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朱仙鎮為何和漢口佛山景德鎮並列為四大名鎮?

其實我不想愛你


明清時期,風頭最盛的除了京師外就屬四大名鎮了:漢口鎮、佛山鎮、景德鎮、朱仙鎮。如今佛山鎮、景德鎮成為地級市,漢口鎮成為武漢的區,而只有朱仙鎮卻依舊還是鄉鎮。

四大名鎮各具特色,賴以成名的特質各不相同,漢口鎮靠的是高度發達的商業,佛山鎮靠的是獨具特色的手工業,景德鎮靠的是名揚天下的瓷器,朱仙鎮靠的是傳統工藝木板年畫。雖然各有各的過人之處,但是共同點卻是都非常繁榮。

四鎮之中,繁榮程度尤以漢口鎮和佛山鎮為甚,這兩個地方一個在中西部,一個在南部,不但為四大名鎮,而且還和北部的北京,東部的蘇州並稱為天下四大聚,是全國財貨人氣聚集之地。能夠和當時的京師北京排在一起,無論如何在當時來說,這種榮耀確實夠閃亮。

漢口鎮,作為四大名鎮之首,位於湖北省,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武漢三鎮,當然漢口只是其中之一,但卻是武漢三鎮中最強的一個。其實漢口設鎮的時間並不太早,從漢陽分離出來城鎮的時間是在明朝嘉靖年間,但是漢口雖然年輕,卻後來居上,藉助長江、漢江強大的水運能力和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快速崛起。

清朝時期漢口已經成為內河航運最大的港口城市,全國各地的錢、糧、商品彙聚於此,漢口從一個小鎮一躍成為當時人口過百萬,集工業、商業、金融等於一體的國際性特大城市,民國時期曾成為我國第一個直轄市。

新中國成立以後,漢口雖然不再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名稱,但是它卻依然是以一種超然的地位存在。如今漢口是武漢江岸區、礄口區、江漢區的統稱,有很多人不解為何漢口要分成三個區,那是因為漢口實在太大、人口太多了。據2017年統計數據,漢口的這三個區常住人口數量約270萬人,很難想象如果是以一個區存在的話,會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佛山鎮,是四大名鎮中僅次於漢口鎮的存在,也是清代天下四大聚之一。原是隸屬於廣東南海縣的一個小鄉鎮,如今成為廣東省的地級市。佛山鎮之所以能快速崛起,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很大的關係。

佛山地處珠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地區,在水運成本低於陸運成本的古代,靠著一條大江大河,擁有便捷的水陸交通條件,佛山可以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當然,打鐵還得自身硬,佛山強大的手工業、絲織業、中藥業、鑄造業、陶瓷業等在它崛起過程中功不可沒。正是這些因素的作用,使得佛山成為嶺南的財貨集散地,商業發展突飛猛進,實現華麗的變身。

景德鎮,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這個原本宋朝時期才正式更名為景德鎮的小鎮,從歷史上來說要比漢口鎮和佛山鎮古老得多,可以說是千年古鎮了。景德鎮雖然也靠水(離鄱陽湖不遠),但是它卻不是以水運成名。

景德鎮的起家靠的是全世界都知道的瓷器,景德鎮那些有著精湛技藝的制瓷人,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將土變寶,在遙遠的年代就開始把中國製造推向全世界,換來無盡的金銀財寶。

景德鎮發達的陶瓷工業,帶動相關的商業快速發展,使得景德鎮在300年前就成為人口達百萬的超大城市。如今的景德鎮早已成為江西省的一個地級市,雖然在國內的經濟地位不如明清時期那麼高,但是景德鎮作為“世界瓷都”,在世界陶瓷業中的地位卻依然不變。

朱仙鎮,位於河南省開封市的小鎮,擁有悠久的歷史,明清時期也有過屬於它的輝煌,能成為四大名鎮之一,都不是白給的。朱仙鎮的發跡始於北宋,宋太祖趙匡胤建都開封,為朱仙鎮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

宋朝時期,雖然後來老被人欺負,但是經濟實力還是很強的。都城開封當時就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百萬人就有百萬張嘴,吃喝拉撒睡,糧食、商品等運輸就是一件大事。朱仙鎮靠著蔡河(惠民河)的航運,成為商賈雲集之地,開始慢慢崛起,明清時期達到巔峰,其中最具特色的木板年畫成為朱仙鎮的一張名片。

但是在四大名鎮中,朱仙鎮無疑是落寞的,因為其他三鎮都已經由鎮成功升級市(區),而朱仙鎮卻依然還是鎮,而且也沒有了往日的輝煌。朱仙鎮的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治中心的變遷,有經濟發展重心的變化,有內河水運的衰落,有黃河氾濫的侵襲,也有木板年畫遭受現代科技的衝擊等等。

明清四大名鎮有的繼續繁榮,有的卻已衰落,它們的興衰史,就是一部濃縮的具有時代特徵的社會發展史。


地圖帝


雖然我們都知道岳飛在朱仙鎮大戰金兵這段故事,但其實正史中並未記載,至少在宋代的朱仙鎮經濟上並不顯眼。
朱仙鎮正式成為四大名鎮之一是在明清時期。在四大名鎮中,佛山和景德鎮是靠製造業起家,朱仙鎮和漢口鎮是靠地形優勢成為當時的交通和商業中心,但現在的朱仙鎮人口只有約4萬,包括15村,農業畜牧業為主的普通鄉鎮,很多河南人都不知道它在哪裡。
但在她的明清鼎盛期- 乾隆時代,他是妥妥的全國二線大城市,人口20多萬,面積有25平方公里,相當於1890年北京城的40%。
真正讓他發達起來的是明代賈魯河的修竣,在此之前,由於汴河淤塞,河南失去了對外水運的途徑,而修了賈魯河後,明朝經濟中心江淮一帶向河南有了水運通道。而水運通道在河南的終點,就是朱仙鎮。
根據記載,當時的商人從江南到河南的水道路線是這樣的:從淮安啟程,經洪澤湖入淮河,經鳳陽,壽州,阜陽等。從周口轉轉賈魯河北上200裡到朱仙鎮,在朱仙鎮換車馬, 走陸路40裡到了開封。
所以朱仙鎮在明代中期到清代道光年間是南北貨物的交匯點,各地的雜貨,南方的糧食,山西的菸草在這裡集散發運,當地有規模很大的各地商業行會會館。
但這個商業城鎮卻有致命的天然缺陷:地勢靠水,又比較低,於是道光二十三年水災後,留下的淤沙深達七八丈,商品全被浸沒。在這次水災後,商人們覺得這裡環境太不安全,逐漸撤出,到光緒十三年黃河再次決口,讓賈魯河河道淤塞行船困難,而朱仙鎮又未能發展出不可取代,供貨量大的本地商品,於是就這麼喪失了經濟中心的地位。

歷史研習社


四大名鎮之所以有這個叫法,是因為這四個鎮子最能代表中國的地域文化,歷史風俗、建築風格。具體來說是:

1.河南朱仙鎮:中原水陸樞紐,兵家重地,代表北方文化風俗,比如,岳飛廟,清真寺還有木板年化等,在明清時期,朱仙鎮的名氣非常大!只是近現代發展稍慢一些罷了。

2.武漢漢口鎮:中西文化薈萃之地,中國南北文化交匯之地。以水得名,自古為武漢工商中心。

3.廣東佛山鎮:粵文化的代表,地理位置重要,交通要塞,各方面發展非常好,為南方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粵劇之鄉,成藥之鄉,工商業非常發達。

4.江西景德鎮:在三國屬於吳國,為吳文化代表,中國china這個單詞的最好詮釋地。

四大名鎮裡,朱仙鎮是最“神秘”的,這和河南省的戰略發展有關,朱仙鎮屬於開封管轄,可能是把精力投入到開封太多了吧,反倒讓很多人忽略了朱仙鎮。


長睫毛的天空


古代的“鎮”是個軍事單位,類似的還有“營”、“旗”等。

這四大名鎮因處於水路交通要衝,在明清時期商貿繁榮、經濟發達。

這四大商貿重鎮分別是漢口鎮、景德鎮、佛山鎮、朱仙鎮。

1、湖北漢口鎮(商貿中心)

現在的武漢市。處於長江與漢水交口,作為碼頭、商業重鎮,漢口經濟繁榮,現在仍然是經濟重鎮。20世紀初,五個國家在此開設租界,逐步發展成大城市,被稱為“東方芝加哥”。現在是中部地區金融、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水陸交通發達,享“九省通衢”美譽。

2、江西景德鎮(瓷器)

現在的江西景德鎮市。景德鎮是四大名鎮之首,也是唯一不是依靠水運興起的。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被李約瑟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城市。景德鎮瓷器聞名世界,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是中國著名的文化符號。

3、廣東佛山鎮(手工業)

現在的佛山市。處於珠江三角洲核心區域,水路位於廣州上游及北江、西江的下游,是通往省城的必經之地,又毗鄰港澳,水陸交通發達。明清時期處於交通樞紐,以手工業為主的製造業特別發達。不僅如此,佛山還以藥材之鄉、舞獅龍舟、鑄造、陶瓷聞名,更是南方武術之鄉,著名的有黃飛鴻、詠春拳等文化符號。

4、朱仙鎮(年畫、版畫)

現在的河南省開封市朱仙鎮,是目前四大名鎮中唯一的鄉鎮建制。朱仙鎮歷史悠久,名字來源於戰國的朱亥,在“信陵君竊符救趙”中聞名。岳飛在此取得朱仙鎮大捷,大敗金兵,也是在此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朱仙鎮以年畫、版畫聞名,與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齊名。賈魯河穿鎮而過,水路可達揚州,曾是北方地區著名的商業中心。後來朱仙鎮的衰落也與水運有關,乾隆年間黃河決口,擁塞河道,當地飽受水澇之苦,朱仙鎮自此衰落。

現在的朱仙鎮雖然建制級別不高,卻在2007年被評為“十大最美村鎮”之一,建有文化生態旅遊區,是個好地方。


九州歷史


度娘能回答的問題不要輕易張嘴問別人



膠東百事通


應該是石灣鎮,不是佛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