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耗資兩億元,開業三年餘,入住率4%的醫養結合體的教訓反思(上)

耗資兩億元,開業三年餘,入住率4%的醫養結合體的教訓反思(上)

人民養老論壇---一個有溫情、有內涵的養老論壇

為您持續推送國內外養老產業最新資訊信息

一個耗資兩億多元,建設床位1200張的醫養結合項目,開業三年餘,入住率僅4%,月虧損5萬元!現狀慘不忍睹,這種尷尬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這個醫養結合項目從規劃、開發到建設、運營的前世今生、經驗教訓是什麼?本文將詳細闡述,以供養老同仁借鑑研討。

一、項目現狀:

位於湖北省孝感市東城新區澴川路的孝感愛心護理院,與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毗鄰,被稱為湖北省內規模最大的醫養融合式養老院。

湖北省早於1998年就開始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2013年9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鼓勵各地積極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的新模式,推動醫養融合發展。但在當時,醫養融合還未有機構敢冒險嘗試。在孝感這樣一箇中等地級城市,在機構養老需求本身有限的情況下,為何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敢冒險,花兩個億建養老院?

根據有關信息披露,愛心護理院主要是由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出資,經孝南區人民政府批准建設,是一家利用國有資產、自願舉辦的從事非營利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早在2008年就開始謀劃籌建。護理院在籌建階段,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也很慎重,還到廣州、青島、上海等地考察。對於當時的項目決策人來說,雖然孝感是三四線城市,和北上廣沒法比,但醫養結合模式集醫療、護理、養老、康復、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醫養融合式養老機構,一個是可以進行市場空白填充,一個是可以進行市場有效需求整合,同時,依託醫院優質的醫療資源,近水樓臺,探索醫養融合養老服務新模式,實現養老、就醫的無縫對接。

2013年,孝感愛心護理院園區初步建成。園區佔地80畝,建設床位1200張,分生活照料區、養護區和頤養區,25棟主體建築,2棟U形樓,1棟圓形樓,再加上22棟別墅。園區建設門廳、住院部大樓十分氣派,園區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假山水榭。養護區內的房間多是6人間,單間40平方米左右,每間房配備有電視、空調、熱水器等。另外有食堂、康復治療室、心理疏導室、閱覽室、書畫室、游泳池等,甚至還有供老人子女探望住宿的招待所。

自2013年開業至2016年的近三年時間內,入住的老人人數一直在50人左右,且八成以上都是失能、半失能老人,每月虧損都在5萬元以上。2座U形樓接收的是半護理的老人,200多個房間大部分空置,只有一層有幾位老人入住。而在別墅區,除暫時開放了3棟,住了11位老人,其餘的也都是大門緊鎖。在護理費收費中,護理院的收費大幅下調,別墅區從開業時每月8000元已經降至3500元左右,入住保證金也由當初的5萬元下調至1萬元。即便如此,入住愛心護理院機構的老人數量有限,愛心護理院的運營仍是入不敷出。

耗資兩億元,開業三年餘,入住率4%的醫養結合體的教訓反思(上)

二、原因探析:

對於孝感醫養結合項目,帶給我們的思考是多面的,既有主觀的因素,也有客觀的因素。

1、傳統觀念阻礙。醫養融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孝感市作為中國333個地級行政區的一個縮影,首先是人們觀念的阻礙,中國千百年來的養老、孝老文化導致的結果就是養兒防老,在老百姓的觀念裡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就是不孝,會被周圍人唾棄。中國傳統的養老機構和敬老院往往被認為是三無、五保老人的最終歸宿,冷漠、寂清、無情就是這些養老機構的代名詞,因此養老院又被成為“等死院”,在中國許多老人心理中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2、有效需求不足。在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其中有超過80%的老人還是屬於自理老人,而這類自理老人是沒有養老服務需求的,是不願意也不會去養老機構的。2011年2月,民政部發布《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十二五”規劃》,提出“9073”的養老引導方針:90%的老年人在社會化服務協助下通過家庭照料養老,7%的老年人通過購買社區照顧服務養老,3%的老年人入住養老服務機構集中養老。當時孝感孝南區老年人口已達8.9萬人,全區有養老機構14所,床位1500張,需要長期照料護理和入住養老機構的高齡、帶病、獨居老人有2.22萬人,養老需求市場有很大空間。按照“9073”的養老引導方針,孝感孝南區的養老機構理論市場容量是2700張,已有床位1500張,理論市場空缺床位是1200張,從理論上推算孝感愛心護理院的1200張床位建設恰好填補了這個市場空缺。然而,這僅僅是理論層面,而往往理論和現實方面的差異會非常大。“9073”養老格局僅僅是國家政策層面的宏觀佈局,在現實面前,理論推斷的1200張床位需求僅僅是一種偽需求,在很多層面會誤導我們的投資決策者。按此去推算,1200張床位的理論需求將被無情的現實擊碎,真實有效需求床位在200張床位左右。

耗資兩億元,開業三年餘,入住率4%的醫養結合體的教訓反思(上)

3、消費水平有限。經濟因素也是制約機構養老的一個方面。按照孝感愛心護理院最初的設計,愛心護理院是針對中高端人群的。孝感作為三~四線城市,當時老年人平均退休金為1600~1800元,公辦養老院一個月的費用大約在1400元。園區床位費最低是每月900元,加上生活費、餐飲費、護理費等其他雜費,園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費用將超過4000~5000元/人。實際的消費支出與老人自身的經濟來源存在巨大差異,顯然,僅僅依靠老人的退休金將難以有效支付入住愛心護理院的花銷費用。

4、服務半徑問題。常規來說,養老機構的服務半徑非常有限,對於三四線城市來說,80%左右的服務客戶將集中在周邊3~5公里以內,即“一碗湯距離”。養老機構在進行長期居住老人的照料服務的同時,也將為周邊社區居民提供一些日間託老和間歇休息服務,可以提供助餐、助浴、助醫、助急、助潔“五助”居家養老服務。在這種狀況下,可以方便子女在下班或節假日的閒暇時間到機構去照看老人。

5、醫療報銷問題。對於醫養結合體來說,護理康復醫療費用的報銷問題是一個核心關鍵。據統計信息顯示,中國老人長壽不健康,75歲以上老人每人身上有五種慢性病,這種慢性病需要長期的調理、照看和護理,特別是對於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康復、理療、針灸、推拿、按摩,而這將是老人在養老機構入住中一筆極大的費用開支,常規來說將佔據總開支的60%以上。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醫療報銷,勢必會影響老人的有效需求。(未完待續

黨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這為新時代中國特色養老事業指明瞭方向。為充分弘揚和踐行“養老、孝老、敬老”風尚,由人民養老論壇主辦有獎徵文:

“和您一起慢慢變老”主題首屆全國大型養老公益活動徵稿啟事

即將開啟,敬請關注......

耗資兩億元,開業三年餘,入住率4%的醫養結合體的教訓反思(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