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董元奔‖想起老家的水井

董元奔‖想起老家的水井

井,離開我們的生活已經好久了。

我是蘇北人,在我老家的那個村莊,莊前莊後各有一口井,如今因為有了自來水,井口各被一塊大石板蓋上了。這兩口井在我孩童時期的記憶裡有著非常鮮明的印象。井壁均是用青磚所砌,井口則是一塊環形大理石,環的內圈已經被繩索磨出一道道或深或淺的溝痕。這樣的井在那時是很先進的,鄉親們把它們稱為洋井。

這兩口洋井跟我們村莊裡七十餘戶鄉親的生活密切相關。每天早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男男女女們便挑著木桶,三三兩兩的來到井邊打水。不需要排隊,人們一邊說笑一邊謙讓著,輪到誰從井裡提水了誰正在聊的話題便戛然而止。也經常會有身強力壯的漢子主動幫婦女提水,甚至幫婦女把水挑到家。淳樸的民風就如同清冽的井水一樣,一眼就可以見得到底。

那時候,我經常會隨著母親來到井邊,站在那兒歪著頭看人們雙腿跨在井沿上提水,那時候,有兩個問題我百思不得其解:其一,人們跨在井沿上為什麼不害怕會掉到井裡去,而我只要往井口一伸頭母親以及井邊任何一個大人就會對我大聲呵斥;其二,井裡為什麼有提不完的水,我任何時候伸頭往井裡看的時候,水面好像都在那個位置。

聽說,那兩口井比我的年齡要大了十多歲,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黨和人民政府為老百姓做的實事之一。在近現代中國農村的大小村莊,盤一口井是一件很大的工程。烽火連天的年代,毛澤東帶領紅軍指戰員在瑞金的一個村莊裡為老百姓盤了一口井,一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感恩的話一直流傳到今天。人們總是能夠記住挖井的人,我的祖父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在他的祖籍地做過共產黨鄉指導員,他為老百姓盤過一口洋井,“文革”期間因為旱改水需要打渠,那口井被掩埋,今天,渠道又變成了水泥公路。雖然與那口井同齡的人已經幾乎沒有了,但是,人們都還記得挖井人,都還記得那口井的確切位置。

童年時候,我外婆家所在的那個村莊沒有這樣的洋井,人們吃的是土井水。土井其實不算井,就是在河邊挖一個深塘,人們到塘邊,彎著腰,直接用舀子把水舀到桶裡去。那水一般都是渾濁的,水挑回家要擺上一個時辰,待泥沙沉入桶底,水才可以使用。外婆家距離我家只有兩公里路程,我經常跟母親去外婆家,也經常跟母親到河邊挑土井水。那時,看著那歪歪斜斜的醜陋的土井和水桶中黃黃的水,我對自己的村莊油然而生出一種自豪感。

蘇北地區村村早已通了自來水,我的老家被石板蓋著的那兩口洋井已經掩藏在雜草中了。井和與井有關的故事從我們的生活中慢慢走遠了,也把我那原始的鄉土情懷漸漸的帶向遠處,帶進如煙的歷史。


【作者簡介】董元奔,1971年生於蘇北,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漢語言文學專業江蘇省知名輔導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