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西沙群島,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東南方,北緯15°40′-17°10′,東經111°-113°,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瀾港都是330公里。是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主要島嶼有永興島、東島、中建島等。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漂浮在三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麗而純淨。沙群島在中國南海諸島中擁有島嶼最多,島嶼面積最大(永興島),海拔最高(石島),為唯一膠結成巖的岩石島(石島為晚更新世沙丘巖)和唯一非生物成因島嶼(高尖石),且陸地總面積最大(8平方公里多)。西沙群島分為東、西兩群,西群為永樂群島,東群為宣德群島。西群的永樂群島包括北礁、永樂環礁、玉琢礁、華光礁、盤石嶼等5座環礁和中建島臺礁,其中永樂環礁上發育有金銀島、筐仔沙洲、甘泉島、珊瑚島、全富島、鴨公島、銀嶼、銀嶼仔、鹹舍嶼、石嶼、晉卿島、琛航島和廣金島等13個小島, 盤石嶼環礁和中建島臺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島。東群的宣德群島包括宣德環礁、東島環礁、浪花礁等3座環礁和1座暗礁(篙煮灘),其中宣德環礁有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東新沙洲、西新沙洲、永興島和石島等12個小島,東島環礁有東島

和高尖石2個小島 島嶼名稱 漁民俗稱 陸地面積(平方公里)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位於北緯16°50′,東經112°19′。面積2.10平方公里,是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是海南省西沙、中沙、南沙群島首府。東西長約1950米,南北寬約1350米,面積2.10平方公里。地勢平坦,高出海面約5米,最高處8.5米,島西南有長約870米,寬約100米的沙堤。島上熱帶植物茂盛,林木遍佈,主要有麻瘋桐、椰子樹、羊角樹等。1949年後,在島上先後建有辦公樓、郵電局、銀行、商店、氣象臺、海洋站、水產站、倉庫、發電站、醫院等生產和生活設施。島上還建有環島公路、機場、碼頭,有班機、輪船通海南島。島上是典型的熱帶風光,椰樹成行,風光旖旎。每月補給船到達永興島的時候,全島居民都會放假二天,去碼頭卸雞、鴨、豬、土豆、黃瓜、郵件等物資,這兩天就是島上的節日,人們都很高興。守島官兵每過兩年換一批,工作人員則是半年就換一批。島上的生活用水是經過處理的雨水,分為飲用水和洗滌用水。島上機場,可起降波音737飛機,碼頭可停靠5000噸。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2、趙述島:位於北緯16°59′、東經112°16′。長約700米、寬約370米,面積約0.19平方公里,高出海面3米多,四周有沙堤包繞。島西部有燈塔,高20餘米。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糞。缺淡水。趙述島位於南海。形狀近圓形,四周白沙灘環繞,林中有高椰子樹(10米),島長600米,寬300米, 島呈東北--西南方向延長,面積約為0.19平方公里,為七連島中第三大島,高出水面3—4米。島四周有沙堤,上被一層鳥類,由於沙層薄又有鳥類汙染,地下水不能飲用。島西部建有燈塔,高達20多米。趙述島,又名樹島,因島上多樹得名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3、北島,又名長峙(峙則是海南島話的“島”之意)。北島和趙述島隔趙述海門相峙。長達l500米.最寬處為350米,故又名長峙。面積為0.25平方公里,高3—4米,四周有沙堤包繞,島中部為乾涸的“瀉湖”,面積佔全島面積的一半。島上有灌木叢生,亦有鳥糞層,故淡水不可飲用。我國漁民常在這裡生產。有臨時房屋建築,並有石砌小廟一座。島東北面礁盤因受強勁的東北風影響,使海水中含氧量較多,珊瑚礁生長較好,比西南面礁盤為高,低潮時可露出海面,成為水產豐富的地區,它是七連嶼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島嶼。

4、中島,在北島東南1公里處。島呈橢圓形,長軸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600米,寬約260多米,面積約為0.2平方公里,四周由沙堤包繞,中部瀉湖已乾枯。灌木茂盛,鳥糞層薄,飲用淡水缺乏。

5、南島,在中島東南1公里處,島呈長條形,由西北向東南延長,長達l,200米,最寬處260多米,面積為0.17平方公里。島上灌木茂盛,有薄層鳥類,缺飲用淡水、島東北有一小灣,水深1.5米,小船可駛入,島南有沙灘伸展。島上四周有沙堤包圍,中為小湖,已乾涸。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6、石島:在永興島東北,與永興島在同一個礁坪上,相距1130米。石島長375米、寬340米,面積約0.08平方千米,最高處15.9米,是南海諸島中最高的島嶼,周圍是峭壁。石島與永興島間低潮時可涉水來往。由於高達15.9米,故成宣德環礁中的最有用的瞭望點。它能觀察東西海面上來往的船隻,好似永興島的橋頭堡壘,在軍事上非常重要。此外,在永興島西南的淺海上,還有一群沉水灘礁,灘呈西北到東南方向延伸,水深大約為14米。它是構成宣德環瞧南翼的主要灘礁。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7、東島:是南海諸島中第二大島,位於永興島東南約60公里處。長約2400米、寬約1000米,面積1.60平方公里。平均高出海面4~5米。島的四周有沙堤包繞,地勢較高,中間較低,有一凹地,積水成塘。島上植被繁茂,麻瘋桐、椰子樹成林。東島是鳥類最多的島,主要有鰹鳥、燕鷗、金等,不少地方鳥糞層厚達數米。島上建有停機坪、導航臺、碼頭、樓房等。東島位於西沙群島的東側,故名。是南海諸島中較大的島嶼。以其海鳥眾多而聞名於世,人們了稱之為“鳥島”。1981年被劃為白鰹鳥自然保護區。 東島樹林茂密,原生的麻楓桐樹大幹壯,枝短葉疏,蔚然成林,是白鰹鳥棲息的主要樹木;島四周遍佈草海桐、銀毛樹等灌木叢,綠茵欲滴;人工種植的椰子樹、木麻黃、土批把等等和各類花劃更是隨處可見。整個島嶼鬱鬱蔥蔥,終年常綠,熱帶海島型環境異常優美。東島上生長著很多種類的陸生動物。黃牛、山羊成群,據觀察,現存黃牛有十四、五群,約300多頭;山羊時有出沒。還有野狗、山雞、野鴨、野貓等等。這些動物都是很多以前我國漁民在島上居住和生產而放養繁衍下來的。東島是海鳥的“天堂”。現在鳥類50多種,總數約達五萬只。其中白鰹鳥最多,估計超過三萬只。這些海鳥在海上覓食時,經常移居其他島嶼,形成所有的島嶼礁灘都有成群海鳥棲息。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8、高尖石:由火山熔岩構成,是西沙群島中唯一的火山島。位於東島馬蹄形礁西北邊緣上,東北距東島約15公里。高出海面5.1米。低潮時面積近1000平方米,是宣德群島中最小的島嶼。

9、甘泉島:位於北緯16°30′、東經111°35′,呈橢圓形,長約730米、寬約500米,面積約0.30平方公里,高出海面約8米,四周有沙堤,中間低平。有井2口,水甘甜可飲。島上有麻瘋桐、羊角樹。東南側有淺水碼頭,可供小船停泊。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0、中建島:位於西沙群島最西南邊,是一個在臺礁上發育成的沙島。中建島,漁民稱為螺島,因為這島以產馬蹄螺出名。位置在西沙群島最南,又當去南沙群島的中途上,故又被稱辦“半路峙”。由於1946年中國派軍艦“中建號”去接收本島,才改名為中建島。中建島是在礁盤上發育的沙島,四周有較高沙堤,中部窪地,不甚明顯,且常積水,水深0.5米。全島海拔不大,平均只有2米,略呈圓形,長1,200米,寬l,000米。沙島在低潮時高出海面3米,在高潮時高出海面1米;面積低潮時達1.5平方公里,高潮時只有0.85 平方公里。沙堤受東北季風影響以東北部為高。颱風過境時,高潮可以淹沒島嶼的大部分,故地形變化較大,顯示出由沙洲向沙島過渡的特徵。由於本島常受海淹,故島上草木難於自然生長。高處有海鳥棲息,故有鳥糞層存在。由於沙體大而厚,又少鳥糞汙染,因而清泉易得,尤以雨季為好,挖地2尺即可得淡水。中建島位位於西沙群島的最西最南,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全島被珊瑚、貝殼和白沙覆蓋,原無植被。70年代種植了椰子樹、枇杷樹等。建有4層高的大樓。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1、金銀島: 面積0.36平方公里,長約l275米,寬560米,四周沙堤比中部要高2米,中部窪地形成瀉湖,有水井數口,水可飲用。沙堤帶以東端為廣大,且呈尖咀狀向東伸延。金銀島實為一小環礁西面礁盤上的一個沙島,在島東南有兩個小沙洲,西南有3個小沙洲。這個小環礁中部有一淺湖,隔淺湖,東北面礁盤上還有四個沙洲。淺湖並不象羚羊礁那樣呈封閉狀態,而是有缺在西南面,缺口可入小舟及帆船。低潮時,礁盤水淺,人們可以行走其間。大潮時沙洲每被淹沒,因而樹木不生,只長耐鹹水草。樹木只出現在金銀島上,白避霜花與竿海桐叢生,茂密非常,故本島鳥糞豐富。島上人工植的海棠樹已很高大,樹下有水井,井水可供飲用,但昧不甘。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2、珊瑚島:0.31平方公里。島呈橢圓形,長約900米,寬約450米,最高處約9.1米。島南有水灣,島東有舊碼頭。島四周沙灘上灌木發育,鳥糞層也多,為永樂群島最豐磷礦島之一。鳥糞層的存在表示昔日這裡林木眾多。島上還有人工種值的木麻黃、椰樹等,中部有水井一口,在椰樹旁,水甘清可飲,而西部井水受鳥糞汙染,有臭味,不能飲用。本島早為我國人民所開發,今天在島上各處均有清代瓷器發現,且多日常用器,如青釉瓷碗、杯等。建築物有小廟一間,在島西南端,乃1934年珠海潭門漁民們建立,內有石神像一具。珊瑚島:位於甘泉島東北約4公里處,是永樂群島中最高的島嶼。島上建有氣象站,島南面的礁坪上開有航道,供小船停泊。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3、全富島0.02平方公里。全富島是因為島區水產豐富而得名:這裡珊瑚礁區生物種類豐富,如淺水造礁珊瑚一項,即有56種之多。但是島嶼面積小,東西長360米,南北寬240米。沙堤不寬,因此,本島淡水含量也不多。北面沙堤最高,島南較不明顯。本島海灘巖發育不堅固,可是已能保護沙堤,使沙堤固定。窪地出現在島的南部,高潮時還可以被海水淹沒。本島地勢不高,沙脊出水時也只有l米左右。因而常被人們認為是剛剛出水的新沙洲。其實島嶼早在清代已成。颱風時,島形仍可變化。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4、晉卿島:0.21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島東北面弧形礁盤上最南的一島。環島有海灘巖發育,沙堤高出海面3—5米。島呈橢圓形,長950米,最闊處約420米,島東北面有向東北伸出的沙洲。是西沙群島東北面弧形礁盤上最南的一島。島東北面有向東北伸出的沙洲。島上沙堤到中部幹瀉湖低地生長著茂密的羊角樹叢林,步行困難,土質亦為鳥糞土。據清末文獻記載,這裡曾有數丈高(約10米)的樹木,樹幹大可合抱,枝葉紛張,島上海鷗甚多,土質黑色。而今天島上林木已不及前高大,海鳥已去,土質表層為近期堆積的白沙,沙層下20—40釐米,才見棕色鳥糞土層。由於沙層淺,又多鳥糞,使本島甘泉甚少。本島有漁民小廟兩間,一廟上刻“有求必應”字樣。島東南角沙堤頂部深l米處白沙層中1974年曾掘到宋錢一枚,上有“聖宋元寶”字樣。這枚小平錢是北宋微宗靖國元年鑄的。據此,可知距海約30米的沙堤在近l,000年來已增高l米。晉卿島礁盤大,以產海龜出名,龜門集中於島的西岸。此外,這裡還有海參場,值於島北礁盤上。由於礁盤外緣溝谷系統發育,故小舟入島方便。礁盤槽溝,可利用來開闢深水道,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興建碼頭。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5、琛航島:面積約0.43平方公里, 它是紀念清末到此的“琛航艦”而得名。它也是中部凹陷,四周沙堤包繞的島嶼,呈彎曲三角形。島中部平坦,四周礫堤包繞著的淺湖有兩個,島中部挖有水並,但不能飲用。 目前淺湖已填平,但是部分仍有積水,夏天為蚊蟲滋生場所,湖區鳥糞層厚,鬆軟易陷。因為包繞瀉湖的堤圍是由珊瑚礫所成,透水性強,故漲潮時,海水可滲入淺湖中,使湖水變鹹。今天湖邊礫堤仍然低矮,高度才2米,特大臺風即可掀起巨浪,打開礫堤,形成缺口。島西北角和東北角曾有漁民建立小石廟2座,今已拆去。但由西北小廟中供奉的明龍泉窯觀音像,可知明代已有漁民來此捕魚。島中部的兩個淺湖,在西的較大,呈圓形,直徑約200多米,在東的較小,呈長形,長約80米,二者為一低沙堤所分隔。環島沙堤以東南方為最高大,共有3到8條,且由沙堤漸變為礫提,條數較多,但短而時斷時續。沙堤上的植被以羊角樹群叢為主,茂密難以穿道,低地井邊有漁民種下的椰子樹一株,高20米。羊角林中有藤本植物攀援其上,如海濱牽牛花等。由於本島面積大,又有較好航道,且又是宣德群島和本島的交通中心,位置十分重要。曾一再為外國入侵者所侵佔,1932年年法國曾派乓登陸,1956年南越派軍隊佔領。1974年1月我自衛還擊,收回該島,犧牲多人,現建有烈士紀念碑在島上以茲紀念。琛航島、珊瑚島位於西沙永興島西南約40海里的永樂環礁上,西側為繁忙的南洋航道,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該環礁海域水產資源非常豐富,又是船隻停泊和避風的好場所。為了方便過往船隻及駐島官兵對外通信聯絡,中國移動海南公司投以巨資,在珊瑚島、琛航島上建設移動通信基站。

16、 西沙群島的七連嶼:原來是永興島北邊的西沙洲(趙述島是其一部分)、北島、中島、三峙仔、南島、北沙洲(紅草一)、中沙洲(紅草二)、南沙洲(紅草三)等一列七座小島和沙洲的合稱,不過這幾年因為颱風的關係,在最南邊新形成了兩個沙洲——西新沙洲和東新沙洲,它們和上面七個島洲合稱七連嶼。當從海南島來西沙的船隻快接近永興島時(補給船船速度較快,離永興島只有半個小時的距離),首先看到的就是聳立著一座燈塔的七連嶼最北端西沙洲上的趙述島,而七連嶼十座島洲就象十顆璀璨的珍珠如弧線般拋灑在大海里,環繞著永興島。七連嶼每個島嶼面積約有10個足球場大小,都在海拔高度在三、四米左右,距離永興島最近的島航程只有12公里,漁船1個小時便可抵達。由於自然條件限制,七連嶼至今無人居住。島上植物均為低矮的草海桐等灌木叢,偶爾會有鳥兒棲息,運氣好還可以撿到鳥蛋。有些島上沙層較厚,沙層內淡水豐富,挖沙掘井便可得甘甜的淡水。

17、廣金島:在琛航島礁盤上的另一個小島,乃紀念清末巡海到此的“廣金艦”得名。面積很小,有沙嘴和琛航島相連。低潮可涉水而過。兩島之間的距離只有370米。廣金島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基本部分仍有海灘巖保護。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8、鴨公嶼 、鴨公島:在廣闊森屏灘礁盤東南側,有一巨大點礁形成的小島即鴨公嶼。島嶼多由礁塊構成,上生有少數草本植物。島發育在點礁上,島四周即為深水區。這種礁體是在瀉湖中各自孤立生長的,尤其在“門”的通路上最易形成,因為在“門” 附近潮流急,風浪大,外海或瀉湖內的浮游生物送來亦多。有利於礁頭的生長和合並,並形成小島。鴨公島即正當銀嶼門區。島嶼呈新月形,體現出東北風對礁體發育的影響。鴨公島在全富島東3公里處,礁石外水頗深,又無廣大礁盤,故水產較少水產以貝類為主,南海特產馬蹄螺即產於本島。該島因人跡罕到,故有海鳥棲息。但該島無林木和沙地,故海鳥不能常來,只成為海鳥的季節性棲息地。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19、北礁:位於西沙群島最北側,為橢圓形的環礁,瀉湖地形起伏,其中點礁和小沙脊較多,西南邊有一狹窄水道與外海相通。北礁附近浪大流急,暗礁隱伏水下,歷為航海多事之地。中國政府於1979年在北礁、浪花礁建成兩座高9米的燈樁,指示航行。礁盤上有不少珊瑚礁高出水面,使浪花帶明顯,風力弱時,2--3海里之外仍可聞浪擊聲。退潮時礁盤上有沙灘出露水面。環礁口門也多開於西面,即因西南風兩流強盛所致。 “門”寬30米,小舟(10噸小船)可行。淺湖水深在18—36米不等。

20、盤石嶼:0.40平方公里, 位於華光礁的東南。這也是一個環礁,但是由於礁盤上已有沙洲發育,放稱“嶼”了。它面積較小,長度約10公里。礁盤發育,退潮時可以微露出水,漲潮時則淹沒,浪花帶明顯,“門”在西南角, 10 噸小船可以駛入,淺湖內有礁頭髮育,水深在15米以內。礁盤西部有小沙洲發育, 目前高只有2.5米,強颱風過境(10 級)時,即被淹沒,故不生樹木。挖沙2尺,可得淡水,略帶鹹味,勉強可飲,更深則鹽分增加,不能飲用。沙洲上時有草生長,但颱風一過,沙洲變形,草便不見了。

21、羚羊礁:是永樂環礁西南角上的一個小環礁。這座小環礁礁盤也很大,並且退潮時大部分可以出露水面。這座小環礁形狀呈三角形,沒有出海通路。屬於封閉性環礁。礁盤東南有沙洲發育,非特大潮不淹沒,為白色珊瑚沙堆成,高出水面約2米。

22、玉琢礁:位於永樂群島東南部,這個環礁也已有廣大礁盤發育,因此,礁緣浪花帶明顯,並且礁盤上也有各種塊狀珊瑚塊,並且有2—3個礁塊可以露出水面。環礁內淺湖水深在40米以內。門在北側,可航30噸以下水船。環礁外側水深即變大。

23、華光礁:這是一個較大的環礁,位於永樂群島之南。華光礁東西長3l公里,南北寬l2公里。它發育較完整,只有南北兩門與海相通。南門當西南風,口門大,可進100噸船;北門小,只能進幾十噸級小船。但門的兩側礁頭多,不利航行。華光環礁雖有廣大礁盤形成,但仍未有洲、島發育,只有巨大塊狀珊瑚礁(如腦紋珊瑚等),能在礁盤上高出水面l米多,表示礁盤位置所在。環繞礁盤的浪花帶很明顯,退潮時整個礁盤可以出露海面,環礁淺湖水深在50—72米。

24、浪花礁:浪花礁位於西沙群島東島環礁之南,它是一個完整的環礁。礁盤廣大,並有沙洲發育。沙洲漲潮時掩沒,退潮時可見,還處於水下沙洲階段。礁盤上也有些巨大礁塊,漲潮時仍可出水,由於本環礁偏近東方,為航道所經,故有船毀於此,如1881年6月英船EISKE號即於此觸礁沉沒,現沉船仍可見。淺湖水色青綠,因湖水淺(深10米以內)且多礁頭之故。礁盤接近海面,故浪花帶明顯,故稱“浪花礁”。西南和西北面各有一“門”,西南“門”可入40噸船。礁盤區亦為西沙主要水產區。海龜、海參豐富。由於這裡風緊流急,又當航道,近年建立燈樁,高達9米,單閃白光,以保航行安全。

25、羚羊礁:羚羊礁是永樂環礁西南角上的一個小環礁。這座小環礁礁盤也很大,並且退潮時大部分可以出露水面。這座小環礁形狀呈三角形,沒有出海通路。屬於封閉性環礁。礁盤東南有沙洲發育,非特大潮不淹沒,為白色珊瑚沙堆成,高出水面約2米。

26、銀礫灘,它最淺處只有ll米,長62公里,寬3公里。四周有明顯的陡坡,在不到100米深的淺海上突起。 宣德環礁的北翼和東北翼是“七連嶼“,北冀的西沙洲到趙述島, 同在一大礁盤之上, 東北翼的北島到新沙洲共有三個小島和三個沙洲亦位於同一大礁盤上。兩礁盤之間為一缺口,稱“趙述門”。

27、西沙洲,在環礁的西北面,是一橢圓形沙洲, 其上白沙一片。長約600米,寬400米,由於草木少,白沙反光,故遠處可見。在西南角處,還有一小沙洲,近圓形,直徑約100米。西沙洲由於沙層較厚、有利於淡水保存,因此,掘此島可得清泉,又因面向西北,海岸水流甚急。 灣。本沙洲有古代小廟保存。

28、北沙州,在南島東南1公里處,長300米,最寬處約200米,白沙耀眼,遠處可見。島上有茂密草木生長。附近礁盤水產豐富。東北面有小海位的船隻。島上的中心在北京路,人行道旁是整齊的椰樹,樹下有碧綠的草坪,環境相當整潔。島上的人文景觀有日本人留下的舊炮樓、國民黨立的收復紀念碑和人民政府設立的南海諸島紀念碑,歷史的痕跡被清晰保留了下來。

29、中沙州,沙洲長300米,最寬處約200米,生草不多,故沙洲特點明顯,颱風暴浪衝擊後,每有變形,面積時大時小,約有52000平方米。

30、南沙州,位置最南,為一邊長300米的等邊三角形的沙洲。南端有一小沙洲伸出,長達100米。這裡沙洲上草很茂盛,沙洲中部有灌木叢生。本沙洲為三個沙洲中最大一個,面積約為6l000平方米。

31、東新沙州和西新沙州,在南沙洲南不到1公里處礁盤上,有兩個新沙洲,東邊的叫東新沙洲,直徑約100米。西邊的叫西新沙洲,為一白色小沙灘,由於形成不久,故面積常變,兩個沙洲均是1972年20號颱風後堆出的。

永興島是西沙群島中最大的島嶼,面積約2平方公里,島上綠樹成蔭,鮮花盛開,風光極為旖旎。

在這裡,你可以感覺歷史的滄桑演變,從日本人的舊炮樓,到國民黨的收復紀念碑,直到今天我國設立的南海諸島紀念碑,無一不帶有歷史的印記,追昔撫今,讓人不禁產生一縷縷幽古思今之情……

令人讚歎不已的是這裡獨具熱帶風情特色的島嶼風光:海水是如此的清澈幽藍,以致整個海面看起來就象一塊巨大的深藍色的綢緞在舒展運動。置身在這藍藍的濃色中間,陶醉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那造型奇特、陡峭壯觀的珊瑚礁林,更是訴說著千萬年的風光。無數次風雨的洗禮,使它們看起來有的如驚鹿回眸,有的象仙人指路,有的似一唱雄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這裡,你還可以觀看那“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的壯觀景象,也可以伴夕陽走進那充滿著情和愛的“將軍林”,感受共和國領導人對西沙的關懷……

在西沙永興島的西南方,有7個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島嶼連在一起,它們名字叫七連嶼。這七個小島猶如七顆珍珠撒落在浩瀚無垠的海面上,璀璨亮麗。

小島上熱帶植被茂盛,自然風光獨具一格。在蔚藍的天空下,端坐在潔白綿綿的沙灘上,憑海臨風,會讓你忘卻都市的煩惱,溶進這靜謐安祥的大自然氛圍中,恍惚置身於世外桃源……

這裡的海水晶瑩剔透,潛入水中,能帶你進入一個平生難得見到的神秘空間。一叢叢、一簇簇的珊瑚像盛開的鮮花覆蓋著整個海底:有的金黃、有的雪白、有的鮮紅,很是惹人喜愛。與五光十色的魚兒共舞,此愜意平生能有幾回? 在小島上觀看日落,更能撩起遊人的情趣:紅彤彤的晚霞鋪滿半邊天,海水鮮紅閃亮,歸巢鳥兒的鳴叫聲和著輕輕拍岸的濤聲傳入耳中,匯成美麗的風景畫,令人不禁浮想聯翩、流連忘返……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中國西沙群島的概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