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聚焦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治療:獲得社會價值感是迴歸的關鍵

聚焦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治療:獲得社會價值感是迴歸的關鍵

聚焦精神障礙患者康復治療:獲得社會價值感是迴歸的關鍵

3月8日,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治療部、宣傳科聯合武漢圖書館借閱部舉辦了一場圖書整理交流活動。武漢圖書館借閱部的王主任為康復治療的病人們帶來了簡明易懂的培訓課程,親手示範圖書整理技巧,歸納總結圖書借閱要點。

患者心聲:原來我也能把事情做好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治療部副主任醫師馬旻告訴記者,康復治療部在圖書室開設了4個圖書管理員崗位,讓病人來負責圖書整理、編目、借閱等工作。希望通過這種運轉模式提升病人的學習互動能力,在實際工作程序中調動內在動力,從而暗示自己——“原來我也能把事情做好”,收穫被肯定、被鼓勵的自我價值感。

馬醫生坦言,精神障礙患者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與護理,出院後大部分精神症狀能得到控制,但長期住院治療導致病人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往往表現為情感淡漠、反應較慢、自理能力差、缺乏主動性等,明顯地影響了病人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不少病人害怕接觸社會生活,總擔心自己做不好。也有許多病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協調能力。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治療部針對精神障礙患者及家屬的切身需求,定期開設精神衛生健康知識講座,幫助精神障礙患者的家屬營造安全溫馨的家庭環境,科學地幫助患者回歸家庭、迴歸社會。

據瞭解,武漢地區的大學生志願者也將來到康復治療部,指導病人們學習圖書整理的相關方法。圖書室負責人呼籲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到公益活動中,為康復治療的病人們捐獻人物傳記、小說、故事等書籍,愛心諮詢電話027—85859431。

支持性就業模式助力患者早日迴歸

目前,康復治療部探索了支持性就業模式,醫院臨街門面的小賣鋪成功提供了4個工作崗位,後續手工店鋪也將繼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這種支持性模式具有就業壓力小、便於協助支持、利於觀察交流的特點,重要的是能切實幫助病人解決問題,有利於拉近病人與社會的距離,他們在學習技能的同時,也會收穫來自於社會的認同感。”馬醫生坦言,相比較於社會就業,這種支持性模式的工作負擔較小,並且有一定的保護機制,能及時反饋病人的康復情況。

據悉,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康復治療部於2017年10月啟用。康復治療部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包括物理治療區、手工書畫等康復作品展示區、健身區、宣教區等,能同時容納100多人進行康復。康復中心團隊除專業醫護人員外,還有社工、心理治療師和康復志願者,主要提供團體心理治療、社會技能訓練、作業治療、物理治療、同伴支持、家屬宣教等服務。除重症精神障礙患者外,焦慮、抑鬱等心理疾病患者亦可在此接受康復訓練。(記者項婷 通訊員鄧盛強 陳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