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别人很傻,是因为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傻”

你以为别人很傻,是因为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傻”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这段时间看了吴晓波老师的访谈节目,他逐一拜见了中国20名企业家巨头,与他们深入交谈,并录制成视频节目。

节目播放时,还有弹幕,观众的评论可以直接看到。

让良叔惊讶的是,不少看客评论吴晓波很傻,比如他会问对方,做生意是激进好,还是保守好。

这种问题很弱智,显得自己很没水平。

还有就是,他经常会摆出一副无知的表情,让人觉得他根本不像写出《激荡三十年》的作者。

唉,看到这些评论,良叔很无语。

吴晓波学得就是媒体专业,又是从事财经媒体几十年,问什么样的问题,他怎么可能心里没数?

他之所以那样,只是一种“破冰”的手段。

关于这点,良叔还略有发言权,其实采访和培训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

比如,外行会觉得采访和培训中的核心人物,应该是主持人和培训师。

其实恰恰相反,他们的核心人物应该是,受访者和学员。

所以,采访记者和培训师,在初期都拥有一个共同的任务:破冰

也就是,以一些简单的问题入手,尽量让对方论述,只要对方开口说话,他就会很容易融入进来,气氛也会变得融洽。

就如良叔去做“营销”培训,一般一开始会先问:“谁能告诉我,你认为营销是什么?”

你看,我是讲营销的,怎么可能连营销的定义都不知道呢?

这样做,只是让学员积极发言,因为这个问题不复杂呀,谁都能论述一番。

而且对方一回答,他就能成为这个问题的参与者,后面他也会表现得更积极。

同样,这也是吴晓波的套路,采访那些名人时,镜头切过来,人家肯定很紧张。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对方放松下来,这样才能逐步深入访谈。

你以为别人很傻,是因为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傻”

开头的“破冰”,你理解了,那么中间为何还要“无知”呢?

其实,你想象一下,吴晓波采访的都是什么人啊?

董明珠、刘强东、沈南鹏、江南春、徐小平......

这些都是中国大鳄级的人物,他们都很谨慎,一般不愿意在公众面前说那么多,言多必失嘛......

那么一个办法就是主持人“装傻”,通过表情或语言告诉对方:“啊?还有这事儿?你好厉害,我怎么不知道?”

只有这样,才能勾起对方的表达欲,让他们不知不觉中,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原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说过类似观点,他也主持过一档节目,采访的都是大人物。

他说采访这些人非常难,因为他们不愿意主动说太多,但是节目方,又想让他们爆更多的料,这样的节目才好看。

梁冬煞费苦心,却不得要领,明明自己挺会说的,可为啥就不能引导对方多说呢?

后来有一次,他得了重感冒,发了高烧,但又推不掉采访,只能硬着头皮上。

采访期间,他无力表达太多,只能以表情回应对方,再加上脑子一锅浆糊,有时跟不上受访者的节奏。

他本以为要搞砸了,谁知那位大人物,为了让梁冬听明白,不厌其烦各种举证,无意间还爆了很多料。

结果,那期节目做的非常棒,还得到了台里领导的表扬。

此后,梁冬有了个心得:采访大人物时,要适当地装傻,这样别人才有表达欲

想想也是,古话不是说:“人之患,好为人师”嘛。

如果别人一张口,你就说懂了,对方还有啥欲望和你继续聊下去呢?

你以为别人很傻,是因为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傻”

今天这篇小随,不仅仅是讲采访的两个技巧,更想说的是,别轻易说别人傻,有时,只是你看不懂罢了。

而且,以良叔的社会经验来看,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傻人,只不过是人家没必要摆出聪明的一面给你看,或者装傻,能给自己带来好处。

如果你太入戏,认为别人真的傻,那么最后吃亏的是自己。

文学名著《欧也妮·葛朗台》,书中写老头葛朗台家财万贯,不但是个吝啬鬼,而且非常擅于伪装。

他和别人谈生意时,总是一副很傻的样子,说话结结巴巴,还说自己耳朵聋,但是最终却能拿到最有利的条件 。

原因就是,当大家真的认为他傻时,自己也变傻了......

你以为别人很傻,是因为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傻”

-END-

你以为别人很傻,是因为你不懂什么是真正的“傻”

特别喜欢这种感觉 ——摄于2019年4月23日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