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中國證券報:實現“寬信用”還需政策合力

當前監管層不斷加大結構性“寬信用”支持力度,但銀行間市場合理充裕的流動性向“寬信用”傳導之路並非坦途,尚需發揮好“幾家抬”的政策合力作用。

當下央行通過定向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逆回購等多種政策工具向銀行釋放流動性,但信用擴張通常會滯後於市場合理充裕的流動性,資金無法快速傳導至實體經濟。央行日前公佈的數據顯示,7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億元。這反映出,雖然監管層採取了多種措施緩解信用收縮,但“寬信用”在短時間內仍較難實現。

事實上,從7月底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的“六穩”中的“穩金融”來看,其核心就是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就目前來看,在金融嚴監管、信用風險溢價上升等宏觀背景下,做到“寬信用”需邁過幾道重要關卡。

首先,從穩健的貨幣政策看,要保持貨幣政策施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靈活性和有效性,做好窗口指導等措施。同時,根據形勢變化預調微調,不斷優化融資結構和信貸結構,運用多種方式疏通貨幣信貸政策傳導機制,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意願,將流動性更好地注入實體經濟。

其次,需積極的財政政策不斷髮力。日前財政部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以及印發的《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都起到了穩投資、擴內需和補短板作用。再者,無論是從財政支出還是赤字率安排來看,下半年財政政策發力空間仍有較大餘地,財政存款支出有助於企業存款一定程度回升。未來需不斷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向可持續性和高質量發展,使得財政支出更加高效。

再次,可以適當放鬆對資產投放以及銀行信貸層面的約束。同時,積極支持銀行尤其是中小型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加快資本工具創新,提升銀行資本水平,打通商業銀行補充一級資本的渠道,加大銀行信貸投放和加強風險抵禦能力。監管層可出臺相關的指導辦法,便於銀行在實際中的操作。

另外,穩定市場預期至關重要。從剛公佈的7月經濟數據看,經濟結構繼續優化,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國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這種情況下,下半年市場對信用收縮的預期應從根本上轉變,銀行也會根據合意的資產回報率水平,相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監管層聚焦“寬信用”,不斷髮力的過程中需把握好度。要防止部分金融機構在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情況下,再次出現加槓桿行為。做好既從嚴對待加槓桿現象,又對企業正常的融資需求給予更多支持,使得金融可以更好地為實體經濟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