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我的網購十年


我的網購十年

來源 | 商業人物

作者 | 張友紅

2008年,我辦了第一張信用卡,和支付寶綁定後,開始了我的網購生涯。記得買的第一單是一件T恤,挑了一件很便宜的買,因為擔心買了不合適,退貨麻煩,畢竟快遞沒現在快捷。同一個辦公室的女孩,網購第一單是一袋洗衣粉。我們都是試探性網購,大部分都有快遞費,6-12元不等。

那時候淘寶上的東西,還有大部分網購都要快遞費。如今,連幾塊錢的東西都包郵了,不包郵誰買?所以,當我看中一個三五塊錢的小物件的時候,很不忍心下單, 真的能把他家快遞費給賺回來麼?這是後話了。

快遞的效率以及便捷度直接影響購物體驗。

2009年,我很喜歡從凡客買東西,只因為他家的如風達,能當天買當天到。嶄新的紙箱子,服務很好。凡客的陳年錯過了電商轉型,也錯過了這支很棒的自建快遞服務團隊。如風達快遞成立於2008年4月15日,原屬凡客誠品(Vancl)旗下全資自建的配送公司。

2008年,中國的網購市場有多大?我找來一組統計數據:2008年網絡購物交易規模破千億元,增速超過130%,網購用戶規模達8000萬,近三成的網民成為網絡購物用戶;網絡購物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

這組數據不對比沒啥感覺,去年淘寶雙十一一天的交易額正好趕上2008年全網網購的交易額。中間隔了整整10年。

2017年“雙十一”期間(11.1-12日)下單金額超過2008年同期的1000倍。

我網購受過騙。一次是趁雙十一買靴子,限時限購,標註著便宜了很多很多。雙十一過去很久之後,我偶然又看到同一家店的同一靴子,比雙十一還便宜。我才明白,節假日前調高價格再減價這個事情真的被我碰上了。價格的貓膩在京東上也遇到過。

2008年,同辦公室一個小夥子玩網購玩得溜,他在淘寶開了個店,賣的東西價格超高,實際上沒有東西。他用這個店鋪自己信用卡套現。邏輯就是:刷信用卡下單,拿存儲卡收賬。

價格貓膩和虛構商品在網購前兩年不少,電商平臺不是不管,可能管不過來,也可能是其他。

電商野蠻的發展狀態下,必然是有漏洞的網購體驗。

2008、2009,是怎樣的兩年?

2009年夏天我去過一次京東總部。那時候京東的辦公地址在中關村的一棟矮層小樓上,小樓沒有電梯,我走樓梯上了二層。在我眼前的像個集鎮,烏泱泱的人,前臺已經忙不過來接待所有來的人,記者、經銷商、快遞員擁擠在二樓幾平米的前臺處,看著裡面忙碌的工作人員走來走去、撞來撞去。

那一年,京東對外自己公佈的數據是,6月單月銷售額突破3億元,與2007年全年銷售額持平。同時,日訂單處理能力破20000單。它們還提供了一個數據,說京東佔到了全網電商銷售額的28%。

這一年,我第一次嘗試在京東買東西。因為被一位同事安利了很多次,說京東的電子產品保真。他是在2003年非典的時候開始成為京東的鐵粉,他們這些鐵粉叫劉強東老劉。因為劉強東會自己親自給大家回帖子,就叫自己老劉。同事安利說,“這家公司一定會了不起。”

於是有了我在京東購物的嘗試,以及去京東總部拜訪的經歷。

這時候的劉強東已經度過了自己最難過的一年。

2008年,金融危機,京東資金鍊出了問題,因為投入物流倉儲資金大,佔用了十個億資金。劉強東在去年接受《遇見大咖》視頻採訪的時候還回憶了這一年。

“當時的心情極度沮喪,你把一件事情做得挺好,像樣子了,突然有一天這個東西可能就沒有了,從此你就一輩子活在恥辱和失敗的痛苦當中,特別是你沒法去面對員工的眼神。我真的夢到好幾次,站在當時銀豐大廈4層的辦公室裡面,把所有的兄弟們召集起來,我說兄弟們,我們公司要倒閉了,我只能給你們發一點工資,補償你們兩三個月的薪水,你們就走吧。我根本就沒法想象該怎麼做,實在無法接受,很痛苦。創業這麼多年,我只在那個時候長期失眠過,額頭前的一撮頭髮直接一夜變白,因為我沒有辦法去面對員工的眼神,這是我對大家的責任,也是我最恐懼的。”

京東在當時做的還僅僅是3C產品,挑戰的是國美蘇寧。

國美在2008年鉅變,黃光裕入獄。當時黃是一個比現在馬雲更威風的角色。各種商業雜誌做他的封面,給他定位“商業鉅子”。在他的謀劃裡,國美要好好做電商的,可惜他入獄後,國美內部開始“去黃化”,一個零售巨頭就這麼黯淡下去了。

黃光裕的老對手張近東在第二年成立了蘇寧的電商平臺,蘇寧易購。

2009年1月,京東獲得了今日資本、雄牛資本及梁伯韜私人公司共計2100萬美元的聯合注資起死回生,大幹一番。

局面就這麼被一件又一件的事情轉折了。

不過,我在京東的購物體驗著實不好。我買過相機,買來就是被磕過角的。

聯繫客服退貨,客服回覆,你要證明這個相機是正品。拿去索尼的店裡去證明?然後還要證明磕碰處不是我磕碰的。第一個可以花100塊錢解決,第二個問題我實在沒法證明,因為客服鎖定發來的是好的沒磕碰。於是這個相機,就扔在在抽屜裡,看一次恨一次京東客服。我以為這是偶然碰到倒黴事,又從京東買了電磁爐高壓鍋。電磁爐買了通電裡面咯嘣咯嘣響了幾聲沒電了。又了第一次退貨未成的經歷,我拿去了蘇泊爾的線下專賣店。店員拆開後蓋就問我,

“你這是京東買的吧?”

“你怎麼知道?”

“我們店裡這個型號的爐絲要比網上的密,也粗。”

“這個是假的?”

“不是。也是真的。只不過是公司專門給京東生產的,雖然同型號,但是價格便宜,爐絲質量差很多,一看就看出來了。”

我恍然,竟然還有“電商定製”這一潛規則。

這成了我終結京東購物的一次購物體驗。當時的京東一年銷售額也就三百億,和線下傳統門店蘇寧等差的不是一個級別,蘇寧當時已經過千億。拿不到最大折扣,只能質量上放水,我也就理解了。

2009年,我還去過一次蘇寧。這一年,蘇寧易購剛成立。我還專門私下問了蘇寧易購當時的一位副總裁,有沒有“電商定製”這個潛規則。對方回答,有。又補充,蘇寧沒有,因為蘇寧大,能拿到最大折扣,而且蘇寧網上賣的和門店賣的都是統一進貨。

我信了。然後成了蘇寧易購的用戶。

如今,京東的體量已經不是當年的小門戶,到了2012年,京東發展迅猛,成了一個讓傳統零售商不可小覷的勢力,和廠商也有了話語權,這個潛規則是不是已經取消了,我也不知道了,因為沒再在京東嘗試過購物了。

2012年,最牛逼的狠話出自蘇寧張近東。張近東說,“上半年易購增速是120%,如果京東的增速比蘇寧易購快,我就把蘇寧送給他。”

此前張近東曾對黃光裕說:“蘇寧做不過你,我一定送給你。”

這似乎埋下了京東和蘇寧每年都要死掐的根。每年6.18是京東和蘇寧死扛的日子,京東辦公室貼出“打蘇寧辦”,蘇寧辦公室貼出“打京東辦”。

京東和蘇寧易購一直焦灼,京東上市了,蘇寧也不遜甚至改了名,全集團上下都和互聯網擦上邊,叫“蘇寧雲商”。但是做過國美這個事,張近東的確早就成功了。

到2012年,戰火燒的尤其的旺。馬雲說,“傳統零售行業與互聯網競爭,就像在機槍面前,太極拳、少林拳沒區別,一槍崩了“。王健林說,”過去2000年曆史,電商不會成為主流。交易額不是銷售額。”

或許是因為,這一年,電商真的大了,大到傳統零售商要開始輿論壓制。

去南京蘇寧總部回程的高鐵上,鄰座遇到一位九鼎的投資經理,我為不知道他們投了什麼還討論了半天,現在當年帶十幾個人小團隊的投資經理已經身價幾十個億。

現在想來,2009年也是中國風險投資的元年。他們遇到的第一波投資風潮應該是垂直電商了:有錢,有需求。

在這些電商巨頭們圈地完成之前,有過一波垂直電商的春天。

2011年的有一天,我突然就發現,我很少用淘寶了。基本都是用垂直電商網站購物。譬如,我從維棉買棉的內衣和襪子,從淘鞋網買運動鞋,從酒仙網給我爸買酒,從凡客買個的確良襯衣……

那時候,垂直電商講“極致”兩個字。重視品牌,重視營銷,重品質,重視單品爆款。一個單品極致爆款出來,總讓人慾罷不能想去買。

最開始講這個詞的是雷軍。2008年他開始做小米,講互聯網思維,講極致,講風口。他投了陳年的凡客。我記得很清楚的一次酒桌上,坐滿了投資人,大家開酒前花半個小時說雷軍做手機這個事情。說的並不全都是好,也有吐槽。譬如,“我有點受不了雷軍一坐下就拽住你讓你體驗各種手機聊體驗,聊的不爽快還給你快遞繼續體驗,之後打電話專門問。”

很多人不理解當時雷軍在做多麼牛逼的一件事。2009年徐小平曾對我們同事說,“現在中國最厲害的天使投資人是雷軍。”

人們都知道他在做小米,卻不知道,他投資了很多垂直電商,包括陳年的凡客。

2009年開始,最熱鬧的電商是垂直電商,也就是PC端的B2C電商。

當時,身邊還有一個朋友當時在籌劃辦一個絲綢類衣服的垂直網站。當時的B2C都已經火到按照布料的材質來分垂直方向了。

他的思路是,和珠三角和長三角一些絲綢布料的加工廠合作,把它們的貨拿來網上賣,他做前端的營銷和品牌等。這個思路也是當時很多B2C網站的思路。拿身上穿的來舉例,從圍巾帽子,到襯衣鞋子,牛仔褲,內衣文胸……每一樣單品都被做成了垂直網站。除此之外,材質也是一個分類。就像棉質、絲綢材質等等。不過,後來我這個朋友的絲綢垂直電商沒有做成,原因是沒有融到錢,網頁首頁一直沒有再細分出產品,不了了之。

現在,這些垂直類的PC端電商裡活著的剩不下幾個了,酒仙網是個異類,一直高調,還找了柳巖做代言。有的活的不好,像凡客,融資拿了好幾輪,自我變革了好幾次,也是高調不起來了。有的抓住了後來移動互聯網機會,把業務轉移到了移動端。

總之,純粹的PC端垂直電商,基本絕了。

當年,靠著這些企業紅火融資、瘋狂打折的時候我也是買了很多東西,也是真心覺得價格很值。同樣的品牌,同樣的款式,這些垂直電商們用打折發券等手段想方設法比商場便宜。

插一句話,2012年移動互聯網元年後,移動端產品競爭所說燒錢補貼風,應該是從PC端垂直電商年代就開始了。只不過,那會的燒錢補貼沒有後來更狠,一貼就是幾十個億,還是美元。

這類垂直電商之所以在淘寶的天地之外集體制造了一場電商的春天,得益於垂直電商的品牌性要好,質量靠譜,超低折扣,和淘寶的綜合類平臺的定位不同。

所以,那兩三年,我也是各種垂直電商的訪客和顧客。慢慢的淘寶把品牌類鋪子單獨分出來做了淘寶商城,淘寶商城又改名天貓商城,我又回到了淘寶。這是2012年以後的事情了。2012年1月11日,淘寶商城改名天貓,一聲喵叫,開啟了阿里品牌動物園名字命名的風格。

後來的菜鳥、螞蟻、飛豬、盒馬……也都是天貓的弟弟妹妹了。

2015年,我在網上下單了兩千多塊錢的年貨,都是吃的。堅果零食滷味等等。下單第三天東西全部到齊了,好幾個箱子,都是“天貓超市”。

這個速度在2017年被提升為當天下單第二天全到。甚至當天全到。

這得益於菜鳥。

我參加過菜鳥成立時候的儀式。2013年5月份。十幾個快遞公司的老總被阿里請到一起,做一個快遞網絡。這是我當時對於菜鳥的認識:把各家快遞的信息收集在一起,菜鳥做中樞技術,提高快遞效率。

我家樓下有兩個菜鳥驛站,我打聽過這些夫妻或者兄弟店,一個月收入多少?一個夫妻店說,到了節假日上萬沒問題。租個房子收收快件,再分分快件,這個活也是個中樞的活兒。

我二爺爺家叔叔媳婦在那幾年沒活幹,自己承包了家附近幾個小區的快遞活,這幾年聽說,“賺大了。”對於農村的小買賣而言,快遞中樞是個好活兒。

到了2015年,我竟然發現,自己有好幾年習慣上淘寶了——手機淘寶。此時,誰還會用PC端賣東西呢?

2012年,移動互聯網元年來了,互聯網各領域開始轉移陣地,掘金移動端。譬如,出行,就是大變革。又或者門戶網站,移動端再造了頭條。但是再電商這個領域,卻基本沒有新動靜。除了寄居在微信生態上的微商,類似於這種電商平臺,並沒有以新誕生的移動端的電商巨頭。

這和其他領域很不一樣,電商領域裡的地,早在PC端時代就已經圈完了,移動端發力的勝利者也是PC端的老大們。

如今,很難能像2009-2012年一樣,做一個垂直品類的電商就能成的。一是因為移動互聯網年代更適合行業巨頭生存。因為你手機容量有限,不可能下載一個行業裡的所有APP,有一個APP能解決更多事就不去多下一個。另外,對於PC端垂直電商起步階段的品牌性和折扣,都已經被大的電商平臺解決了。他們分設更多垂直頻道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所以,這幾年,新電商起家,太難。

拼多多是個異類,黃崢是個幸運的天才。在拼多多上購物,我的感覺就像在農村趕大集。各種物件都接近批發價,還有講價的餘地(發起拼團),這種大集市買東西最大的體驗是:放心不被坑,因為你已經把品質放在了第二位。農村大集上,第一位的永遠是價格。

我也用拼多多,我也住在五環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