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別人很傻,是因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傻”

你以為別人很傻,是因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傻”

首發: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這段時間看了吳曉波老師的訪談節目,他逐一拜見了中國20名企業家巨頭,與他們深入交談,並錄製成視頻節目。

節目播放時,還有彈幕,觀眾的評論可以直接看到。

讓良叔驚訝的是,不少看客評論吳曉波很傻,比如他會問對方,做生意是激進好,還是保守好。

這種問題很弱智,顯得自己很沒水平。

還有就是,他經常會擺出一副無知的表情,讓人覺得他根本不像寫出《激盪三十年》的作者。

唉,看到這些評論,良叔很無語。

吳曉波學得就是媒體專業,又是從事財經媒體幾十年,問什麼樣的問題,他怎麼可能心裡沒數?

他之所以那樣,只是一種“破冰”的手段。

關於這點,良叔還略有發言權,其實採訪和培訓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

比如,外行會覺得采訪和培訓中的核心人物,應該是主持人和培訓師。

其實恰恰相反,他們的核心人物應該是,受訪者和學員。

所以,採訪記者和培訓師,在初期都擁有一個共同的任務:破冰

也就是,以一些簡單的問題入手,儘量讓對方論述,只要對方開口說話,他就會很容易融入進來,氣氛也會變得融洽。

就如良叔去做“營銷”培訓,一般一開始會先問:“誰能告訴我,你認為營銷是什麼?”

你看,我是講營銷的,怎麼可能連營銷的定義都不知道呢?

這樣做,只是讓學員積極發言,因為這個問題不復雜呀,誰都能論述一番。

而且對方一回答,他就能成為這個問題的參與者,後面他也會表現得更積極。

同樣,這也是吳曉波的套路,採訪那些名人時,鏡頭切過來,人家肯定很緊張。通過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對方放鬆下來,這樣才能逐步深入訪談。

你以為別人很傻,是因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傻”

開頭的“破冰”,你理解了,那麼中間為何還要“無知”呢?

其實,你想象一下,吳曉波採訪的都是什麼人啊?

董明珠、劉強東、沈南鵬、江南春、徐小平......

這些都是中國大鱷級的人物,他們都很謹慎,一般不願意在公眾面前說那麼多,言多必失嘛......

那麼一個辦法就是主持人“裝傻”,通過表情或語言告訴對方:“啊?還有這事兒?你好厲害,我怎麼不知道?”

只有這樣,才能勾起對方的表達欲,讓他們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原鳳凰衛視主持人梁冬,說過類似觀點,他也主持過一檔節目,採訪的都是大人物。

他說採訪這些人非常難,因為他們不願意主動說太多,但是節目方,又想讓他們爆更多的料,這樣的節目才好看。

梁冬煞費苦心,卻不得要領,明明自己挺會說的,可為啥就不能引導對方多說呢?

後來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發了高燒,但又推不掉採訪,只能硬著頭皮上。

採訪期間,他無力表達太多,只能以表情回應對方,再加上腦子一鍋漿糊,有時跟不上受訪者的節奏。

他本以為要搞砸了,誰知那位大人物,為了讓梁冬聽明白,不厭其煩各種舉證,無意間還爆了很多料。

結果,那期節目做的非常棒,還得到了臺裡領導的表揚。

此後,梁冬有了個心得:採訪大人物時,要適當地裝傻,這樣別人才有表達欲

想想也是,古話不是說:“人之患,好為人師”嘛。

如果別人一張口,你就說懂了,對方還有啥慾望和你繼續聊下去呢?

你以為別人很傻,是因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傻”

今天這篇小隨,不僅僅是講採訪的兩個技巧,更想說的是,別輕易說別人傻,有時,只是你看不懂罷了。

而且,以良叔的社會經驗來看,這世界上沒有那麼多傻人,只不過是人家沒必要擺出聰明的一面給你看,或者裝傻,能給自己帶來好處。

如果你太入戲,認為別人真的傻,那麼最後吃虧的是自己。

文學名著《歐也妮·葛朗臺》,書中寫老頭葛朗臺家財萬貫,不但是個吝嗇鬼,而且非常擅於偽裝。

他和別人談生意時,總是一副很傻的樣子,說話結結巴巴,還說自己耳朵聾,但是最終卻能拿到最有利的條件 。

原因就是,當大家真的認為他傻時,自己也變傻了......

你以為別人很傻,是因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傻”

-END-

你以為別人很傻,是因為你不懂什麼是真正的“傻”

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攝於2019年4月23日

本文作者簡介:徐大維,暢銷書《超級個體:打造你的多維競爭力》作者,公眾號良大師主筆,原平安集團渠道總監,香港理工大學管理碩士,知名培訓顧問,簡書籤約作者。歡迎關注公眾號良大師(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