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幼儿不好理解的绘本怎么读?

从绘本《漏》的封面,我们就能看出,这是一个来自中国民间的故事,是民间大众智慧的结晶,口耳相传的精华。它除了具有一般绘本说、听、看的流动感,还非常具有中国民族风:中国式的智慧、中国式的风趣、中国式的老人、中国式的老虎和小偷。但是在当今幼儿园进行阅读时,有的教师会觉得故事主题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担心幼儿没有兴趣,不能积极参与到绘本的讨论中来。我觉得在幼儿园的绘本教学中教师有担心是好事,说明老师在思考,在探索。但有些担心其实没有必要,比如担心孩子不理解绘本,我觉得是没有必要的。

幼儿不好理解的绘本怎么读?

原因有二:

首先,充满新奇事物的绘本世界,无比吸引幼儿。幼儿一向是热爱故事的,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喜欢随着故事神游。绘本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全然未知充满新奇事物的世界,有着神奇的吸引力,他们会主动地接近、理解故事。你会发现,在听故事时或故事结束后,孩子常说的话是:“后来呢?”“接着往下讲呀!”“再讲一次!”孩子的这些追问和要求,正是在对故事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提出的。幼儿园开展绘本阅读或集体教学的活动中,可能会出现幼儿对绘本中内容不理解的现象,的确,幼儿走在人生的起点阶段,没有太多的沧桑和经历去回应绘本中的故事,但是,我们要追思,所谓的“不理解”具体是哪方面的不理解。我们不能把绘本阅读当成是知识填塞、规则教导,甚至是识字教学的工具,对绘本也不需要立竿见影的理解和运用。绘本阅读的真谛是在孩子的内心撒播一颗种子,在恰当的时机开花结果,所以,我们不能主观地认为绘本定要对他们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说得好: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漏》的价值,就在于它会在孩子的身体里留下彩云般的记忆,经过“沉淀”和“发酵”后,终有一日,一鸣惊人。也许,读了《漏》的孩子会成长为相声界“抖包袱”的行家呢!

幼儿不好理解的绘本怎么读?

小不点家园绘本馆

其次,孩子是阅读绘本的高手。“只要故事在图画上表现出来,那么孩子的眼睛就会发现它们。”(李利安史密斯)孩子甚至能发现画家没有发现的破绽。中江嘉男文、上野纪子图的《鼠小弟的小背心》风靡日本数十年,实际上,书里面有好几处破绽,比如第17页和第19页的狮子有胡子,可到了第21页,胡子又没了。这一错,就错了三十多年。后来上野纪子解释说是她忘记画了,本来想再版的时候添上去,但被朋友制止了,朋友说:“还是那样好,谁都会犯错误,就那样留着做一个纪念吧!”所以就一直没有改过来,但细心的小读者都一一给挑了出来。

因此,我们在绘本教学中不用过多担心孩子的理解能力,如果说有担心,那也应该是担心我们老师自己。绘本的生命往往是要经由第三者的“点化”,才能动感十足地传送到孩子的身体里,教师就是这个“点化”者。教师的“点化”能力与其文化、艺术及专业水平等方面有关,在这里我仅谈三种“点化”能力,这都是直接影响到孩子对绘本的理解的因素。

1.朗读绘本

幼儿很喜欢成人朗读故事给他们听,因为,在没有识字的年龄阶段,用耳朵去听、去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也就是说,教师用声音这个极好的“教学媒体”去演绎绘本故事,展现绘本的魅力,是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非常重要的“点化”能力。

有的幼儿园教师没有认识到朗读绘本故事的重要性,或“火急火燎”,用很快的速度朗读;或“偷工减料”,简化故事情节;或“添油加醋”,脱离绘本本意;或“装腔作势”,夸张表演。教师这些漫不经心、不接主题的朗读,失去了绘本文学的力度和厚度,没有将成人对绘本故事的诠释、情感传递给幼儿,幼儿无法理解绘本里充满色彩和流动感的故事,会对绘本失去阅读兴趣。

幼儿不好理解的绘本怎么读?

小不点家园绘本馆

绘本中许多象声词、以及相声般的对话,教师能用好声音去演绎,就是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巧妙“点化”。

2.讨论绘本

讨论也是一种“点化”方式。讨论绘本时,师生处于双向互动的关系,教师通过讨论了解幼儿对绘本的理解程度,而幼儿则有了一次合作思考的机会。通过讨论,幼儿不仅能确认、修正自己对绘本故事的理解,还可以学着去倾听、思考和表达。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为制造幼儿认知矛盾而设计,问题的答案应该是开放、多元的,能引导幼儿将绘本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阅读的。同时,提问在节奏上要为生成问题留有时间和空间,不能通过提问牵着幼儿的鼻子走。

讨论时,幼儿和教师应该是平等的,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当然也都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和想法。教师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幼儿才愿意表达各自的想法。反之,教师没有放下“权威管理者”的架子,讨论就会是“我说你听”的局面,所以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要太早提供答案,这会阻碍幼儿自己发现答案的机会。但是也不能导致“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小鬼当家”的局面。

3.接触绘本

让幼儿充分理解绘本,很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接触绘本。我观摩了许多绘本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全无阅读的感觉,整个课堂中教师手中无绘本,孩子手中也无绘本,大多是教师用PPT展示绘本,一页一页引导幼儿集体观看。我认为,绘本阅读必须让幼儿真正接触到绘本,用小手去抚摸绘本,用眼晴观看绘本,多感官触动大脑进行感受、想象、思考等一系列活动,牵动情感共鸣,感受绘本的情绪,了解绘本的思想。

幼儿不好理解的绘本怎么读?

小不点家园绘本馆

孩子是读绘本的高手,但是你不给绘本在他们的手上,他们的眼睛如何去发现呢?我们有理由相信,发现《鼠小弟的小背心》破绽的孩子,一定是对这本书进行了多次的翻阅和比对。我从一位日本的绘本专家那里知道,日本孩子对于自己心爱的绘本会陆续买上三本,第一本翻至烂掉后买第二本,第二本翻至烂掉后买第三本保存。让孩子接触绘本,这也是教师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点化”策略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