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與孫權四十餘年君臣情誼破滅 東吳重臣陸遜心灰意冷在憤懣中死去

“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算是對於東吳君主孫權和重臣陸遜之間關係變化的最好描寫。兩人初期君臣相得,孫權以軍國大事託付,陸遜誓死以報君恩,孫權把自己和陸遜比作成湯和伊尹、周武王和姜尚,君臣間相互信任歷史上罕見,但這段關係卻在245年(赤烏八年)破裂,陸遜憤忿而死。實際上陸遜在擁立太子問題上的諫言只是關係破裂的導火索,關鍵還是陸遜家族勢力的膨脹威脅到皇權,逼得君臣二人越行越遠。

與孫權四十餘年君臣情誼破滅 東吳重臣陸遜心灰意冷在憤懣中死去

要講明白孫權和陸遜之間矛盾的根源,就要了解漢末三國是怎樣的時代。漢末三國是士族豪門的時代,士族豪門子弟壟斷官職,在地方建立塢堡莊園壟斷經濟和人口,實力強大,黃巾起義、董卓進京等大事件背後都有這些人的影子,奸雄曹操和士族豪門斗了一輩子,最終曹丕繼位後也不得不向他們妥協,可見一斑。而在孫吳根基的江東地區一樣有強大的士族豪門存在,就是顧、陸、朱、張“吳中四姓”,這四個家族紮根江東,枝繁葉茂,影響力巨大,特別是當時陸氏家主陸康是九卿級別的大官,忠義將軍兼廬江太守,賢名傳天下。

194年(興平元年),袁術派孫策攻打廬江,陸康據城堅守了兩年才被攻陷廬江城,城破後不久陸康就死了,陸氏子弟因為戰亂及饑荒死了幾十人,年僅12歲的陸遜撐起了家族門戶。因為這件事在孫策統治時期,陸氏子弟一直沒有出仕江東,但依靠盤根錯節的姻親關係和雄厚的家族底蘊,陸氏潛實力依然強大。

與孫權四十餘年君臣情誼破滅 東吳重臣陸遜心灰意冷在憤懣中死去

孫權劇照

200年(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接掌江東基業。孫權剛登位的時候只有十九歲,威望資歷不足以壓服江東,各方勢力暗流湧動,為了鞏固孫吳基業,孫權不得不拉攏“吳中四姓”等士族豪門,在官職上給予特殊照顧,互相之間結成姻親。陸遜於203年(建安八年)成為孫權的幕僚,當時陸遜21歲,孫權22歲,孫吳老臣基本上都是孫堅、孫策兩人留下來的,年齡上比孫權大得多,差著輩分呢,孫權自然要提拔重用一批年輕人作為自己的班底,出身名門、形象好、氣質佳、能力卓越的陸遜自然入了孫權的眼。

陸遜很快就在治理地方、征討山越的過程中表現出了自己的軍政才能,孫權將陸遜引為心腹,經常一起商討治國大策。219年(建安二十四年),陸遜配合呂蒙大敗關羽,奪取荊州,因功被封為右護軍、鎮西將軍、婁侯,鎮守荊州,37歲就成為坐鎮一方的大將。此後的夷陵之戰是關乎東吳存亡的大決戰,孫權直接全權委託陸遜統軍對抗劉備,整個戰爭期間孫權只做好後勤供應,不過問戰事安排,多少東吳老將、權貴質疑、抨擊陸遜,孫權都沒動搖過,夷陵之戰東吳能戰勝氣勢如虹的蜀漢,陸遜、孫權君臣一心是很重要的原因。

與孫權四十餘年君臣情誼破滅 東吳重臣陸遜心灰意冷在憤懣中死去

陸遜劇照

229年(黃龍元年),孫權為了表彰陸遜功績,特設“上大將軍”,地位在三公之上;在孫權出巡的時候,由陸遜掌管荊州、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主持東吳軍國大事,同時負責管教孫氏的皇子們;244年(赤烏七年),丞相顧雍死後,孫權讓陸遜接任,其他本兼各職不變,陸遜成為名副其實的東吳文臣武將第一人,權勢滔天,僅在孫權一人之下。

但在陸遜步步高昇的同時,整個陸氏家族也飛速壯大,佔據大量重要官職,陸氏之於孫吳,就像司馬氏之於曹魏一樣,想想曹丕、曹睿父子二人對於司馬懿的忌憚,就可以想象孫權怎麼看陸遜了。君主對於功勳蓋世的能臣的顧忌,不會因為這個人品格高尚、忠心不二就有所減少,特別隨著孫權年齡越來越大,猜忌之心日益嚴重,他雖然沒對付陸遜,但心裡這根刺就埋下了。

與孫權四十餘年君臣情誼破滅 東吳重臣陸遜心灰意冷在憤懣中死去

孫權和陸遜

241年(赤烏四年),孫權的長子、最名正言順的繼承人孫登病逝,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四子孫霸為魯王,但因為孫權沒處理好皇室內部關係,使得孫和儲位不穩,魯王孫霸起了覬覦之心,再加上大批善於鑽營的朝中大臣推波助瀾,掀起了長達8年的黨爭。以陸遜當時在東吳的地位,誰當皇帝對他來說都一樣,因此他是站在中立立場,還規勸兩方勢力要憑藉才能晉升,而不是邀寵,別參與儲位之爭;但顧、陸、朱、張“吳中四姓”大批年輕子弟為了快速升官,支持太子孫和,在雙方的爭鬥中有所損傷,比如顧雍的孫子顧譚、顧承就被流放了,受家族親屬所累,陸遜也不得不站到太子這邊。

隨著太子孫和與父親孫權之間關係的惡化,孫和就派人監視孫權,有一次偷聽到孫權和人談論要讓孫霸代替自己當太子,孫和一下就急了,讓手下陸胤去求陸遜出面保自己。陸遜不知道易儲的消息是偷聽來的,多次上書勸諫孫權,還請求進京面見,就出事了。孫權接到陸遜的上書後,就想到宮中有人偷聽自己談話,大為震怒,一方面派出特使責備陸遜打探宮中,另一方面將陸胤等人抓捕審問消息是怎麼洩露的。坑人的事發生了,所有涉案人員有的為保太子孫和不發一言,有的為了打擊太子勢力誣陷陸遜,最後給陸遜弄出了二十條大罪,就連陸氏子弟都沒有為陸遜澄清一下。

與孫權四十餘年君臣情誼破滅 東吳重臣陸遜心灰意冷在憤懣中死去

陸遜劇照

陸遜的死不是誰逼他死,而是心灰意冷。一方面是對孫權,君臣二人一路走來四十餘年,當年夷陵之戰多少人攻訐陸遜,孫權都毫不動搖,現在因為太子的事,孫權沒有詳細調查就聽信人言嚴厲斥責陸遜,君臣關係破裂,有種理想破滅的感覺;另一方面是對家族親屬,陸遜純屬是被陸胤坑了,為了攀附太子,事前不說明白消息來源,事後一言不發,這不是讓陸遜頂雷麼。這種雙重打擊下,陸遜憤怒交加,再加上畢竟六十多歲了,最終卒死。

陸遜死後,自感有愧的孫權善待陸氏家族,陸遜的兒子陸抗後來成了東吳的大司馬、荊州牧,陸遜的侄子陸凱後來成了左丞相,陸氏一門出了兩個丞相﹑五人封侯﹑十多位將軍、郡吏數百人,陸氏家族遍佈朝野,成了東吳的中流砥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