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体检发现的肝脏阴影或占位有可能是哪些病?

随着我们对自身健康程度越来越重视,每年一度的健康查体是必不可少的,但一旦查体做B超发现一些之前没有的情况,如肝脏上的小阴影或占位,查体医生又难以告诉大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情况,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有所担心,有的人甚至彻夜难眠,感觉命悬一线,毕竟现在都在“谈癌色变”,这么倒霉的事情是不是就一下子落在自己的头上了。

众所周知,肝脏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器官,肝脏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重要且最活跃的器官,还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器官,可将肝脏比喻为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学工厂”。肝脏属于一个“沉默”的器官,早期是不会有什么特殊症状的,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往往都不是小问题,我们确实应该重视并保护我们的肝脏。

体检发现的肝脏阴影或占位有可能是哪些病?

体检发现肝脏占位有可能哪些问题?

一、首先在这里,我需要强调几个重要的概念,因为普通人群经常会产生误解:

1)肝脏占位或阴影不一定就是肝脏肿瘤:

医学上为了把正常与异常的实质器官结构相区分,特别是影像学检查上看到的异常信号都称之为占位,尤其是肝脏这样一个巨大的实质器官,这里面就包括了各种原因导致的信号异常,如炎症、先天性改变、伪影、良性或恶性肿瘤等等;

2)肝脏肿瘤不代表就一定是肝脏恶性肿瘤:

即使通过进一步检查确认是肝脏上长出了新生物,英文名“neoplasm”,就是原来没有的东西,但其实更多的可能是良性肿瘤,肝脏恶性肿瘤更多见于某些高危人群,包括慢性乙肝(HBV)/丙肝(HCV)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已出现酒精性肝硬化)、吸烟、重度脂肪肝、有肝癌家族史、长期吃发霉、变质食物或饮用污染水源等人群;

3)肝脏恶性肿瘤未必是不治之症:

即使不幸诊断肝脏恶性肿瘤,也未必就无法治愈了,我在其他的文章中也介绍过,目前对肝癌的治疗手段很多,部分患者通过早期发现和及时正确科学的治疗,是可以得到治愈或控制的。

二、常见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是如何分类的:

我们可以按病灶内容物或在影像学检查下的异常信号表现将肝脏占位分为以下三类:

1)肝脏囊性占位:大多数是良性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肝囊肿,当然也需警惕寄生虫;

2)肝脏实性占位:其中良、恶性都有可能,往往需要进一步检查;

3)肝脏囊实性占位:临床少见,也需警惕;

肝脏良性占位在肝脏占位中占绝大多数,常见的包括:不均匀性脂肪肝、肝囊肿、肝脓肿、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等;某些具有恶变危险的肝脏占位,常见的是肝腺瘤、肝硬化再生结节,需要密切关注,最好在发生恶变之前及时治疗;最后就是肝脏恶性肿瘤了,包括原发性肝癌和各种肝转移癌,是我们需要最警惕的,避免误诊并应尽早治疗。

体检发现的肝脏阴影或占位有可能是哪些病?

中国酒精性肝损伤问题十分严重!

三、常见的肝脏良性占位性疾病:

1)脂肪肝: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现象的日趋增多,中国脂肪肝患病率迅速增长,脂肪肝正成为中国越来越重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目前,脂肪肝已取代病毒性肝炎成为中国居民第一大肝脏疾病。中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高达1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占慢性肝病患者的49.3%,因为脂肪含量在肝脏分布不均匀,使得部分脂肪肝在B超上也可表现为像占位一样的阴影,这种情况在大医院明确诊断后,需要做的是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控制体重。

2)肝脓肿:发病人群在老年人多见,其往往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不明原因发热、寒战、肝区钝痛、肝脏肿大,以及化验指标异常:白细胞增多、贫血、CRP升高,血培养阳性,其诱发因素是因为细菌入血、胆道系统感染或肝脏既往疾病,容易诊断,但需要和肝脏恶性肿瘤合并坏死感染相鉴别,以免延误诊治。

3)肝囊肿:分为单纯性肝囊肿及多囊肝,单纯性肝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多见于成年人,因其增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常为查体时偶然发现,肝囊肿一般无需任何治疗,只有当囊肿较大(>10cm),才会因为挤压邻近脏器而产生腹胀的症状,少数人会因为合并囊肿内出血、扭转或破裂时产生腹痛,当继发感染时,会产生类似肝脓肿症状,有症状或较大的肝囊肿可通过微创手术治疗;多囊肝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约50%合并多囊肾,也可合并胰、脾囊肿等,现阶段除肝移植外,并无有效根治方法。

4)局灶性结节增生(FNH):FNH目前认为是一种良性占位性病变,年轻人多见,病变多单发,20%为多发,境界清楚,周围肝组织受压萎缩形成假包膜,FNH是由正常肝细胞、血管、胆管和kupffer细胞组成,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病灶中央为星状纤维瘢痕,向周围放射分隔,无包膜,与正常肝实质分界清楚,因此一般不会发生恶变;由于其无特殊临床症状,多偶然发现,容易引起恐慌,除极少数病例因自发破裂出血外,绝大多数无需治疗。

5)肝血管瘤:肝脏良性占位中最常见的就是肝血管瘤了,也是最容易引起担心的一类肝脏疾病,肝血管瘤内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血管内皮细胞;血窦内纤维组织不完全间隔,呈海绵状结构,内充满鲜血,内可有血栓形成,也可钙化,和普通人理解的是长在大血管瘤上的肿瘤概念不一样,一般无临床症状,多数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据统计,因肝血管瘤发生破裂致肝内或腹腔内出血的病例极为罕见。

肝血管瘤,又称为肝海绵状血管瘤,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占10%左右,小者仅为几毫米,大者可达10cm以上,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只有当肝血管瘤很大时,才可能会出现肝区胀痛不适或因压迫临近胃十二指肠引起消化道症状,因此,对于肝血管瘤的治疗策略就是定期检查,观察其变化,只有当出现明显症状或增长迅速时才采取手术治疗。

6)肝腺瘤:女性多见,超过半数患者有连续服用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的经历,由于肝腺瘤存在出血和向恶性转化的可能,因此建议一旦发现即应手术切除,如果正常肝实质内存在10个以上的腺瘤称为腺瘤病,这种情况需要肝移植。

体检发现的肝脏阴影或占位有可能是哪些病?

肝炎病毒感染是我国导致肝癌高发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四、肝脏恶性肿瘤:

我在这里说的肝癌还是指原发性肝癌,肝癌高发于特定人群中,主要包括慢性乙肝(HBV)/丙肝(HCV)病毒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特别是已出现酒精性肝硬化)、吸烟、重度脂肪肝、有肝癌家族史等,这样的人群属于肝癌高危人群,应该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全身体检,包括肿瘤筛查。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查:

1)甲胎蛋白(AFP):

是确诊肝癌的主要肿瘤标记物,如果AFP>400ng/mL,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肿瘤等之后,就要高度警惕肝癌的发生了,需要尽快结合影像学检查来确诊;如果AFP只轻度升高,一般建议密切定期复查;一旦AFP在短时间内(2-3个月)进行性快速升高,应尽快到医院进一步检查。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即使AFP不高,也并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可能。

2)糖类抗原19-9(CA19-9):

在胰腺癌、胆囊和胆管癌阳性率较高,在部分肝癌时也可升高,特别是肝内胆管细胞癌时会明显升高。

3)癌胚抗原(CEA):

CEA升高主要见于结/直肠癌、胃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但考虑到结/直肠癌容易发生肝转移(50%左右的概率),因此,如果在体格检查时发现CEA升高且肝脏有阴影时,需要警惕转移性肝癌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影像学检查:

1)增强CT检查:CT无疑是诊断肝癌和与其他肝脏病变鉴别的最重要检查手段之一,但我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做增强CT,即往静脉血管里注射造影剂之后再做检查,否则没有造影剂强化的CT甚至有时候还不如超声检查。相信有很多人在做增强CT时会担心造影剂过敏或药物毒性的问题。我在这里可以放心的告诉大家,通常情况下,造影剂引起过敏的概率非常低,只有严重过敏体质、合并肾功能损害的人群才属于禁忌。因此,增强CT检查应作为诊断肝癌的常规检查。另外,通过影像分析软件,外科医生还可对肝脏内的各种管道(血管、胆管)进行重建,在手术前模拟手术切除,设计手术方案,计算预切除和剩余肝脏的体积,大大提高了手术安全。

2)MRI检查:

MRI对于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地位已逐渐超越增强CT检查,尤其对脂肪肝、肝硬化合并肝癌、不典型肝脏结节、较小肝癌病灶的诊断具有相当优势,特别是在我们医院,增强MRI已作为肝癌的常规检查手段。MRI组织分辨率更高,增强扫描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肿瘤血供情况。MRI检查的缺点是检查时间比CT长一些,有噪声,不适合体内有金属物的情况。

病理学检查:

当所有的影像学资料都无法帮助医生确诊时,或者在开始治疗前需要明确肝脏病灶性质时,病理学检查仍然是恶性肿瘤诊断的“金标准”,外科医生可以通过超声引导经皮细针穿刺活检,或者是在腹腔镜下直视或超声引导下取活检,取一少部分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属于有创检查。虽然病理学检查是“金标准”,但存在穿刺组织过少无法确诊,或未穿刺到肿瘤导致病理检查结果阴性的可能。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在查体时发现肝脏占位或阴影,先不必惊慌,因为毕竟罹患恶性肿瘤的只是少部分人,除了需要及时到正规大医院进一步诊断外,我们更需重视的是保持健康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远离有害物质,保证良好的心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