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蓝玉案株连1.5万人,朱元璋唯独对这位蓝玉亲信说:回家养老吧

作为“洪武四大案”的收官之作,发生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蓝玉案有着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力。明太祖朱元璋借由蓝玉案,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多达一万五千人,连傅友德、冯胜、王弼等股肱之臣也未能幸免。

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大将蓝玉,但其真实目的却是为皇太孙朱允炆的顺利继位清路。


蓝玉案株连1.5万人,朱元璋唯独对这位蓝玉亲信说:回家养老吧


(朱允炆剧照)

朱标的太子妃常氏是常遇春之女,而蓝玉则是常遇春的妻弟,也就是说,蓝玉实际上是朱标的亲妻舅,二人关系亲密,感情深厚,蓝玉是朱标的忠实拥护者。所以,朱标当太子时,朱元璋对蓝玉大加重用,希望他日后成为朱标的左膀右臂。

但是,朱标英年早逝后,蓝玉的处境就一下子危险了。因为,朱允炆虽然是朱标的儿子,但并非常氏所生,他与蓝玉丝毫没有血缘关系,平时也并无来往。朱元璋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蓝玉会拥立常氏所生的朱允熥为帝,进而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所以决心先下手为强,把蓝玉集团连根铲除。


蓝玉案株连1.5万人,朱元璋唯独对这位蓝玉亲信说:回家养老吧


(蓝玉雕像)

其他与蓝玉关系密切的功臣良将相继被杀,原因也大同小异,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亘古不变的历史规律,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大多难逃如此命运,只是,明朝时尤为突出而已。

但尤其值得探究的是,纵然有1.5万人在蓝玉案中被株连,但偏偏是与蓝玉交情匪浅的俞氏家族,却在这波大清洗中独善其身,这又是为什么呢?


蓝玉案株连1.5万人,朱元璋唯独对这位蓝玉亲信说:回家养老吧


(俞廷玉画像)

这里的俞氏家族指的就是河间郡公俞廷玉一家。当年,正在朱元璋准备取江南地区,但苦无舟船,天堑难渡时,俞廷玉带领手下水军来投,在朱元璋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攻取了太平等军事要地,为大明江山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与俞廷玉一起投奔朱元璋的还有他的三个儿子,即长子俞通海、次子俞通源和三子俞通渊。在此之前,朱元璋手下虽然大将云集,但并无水军,这父子四人的到来无疑是让朱元璋如虎添翼,加速了成功步伐。

关于俞氏一族,有“一将二相三侯”的说法,“一将”就是指大将俞廷玉,“二相”指的则是俞廷玉的两位儿子俞通海和俞通源,他们都做过中书省平章政(相当于旧时的宰相)。另外,据《明史文载》记载,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先后54次封赏俞氏家族,俞氏子孙中先后有三人被封侯,此为“三侯”。

但不幸的是,俞氏四父子中,俞廷玉、俞通海、俞通源先后战死沙场,蓝玉案爆发时,俞氏的当家人是俞通渊。俞通渊眼看着蓝玉亲信接连被诛,心想俞家与蓝玉是世交,必定难逃此劫,于是战战兢兢,寝食难安。


蓝玉案株连1.5万人,朱元璋唯独对这位蓝玉亲信说:回家养老吧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未曾想到的是,朱元璋最终却明确表示对俞家网开一面,绝不清算。史料对此记载曰:太祖念其东挡西杀、十劳九勋,谕之曰:“汝家所置宅已成,赐汝与家人还乡终老去吧。”

这则记载中交代了明太祖朱元璋不杀俞氏子孙的原因:即念其东挡西杀、十劳九勋。诚然,俞家父子两代四人,不仅忠心耿耿,战功赫赫,而且其中三人都鞠躬尽瘁,战死沙场,唯一剩下一个俞通渊,朱元璋实在不忍心将其赶尽杀绝。

另外,俞通渊的爵位是从父兄手中继承来的,他本身既无野心,也无实力,对朱家江山根本造不成威胁,日后也不会成为朱允炆登基为帝的阻碍。所以,在种种因素影响下,朱元璋最终做出了晚年最仁慈的决定——放俞氏家族一马。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