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祕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作為諮詢師,你有沒有被問過這樣的問題?

“你能跟我說說躁鬱症是怎麼回事兒嗎?”

“戀童癖怎麼會對那麼小的孩子感興趣?他們都在想什麼啊?”

“厭食症是不是都會餓死?”

……

如果你只把診斷標準背給對方聽,對方可能會覺得索然無味。

因為他們期待的不單單是權威而科學的解釋,而是內容豐富的故事。

不過,你也沒有必要冒著違背保密原則的風險去講來訪者的故事,更沒有必要絞盡腦汁編個滴水不漏的故事。小說家已經替你完成了這項任務,也許你可以給他推薦幾本小說。

小編們整理了一些曾經觸動過自己的小說,它們都是以患有不同精神疾病的人為主人公的。如果你的朋友對一些看似瘋狂的行為感到好奇,亦或是你發現共情某些來訪者很困難,那麼這些故事可以幫助你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

1《渴望生活——梵高傳》

[美] 歐文·斯通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如果可以選擇,你願不願意經歷梵高的生命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秘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歐文斯通對梵高的整個生命歷程的刻畫。作為一個患有雙相情感障礙的畫家,梵高短短37年的人生可以說是相當坎坷。他做過博里納日——這塊深烙著“黑埃及”詛咒的土地的傳教士;也曾在巴黎的夜裡與同時代的藝術家爭論不休;在生命的後期,他終於在阿爾的烈日下找到了自己的信仰。在創造出無數經典之後,他抬起頭,仰面對著太陽,把左輪手槍壓在自己的腹部,扣動了扳機,最終,他將生命交還給大地。

如果想對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多一些瞭解的話,你可以選擇從這本梵高的傳記開始。

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生活就像坐過山車,搖擺在極端的快樂與痛苦之間。這一點在梵高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是怎樣一種對生活的愛,強烈到瘋狂的地步;又是怎樣一種濃烈的黑暗,讓他割下自己的耳朵,甚至結束自己的生命呢?也許你可以從梵的畫中找到答案。畫作是梵高巨大的難以宣洩的生命力的唯一寄託:燦爛向日葵的背後,熠熠星空的背後,都是他掙扎的勇敢靈魂。

從梵高開始,從這本書開始,瞭解雙向情感障礙患者們穿梭於天堂與地獄之間的世界。

2《洛麗塔》

[美]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

譯林出版社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戀童癖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秘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內容簡介

在一個男孩子13歲那年,傷寒奪去了他12歲的初戀女友的生命。而在成年後,他依然鍾情年幼的少女,他稱她們為純潔的小仙女。當他邂逅十二歲的少女洛麗塔時,便陷入了她的漩渦無法自拔,他娶了她的母親,從而以繼父的身份繼續和他的洛麗塔共處。

“洛麗塔,我生命之光,我慾念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當這句經典的開場白與新聞中令人咋舌的猥褻兒童事件,由於“戀童癖”而被放在一起的時候,其實讓人很難接受,因為這種被美妙的文辭所修飾的愛情挑戰了我們文化的道德底線。

但是如果撇開道德評判不說,這本書可以作為了解戀童癖的一種渠道,因為書中有大量對戀童癖的男主人公心理活動的描寫,對戀童癖感到好奇的人可以通過這本書,瞭解剝去妖魔化外衣之後的戀童癖的內心世界。

3《質數的孤獨》

[意] 保羅·喬爾達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孤獨使他們相遇又使他們分離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秘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內容簡介

馬蒂亞是一個年輕的數學天才,他相信自己是質數中的一個,而中學同學——患有神經性厭食症的愛麗絲正是他的孿生質數。質數只能被1和自己整除,是所有數字中是最孤獨的,因為它儘管有同伴,卻沒有規律能指出它的同伴在哪裡。

從少年到成年,男女主人公的生命不斷交叉,相互影響又彼此分離,就像孿生質數,彼此相近卻永遠無法靠近。

書中的女主人公患上了神經性厭食症,我們得以透過厭食症患者的眼睛看待食物以及進食過程。在大多數人眼裡意味著美妙享受的食物,可能在另外一些人的眼裡意味著痛苦。

最典型的一段描寫,是女主人公在一次約會中的內心獨白,當時對方為她精心製作了許多可口的食物,而她不得不拼命掩飾自己對它們的厭惡,並且不得不面帶微笑地忍耐從吞下食物到食物進入自己的身體的全部過程。

如果你一直覺得神經性厭食症患者很難共情,那麼你可以讀一讀這本書,也許你會慢慢地理解他們眼中的食物的意義。

4《冰箱裡的燈》

[美]蘇珊娜·凱森

南海出版公司

成長的痛,每個人都會經歷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秘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內容簡介

在和一位從未謀面的精神科醫生進行了一次面談後,18歲的蘇珊娜·凱森被塞進計程車送到了邁克林恩精神病院。此後長達兩年的時間,凱森幾乎都在這家精神病院的青少年女性病區裡度過。在那裡,她被診斷出患有邊緣型人格障礙,十八個月後被釋放。

這本書是凱森身在邁克林恩兩年的真實記錄。也曾被改編為一部精彩的電影——《移魂女郎》。她在這本書裡這樣描述自己的邊緣型人格障礙:“它就好像處在神經症和精神病之間的中轉車站,是折斷了但並未被拆散開來的靈魂。”

失控的情緒,瘋狂的憤怒,想盡辦法傷害自己甚至自殺,還有過山車一樣不穩定的人際關係。這些都是邊緣型人格障礙給我們留下的印象,而這些印象總使人回憶起叛逆不安的青春。在這本書中,凱森就把這種障礙的診斷標準稱為對青春期的絕佳描述。這本薄薄的小書,可以幫你瞭解邊緣型人格障礙與眾不同的世界,也許,你會理解瘋狂背後的意義。

5《時時刻刻》

[美] 邁克爾·坎寧安

人民文學出版社

死亡、自由、孤獨與無意義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秘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內容簡介

時時刻刻中,作者講述了三個跨時空的故事:

1923年,弗吉妮婭·伍爾芙正在倫敦郊區的家完成她最後一部小說《戴羅薇夫人》。遊走在虛構與現實生活邊緣的她,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與被束縛感,內心甚至渴求著死亡。

勞拉·布朗,生活在二戰末期的洛杉磯家庭主婦。《戴羅薇夫人》引起她不斷追問自己,什麼才是更有意義的生活?日復一日的持家生活同樣讓她萌生自殺的願望。

克拉麗薩·沃甘,生活在90年代的紐約,正過著戴羅薇夫人式的生活。她深愛的朋友理查德,才華橫溢卻因艾滋病難以自理。她努力為每個人帶來快樂,卻難以化解內心的孤單與憂傷。

這本書一直襬在我書架很顯眼的地方,會經常拿下來翻一翻。書中的三個女主人公都有些抑鬱人格的特徵和氣質,且都曾與死亡擦身而過。有的目睹了至愛的隕落,有的在放棄生命的邊緣走了一遭,還有的最終選擇了結束。

乍一看是三個獨立的故事,但仔細讀來作者始終在圍繞生與死討論幾個終極人生問題:

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又如何在人生的“牢籠”之中獲得真正的自由?

讀這本書,你將更真切地瞭解抑鬱人格,也跟隨三個主人公的思緒去探索屬於你的人生的意義。

心理書單:五部小說揭秘五種被人誤讀的心理疾病!

你也曾因一本小說與心理諮詢結緣嗎?留言告訴我們吧。想成為心理諮詢師的夥伴,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