斷壁殘垣,在夕陽斜照中向世人訴說它古老的歷史。它們已不那麼耀眼,甚至隨車輪前行漸漸黯淡,而新興的象河的水庫,軍區洞則煥發了象河新的青春。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秘

象河水庫與慄溪交界,是一座以防汛,灌溉為主,兼有發電,加工、種養,航運為一體的中型水庫。水庫最大壩高38.5米,長258米(呈南北向),最深水位達32米,總庫容2500萬立方米。

  在象河水庫南側方家寨子的南部,隔一峽谷互相呼應的山峰是胡家寨子。軍區洞便在這山中,它建於1952年,曾駐兵27年,後據說因象河軍區機密圖紙被丟失而遷走,於是留下這個遊玩佳處,軍區洞洞口位於東山腳下,洞前土地平曠開闊,洞內過道長約400米,寬約3米,洞內冬暖夏涼,夏季,拉開重一噸有餘的石門,便覺清幽之氣迎面撲來,洞內似有天然空調,即使洞外最熱的時候也要蓋上棉被,洞內寬敞,設置房間20間,實為夏季避暑之勝地。其中曾作放映廳的小禮堂可作舞廳,能容納二十多人漫步其間。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秘

象河風景區內,還散佈著很多小景點,這些景點往往關聯著人物傳說。其中與關公的最多。

  清名崖 位於袁家寨南側,因當年關羽在此清點將士名單而得名。

  雨淋觀 即水庫北側袁家寨子,關羽數次從荊州帶兵過來向北行進,每到此處總因大雨淋漓,屯兵數日,因崦得名。

  銅鈴溝 關羽騎馬路過這道溝,馬頸上的銅鈴掉落,山人拾去為作紀念,指名為銅鈴溝。

  插旗山 關羽帶兵駐紮,曾插旗山頂。

  折旗河 插旗山頂旗子為狂風吹折,落入山下河中,河於是名折旗河。

  擂鼓臺 關羽帶兵進攻時架鼓的一塊岩石。

  站馬巖 關羽要勒馬巖山,遠望敵情。

  此外,還有心肺巖、孝子碑、青龍泉、仙人巖、伏牛山、將軍坡、子母泉、低洞坡、鷹子巖、象鼻子衝等景觀。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秘

傳說荊門古城起源於此!荊門象河探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