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樑冬|我們精神等級的差別,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在無用的事上

《莊子》原文:齧缺問乎王倪曰:“子知物之所同是乎?”曰:“吾惡乎知之!”“子知子之所不知邪?”曰:“吾惡乎知之!”“然則物無知邪?”

曰:“吾惡乎知之!雖然,嘗試言之。‘’

梁冬|我們精神等級的差別,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在無用的事上

智慧就是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之處

《莊子》曾經提到過兩個人,一個叫作“齧缺”,一個叫作“王倪”,他們都是神仙級的人物,齧缺是王倪的學生。

在《齊物論》裡面,莊子又再次把這兩位神仙搬出來,好比在舞臺上追光燈一打,故事場景又突然切換到了這邊。上一篇,我們不是剛講講到堯和舜之間的對話嗎?莊子就是這樣,講完一個故事之後,中間沒有任何過渡,緊接著講下一個故事。

有些時候,我們要看到莊子那種“神”,或者是“精神病”一樣遊走的感覺——或許這兩者是一樣的。莊子這樣一個神編劇兼神導演,又開啟了一個新穎而有趣的舞臺。

齧缺問王倪:“你知道萬事萬物共同的地方嗎?”他似乎是在問老師知道天下那個底層的原始代碼——可以支撐一切並幻化出一切的東西嗎?

曾經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他說一般的智慧講的是What's the different——事物和事物之間的不同。所以,當你知道這個和那個東西不一樣的時候,你就成為一個professor(教授),也叫作“專業人士”——有智慧的人士。但是,在印度的梵語裡面有一個詞叫“般若”,大致的意思就是強調事物和事物之間相同的部分,甚至事物和非事物、時間和跨時間、時間和時間以外的共同的東西。

其實,這個概念在《莊子》裡面也有,用的是“同是”這兩個字。

梁冬|我們精神等級的差別,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在無用的事上

人活著,要無聊得起、無用得起

有趣的是,學生怎麼能夠問出老師這個問題?學生和老師之間在很多時候並不是真的誰比誰高。在我看來,學生只不過顯得比老師年輕一點、喜歡站在一個提問者的角度上而已。實際上,齧缺也已經恍惚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一樣東西,是原始的、基本的、大同的、底層的東西,它會演化出萬物,是一切的根本。

從這一點上來說,怎麼會有人問出這樣一個問題:“你知道所有事情最底層的、能夠變化出所有不同的那個一致的東西嗎?”

那麼,什麼叫《齊物論》?就是在講到底有沒有這個問題所直指本體的那個東西。學生問老師的問題,往往代表了他的世界觀,也代表著他已經知道的東西,更代表了他對老師道行的理解。

王倪說:“我怎麼會知道呢!”然後,齧缺又追問:“那你知不知道什麼是你不知道的?”“我怎麼會知道呢!”老師就用這兩個“我怎麼會知道呢”來回答。這就叫作“見招拆招”,老師先化開,然後轉了個身。如果學生認為老師什麼都不知道,那麼他也就沒法再做老師了。所以,王倪轉了一個身,把這兩記“追風拳”稍微化開之後,說:“儘管我不知道,但是,還是讓我試著來說一說。”

在讀《莊子》的時候,我會很羨慕古人的生活,他們活在一種對那些似乎無用的知識的追求當中。在很久以前,philosophy——後來被日本人翻譯成“哲學”——最大的特點就是追求無用。在古希臘,你問一個人他所追求的東西有什麼用,比如說你問的是蘇格拉底或者柏拉圖,他們如果看得起你,就會鄙視你;他們如果看不起你,就會無語,因為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個問題。

有些時候,有些人太過於直接地想要答案,想要知道這個東西到底有什麼用。我認識很多朋友,他們總是直接問:“有什麼用呢?”其實,當一個人在研究到底電子和磁力線之間有什麼關係、怎麼切分、怎麼轉換時,他怎麼知道後來會發明出電燈?最開始的人研究點、線、面的時候,他怎麼知道這些東西對於後來蓋房子,甚至是製造航天飛機,有什麼用?

其實,一個人和另外一個人在靈魂上的等級差別只在一件事情上,就是他是不是能夠每天抽出一些時間,去享受那些無用或者暫時看不出來有什麼用的事兒。

如果你有一個朋友,他跟你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目的的,他每天接觸的朋友都是對他有用的——起碼在當時他認為是有用的,你一定會覺得他真的很市儈。

我們看一個人享受多少無用的東西,有用的東西比例越大,無用的東西比例越小,就說明他在精神上越貧窮。而富人——在精神上的富裕,則是無聊得起、無用得起的人。

梁冬|我們精神等級的差別,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在無用的事上

改變並決定你命運的,可能是那些看似沒用的事

之前就聽說過,美國的谷歌公司經常給員工20%左右的時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不一定跟他的本職工作有關。如果你喜歡做這個事兒,你就可以去做。

現在看來,可能這種無用的時間真的創造出很多產品,也許安卓系統,也許AlphaGo,以及其它各種深度學習,多多少少都來源於曾經有一些不那麼追求“有用”的人,僅僅是因為他們想了解這個事情,他們感興趣。

如果一個女青年每天在淘寶上買的東西都是要讓自己顯得更有魅力的話,那麼她離終極的魅力,就有一道不可跨越的鴻溝。那些所有對她“有用”的東西,都阻礙了她從一個比較好的女青年變成極其好的女青年。

有很多我們生命當中的貴人,也不是因為你當時覺得他是一個貴人,就去和他交談攀附,然後他才來幫助你的。很多年前,小梁在北京廣播學院(已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讀書。平常我們上課的教室旁邊都會有一個教師休息室。但有一天,臨時更換教室,旁邊沒有教師休息室。那個剛剛講完課的老師一下就愣在那了,也不知道該怎麼辦。同學們都各自鳥獸散在外面喝水、抽菸,也許老師走出去抽菸也行,但是他好像又不抽菸。於是,他就下來走到同學的椅子上坐著,而我正好起立,準備往外走。剎那間,我內心確實感受到了老師當時的無所適從。於是,我就和這位老師聊了起來了,沒想到我們聊得還挺愉快,他知道了我是從廣東來的、對什麼東西感興趣……結果一個多月以後,這位老師在課堂上跟同學們說:“同學們,謝謝大家來聽我的課。這可能是我人生中在大學講臺上的最後一堂課,我就要離開這裡了。”當時大家都不知道這位老師將要去做什麼。後來,聽說他作為首批員工參與並創建了鳳凰衛視。

有一天,當鳳凰衛視的管理層在討論,怎樣去找一些既會講粵語又聽話,關鍵是工資還低的年輕人,把他們從內地帶到香港去工作,做主持人。最後,我的那位老師說:“我曾經有一個學生,他從廣州考來的,會講粵語,人也很不錯!”這樣的機緣巧合,使得小梁進入了鳳凰衛視。我很少在公開媒體裡面和大家提及此事,這件事足足影響了我一生。

當時,那就是一個毫無用處的,僅僅是基於一剎那間自己想和老師聊點兒什麼的衝動而做的。我怎麼知道那位老師一個月以後就辭職去了鳳凰衛視?如果那個時候我就知道的話,我一定天天追著他,跟他表達我的人生理想、展示各種才藝——但是我沒有。

大家請認真地想一想,改變並決定我們人生命運的事情,大都是那些看似沒有用的事,就像齧缺問王倪的這兩個問題:“你知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東西是底層的那個萬物共同的東西?你知不知道你不知道什麼?”

只有在古代,沒有微信刷、沒有房子要炒、沒有學區房要買、沒有大筆的錢可以花、大家都窮得叮噹響的年代,才會有一些人去問這些無用的問題,做一些無用的事兒。

那些曾經被我們認為無用的東西,那些不知道學了之後到底有什麼用的知識,現在看來可能終將會成為拯救人類的最重要的知識。而那些我們所認識的沒有什麼用的朋友,我們所做的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僅僅只是讓我們覺得快樂的事情,最後可能成為我們最重要的事業。

如果你是一位家長,不要把孩子的時間完全花在你認為有用的事情上,就算再忙,也要擠出一些時間讓孩子去發呆、去無聊、去自在玩耍……

誰知道早年那些瘋狂玩遊戲的人,如今會變成著名的遊戲主播,年收入上千萬?他們一年的收入比他們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有姑媽、姑父以及叔叔、嬸嬸……所有親戚過去一年的收入總和還要多得多。你怎麼知道當年開發的這些無用的遊戲,現在對於你滿足自我需求或者消解對生活的恐懼不會有大用?

梁冬|我們精神等級的差別,在於願不願意花時間在無用的事上

小梁本來是想花費大量精力來講整個故事的,沒想到在前面兩個問題裡就突然停住了,你說這樣做有什麼用?

其實,以上講的這些內容最大的作用就是跟大家分享,讓自己變成一個精神富有的人的最有效方法——做一點兒看似無用的事。

你特別想做

又覺得沒有什麼用的事兒是什麼?

在留言裡把它列出來,

看一看為什麼

你對這個事情總是念念不忘,

其實它可能是上天給你的最重要的禮物,

發現它、尋找它、愛它、握住它,

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