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現在提倡親子閱讀。但你知道嗎,不恰當的親子閱讀方式,會給孩子帶來種種負面影響,不僅對孩子今後的閱讀學習無益,反而會扼殺孩子的天性,這樣的親子閱讀還不如不讀,保有孩子的天真無知或許更好。

只有用正確的方式進行親子閱讀,才能真正感受閱讀的美好。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親子閱讀中常見的不恰當方式

1. 不恰當的親子閱讀:考試型閱讀

許多家長給孩子讀完故事後都喜歡提問題,美名其曰“互動”,其實就是在變相地考孩子。

很遺憾,把閱讀變成考試性質的任務,就不是輕鬆的閱讀了。

父母把親子閱讀中的大人和孩子的關係看成是教與被教的關係。殊不知,親子閱讀中,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是平等分享的關係,如此看待的家庭,才能營造出溫馨、愉悅的閱讀氛圍。

繪本本來就是為孩子而生的,家長不過是幫助寫書的人把這個故事傳遞給孩子,所以,繪本的親子閱讀,應該是分享閱讀的快樂。而不是通過這個繪本去考核孩子學到了多少知識。

考試性閱讀的壞處多多。首先,從你口裡問出的這些問題,大多是你想要孩子知道的,很可能會破壞閱讀的連貫性和孩子沉浸書中的情感體驗

其次,你問了問題,對孩子的思維發散性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為你看問題的角度本來就定性了,提出的問題也很單一,沒有聽到問題的孩子,可能看到畫面就會天馬行空地理解和思考。

最後,不恰當的問題提多了,孩子答不上來或者感覺無趣,孩子就會產生閱讀焦慮感,並演變成拒絕閱讀。

2. 不恰當的親子閱讀:點讀字式的閱讀

為了順便教孩子認字,我們總喜歡點著字給孩子讀。但是,點讀字式的閱讀是不恰當的。

研究發現,3歲及3歲前的孩子無論在有大人陪伴下閱讀還是沒有大人陪伴下翻書閱讀,他們對文字都沒有興趣,他們都從圖畫裡搜索信息。也就是說,

大人點讀不點讀對幼兒來說都無意義。

而且,繪本對孩子的意義在於那些會說故事的圖畫,孩子的形象思維會被具有情節的圖畫帶動,這才是孩子的閱讀,他們的理解能力也慢慢得到培養。

不要背離孩子的心理去執著於多認識幾個字。當然,到了認字敏感期的時候,孩子常常指著字問是什麼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圖文結合和孩子玩認字、認句的遊戲。

3. 不恰當的親子閱讀:道理歸納的閱讀

幾乎所有人,都很難剋制在讀完故事時,給孩子歸納一下這個故事講了什麼道理。

但我們有沒有想到,我們進行一番道理歸納,是否過早地讓孩子不能本真地吸收閱讀的童真意味?

我們聲情並茂或者娓娓道來地把故事演繹了,孩子的閱讀就完成了。畫蛇添足的追加那些大道理,小孩子未必能懂。

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你用什麼方式和孩子交往,孩子就學會什麼方式和別人交往。你喜歡和孩子說道理,那麼孩子不是變成懂道理的孩子,而是變成喜歡和別人說道理的孩子。

所以,我們看到一些孩子小大人似地教訓別人,這種孩子很有可能就是在家裡經常能聽到“道理”的孩子。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總結一下,不恰當的親子閱讀方式,就是在抹殺孩子的閱讀興趣和想象能力。那麼如何培養閱讀興趣呢?以下10條簡單建議,讓孩子愛上閱讀!

1.不要把陪孩子一起讀書僅僅侷限在睡前時間。給孩子讀上一本書同樣是一天新生活的好開始。對於小孩子而言,給他讀書講故事,有助於睡個舒服的午覺;對於大孩子而言,在他放學回家後,和他一起讀書,也是一種讓孩子放鬆的方式。

2.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讓他們看到你在閱讀。孩子是最善於模仿的,相比一遍又一遍的說教,不如自己做個示範。

3.手頭上總是放上一兩本書。這樣你就可以在那些碎片化的時間,給孩子講個故事,而不是讓孩子玩手機。

4.不要把讀書,視作對孩子的一種懲罰方式。要讓孩子明白,讀書是一種自律,它們既不是總是快樂的,也不是總是痛苦的。

5.經常帶孩子去家附近的圖書館或者書店,讓孩子在書的海洋中自由選擇。

6.給孩子讀你小時候最喜歡的書,這樣你們可以有更多的共同語言,讀完了一起來討論。

7.選擇那些能激起孩子共鳴的書,比如書的主題和孩子的生活比較接近,或者選擇孩子最喜歡的話題。

8.鼓勵孩子自己創作一個故事,並鼓勵他們和身邊的朋友們分享這個故事。

9.創造機會,讓孩子給其他人講故事。可以講給父母聽,如果家裡有兩個孩子,可以鼓勵大孩子給小孩子講故事。

10.選擇一些孩子最喜歡的角色相關的書。

如果孩子喜歡小豬佩奇,那就找一本佩奇是主角的故事書。讓孩子開心進入讀書狀態,這點是最重要的。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這3種親子閱讀會害了孩子!培養閱讀興趣10條建議和各年齡段方法


雖然培養閱讀興趣優先於培養閱讀能力,但閱讀能力的培養也不容忽視。怎麼培養閱讀能力?孩子各年齡段的側重點各有不同。

一年級:閱讀趣味性

此學段閱讀以親子講述,模擬遊戲,情景扮演等方式進行。以繪本,童話故事等為主要書目,意在讓兒童親近閱讀這件事,併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單純丟給孩子一本書,等於沒有閱讀。

二年級:閱讀流暢性

家長要為孩子的閱讀提供安全,舒適的空間,要有大塊的時間保障,讓他們能靜下心來閱讀。期間,如果兒童發現問題,產生疑難,需及時提供諮詢服務,確保閱讀舒暢,順利進行。閱讀之後,可以開展互動,對話,結合閱讀感受,體會,疑惑等交流思想,引發進一步的閱讀需求,滿足閱讀愉悅感

三年級:閱讀理解能力

這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式閱讀從此開始。語文教學的中心,重心、核心,都在小中年段。培養兒童的閱讀理解力,要注重文本的選擇,遵循由易到難,圖文並茂,興趣引路的原則。

文本的選擇力求豐富多樣,越是多樣化的文本,越有利於能力培養。在這個階段加強閱讀理解能力的筆頭練習,選擇一些優質的文本,配合理解型的習題,動筆練一練,一來鞏固,二來檢測。

四年級:由“解讀”到“獨解”

經過一年的理解能力培養,兒童閱讀能力不斷提升,不再滿足於大眾化的人云亦云。伴隨著年齡增長,閱讀的積累,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這是個體閱讀專有化的標誌。從這時候開始,閱讀成了一種精神享受,我們通常的說法叫“讀出滋味”。在這個階段,大人要做的是默默陪伴,時時留心觀察,細心保護獨立個性與自信心。當與兒童交流時,最好的話語就是“說來聽聽”,不斷鼓勵和刺激兒童說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五年級:個性化、專一化

這個學段的兒童,對某一類型的書感興趣,一直讀下去。關於兒童喜歡的書目類型,很難把握:有根據作者選擇的;有根據書系選擇的;有根據內容選擇的;還有根據圈子選擇的,同班同學讀什麼,自己就跟著讀什麼。作為家長,

要在耐心觀察後用心引導。耐心觀察指的是給他一段沉迷的時間,至少用在閱讀上,不算浪費;用心指導意思是還要分散他的注意力,讓他讀各種各樣的書。畢竟閱讀就像魯迅的話:要採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

六年級:自主閱讀

五年級引導得好,六年級自主閱讀就順暢,否則六年級的閱讀讀來讀去還是不長進。所謂長進,可能就是家長期待的讀寫融合,齊頭並進,實現雙贏。雖然讀書不是為了作文,但我們自然也希望兒童通過閱讀,提高寫作能力。現實是,我們發現孩子讀了不少的書,但寫起文章來還是糊里糊塗。書目的選擇,閱讀的取向成問題,就像走錯路,達不到或者費老大力氣才達到目標,這是一個道理。

如果家庭、學校、社會在小學六年時光中,都能致力於兒童閱讀能力的延續性培養,那麼閱讀、寫作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