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8 深圳一天给滴滴下了四道整改令!我们再赌一次“企业价值取向”?

深圳一天给滴滴下了四道整改令!我们再赌一次“企业价值取向”?

01

新闻速递:深圳多部门约谈滴滴令其限期整改

浙江乐清顺风车女乘客被害事件,将滴滴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27日,深圳市网信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委等多部门,对滴滴出行深圳分公司进行了联合约谈,并责令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4项整改,若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将按规定采取包括但不限于启动对平台的联合惩戒、撤销经营许可证、app下架、停止互联网服务、停止联网或停机整顿等措施。

滴滴公司在深圳的经营管理是否存在安全漏洞?从约谈会上透露的情况看,情况并不让人“放心”: 滴滴平台向政府监管平台传输的网约车数据显示(不含顺风车数据),平台内仍有近5000名驾驶员、近2000辆车辆未取得营运证件;滴滴公司未按照规定向政府部门传输报备顺风车数据,也未配合公安部门做好驾驶员背景核查工作。

会议现场公布的数据显示,与出租车相比,网约车的交通事故要多于同期的出租车,刑事案件则少于同期出租车。深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透露,截至8月26日中午,今年以来,深圳地区涉及滴滴的刑事案件有33宗。其中,滴滴司机载客期间侵害他人的有9宗,包括诈骗4宗、抢劫2宗、盗窃1宗、故意毁坏财物1宗以及猥亵侮辱案件1宗;由滴滴司机伙同他人对乘客实施侵害的有2宗,都是故意伤害案件;在载客期间滴滴司机被乘客侵害的有4宗,其中故意伤害案3宗,寻衅滋事案件1宗;乘客在滴滴车上对其他乘客实施侵害的有3宗,都是盗窃案。此外,还有若干滴滴司机在不知情情况下,被利用成为作案或潜逃时的交通工具。

为保障乘客权益,深圳市交委在约谈会上责令滴滴平台于9月底前完成以下全面整改:

一是严格依法依规运营,即日起坚决清理平台内不合规的车辆、人员,禁止平台向未取得许可的车辆及人员派单。及时整改平台数据报送中存在的问题,按规定实时全量真实地接入,传输有效数据,确保数据传输质量。

二是立即停止在深圳市的顺风车业务。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经营顺风车业务,杜绝以顺风车名义,违规开展网约车经营业务。

三是堵塞安全管理漏洞,切实做好服务质量提升工作,重视与完善投诉处理工作。彻底解决平台上时有发生的虚假注册等软件问题,保障乘客的人身安全。同时在深圳不得妨碍市场公平竞争,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四是落实承运人安全稳定管理主体责任,建立与完善信息员及驾驶员诚信管理制度。

滴滴深圳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将严格按照交通部、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深圳主管部门的要求严肃整改,认真落实,给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一个满意答复。

02

小政快评

滴滴能否吸取上一轮整改失败的教训,以新一轮的自我修整“脱胎换骨”,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在小政的评论员朋友苗凡卒看来,不应过于乐观,如果滴滴仍将对估值的追求凌驾于乘客生命之上,那些所谓的整改往往沦为公关目的下的口号与姿态。

凡卒观察:

滴滴整改,路在何方?

滴滴发布公告,自 8 月 27 日零时起,在全国范围内下线顺风车业务,内部重新评估业务模式及产品逻辑,同时免去两位相关高管职务。在乐清顺风车女乘客被害三天之后,面对媒体、公众和政府监管部门巨大的压力,滴滴终于对事件的整改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然而,滴滴的整改真的会有用吗?对此,大家不应过于乐观。

三个月前,郑州顺风车空姐乘客遇害案发生后,滴滴也曾让顺风车临时下线,全面整改。可是,产品重新上线后,一些滴滴承诺关闭的功能悄然恢复。显然,滴滴的整改,并不舍得对自己痛下狠手。

此次乐清事件发生后,许多人指出滴滴的漏洞,许多人为滴滴支招,提供各种解决之道,以至于有人撰文说,顺风车事件发生后,“人人都成了产品经理”。可是,滴滴缺产品经理吗?显然不缺。

从郑州事件到乐清事件的三个月中,顺风车的整改虽然不如人意,可是,在那些滴滴真正在意的业务上,滴滴的发展突飞猛进,外卖业务连续登陆泰州、成都,滴滴专车品牌升级为礼橙专车,进入日本、墨西哥多个城市加速国际化,与Booking达成合作并完成5亿美元融资。

可见,滴滴不缺产品经理,不缺技术实力,不缺攻城拔寨的能力。滴滴这间公司,既有高大上的技术背景,又有干脏活累活的草根精神,只要是滴滴真正想做的事情,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滴滴在顺风车上频频出事,表面上看,是“整改不力”,但从根子上说,是企业价值观层面上的偏差带来的“不为也,非不能也”。

尽管滴滴董事长程维曾信誓旦旦,“安全第一,不仅仅是口号,这是滴滴最重要的良心指标。”可是,滴滴最看重的指标,肯定不是安全。对滴滴而言,市场占有率和公司估值,才是它更看重的指标。滴滴从2012年创办至今,靠着超强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扩张能力,公司估值不断提升,目前市值超5000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公司完成了16轮融资,累计融资超240亿美元,是全球融资额最大的未上市公司。

不管滴滴喊出怎样的口号,在滴滴的内心,规模和市值才是最在意的东西。为了规模和市值,滴滴肯定在其它方面难以兼顾,甚至有所牺牲。当企业规模迅速扩张,业务平台不断增加,涉及客户利益的风险控制肯定漏洞难免;当企业强调技术创新为提升效率服务,为增加产能服务,面向公共服务的公平与安全肯定不是技术创新关注的主要方向。当企业的这种价值取向演化到了极致,企业对估值的追求就会凌驾于一切之上,凌驾于乘客生命之上。那些所谓的整改往往沦为公关目的下的口号与姿态。

一个大到滴滴这种规模的企业,很难施行违背其价值观的局部整改,这也是顺风车上一轮整改失败的原因。所以,面向如此之大的公共安全隐患,滴滴可行的选择只有两个,一是引入严厉的外部监管,二是彻底关闭顺风车。除此之外,别无自我改良的第三条路。

深圳一天给滴滴下了四道整改令!我们再赌一次“企业价值取向”?

统筹:陈晓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