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你會讓孩子在本省讀大學還是在外省讀大學?

睿媽教育在線


成績評估

首先肯定是要評估一下孩子的高考成績,能考上什麼水平的大學,我的理解如果只是個普通本科,沒有到985、211的程度,那麼我會讓孩子選擇本省的大學。

因為普通本科的知名度並不高,受地域性的影響大,如果是讀本省的普通本科在自己的家鄉找工作比較容易,這個學歷的認可度也比較高一點。

就業方向

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如果本省院校的專業性上比外省有所差距,就建議讀外省院校,能提高專業上的競爭力,也是為了減少就業壓力。


智娛如何


事實上我的孩子正在外省上大學,這事我覺得沒有絕對的利與弊,每個家長的考量原則不一樣,做出的決定肯定不同。

當時孩子考大學的時候,分數不錯,在本省選擇211的話,其中一所能上、但選不了最好的專業;另一所也沒有太中意的專業,同時還會讓孩子的分數浪費掉很多。孩子上高中非常辛苦,多考20分那可不是輕鬆的事,為了讓孩子上更好的大學,我們放棄了本省。同時,孩子也想到外省去就讀,一方面增長一些見識,另一方面也想鍛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我們選擇了成都的一所211大學。

其實,我覺得關於孩子在本省還是外省就讀,應該在多重因素中取捨,如果本省的大學實力就非常強,我想我可能就會讓孩子選擇本省了,畢竟將來就業可能離家更近些。如果本省的大學實力不太好,本著不浪費分數的原則,就在外省挑一所自己中意的大學和專業,至於將來就業可能就會離家遠一些。

很多時候,魚與熊掌是不能兼得的,當然在本省和外省讀大學和就業地點也沒有直接關係的,我覺得最終的選擇權還是交給孩子吧,畢竟大學是要孩子上的,將來的路也是要孩子走的,做父母的替代不了,還是果斷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歷練吧。


道道快談


你會讓孩子在本省還是外省讀大學?

我在廣東省,我這個人有點保守,沒什麼例外的話,我不會讓我的小孩在外省讀大學,理由如下:

1,選擇廣東廣州讀大學,因為我很傳統,我不喜歡孩子離我太遠,讓孩子在本省讀大學是我一直強調和提倡的,並且還要求選擇廣州或者深圳一線城市,我很偏好大城市讀大學的優勢和本省讀大學的便利,對廣州我情有獨鍾,更何況它是南方最大的都市。

2,選擇廣東廣州讀大學,因為距離近,孩子回學校或想回家都方便,我也會更加放心和安心,交通費都省不少。千里迢迢去哈爾濱黑龍江,風險多很多,車費多很多,我的擔心和掛念會多很多。

3,選擇廣東廣州讀大學,因為它是一座很有文化底蘊和散發著無窮魅力的好城市,在這裡讀大學,資源豐富,熟人同學朋友多,語言互通,交通發達,信息前衛,人才濟濟,競爭激烈,挑戰性強,可以使孩子得到鍛鍊。

4,我選擇廣東廣州讀大學,因為廣東的經濟排在全國前列,在這裡讀大學為以後再廣州找或珠三角找工作打下很好的基礎,工作機會多,工資高,發在空間大,更利於自己的成長。

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和選擇,當然不是說外省讀大學不好,如果考的學校很牛筆,去外省讀那還說得過去,比如清華北大等985名校,如果考個三流四流大學,還千里迢迢跨省讀,費心了。另外,如果是男孩子,去外省讀大學,我的看法又不同,我認為男兒志在四方。


上山畝教育


建議去外省同學。

你好,我是一名清華在讀博士,當過6年高中生家教。我是13年考入清華大學的,從上大學起我就開始幫助高中生學習,我寫了一本書《中等生高考衝刺筆記》,書中根據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歷年高考出題規律,總結出了各科目高考考點和解題技巧,可以幫助衝刺階段的同學,找到提分點,提升成績。

如果有需要這本書的同學或家長,私信:領書,就可以免費領取。

為什麼我支持孩子去外省讀書,我是從以下三點考慮的:

1.層層磨鍊,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發展。選擇去外省讀書的同學,不僅要面對學業,還要面對陌生的環境。孩子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民族風俗,心理上肯定是不適應的,然而這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就是孩子成長的過程,蛻變的過程。選擇在省內的同學,遇到這種情形的會很少,家長,很多高中朋友都在本地,沒有適應不適應之說。

2.提前給家長適應的機會,尋找自己的生活空間。中國大部分家長大半輩子的心都在孩子身上,沒有多少屬於自己的空間。特別是當自己年邁,孩子不需要的時候,就會感到特別的孤獨,不適應。不如趁自己還有能力、還有精力找到自己興趣愛好,找到自己生活空間的時候,選擇放手,即給孩子一個成長的機會,也給自己重新尋找自我的機會,比如閒時廣場跳跳舞,家裡畫畫畫,又或者和朋友出去旅旅遊。

3.更有利於親情的互動。許多家長會疑惑,我還該怎樣對孩子好呢?心都給他了,怎麼還這麼不懂事,不聽話?家長給的是不是孩子需要的再說。單從孩子這方面講,一個人生活在蜜罐裡時間長了,它是會忘記的,只有在外面經歷一些苦難、鍛鍊,才會珍惜所擁有的。同樣的家長也一樣,如果孩子一直在身旁,擁有著“孩子第一,自己第二“的家長們,很少會有自己生活的。“距離產生美”,這並不是一句空話,只有彼此有更多的空間,才會意識到彼此的好。

當然,也並一定去外省發展就是好的,家長要結合孩子的考學成績、專業發展、興趣愛好為他選擇出最好的學校。有機會就去外省看看,沒機會也要尋找機會去多鍛鍊一下孩子,儘可能的讓孩子多出去旅旅遊,看看世界!

以上是我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我整理了一些高考志願資料,可能對孩子選擇院校有幫助。有需要的家長或同學,私信:方法,就可以免費領取。


清華博士說高考


我會尊重孩子的選擇,根據孩子的意向給建議,如果可以,當然也希望在本省讀大學,這樣離得近也好照顧。

我大學的時候就是自己選的學校,雖然父母也有給建議,但他們更多的是遵從我的想法。

念大學也相當於接觸了社會,大學的選擇地有很多,有些人想到外面的世界看看,會選擇外地的學校,或者有些外地的學校比較好。有些則喜歡留在本省念大學,離家裡近,來回一趟比較方便。

大學不只是一種生活,更是一種獨立,一個人的成長之路。

父母也許是為了孩子的將來著想,離家近一點上大學,以後就業也就近一點,遇到什麼事來回也不會那麼麻煩,父母都希望孩子能陪在身邊。而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還有一些是想選擇遠方,看看外面的大世界,希望以後能遇到更多的機會。

選學校也是個棘手的事,需要考慮到很多方面,父母跟孩子都應該一起商量溝通,不要單方面的硬來,父母接觸面廣,有見聞,而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標,所以要積極溝通,找到一所好的學校!


阿健情感說


你會讓孩子在本省讀大學還是在外省讀大學?

我傾向於讓孩子在外省讀大學,如果有條件的話,我甚至希望他到國外去讀大學。我有這種思想主要受到我大學同學和一位大學老師的影響。

上大學之前,我的確認為讓孩子在本省讀大學比較好,畢竟在省內嘛,有什麼事可以照應一下,而且位於經濟大省,畢業後也好找工作。

但是上了大學之後,我的這種思想被完全地改變了。當時我班上絕大部分同學都是跟我一樣來自廣東,但是也有部分同學來自新疆、四川、山東、江西等省份,然後在往後的相處中,發現那些外省的同學的獨立能力遠遠超過本省的同學,而且本省的同學看事情的眼界往往停留在省內,而那些來自省外的同學卻能夠放眼全國。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原來跨省讀書,眼界真的會不一樣。

於是慢慢地我認為上大學應該到省外去比較好,但是有一次聽完食品營養與安全的教授的課後,發現自己的眼界真是太狹窄了。

當時那位教授說,她的兒子在廣東實驗中學讀書,高三的時候有實力考上清華北大的,但是剛好她兒子那屆有去新加坡國立大學就讀的機會,全校只招3人,然後她的兒子考出去了。給我們說這些的時候,那時他的兒子已經大學畢業,在新加坡工作了。她還說,她兒子工作後發現自己周圍都是碩士、博士,自己一個本科生壓力很大,所以正在準備考研事宜,據說已經拿到了麻省理工的offer。我當時再一次被震驚到,我第一次知道原來還有人會放棄清華北大去國外讀書;我第一次感覺到麻省理工這樣的強校是這麼的真實……

從那以後,我就知道了,讀書不僅僅是讀書桌上的幾本書就可以了,還要用腳去讀書,你的腳能丈量多少土地,你的眼界就會有多開闊……

為什麼不讓孩子去更遠的地方尋找他自己的未來呢?


教育最前鋒


同等條件下,肯定是本省。

1.本省學費更低。

各省的大學都會對本省的學生有照顧。比如,錄取比例更大、分數更低,學費更少,甚至還有在外省按一本錄取,本省按二本錄取。

原因也簡單,人家爹媽在本省工作,為本省發展做出貢獻,人家畢業了也是大概率會在本省發展,對本省的大學生適當照顧也正常。

我記得我上大學時,學費,本省學生一年4千,而外省的一般6至8千,獨立學院、商務學院的上萬。

2.利於以後發展。

除了少部分會去北上廣、會去外地打拼外,大部分人畢業後還是會在當地(省內)發展。大學時的同學,今後就相當於自己的人脈資源。讀本地院校,在本地工作,同學間相互扶持,成功機率更大。

如果你去外地讀書,以後回到本地工作,那大學時認識的人都指望不上。人家團體作戰,你只能單打獨鬥,自然更加艱難。

當然,這是在同等條件下。

比如,四川大學跟武漢大學之間選,四川考生最好選川大,湖北考生最好選武大。

如果是寧夏大學跟北京大學選,那肯定不論哪的,都選北大。


雁去無痕ty


我將來會讓自己的孩子在本省讀大學,因為在本省讀大學的話會有很多好處。

一、熟悉本省大學的情況.

之所以會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在本省讀大學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本省的那些大學基本情況,自己都很瞭解,這樣在填報志願的時候也不至於太迷茫。

我所在的省份是陝西省,陝西省內教育資源最豐富的地方就是省會西安。先是的高校也會分成各種各樣的層次,其中985院校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楊凌區,省直管),211工程大學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長安大學、第四軍醫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安還有一些比較專業的高校,比如說陝西科技大學、西安醫學院、西安工業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郵電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體育學院、西安美術學院,另外西安還有很多優秀的民辦高校,比如說西安外事學院、西安翻譯學院、西安培華學院、西京學院、西安歐亞學院等,西安還有很多獨立學院、專科院校,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本省的那些大學哪所大學有什麼優勢專業,自己都是有一定了解的,比如說,西安是最強的高校,實現交通大學這所高校比較厲害的是理工科相關的專業,還有管理學、醫學也很厲害;西北工業大學比較厲害的是航空航天相關的專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比較厲害的是電子信息、計算機方面的專業;陝西科技大學比較厲害的是輕工業方面的專業;西安工業大學比較擅長的是兵器製造方面的專業;西安工程大學比較厲害的是紡織方面的專業;西安工程大學比較厲害的是印刷、水電、管理等方面的專業;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是建築老八校,所以它的建築方面的專業都是很厲害的;長安大學比較厲害的是汽車、橋樑、礦業方面的專業;西安科技大學比較厲害的是礦業方面的專業等。


二、性價比高.

通過相關的觀察,又瞭解到本省的學生報考本省高校所需要的分數相對來說會低一些,也就是說本省學生報考本省大學的性價比會比較高。

陝西省的高等教育發展水平在全國都是排在前列的,全國高等教育發展比較好的省份有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湖北省、陝西省。通過比較江蘇省,陝西省,湖北省這三個省份,江蘇省和湖北省的人口都要比陝西省多,這三個省份的教育發展水平差不多,這樣的話陝西考生考上優秀高校的幾率就要比另外兩個省份要高。作為一個高等教育發達省份的考生如果去考除了北京、上海、江蘇、湖北之外的高校可能就顯得比較吃虧,所以陝西省考生最好是考本省的高校。


三、親戚、同學、朋友多.

如果自己的子女在本省省會上大學的話,這座城市裡面他有很多親戚、同學、朋友,在上大學期間,如果有遇到什麼困難的話可以找親戚幫忙,週末的時候可以和自己的同學朋友一起出去旅遊。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事,離家比較近,想回家的話也會比較方便。

四、開拓眼界.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是在本省上大學的話眼界上不是那麼開闊,對於這個問題我可以允許自己的子女在上大學期間外出旅遊,多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相當於開拓自己的眼界。


饕餮視聽


讓孩子在本省讀大學,還是到外省讀大學呢?繆老師的建議是:能出去就出去!為什麼呢?孩子好,家長好,社會好。讓孩子去外省上大學,還有可能獲得相當的院校層次提升,那又如何去做呢?

一、孩子好

去外省,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和老師,能夠給孩子帶來什麼呢?快速成長!

每個孩子都會從嗷嗷待哺的嬰兒,逐漸成長到玉樹臨風的帥哥或者亭亭玉立的少女。

在大學之前的階段,由於咱們特有的封閉式的教育環境,孩子所能汲取的知識和經驗,大多來自於自己的家庭和學校,對於社會和人際交往的認知,都比較單薄。

但作為一個成年人,要想成功的發展事業,在社會上如魚得水,你就必須要拓展自己的邊界,清楚的建立對本我的認知。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更容易激發孩子的思考,讓他快速的形成獨立人格。

二、家長好

孩子成年了,作為家長的你,心裡是什麼滋味呢?興奮和欣慰?恐怕還有一絲的不安和酸澀吧?

中國人是很講究血脈親情的,從小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捧在手裡還怕化了,又特別羞澀於表達自己的愛,你的情況是不是這樣呢?

面對著要與孩子分離(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通常解不開套、斷不了奶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願意一直把孩子留在身邊的家長,不少都對孩子有特殊的心理依賴。

所以把孩子送到外省,家長可以獲得寶貴的自我成長的機會,你可能因為一直把心思花在孩子身上,導致沒有自己的生活,既沒愛好,也沒休閒。

孩子到了上大學的年齡,你的歲數也不小了,花時間去旅旅遊、跳跳舞、唱唱歌、練練拳,愉悅自己。讓自己為了自己而活著,感覺還是不錯的。

三、社會好

現在的社會變得越來越多元了,知識更迭的速度超過人類歷史上的任何時代,交通越來越便捷,地域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人口的流動也越來越頻繁。

以前去外地上學,回趟家動輒十幾二十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現在呢,從祖國最東面飛到最西面,也不過5個小時,高鐵讓我們的陸路交通也迅捷無比。

讓孩子去外省,回家很容易,想去看孩子也不難。既讓孩子得到成長,又讓自己享受生活,何樂而不為呢?家庭和諧,自然社會和諧。

四、怎麼做

在大學報考的時候,通常本省的大學對本省投放的招生計劃比較多,外省投放的招生計劃少。而一些高考大省,因為本身的高等教育資源與高考人數不成正比,同樣的分數,考到外省,反而能夠被錄取到層次更高的大學。


讓孩子到外省去上大學,作為家長,一是要提前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設,不要讓自己被孩子遠離而困擾;二是要做好孩子的工作,叮囑他做人的底線;三是要跟孩子建立成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在信任的基礎上,孩子會更願意跟你分享他的日常點滴。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逝,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著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

我是“大學活地圖”繆登峰老師,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歡迎關注。原創不易,期待你的點贊、轉發、評論~

繆老師妙筆生花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世間任一文明的發展和興盛,都離不開異地文化的撞碰、互通、交流與互融!

基於這一角度的認識,我一向推崇讓孩子去外省讀大學!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所謂的一方水土養一方英雄,就是從地域層面說明了區間文化的獨特性、重要性及連接性。再結合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那麼,倘若能於“萬水千山走遍”下異地求學讀書,則孩子的人文視野及胸襟境界自能建瓴於高屋!

知行合一易,德才兼備難。

另外,從“距離產生美”的角度來分析:讓孩子去外省讀大學,不但能使孩子免除對本土人文景觀的長期審美疲勞,而且能使孩子因對求學地產生距離的朦朧美而熱戀異地文化!最是暫別離會使孩子學會感恩、適應打拼、利於生存……

志在四方俊,胸懷九州傑。

所以,於情於理、於公於私、於人於己,都應該讓孩子去外省讀大學!

諸君以為然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