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水浒传》里,哪些事实证明林冲是无情无义之人,算不好汉?

长沫xu


不整体的评价林冲,只是按照题主要求找证据证明他是无情无义之人。

第一条,出卖鲁智深。

鲁智深算是他的结拜兄弟,对他有救命之恩,自从林冲被抓,打听他断配 沧州,在开封府寻找,一路跟随暗中保护。董超薛霸两人旁敲侧击打听鲁智深底细,被察觉后无果,但是最后林冲来了一句:“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这一下子把鲁智深所有的底细抖了出来,在相国寺拔柳树的人,哑巴都能打听得到!这也是为什么后期鲁智深上梁山后,一直和武松走得近,并没有再和林冲有太多的交集。

第二条,火并王伦。

这个事情,从大局来看是正确的,王伦无德无才,梁山需要更强的人来当头领。但是毕竟在林冲走投无路的时候收留了他,虽然挤兑,嫉妒,提防,可仍然让他坐了第四把椅子,并没有把他当喽啰,林冲为什么非要杀他?依照当时的情形,林冲出头控制住场面,正确的做法是给多一些财物让王伦下山,毕竟王伦是没有能力去复仇的。最终结果是一刀杀了自己曾经的东家,过分了。

第三条,背叛晁天王。

晁盖上梁山,林冲是首功,原本大头领应该是他的,但是他不仅不坐,把第二第三把交椅都让出去了,由此取得了晁盖的绝对信任。江州劫法场,林冲是负责留守大本营的,攻打曾头市,林冲作为主力跟随出征,对他无条件信任。但是晁盖临死前要求“捉的射死他的,为梁山之主”,很明显不想把位置传给宋江,恰恰就是林冲第一个跳出来:“哥哥听禀:‘国一日不可无君,家一日不可无主。’晁头领是归天 去了,山寨中事业,岂可无主?四海之内,皆闻哥哥大名,来日吉日良辰,请哥哥 为山寨之主,诸人拱听号令。”宋江如愿以偿,最终带着大伙走向坟墓。

就这三条,看出林冲是个极端的利益至上者,没有武松,鲁智深那种敢作敢为顶天立地的气魄,功夫再好也是别人的木偶。


鲁赤水


以下我为大家分享,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要说水浒一百单八将中谁的功夫最高,自然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有两个人绝对是最有资格角逐这个第一的,那就是林冲和武松,因为马上林冲,马下武松嘛。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这位大名鼎鼎的林冲。

几乎在所有人的眼中,林冲算得上是一个忠义之人,但是若是从这几件事中来看,林冲其实是一个无情无义,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

第一,关于林冲的工作,大家都知道是东京也就是开封的禁军教头,听起来有没有很厉害,但是,实际就是个教练,只有教人的权利,没有任何领兵的权利,说白了差不多就是个体育老师。所以林冲也一直想得到高俅太尉的赏识,扬名立万,但是他没有任何的关系,高俅根本就不鸟他。

直到有一天,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看林冲的老婆长的漂亮,就在大庭广众下进行出言调戏,林冲看到后直接冲过来,正准备打这调戏之人,却发现是高俅的干儿子,扬起的拳头又落下了。他不敢得罪,怕影响自己的前途。这种事情应该是个人都忍不了吧,但是林冲忍了。

第二,关于林冲休妻,自从林冲老婆被高衙内调戏后,林冲就想着要调和两家的关系,于是自己弄了一把宝刀,散布消息出去,高俅知道后,就要林冲来白虎堂看看他的刀。但实际上这时候高俅已经听了高衙内的馋言,要害林冲,果然林冲被害,刺配沧州。这时候,林冲干了一件缺德事,那就是休妻。

有人会想,林冲都这样了,休妻很正常啊,为了不拖累自己妻子,但实际呢,他还是想缓和高俅的关系。林冲这一休妻,等于是宣布他和他媳妇没什么关系了,高衙内还不是手到擒来啊。

第三,林冲出卖鲁智深,林冲刺配沧州的押解员是董超、薛霸二人,二人在走之前就接到高俅的命令,路上秘密处死林冲。谁知正要动手之际,跳出一个霸气手拿禅杖的和尚,鲁智深。鲁智深三下五除二收拾了这两个人。一路保护林冲到沧州。董薛二人没完成任务就想打听这和尚是谁,但是被鲁智深看出来了,只得作罢。

高潮来了,到达沧州后,鲁智深一禅杖打在一颗松树上,以此警告二人不得再害林冲,否则有如此树。待鲁智深走后,林冲对这二人说到,这算什么,他连相国寺的杨柳树都徒手拔得出,更何况这棵小松树。在开封有谁不知道是鲁智深完成的这个壮举。这等于直接就把鲁智深给暴露了,害了鲁智深。

这在鲁智深在水浒传中对林冲的称呼就可以看出,林冲上梁山之前,鲁智深都是叫林冲兄弟的,但是梁山之后,本该二人关系更好,但是这以后鲁智深叫林冲林教头。显然是看出林冲是什么人了。

其实林冲在被逼上梁山之前,一直想的都是他的功名利禄,甚至都不惜献出妻子,出卖朋友。所以林冲绝对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你觉得呢?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玖子岩


原著中的林冲,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典型的逆来顺受、遇到事情得过且过、息事宁人的小人物心理,也是现在乃至古代小老百姓的人生缩影。

林冲这个人物在原著中是一个塑造的非常成功的文学人物,不仅形象饱满,他的内心世界至今读起来,仍然刻骨铭心。

林冲算不算无情?不妨从几个原著描写中窥探一二。

捉贼捉赃,“捉奸拿双”

一般男人看到自己的妻子被调戏,只要是是个正常的男人都会先锤了这流氓再说。可是这位勇冠三军你的林教头却是“儒雅”的很。

在庙会上,林冲跟着丫鬟锦儿赶到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现场时,林冲扳过高衙内就要轮拳便揍。但是当看见泼皮是高衙内时,手却软了。

林冲赶到跟前把那后生肩胛只一扳过来,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恰待下拳打时,认得是本管高太尉螟蛉之高衙内。
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软了。高衙内说道:“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按照林冲自己的解释是怕高太尉脸上不好看,这个原因倒也说得过去,那么接下来林教头的所作所为,可就不是一个正常男人的表现了。

当林娘子在陆谦家里差一点就被高衙内强奸时,林冲作为一个丈夫,就显得令人寒心多了。

林冲赶到陆谦家里,先是在楼下喊了一句“大嫂开门”,高衙内闻声而逃。

林冲在胡梯上,叫道:“大嫂!开门!”

一个门,难道林冲踹不开?天天舞刀弄枪的武将,连门都不踹直接喊人开门?这是不是在给高衙内通风报信,顺便给高衙内逃跑的时间?

高衙内吃了一惊,斡开了楼窗,跳墙走了。林冲上得楼上,寻不见高衙内,问娘子道:“不曾被这厮点污了?”娘子道:“不曾。”

笔者无法探知作者在写这段时的心情,也无法设身处地的去揣摩当时林教头的内心世界,总之,如果按照一个稍微带点血性的男人,都会踹门而入吧?

而且林教头看见老婆时,第一句话并不是问高衙内逃哪了,而是先问自己的老婆有没有被高衙内玷污。

很显然林教头很拿这个事当回事,而且林娘子见林冲也确实是很拿自己的贞洁当回事,所以她又解释自己并没有被高衙内玷污。

娘子劝道:“我又不曾被他骗了,你休得胡做!”

一个懦弱丈夫的形象就此定型,自己的老婆马上就要被别人强奸了,作为丈夫,不敢上去教训流氓,只敢质问自己的老婆有没有失身。

一个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高八尺,酷似猛张飞的男人,干出来的事儿却完全对不起他的长相。

这个事儿如果换成武松,换成鲁智深,哪怕是换成王英,恐怕都不会如此窝囊吧?

林冲休妻,遗恨终生

林冲休妻,成为了全书中,最能窥探林冲内心世界的事件之一。

事件的起因,也就是从小衙内调戏林娘子。这个事件本身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风化案,但古代的官场和政治制度就决定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下事,坏就坏在这里。所以高俅为了满足自己干儿子的兽欲,开始设计陷害林冲。

林冲误入白虎堂,惨遭发配。林冲这个时候就开始琢磨着休妻。

林冲休妻的目的很简单,按照他自己的意思,是为了避免拖累林娘子,让林娘子改嫁。但实际上,林冲的说法完全能经不起推敲。

林冲执手对丈人说道:“泰山在上,年灾月厄,撞了高衙内,吃了一屈官司;今日有句话说,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受,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未曾红面,无有半点相争。今小人遭这场官司,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头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却是林冲自行主张,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邻在此,明白立纸休书,任从改嫁。并无争执。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

林冲的话里主要有四个意思:

第一,自己是生死未卜,前途一片灰暗。

第二,林娘子自己在家,恐遭高衙内之手。

第三,林娘子青春年少,正是花季年龄,不要为了自己自毁前程。

第四,只有休了林娘子,自己才能免得惨遭高衙内陷害。

这就很耐人寻味了,前三个意思基本上成了最后一个意思的铺垫。

这完全是古代版的“夫妻本是同林鸟,但那临头各自飞”,遇到困难林冲想的不是如何和妻子想办法携手渡过难关,而是想着先休了妻子,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基本上就差把妻子拱手送给高衙内了。

将恩仇报,苟且偷生

如果说林冲休妻,是在爱情方面无情无义,结合书中对女性角色的定位,倒也无可厚非。但林冲在兄弟情谊面前,似乎也不是什么重情重义之人。

林冲惨遭发配,路遇野猪林,这一段情节堪称家喻户晓,除了高度赞扬鲁智深和林冲之间情同手足的兄弟情谊之外,很多人都忽略的一个小细节就是林冲在野猪林出卖了鲁智深。



起初董超薛霸只是怀疑鲁智深的身份:

薛霸道:我听得大相国寺菜园廨宇里新来了个僧人,唤做鲁智深,想来必是他。

所以两个人便去套鲁智深的话,鲁智深对于董超薛霸显然也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两个公人道:“不敢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你两个撮鸟,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别人怕他,俺不怕他!洒家若撞着那厮,教他吃三百禅杖!”

但是,等鲁智深走后,林冲却一句话就把鲁智深出卖了:

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

鲁智深都能觉察出来董超薛霸是在套自己的话,难道林冲绝查不出来?

这难道不是小人物遇到问题逆来顺受,不惜出卖朋友来为自己谋求活路么?

所以我个人觉得林冲在这方面,其实跟陆谦都是一丘之貉,完全不配重情重义四个字。

而董超薛霸也确实不负众望,回京之后,果然向高俅告了密。

鲁智深回不了东京相国寺,开始流落江湖,所以他是这么跟杨志说的:

不想那两个防送公人回来对高俅那厮说道‘正要在野猪林里结果林冲,却被大相国寺鲁智深救了。那和尚直送到沧州,因此害他不得。

想来鲁智深上了梁山以后渐渐疏远了林冲,也是知道是谁出卖的自己。

林冲,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中年男人遇到问题得过且过、胆小怕事的小人物。

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自古以来就是不共戴天。

如果说女人如衣服,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断了兄弟的手足?


青衫素人


林冲,怎么说呢,被电视剧美化了,武功高强确实没的说,但是说真正的英雄,远远谈不到。


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武艺确实很高,一生从无败绩,而且跟各种高手对战,也都是占上风居多。包括跟鲁智深、杨志等一等一的高手打斗也都是略占上风。这就有点像三国中的赵云一样,确实称得上是武功世无双。

但是在个人为人上,林冲做的太差劲了。这里我不多说,我只说两点。分别是林冲对待“好兄弟”鲁智深,以及对待“好媳妇”珍娘的做法。

先说说林冲对鲁智深如何。林冲得罪了高太尉被陷害充军,路上在野猪林两个解差董超薛霸受高俅指使欲杀害林冲。鲁智深真的是够兄弟义气,这个时候出来救下了林冲,然后一路护送他几乎到了沧州,真的是仁至义尽。路上两个解差想套问出鲁智深的底细,问他是哪个寺院的,鲁智深那是多精明的人,根本套不出来。结果鲁智深走了以后,林冲直接就给他卖了,说什么大相国寺里倒拔垂杨柳的就是他。我的天呐,千万别给我说林冲一时口误,林冲可不傻,这很明显就是在出卖朋友讨好高太尉的,难为鲁智深一片真心。



再来说说林冲怎么对待结发妻子的。林冲的老婆叫珍娘,我们都知道,这位妻子那是真称得上是贤良淑德。就在林冲被发配的时候,她也是不离不弃,表明了态度,生是林家人死是林家鬼。可是林冲怎么做的呢?给人家写了一纸修书,不要人家了。表面上看是林冲不想拖累她,实力上呢?林冲说的是不修了妻子,对“你我”都不利。更可气的是林冲这么做的目的是想把妻子送给高衙内,以此来讨好高太尉,期望有机会再当官。可能各位觉得我在胡说,但是仔细想一下,林冲已经被发配了,这个时候把妻子修了,这不是明摆着让高衙内更加肆无忌惮了嘛?林冲想不到这一点?


其实林冲的黑点太多了,比如后来杀王伦,许多人认为大快人心,其实这里面有很多说到呢。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仅就以上两点林冲就不是英雄好汉,甚至有些无情无义。

我是新人一贫逍遥,喜欢品读中国名著,喜欢的同学给点个关注,不胜感激


一贫逍遥A


老梁故事汇曾说林冲

林冲绝非血性汉子,而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凡夫俗子;既不善良,也不正直;出卖过老婆,出卖过朋友!

林冲是个什么人?80万禁军教头!

听着挺大,其实就一小官,只是个职位,而不是职务,手里不掌握实权。他是部队里的人,但没有兵权,说白了就是个教官。

林冲父亲是个提辖,一个基层军官,总的来说,林冲也算是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林冲自己呢,对晋职升迁本身也抱有很大希望,因为军队最高长官太尉高俅,那可是皇帝身边的红人呀。所以他就等着哪天能得到太尉高俅的赏识,平步青云。

所以,他得拿高俅特别当回事儿。

卖妻求荣

高俅干儿子高衙内在大街上看到林冲媳妇儿,那叫一个一见钟情啊,上去调戏。一次不成,后又设计将林冲派遣出去,便来到林冲家里进行二次调戏。结果,林冲半道回来,把高衙内给吓跑了。

高衙内回去后,忧心林冲会打上门来,结果不成想...

那头,林冲一打听竟是高衙内。哎,忍了!这口气,咽了!为啥?人家爸爸管着林冲呢。恩,果然是“大丈夫所为啊!”

其实,这事儿对林冲来说也结了疙瘩。但为了功名利禄,该低头得低头。

甚至,还寻思,这么一整,不就算是跟高衙内结仇了嘛,着找个机会跟太尉解释下:这事儿不赖我,谁让我媳妇儿太漂亮呢。

于是就有了林冲误闯白虎节堂,其实他是奔着送礼去的。但高俅早就听信了高衙内的谗言,想设计整死林冲,赶巧儿,林冲自投罗网了。白虎节堂那可是军事重地,哪是一般人能随便进的。

这时候,林冲被发配走前,干了一件更缺德的事儿。休妻!

有人说,这林冲多仗义啊,好汉子!

但大伙琢磨琢磨,林冲在这儿,高衙内都设计各种机会调戏林娘子,他这一走,还解除了婚姻关系,那结局可想而知,高衙内岂能放过林娘子?能有林娘子的好?

林冲能不知道他这么做的后果吗?肯定不可能!他是以此向高衙内示好,以求他日能够结束流放,回来继续当回他的80万禁军教头。

卖友求生

高俅是不会放过林冲的,既然刺配沧州,那在半道弄死林冲得了。

于是,临行前派人交代押解林冲的两位解差半道结果了他。

两人在路上故意给林冲罪受,比如:让他戴着夹子赶路、用热水给他烫脚。

一路行至野猪林,就要对林冲动手的时候,被好兄弟花和尚鲁智深所救。

鲁智深不放心林冲,便护送他去沧州。两位官差一看,这弄不死林冲,还跳出来个不知道是谁的大和尚,回去没法交代啊。

就询问鲁智深名号,鲁智深知道他俩的想法,当然不会搭理他俩。

护送到沧州地界 ,鲁智深便辞行了。

二人对林冲说:“您这位兄弟太厉害了”,林冲一笑:“这算什么,连相国寺的垂杨柳他都能拔起来”。

开封相国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得,花和尚刚走,林冲这转身就把他的好兄弟给卖了。

等到后来,上了梁山,鲁智深对林冲的称呼,可就不再是诚恳热切“兄弟”,而变成了客气冰冷的“林教头”!


长江不是那个七号




通俗一点说,李逵无视一切规则和束缚,不会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行事;武松会恪守一定的规则,但假如这个规则已经触碰到他容忍的底线之时,他一定会砍断这个桎梏;林冲则从始至终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着,几乎从来不敢越雷池半步。

所以,施耐庵写武松和李逵用的传奇笔法,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几乎无迹可寻。写林冲用的是现实笔法,我们几乎每个人都能在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是林冲圈粉无数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他更真实更贴近生活,他所有的逆来顺受和委曲求全,都像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不得不低头一样。



说白了,林冲只是一介性格平庸的凡夫俗子,可上天偏偏赋予他一身不平凡的本事,这就使他总是陷入两难境地的死循环,终其一生都在挣扎和纠结中度过,他是一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病态畸人,我们大多人又何尝不是?林冲这样的人,自然不能算好汉,水浒好汉不是那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它强调的是义气和血性,而非道德和涵养。

林冲义气是有,但缺乏血性,严格意义来说他并非好汉,他只是一个命运多舛却不敢放手一搏的逃兵。风雪山神庙和火并王伦,林冲的小宇宙爆发了,确实是难得的雄起。前者只是忍无可忍走投无路之下的宣泄而已,他之前但凡有一点冲破牢笼砍断桎梏的血性,何至于沦落如斯?后者则完全充当了吴用的棋子,更加凸显了林冲的俗气,因为俗他只有小聪明小算盘,而缺乏在统筹全局洞若观火的大智慧。



说林冲无情无义,确实冤枉了他,他要是无情无义倒好了,你见过哪个无情无义的人活的像他这样憋屈窝囊?正是因为林冲缺乏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所以他在人生道路上总是茫然无措,空有一身本事却总是犹如俎上鱼肉任人宰割。说实话,我个人不喜欢林冲,但就小说人物的塑造来说,这个人物写的实在太好了。

西岳顽石~带你领略不一样的水浒


西岳顽石


梁山好汉是个伪命题: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杀人越货逃命的居多,还有不少人渣....

老刘也说两句

早年读《水浒传》,是很羡慕喜欢梁山好汉的。尤其是喜欢行者武松,黑旋风李逵,花和尚鲁智深等。对及时雨宋江更是羡慕的不行:怎么这么仗义,这么有本事,那么多好汉,都把他当做大哥?

七十年代,当毛泽东评《水浒》的时候,我还有点不理解:《水浒》怎么就成反面教材了?老年再读《《水浒》》,深感毛泽东的伟大。

《水浒》这部书宣扬的所谓逼上梁山,所谓的梁山好汉,基本就是个伪命题: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没有几个人,所谓的梁山好汉也没有几个人是真正的好汉。

除了官商官黑勾结的,官兵打败仗投靠梁山的,就是些杀人越货地痞流氓之类的人物了,其中还有几个是人渣!一:咱先分析逼上梁山这个主题几百年来,逼上梁山成了造反的同义词。但梁山好汉,真正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有几个人呢?可以说是屈指可数。只有解珍、解宝兄弟,柴进大官人和林冲等数人。认真说起来,解珍、解宝都有人命案,只能上梁山,柴进属于很早就与梁山有勾结,被逼也属于应该。唯一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一人!林冲,本来属于官二代(父亲,岳父都是禁军教头),在体制内有很体面的生活,也没有犯罪前科,但因为娘子被高衙内调戏,得罪了高太尉,又被追杀,被逼无奈杀人,于是就有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

其他所谓的好汉是怎么被逼上梁山的?咱先聊聊体制外的那些好汉。晁盖吴用七人帮抢劫集团,本来都生活的不错,晁盖是庄主,吴用是教书先生,三阮生活的也无忧无愁很自在,但他们却组织成为了抢劫集团,却劫生辰纲,就是犯了和当今抢银行类似的惊天大案,他们上梁山,能说是逼吗?孙二娘两口子,开了个肉包子铺,专卖人肉包子,死在这两口子手下的人,至少有几十个人,武松鲁智深都差一点死在他们手里.....

再看看山东好汉武二郎武松是怎么上梁山的:

《水浒》中,哪位好汉最被人喜欢?当然要首选好汉武松武二郎。但我们以当代的眼光看看,好汉武松武二郎是怎么样的一个好汉呢?自武松在柴家大院出场,到上二龙山,前后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武松杀了一只老虎以外,武松还杀了二十三人:平均每月两条人命,其中大部分都属于平民百姓。杀自己的亲嫂子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属于给亲哥哥报仇,尚可以理解,也配得上好汉的名声。但在快活林与黑社会争地盘的过程中,从飞云浦到鸳鸯楼,武松一夜之间,共杀了十六人,其中只有三人也许该杀,另外十三人都属于无辜的平民百姓。杀人留名:——见桌子上有酒有肉,武松拿起酒锺子一饮而尽;连吃了三四锺,便去死尸身上割下一片衣襟来,蘸着血,去白粉壁上大写下八字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这就是好汉武二郎!一个杀人如麻的好汉,不上梁山,行吗?是自己作的,还是别人逼的?基本都是自己作的。

体制内的那些好汉,又是如何被逼上梁山的?

这就需要我们先看看《水浒传》中的主人公及时雨宋江,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水浒传》中,施耐庵把宋江是当做最主要的人物,梁山好汉带头大哥,带头人来描写的,施耐庵是否把宋江当做心中的英雄,不可而知。但在我心目中,宋江这个人,应该是一个很虚伪而且自私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英雄好汉。早年读《水浒》,只是看热闹,但现在想想,发生在宋江身上的很多事情,是很奇怪的。一个小县城的郓城县押司,也就是县政府的秘书,按现在级别,应该最多属于副科级干部,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山东河北的好汉,都知道仗义疏财的呼保义及时雨宋江,见面就磕头,感觉比见了亲爹还亲,宋江是怎么做到的?仗义又疏财,还包了个二奶(阎婆惜)没有银子是做不到的。父亲最多算一个小地主,没有多少财产,一个小公务员,喜欢结交朋友而疏财,宋江那里来的银子?现在想想,答案只有两个:一是贪腐,二是宋江有外来之财 ,应该很早就和那些黑社会挣黑钱的人勾结,从中牟利,收黑钱。县政府的秘书,和县公安局的两个刑警队长(朱仝,雷横)是哥们,有保护伞,虽然宋江官职不大,但想贪腐,捞点黑钱,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个体制内的小押司,文书,贪腐,勾结黑社会,包着二奶的宋江,内心里是绝对不想造反上梁山的,但他不满足,还是要作!

当晁盖吴用七人帮惊天大劫案案发后,搜捕文书传到郓城,他第一想到的不是立即报告上级有关部门,迅速实施抓捕,却是急急忙忙的去给劫匪团伙通风报信。这样吃里扒外的公务员,单这一条罪行,就够判刑十五年的。这还不算完,当宋江勾结劫匪的犯罪勾当被二奶阎婆惜发现后,宋江又下狠手,杀了阎婆惜灭口,又犯下了故意杀人罪。像宋江这样红黑通吃,贪腐成性的杀人犯,在大宋朝只是判了个流放的罪,应该属于相当不错的,但他仍然对社会不满,居然敢在浔阳楼上题反诗: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

想造反,这不是作吗?这样的体制内的官员,他不上梁山,能有什么地方去?那个时候还没有美国,再说,太远,那个时候没有飞机,他也去不了,于是只能上梁山!

类似黑旋风李逵这样的上梁山,更不是逼的。虽然他也是体制内的小狱警(好像是个协议工,非正式编制的),他喜欢梁山那样的生活,喜欢那种杀人的感觉,是自己高高兴兴上梁山的。至于什么小李广花荣什么的,本身在体制内也不是好鸟,因为宋江的原因,也只好上梁山。大刀关胜,秦明这些官府官军首领,也大部分因为围剿梁山失败,无去路,又被宋江吴用利用歹毒的计策断了后路,最后只好去梁山。但那绝对不是社会逼的,是被梁山的及时雨宋江逼的。

卢俊义与燕青,包括扈三娘等人上梁山前没有什么犯罪前科,但正因为他们名声大,就被宋江吴用下了黑套,走投无路后只好上梁山。综合以上所述,所谓的梁山好汉,除了豹子头林冲,没有几个是被官府逼上梁山的,逼上梁山,基本就是个伪命题。

二:梁山好汉也没有几个真正的好汉,人渣却不少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真正的好汉没有几个,人渣却不少。

在我看来,林冲算是个好汉,也属于比较现实,有血有肉的人物。但就这样的好男人,一辈子活得却很窝囊。鲁智深大智若愚,也属于好汉,燕青,卢俊义也不错。好汉武松大家都喜欢,但仔细想想,上梁山前,他就背着十几条人命案,社会上有这样的好汉,那还了的?

黑旋风李逵的故事,家喻户晓,是几百年的好汉,但他都做了些什么呢?杀人如麻,为了逼别人上梁山,几次灭人的全家,最让人不舒服的是,他为了逼迫朋友朱仝上梁山,连四岁的孩子都不放过:

朱仝抢近前来问道:“小衙内放在哪里?”李逵道:“被我拿些麻药抹在口里,直抱出城来,如今睡在林子里,你自请去看”朱仝乘著月色明朗,迳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己死在那里。这哪里是什么好汉?分明是个惨无人道的人渣!

卖人肉包子的孙二娘两口子,偷鸡摸狗的时迁,流氓成性的矮脚虎王英,在这里我就不一一列举,但这些所谓的梁山好汉,假如在当今社会,那个不是人渣?

总之,站在当今社会的角度去读《水浒传》,尤其是老来再读《水浒传》,你会有这样的感觉:几百年以来被人称赞的逼上梁山,以及所谓的梁山好汉,其实是一个伪命题:他们上梁山基本都是自己作的,他们也没有几个真正的好汉!


老刘也说两句


林冲作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不管是武功造诣还是江湖名声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林冲在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很多时候就会无意之中伤害到其他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细细道来:

林冲的性格我们都知道,非常的软弱无能,甘愿忍受强权的压迫,当自己的妻子遭遇高太尉小衙内无理的伤害时仍然是忍气吞声,不为之所动,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尽管他一个劲的退缩,委曲求全,但是最终他还是被发配,妻子也被烧死,原本和和MV睦的家庭被拆解的支离破碎。所以说,林冲悲惨的命运完全就是其性格缺陷所致。

下面就简单列举几个林冲无意间伤害他人的例子:

1.我们都知道,鲁智深是林冲的师弟,也是林冲最为亲近的兄弟。当初林冲被发配期间险些被押解的差官杀死在野猪林,幸亏鲁智深一路护送,林冲这才免遭一难,但是林冲非但不领情而且还一个劲儿的埋怨鲁智深,为什么呢?因为他曾托付鲁智深帮忙照看东京一家妻小,而自己的师弟却出现在这里就误以为鲁智深没有去办这件事,故而一个劲的埋怨,但是鲁智深这个人我们都知道,是整个水浒传中真正的英雄豪杰,他师兄托付的事情,他定会倾尽全力去办的,但是林冲却误解了鲁智深,这就叫出力不讨好、帮忙还帮出了错,从这一点儿开始林冲就伤到了鲁智深的心;

2.接着呢林冲无意间把鲁智深的身份透露给了押解的官差导致鲁智深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逃难者,这都是拜林冲所赐,本来押解的官差就想方设法打听鲁智深的出处,以便日后能够报仇雪恨,不曾想林冲竟脱口而出,根本就毫无顾忌的把鲁智深的家事翻了个底儿朝天,这完全就是在变相的谋害鲁智深;

3.再有就是当林冲得知自己的妻子全都被高衙内烧死的时候竟拿着刀企图要杀死鲁智深,这就有点儿太不近人情了,人家鲁智深又是救你命、又是帮你照看家里,而你倒好,完全不领情,真是令人寒心啊!










辛圆好梦


林冲是无情无义之人更多在”林冲休妻”这一段表现,当时林冲因为遭受高俅、陆谦等人陷害,误入白虎节堂,被流放三千里刺配沧州。临行前,林冲写下休书,任凭妻子改嫁他人。

在刚看到这段内容的时候,我们认为林冲有情有义,为了避免拖累妻子,提前写下休书,任凭妻子改嫁他人。但如果仔细阅读原著,似乎另有隐情。



在林冲向岳父张教头诉说自己休妻的理由时说,“小人遭这场横事,配去沧州,生死存亡渭保”“娘子在家,小人去心不稳,诚恐高衙内威逼这门亲事”“况兼青春年少,休为林冲误了前程”。这里林冲的理由三个,一是生死存亡未卜,二是怕高衙内威逼这门亲事,三是怕耽误林娘子大好青春年华。但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理由,在最后林冲又说了句“如此,林冲去得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所以,前面说的三条理由,都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的目的是,林冲害怕自己如果不果断休妻,就会继续被高衙内陷害,自己更有性命之忧。



正是林冲此时发现了问题的根源,高俅陷害自己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高衙内要霸占林娘子,妻子正是自己的祸端。自己此时已经身陷囹圄,成为砧板上的鱼肉,如果想要自保,就必须休妻。所以,在休妻问题上,更多提现了林冲担忧自己的安危,而不是妻子的安危。因为只有把毫无过错的妻子休了,他才能“去的心稳,免得高衙内陷害”。最后,对林娘子说“我是好意。恐怕日后两下相误,赚了你”。就更提现了自己虚伪,自私自利、不负责任。


一壶清茗品春秋


《水浒传》中的林冲不算英雄,这个人性格儒弱,但不能说他无情无义,确切的说:这个人薄情寡义!之所以这样评价他,诸君听吾娓娓道来:

一、林冲休妻

林冲休妻的理由可恨之极,他说怕高衙內再来纠缠,所以任其改嫁,又说怕耽误娘子青春,这是什么理由,这分明是要把自己的老婆让给高衙内。试想,林冲贵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高衙内都敢抢你老婆,你老婆得改嫁给什么样的人物,才能逃脱高衙内的魔爪,难不成你老婆能改嫁给当今皇上吗?林冲之所以丢了皇差,是因为高衙內看中了自己老婆,所以,林冲才急于和自己老婆撇清关系,这才是他休妻的真正目的。

再有,高太尉害得他家破人亡,为什么不潜回东京报仇?杀高太尉不易,杀一个总出来调戏民女的高衙内,谁能挡得住你?

从以上两点来说:林冲这个人不仅薄情寡义,而且性格懦弱,不算英雄。与武松连夜潜回鸳鸯楼,杀了仇人满门相比,林冲给武松提鞋都不配。

二、火拼王伦

林冲当初上梁山时,白衣秀士王伦是为难过你,但也只是不想收留于你,也是好酒好肉供着你,人家并没有害你之心,并且最终还是收留了你林冲,你怎么忍心杀了王伦?这是林冲薄情寡义的另一方面。

三、赚金枪手徐宁落草

梁山要赚徐宁上山时,林冲说道:这徐宁的金枪法,钩镰枪法,端的是独步天下。在京师时,多与我相会,较量武艺,彼此相敬相爱。只是如何能勾得他上山来?从这个事情上说明林冲这个人薄情寡义。试想,你林冲之所以落草为寇,是因为你走头无路被逼上的梁山。你的朋友徐宁在京城为官,过着安生的日子,你进言逼其落草为寇,情义何在?!

四、与鲁智深的关糸

当年,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你林冲的性命,却因为你林冲不经意的一句话暴露了行藏(林冲对二名押送他的官差说:鲁智深在大相国寺倒拔垂扬柳。这是他无心之失。),使得鲁智深因救你的缘故,再次逃亡江湖。上梁山之后二人再无交集,究其原因:定是鲁智深看透了林冲的为人,所以,主动疏远了他。

所以,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说:林冲是个薄情寡义的人,不算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