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愛康醫療(01789.HK)獨家調研紀要

基本情況

2003年成立,專注骨關節細分領域。

2018年按收入市場份額國產品牌排名第一,前面有四家進口品牌;按銷量市場份額15%,排名絕對第一。

產品線:我們產品以髖膝置換內植物為主,有三代產品線,在國內品牌中產品線最豐富,產品覆蓋最深入,覆蓋關節置換手術中的初次、翻修、複雜手術、骨腫瘤重建等。

技術:除了傳統的假體,05年引入3D打印技術,15年獲得第一個註冊證應用在髖臼杯,16年3d技術拓展到脊柱,有兩個新產品獲得批准。現在有3個3d打印產品,佔銷售收入12%。

18年收購英國JRI,專注關節,髖關節和肩關節。

公司10年複合增長率>30%,覆蓋幾乎所有地區,覆蓋5300+醫院,其中三級醫院1700家。

核心優勢是研發和產品線,曾獲北京科學技術一等獎。

A3膝關節系統2018年獲美國fda認證,是第一款獲美國fda認證的中國關節產品。

假體技術已經比較成熟,2015、2016年只註冊了兩個重要的技術:乳界面固定技術和摩擦界面技術。乳界面固定技術通過兩種方式解決:噴塗,18年收購JRI後獲得,提供關節表面粗糙度、孔隙率和生物活性,使得人體乳組織附著在假體上;3D打印是增材製造,一筆成型,上面有微孔結構,模擬骨小梁,使得乳組織通過空隙長到假體中,提高骨密度。摩擦界面技術:陶瓷界面,和進口品牌同步。

3D ACT醫工交互平臺幫醫生做術前規劃,提前選定型號,使手術更精準安全。截至2019年6月30日覆蓋醫院939家(較2018年增長117家),其中三級醫院564家,提供手術方案4226例。

銷售:經銷商模式,95%收入來自經銷商,有800家左右經銷商,比較扁平化。

問答環節:

Q:研發負責人?

研發總監是王博士,已在公司工作10年,是機械博士。在整體關節設計方面包括3D打印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Q:帶量採購情況,特別是江蘇?

江蘇9月做了一輪關節帶量採購,選擇的是初次全髖關節置換產品。根據2018年醫院上報的使用量進行排名,選了12個品牌入圍,具有談判資格,4個國產一組,4個進口為進口1組,4個進口為進口2組。3組比價,降幅最大的中標,國產和進口1組4選2,進口2組4選3。平均降幅47.5%,最高降幅75%(不是愛康)。除了我們,另一箇中標的國產是施樂輝北京工廠(收購國產標的),所以實際上就我們一家真正的國產。醫保局說要拿出75%的市場集中採購,但沒有規定每家品牌具體的量,要求醫院自主選擇(可以選擇多家)公司去簽約,簽約時要寫明採購數量。現在看我們在這個產品上銷量能翻倍。醫院選擇品牌可能是根據以往選擇品牌的情況以及現在的價格,醫保局要求醫院考慮價格相對低檔的品牌,不能都選最貴的。個人推測沒中標的幾家公司的市場份額加起來在30%左右。

Q:公司三代產品價格和收入佔比?

第一代產品線,推出時間超過10年,價格是進口的1/3;第二代,大概和進口的同質,價格為進口的2/3;第三代3d打印產品和進口非3d打印產品價格差不多。3d打印產品佔收入12%,5000萬中有4000萬來自關節,還有1000萬來自脊柱;一代產品佔30%左右;剩下的是二代產品。

Q:江蘇類帶量採購情況?

降價後給醫生/渠道的空間減小,降價成本主要由渠道承擔,出廠價不會調整太多(估計調整不超過10%)。國產一套降到1w5左右。醫保局競標的時候只看相關產品的整體降幅,不看單個具體產品的價格。

Q:降價後醫生積極性如何變化?

有人覺得便宜之後醫生積極性降低,也有人覺得單臺手術掙的少了反而會多做,的確不確定。

Q:出廠價和終端價扣率是多少?

如果出廠價1萬,那麼終端家3萬到5萬。

Q:帶量採購對經銷商影響?

帶量採購前經銷商提供跟臺服務、拓展渠道、墊資。帶量採購後,主要就是跟臺服務。

Q:全髖佔整體關節百分比?

佔關節收入整體30-40%。

Q:其他省份會不會做帶量採購高耗帶量採購?

安徽之前做脊柱,6個國產1個進口中標,還沒有做關節。有說法是福建會做。國家文件讓各省自己摸索。

Q:未來行業整體增速?我們的佔比?

預計三年未來行業增速15%,我們一般都是高於行業增速。其中市場大概15%-20%是翻修,基本需要十年以上。翻修價格比普通的貴大概30-40%。

Q:江蘇帶量採購和以前各區域招標相比的變化?

這次也是區域性的,是江蘇省組織的,也不是全國性的。變化是原來自願投標,接受牽頭單位比價後得出的價格就入圍了,沒有品牌限制。原來比價是自己和自己的歷史數據比,跟別的品牌無關,現在是橫向比降幅。這次拿出的市場份額是107家醫院的70%多份額,實際上其他公立醫院都會跟標。雖然醫保報銷和帶量採購是分割的,用別的品牌不影響報銷,但是醫院一般不會採購沒有中標的產品,因為這次中的是省標,採購其他的品牌要走特殊採購渠道,很麻煩。

Q:公司中標後銷量變化?出廠價變化?

這次愛康帶量採購中標的單一適應證產品銷量翻倍,出廠價大概打9折。

Q:以後再帶量降價嗎?

不好判斷。

Q:其他國產關節在帶量採購如何?

威高沒入圍,春立入圍但沒中標。入圍是根據以往用量。

Q:今年行業整體業績這麼好有什麼原因?

沒有鉅變,可能是長期積累有導致爆發:下沉市場需求釋放;二代產品線深入三甲醫院(包含進口替代的邏輯)。

Q:三大骨科市場規模和國產化率?

18年關節市場規模按出廠價算大概在60億,脊柱類再多一點,大概70億,創傷類略大於脊柱類。按收入算國產率,關節類30%,創傷70%以上,脊柱大概50%。關節按量算國產率達到了一半,髖關節更高,未來國產和進口價差會有縮小的過程。

Q:塗層、陶瓷等是否能實現在國內生產?

塗層中低端在國內做,高端在英國當地採購當地做噴塗,回國再做滅菌消毒包裝。陶瓷沒有關節公司在生產,都是採購的。

Q:關節各代際產品差別?

材料和技術的差別。一代就是金屬球頭,二代是陶瓷球頭。一代很多水泥柄,二代以噴塗的為主。

Q:公司髖關節增長比膝關節快?滲透率?

髖關節57%增長中30%來自量的增長27%來自單價增長,膝52%都是量的增長,所以膝關節量的增速其實更快。2018年我國髖和膝關節手術量大概70萬例,髖佔比大概60%。滲透率還是比較低,美國150-180萬例。

Q:膝關節沒有單價的增長?

因為賣得最多的(按量佔80%)就是A3(相對最貴,還有更貴的產品適用複雜病症,量不大)。

Q:原材料採購有沒有瓶頸?

基本沒有。金屬都是國內採購,國內供應商都合作很久了,當然今年市場增長很快,他們可能確實要排期;其他材料,陶瓷從海外訂購,基本能保持供應;高端聚乙烯英國採購。

Q:是否主推3d產品?

二代和3d是配套的,3d用於髖臼杯,就要配合陶瓷、做噴頭的柄等。

Q:產品平均終端價?

一代1w出頭,1w5以內,二代不用3d大概3w,配上3d的不到4w。

Q:海外市場規劃?

海外銷售比較少,有兩塊:愛康品牌主要銷售到東南亞、拉美,2018年2000多萬rmb;JRI在英國的銷售佔60%,還有20%來自別等別的歐洲國家和澳大利亞,但是這些市場基本沒什麼增長。看好東南亞市場,現在沒有ce認證,只能一個國家一個國家的認證。以前的ce過期了,現在法律有了變化,還沒拿到新的認證。未來不計劃進入發達國家市場,海外市場主要還是發展中國家。強生一套髖關節在英國也就賣rmb1w5,不能單純依靠價格優勢。

Q:高耗為什麼歐洲價格便宜?

主要是歐洲最大支付方是政府醫保,和中國很像,有控費動力。而且歐洲出廠價就是終端價,沒有中間環節。英國醫生通過手術費用提高薪酬,不通過醫療產品來補貼。美國沒有直接給醫生的部分,但是有其他市場推廣費用。

Q:和創傷和脊柱比,關節的難度在哪裡?

創傷很多原來就是做五金件的企業,就是金屬板和釘子,材料、加工工藝、設計都簡單,一般3-6個月就取出來了,要求沒那麼高。脊柱只起到支撐的作用。關節需要活動,要恢復運動功能,所以材料和設計都更復雜。

Q:為什麼創傷毛利率更高?

因為關節產品成本本來就高,再設置很高利潤率就賣不出去了。

Q:3d打印技術?

09年從瑞典一個公司採購了3d打印設備,最早應用在航天航空,我們覺得可以應用在骨科。我們是最早把3d打印用在骨科的。

Q:JRI財務狀況?

收入沒什麼增長,1400萬英鎊左右,利潤幾十萬英鎊左右。對財務沒什麼期待,收購主要是戰略層面,塗層技術,而且在英國擁有學術資源,現在合作做學術推廣效果很好,在英國藉助它考查先進技術。

Q:我們會向JRI採購,為什麼收入沒什麼改善?

我們原來佔它收入10%,現在佔20%。英國醫保在控費,所以英國的收入增長不太行。

Q:產能情況?

常州生產基地2016年開始建,今年上半年完工,已經開始生產部分零部件,明年全年大概8萬套,設計產能30萬套,但不會一下子釋放。外包主要是工具,常州建好後可能會有部分轉過來。

Q:3D ACT平臺可以打印定製樣本嗎?

醫生需要的話可以,不收費,相當於維護客戶關係,不排除未來會收費。

Q:目前3D打印定製收費嗎?

現在做了200多例,但不收費,因為我們現在的產品沒有註冊證,不能上市銷售。未來一開始可能也就一年100多例。現在賣的3D打印產品是用3D打印的工藝生產的標準化產品。

Q:3D打印現在有三個註冊證,但官網上3D打印部分很多產品?

有一系列補塊,和髖臼杯一起註冊的,一張註冊證,但確實是不同的產品,有的是翻修用的。

Q:3D打印機器有多少?

有11臺機器,準備放3臺在常州。在研發和生產中調配。

Q:行業未來增長最大的瓶頸?

長期看每年15%增長是可以持續5年的。目前限制主要是醫生的手術技能,再長遠就是發病率穩定的程度。降價對滲透率的影響無法估計。

Q:進口品牌增速?

強生今年可能10%左右,史賽克在中國做的很不好,增速更低,市佔率一直下降;施樂輝做得不錯;貝朗比較小眾。

Q:(定製)3D打印和醫生黏性?

(定製)3D打印現在是額外的服務,為了增加醫生黏性,讓醫生可以做一些特殊的、能出名、能發文章的病例。現在是工程師設計手術方案,有成本,因此沒想用它推廣;長遠看,如果未來能更自動化、智能化,就可以讓手術更標準化,能做手術的醫生就可以增加。

Q:骨科銷售人員跟臺的意義?

大的三甲醫院跟臺比較嚴格。每個品牌的器械都有差異,護士不會對器械都那麼熟悉,我們的人員確保給醫生遞的工具都是正確的。小的醫院可能作用更大,可以上手操作。對專業性要求比較高,我們都要求銷售醫學背景或者原來是臨床醫生。

Q:未來3D打印產品價格策略?

成本沒有特別高,現在定價比較高,如果未來有迭代的產品,可以適當調整價格。

Q:打印的材料是金屬還是非金屬?

非金屬的作為模型,植入體內的是金屬。

Q:江蘇集採組內競標只看降幅嗎?

對,入圍之後就相當於質量過關了,入圍只看前一年市場份額,入圍後只看價格降幅,沒有打分。有的省用打分的方式,就涉及利益問題。報價有兩輪,每一輪淘汰最少降幅產品。

Q:公司和其他關節公司相比優勢?

優勢一直都是研發和產品線。2017年銷售只有100人,前10年都是在做研發和產品,直到現在技術突破了,產品線和外資能對標了,我們才開始重視銷售。能對標外資體現在能覆蓋同樣多種類的手術,產品使用的材料都差不多。外資的材料方面沒什麼進步了,設計上也沒什麼大的革新。3d打印是工藝上的突破。

Q:生物活性方面有沒有技術進步?有的人用脫細胞骨粉?

骨粉在關節上沒什麼應用,而且監管要求骨粉追溯到牛上,很麻煩。現在生物材料在關節沒有什麼更多應用價值,略有激烈。骨腫瘤切除後要支撐用鈦合金就行,沒有排異性。軟組織比較困難,但現在沒有什麼特別好的辦法。

Q:在北京是直銷嗎?

有幾家是,主要是北醫三院、人民醫院等。

Q:前幾大客戶佔比?

前十大佔25%。

沒有明確數字,醫院數量上1/3是三級,其他是二級。估計收入上三級能佔40%。

Q:現在和外資的差異?

主要是信任度,醫生對外資信任度比較高。設計的細節上略有差異,材料沒什麼差異,膝關節的材料還是很常規的。

Q:A3在膝關節銷售佔比?

佔所有膝關節的量的80%。

Q:未來亮點產品?

獲得註冊證的3d打印兩個產品比較小眾。預計2020年獲得註冊的膝關節假體是新一代膝關節比較重要,另外兩個生物柄都是改進型產品,單髁適用於膝關節早期適應證,預計2021年上市。現在量還不是很大,未來增速可能比較快。

Q:脊柱產品未來佈局?

脊柱只有3d打印產品,是脊柱類的高端產品,優勢很大,進的也都是三甲醫院。但是我們不是主要做脊柱的公司,3d打印產品要和常規產品配合,但是我們目前沒有脊柱常規產品,因此沒有大力推廣,未來計劃收購一家做脊柱常規產品的公司。

Q:經銷商只做關節嗎?

不一定。

Q:公司也有賣別的公司的產品嗎?

有強生,代理都是直銷子公司做的,為滿足客戶需求。

Q:直銷收入佔比?

不到5%,利潤率比經銷高一些。

Q:為什麼外資增速不及市場?

他們原來就佔據了大城市三甲醫院市場,受到床位限制,這些市場增速沒有下沉市場快。受到政策導向影響,國產也進了這些市場,對他們也有衝擊。

Q:三大骨科產品對應醫院的科室有交叉嗎?

三級醫院創傷、脊柱、關節都是分開的,小醫院沒分開,渠道大部分不交叉,小部分交叉。

Q:業績預期?

下半年收入增速和上半年應該差不多,因為手術量基本上下半年持平,我們也不想壓貨。利潤率應該也差不多,在25、26%左右。研發費用佔比目標10%,但今年應該達不到,因為收入增長過快。公司預計未來3年業績複合增速可以達到30%。

Q:收入增長原因?

主要不是醫院數增加,是在醫院的使用量,有的醫院進去以後如果沒有銷售跟蹤,使用量就下來了,我們可能要有專人覆蓋,提高在這家醫院的使用量。

Q:19年上半年銷量情況?

上半年一共七萬兩千套,髖5w1,膝2w1。

Q:跟臺主要是自己公司的銷售還是代理商?

我們自己的人員主要是重點產品重點醫院,代理商負責一些下沉市場。基本上銷售每天都在跟臺。200名銷售人員中有銷售有市場也有銷售支持,銷售按區域劃分,山東人比較多,可能一個專員負責1-2個城市,西部人比較少,可能一個人負責整個省。這兩年銷售擴張比較快,今年下半年大概招30-40人。

愛康醫療(01789.HK)獨家調研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