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 專家解讀“區塊鏈+智能合約”:奠定數字經濟基石 構建全新信任機制

專家解讀“區塊鏈+智能合約”:奠定數字經濟基石 構建全新信任機制

胡凱接受專訪 供圖

未來如何把實體社會中人們生活的模式、信用、法律甚至文化等依存關係轉移到互聯網虛擬世界上?11月28日,北航教授、北航雲南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胡凱在接受雲南網專訪時給出答案——區塊鏈+智能合約!胡凱認為,區塊鏈作為互聯網“下一代顛覆式創新技術”,核心是通過分佈式、數據加密、時間戳、分佈式共識等手段,構建全新信任機制和高效協同機制,從而賦能實體經濟。

胡凱圍繞“數字經濟的基石——智能合約”這一主題,闡釋了智能合約的定義、作用、本質、意義與實際應用落地等問題。胡凱介紹,區塊鏈之所以受到廣泛關注,一是它是包含了很多技術的融合,涉及社會治理模式和思維改變的思想性技術,這種思想性技術會促使人們創新、產生技術革命;二是人類社會向數字化社會發展過程中,如何把實體社會中人們生活的模式、信用、法律甚至文化等依存關係重構到互聯網虛擬世界上是技術和社會治理面臨的巨大挑戰,而區塊鏈相關技術正是迎合這個大潮的重要技術之一。

“區塊鏈+智能合約是第二代區塊鏈的核心,智能合約是一種可以在區塊鏈環境中預先設定、自動履行和執行協議條款的新型代碼契約技術,區塊鏈的產生給智能合約帶來了應用基礎和巨大應用場景。” 胡凱說,智能合約是一種通過區塊鏈結合形成新經濟模式的底層技術。相對比於經濟社會紙質合約,智能合約是一種代碼合約,是數字化的,通過存放區塊鏈認證、不可篡改自動執行來驅動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模式。

換句話說,智能合約是軟件程序,通過算法模型,智能合約就可以協商協議中的條款,自動驗證履行,約設執行協議中的條款。省去了簽訂紙質合約中籤字、審批、執行等一系列繁瑣的程序,實現價值的智能自動轉移,極大提高效率、節約成本。

胡凱認為,也許有一天我們會驚訝地發現,生活中合同、律師、公證、保險、交易所、銀行、甚至法院部分職能都可能被智能合約(程序)所代替,它(智能合約)完全有可能是數字經濟的基石之一。

“智能合約幾乎與互聯網同時出現,但應用實踐卻一直落後於理論,主要是面臨三個方面問題。” 胡凱表示,一是資產需要數字化和數字資產的賬本化;二是合約方需要一個受信任的執行環境;三是代碼合約需要有類似合同蓋章的不可隨意變更和可審核機制。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從而觸發了智能合約的規模化應用。胡凱提出了智能合約工程的理論方法來系統地解決智能合約當前面臨的一些發展問題。

區塊鏈為完全數字化資產的記錄和轉移奠定了數據基礎,通過完全數字化的資產和分佈式賬本,區塊鏈使計算機代碼可以控制資產。區塊鏈也成了互聯網上最可信的機制,同時一旦智能合約代碼進入區塊鏈,合約方就可以確定合約不會被更改,好像合同蓋了信用的紅章。由於區塊鏈的開放性,也可以被備案、監管和審計。

胡教授還表示,智能合約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無論是購物的合約、出租的合約、醫患關係、保險關係、追溯等的合約,還是汽車、房地產、金融領域,只要有一定的承諾和約定的智能表達,就可以通過律師或者現成的契約模板,把這些模板轉換為代碼形成智能合約,未來趨勢甚至可以發展為代碼即法律。

區塊鏈技術已經影響到世界各地的企業,智能合約是必區塊鏈更有價值的革命性技術。智能合約的出現減少了中間環節和機構,節約人力、物力,降低了成本,能高效率、可信執行合同。

“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合約將會以無所不在的形式成為人們未來生活的一部分,成為各行業和應用的重要基礎需求。”胡凱說。

雲南網記者 趙崗 實習生 陳雪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