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9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對於北方的孩子來說,高爾夫絕對是一臺繞不開的情懷車。這不,前段時間我的同事為情懷買單,入手了一輛極品車況的黑色高爾夫4(以下簡稱高4)。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這是一臺2003年生產的CKD(CKD(Completely Knock Down)是貿易專用名詞,指全散裝件CKD是以全散件形式作為進口整車車型的一種專有名詞術語)車型,搭載的是高轉取向的五閥發動機,是最早的一批國產高爾夫了。

雖然用現在的眼光來看,這臺高4仍屬於經久耐看的類型,但從車身的設計來看,很明顯這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產物了。要知道高4 的上市時間是1997年,而高爾夫的設計週期一般是6年,所以這臺車應該是個妥妥的90後。

那現在的車型與90年的高4相比在設計層面做了哪些改變呢?我總結了如下幾個方面:

No.1防擦條不見了!

防擦條顧名思義就是減輕車輛輕微剮蹭,以免對車漆造成傷害的。這在90年代的車型上尤為常見。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高4車身四周全部由防擦條)

雖然防擦條是個好東西,但是現在的車型越來越追求硬朗的線條,再使用這種圓圓的防擦條的話車身的整體感將弱化很多。此外,倒車影像、倒車雷達的出現已經使碰撞的幾率降低很多了。所以,車身防擦條似乎也就顯得比較多餘了。

No.2燈罩材料發生了變化

90年代的車多采用玻璃制的燈罩,而現在大燈的燈罩多采用樹脂材料注塑成型。

像我之前的捷達王就是採用玻璃燈罩。玻璃燈罩的優點是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不會出現發黃和龜裂的情況,缺點是大燈總成重,製作成本高,燈罩韌性差易損壞。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上圖中,寶馬E46的塑料燈罩就出現了發黃和龜裂的情況,可想而知當時的技術還無法實現產品的穩定耐用。

No.3 轉向燈移到了反光鏡上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將轉向燈集成到反光鏡上使轉向燈的位置更高,也更加的靠近車輛的外側,更便於其它車輛的駕駛員觀察。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最早應用“外後視鏡轉向燈”這一設計的量產車是1998年上市的第四代奔馳S級。

No.4 高4的“小耳朵”不見了!

高4上有一個有趣的設計就是它的右側反光鏡明顯小於左側。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歐洲是嚴禁右側超車的,並且變道要求司機回頭觀察,所以右側的不需要太大。高4作為一款CKD車型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來,後來隨著國產化率的提高,左右兩側的後視鏡就變成同樣大小的了,更加符合用車習慣。

No.5 汽車功能更加集成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第五代Polo)

翻動大眾車標,後備箱就可以打開了!

No.6 “鯊魚鰭”造型的收音機天線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高4的車頂矗立著一根長長的天線,而現在汽車多數都採用鯊魚鰭天線了。

No.7 車門門板使用了對稱的造型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主駕駛側車門)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副駕駛側車門)

高4的主副駕駛的車門內飾板並沒有採用對稱的設計,估計是如果主駕駛側採用了斜拉式的門把手,設計師就不知道該如何設計按鍵位置了!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到了高6時期,設計師明顯就有經驗多了!

No.8 “粘人”的內飾塗層取消了!

2005年的時候,這臺高4的落地價要13萬元,內飾全部是塑料件怎麼能行。大眾聰明的給高4表面噴塗了一層軟性的圖層,沒想到這層圖層的耐用性不好,15年過去了現在變的非常粘手,還有不少的灰塵粘在上面。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塗層的劃痕很明顯)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車門拉手裡面的塗層)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好在這層塗層與硬塑料粘粘的並不牢靠,能夠通過粗糙的布料擦除掉,就是工程量稍微有點大!

你看現在的高7多麼聰明,直接採用硬塑料和搪塑軟性材料,再也不擔心耐用性出現問題了。

No.9 反光鏡防眩光的設計更加簡單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高4車內後視鏡採用一塊反光板來避免太陽的炫光。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而現在的汽車多采用黑色的點點來進行遮陽,和高4採用遮陽板的設計相比這樣的設計更加合理且耐用。

小擴展

Q:為什麼汽車前擋風玻璃上面的點點從玻璃邊緣到內側逐漸變的越來越小呢?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A:為了掩蓋前擋風玻璃與車身黏合的膠,所以前擋風玻璃的四周被塗成了黑色,在炎熱的夏天這會導致四周的熱量明顯高於玻璃內測。使用黑色的塗層是為了給熱量做緩衝作用的。


No.10 車內儲物空間更加豐富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高4前排的門板儲物空間非常狹小,後排直接就沒有儲物空間,作為一個家用車,這樣的設計是值得詬病的。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高4的手套箱設計非常規矩,有暗閣可以存放車輛說明書。直到現在,大眾的很多車型上都採用這樣的設計,值得點贊!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很多90年代的車型上杯架設計的都是奇形怪狀的。感覺一輛車有杯架就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了。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空調能夠直吹飲料,這個設計很棒。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設計的複雜就容易損壞,後排的杯架都沒怎麼用過就已經壞了。

No.11 安全帶的高低調節更加方便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高4的安全帶高度調節需要用手按下去再進行上下滑動,非常不方便。

從高爾夫4看汽車設計的進化

Polo的使用便利性明顯要更好一些。

通過以上的舉例不難發現,高4上面的很多設計都進行了極大的優化,汽車上的諸多設計都在結構上變的更加簡單,空間利用率增加,耐用性提升同時成本還進行了降低。

實踐經驗的長期積累和汽車生產技術的發展與進步,是推動這一進步的關鍵,這就是設計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