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6 王炳南:忠誠為黨、仁心為民的紅軍師長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號召全社會“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為了民族的解放,為了新中國的成立,在張家界這片紅色土地上,當年人口不足10萬的桑植,就有1萬多人參加紅軍。無數父老鄉親前仆後繼,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這些英烈們是我們民族的脊樑,是張家界的驕傲,是我們加快實現“旅遊勝地夢、全面小康夢”的力量源泉。

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主流媒體聯合市委黨史研究室開設 “張家界英烈譜” 專欄,集中報道60餘位張家界英烈,緬懷他們的事蹟,傳承他們的精神。

王炳南:忠诚为党、仁心为民的红军师长

在湖北鶴峰八峰山的山嶺,有一座莊嚴肅穆的烈士陵園。每年春末夏初,鬱鬱蔥蔥的山嶺上開滿了映山紅。漫山遍野的映山紅映紅了整座陵園,因此陵園又得名“滿山紅烈士陵園”。在陵園蒼翠的松柏之下,長眠著一位英雄,他是湘鄂邊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創建人之一,名字叫王炳南。

王炳南,1889年出生於桑植縣五里橋鄉高橋村。1919年跟隨賀龍投身革命,開始戎馬生涯。由於身材高大、性格豪爽,辦事認真,深受賀龍信任。1926年夏,任賀龍部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五團代團長兼一營營長,參加北伐。9月,經師政治部主任周逸群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7年8月1日,王炳南參加南昌起義。在戰鬥中,他率部駐守牛行車站,攔截敵人,負責從鐵路上對德安方面的警戒,同時解除一部路警的武裝,立有戰功。南昌起義軍南下轉折失利後,他突破重圍,回到家鄉,組建武裝,伺機再起。1928年4月,率部參加桑植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大隊長。

在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處在異常艱難的時期,由於敵人嚴密封鎖,王炳南與上級黨組織失去聯繫。為有效地麻痺敵人,賀龍讓王炳南擔任總指揮,自己秘密指揮。期間,王炳南代理軍長職務,兼第一路總指揮,負責對外聯繫和軍事指揮工作,連連粉碎鶴峰、桑植、五峰團防聯合“清剿”。

1929年7月,王炳南率部參加南岔、赤溪河大捷,在創建湘鄂邊、湘鄂西蘇區鬥爭中發揮重要領導作用。1930年5月,紅四軍主力東下洪湖,與紅六軍公安會師,成立紅二軍團。王炳南任第四師師長,留守湘鄂邊。1931年5月,成立湘鄂邊特委,王炳南任特委委員及教導師師長,旋任湘鄂邊獨立團團長。10月,任紅三軍九師參謀長。

1933年,由於蘇區推行“肅反”擴大化,王炳南被指控為“改組派”,受到逮捕和關押。6月20日,被錯殺於鶴峰縣中營鄉麻水村,時年44歲。隨後,其次子、紅軍營長王芸生遇害,年僅20歲。

王炳南不僅是一位忠誠為黨、有勇有謀的紅軍指揮員,而且是一個關心人民疾苦、仁心仁義的無產階級戰士。1930年,他將家中田產主動分配給當地的貧苦農民。他青年時曾學過獸醫,1930年湘鄂邊部分地區流行豬瘟,他利用戰鬥間隙,親自採制草藥,給百姓家的牲畜灌牛藥、治豬瘟,控制了疫病的流行。以至在他犧牲後,湘鄂邊群眾每遇災害、病害,總會奠酒祭拜這位英雄,祈求烈士英靈保佑。

1951年,王炳南被鶴峰縣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其遺骸被移葬至鶴峰縣城滿山紅革命烈士陵園。

多少年過去了,這位忠義雙全的紅軍師長,他那種赤膽忠誠為黨的革命精神,仁心仁義為民的偉大情懷,值得後人永遠敬仰。

(中共張家界市委黨史研究室 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