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明顯降溫了,但為何依然沒資金流入股市,A股依然在創地量那?

淡淡禪風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樓市明顯降溫了,是因為現在的降溫和以前的降溫有所不同。以前的降溫,不影響樓市的現金流。而如今的降溫,限制了樓市的現金流。也就是說,以前樓市降溫,它有錢跑到股市,因為還有錢。而如今降溫,大家都沒錢了。而且,大家剛剛經歷了5178以來的暴跌,願意在股市做輸贏的人,還沒有恢復元氣。重點是,5178這一波行情,本身就不健康,是利用槓桿催生出來的。最後一個原因是,股市沒有分紅,依舊還是擴容大躍進,投資者保護也是喊喊口號,沒有落實到實處。所以,很多股民都不願意再入市。

好的,以上內容就是我的回答,喜歡並認可土菜觀點的點關注和評論,謝謝大家。


股市第一桶金


樓市明顯降溫了,但為何依然沒資金流入股市,A股依然在創地量。筆者認為這其中的原因是,股市目前雖然是在底部區域,是地量地價,樓市也降溫了,再也沒有人會去投資樓市了。但是,股市投資是需要賺錢效應的,股市光在底部橫盤,個人投資者是不會進入股市的,個人投資者是需要看到股市上漲,當人們在股市好嫌錢了,需要看到股市的賺錢效應,才會進入股市。

目前大家都明白樓市是肯定不能投資,投資股市大家還在觀望,大家需要看到身邊有人能在股市賺到錢,如果能聽到身邊有人說在股市賺錢了,看到別人賺錢後才會逐步有人開始進入股市,當進入股市賺錢的人越來越多,股市的賺錢效應才能逐步顯示出來,股市才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來。

如果股市在底部,股市就是不上漲,也沒有賺錢效應,外圍的投資者是不會進入股市的,大家只是觀望,這就是我國這種個人投資者眾多,個人投資者在數量上佔比重高的特點。

目前,我國樓市不能投資了,也沒有其他的投資渠道,就剩下股市這一個規模最大的投資渠道了,而且我國股市還在低位,還在底部。這種情況下要想吸引大量的外圍資金進入股市,需要在政策上救市,政策上出臺“利好消息”,政策上對股市更加寬容呵護,以及機構拉昇股票,讓股市有賺錢效應,這樣才能源源不斷地吸引外圍資金進入股市。

我國股市不缺資金,外圍有大量的資金,外圍個人投資者大量的資金只是在觀望股市,只要看到股市有賺錢效應,外圍資金就會大量的進入股市,只有想辦法吸引外圍大量的資金進入股市,股市的人氣恢復,股市才能牛起來。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如果您有投資或融資的難題也歡迎從我的首頁導航條中點擊加入我的“圈子”提出,謝謝您們的支持。


金融學家宏皓教授


目前,房地產明顯降溫,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降溫明顯,開發商降價促銷,業主開始維權鬧事。而二手房價是有價無市,房東一般降價幾十萬也難找下家。但問題是,樓市降溫明顯,股市為何依然創下地量,甚至於前幾天A股成交都不足千億元,這是不是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叫呢?

對此,我們認為,樓市降溫並不代表股市一定要漲,這種邏輯本身就是不對的。早在2011年、2014年時,國內樓市也有短暫的降溫過程,但是遊資卻跑到了農產品市場、古董市場,甚至還去炒茅臺酒,反正什麼稀缺就炒什麼,唯獨就是不肯來A股市場。所以,只有央行貨幣政策“大水漫灌”之時,A股才能有轉機,否則外圍資金是不願意進入A股市場的。

那麼,樓市不好了,資金為啥不願意進股市呢?第一,樓市一直是熊長牛短,沒啥賺錢效應。樓市之所以吸引著大量的資金流入,主要是有賺錢效應。股市向來是“七虧二平一賺”的賺錢概率。就連海外機構投資者獲批進入A股市場,他們都是以觀望為主。試問,哪個外圍資金願意承受進場就虧損的局面呢?

第二,監管部門加強了對外圍資金流入股市的監管,過去銀行的表外業務中有很大一塊都流向了股市,進行投機炒作,特別是2015年上半年,大量銀行的表外業務作為場外配資,而流入股市。而現在表外業務都收入表內,銀行之前已經流入股市的表外資金,也被勒令收回,場內個股都有閃崩的風險,誰還敢發生大規模的行情呢?

第三,現在A股處於非常尷尬的情況下,樓市資金也不願意進入股市。目前A股2600點不到,從高位5000多點跌下來,差不多跌去一半,按照大熊市起碼下跌七八成的理論,現在資金進場還為時尚早。而且3000-3500點一線是2016年初國家隊救市,大量資金抄底被套的區域,上面積聚著大量的被套籌碼。要想向上突破並非易事。

此外,A股現在要說股價估值很高,那肯定是不對的,但是估值很低也肯定現實。中小板、創業板股價雖然跌去七成左右,但是還有擠泡沫的空間。而大盤藍籌股在2017年初開始發動行情,到現在雖然跌去30%左右,但還遠沒有跌回原來的估值,所以,中國內地並非沒有大量的存量資金,而是不敢貿然進場抄底A股。

樓市不好,要想讓資金流向股市,催生大牛市,必須此時股市在投資窪地之時,那麼大量資金湧入股市,拉昇行情。或者是央行的貨幣政策極度寬鬆,但是現在央行主要是定向寬鬆,是要惠及中小微企業,而不是股市。在這種情況下,股市若沒有賺錢效應,向上空間又不大,估值還不便宜,那自然會受到冷遇,這並不奇怪。


不執著財經


正常情況下,樓市與股市是呈蹺蹺板效應的,樓市好了,股市就會差;股市好了,樓市就會有點問題。更直接地說,就是樓市投資不賺錢了,資金就會轉向股市。股市不賺錢了,資金就會轉向樓市。

那麼,為什麼現在樓市情況不太好,在樓市投資的風險會越來越大了,資金仍然不轉向股市呢?難道樓市與股市的蹺蹺板效應不存在了嗎?顯然,不是蹺蹺板效應不存在,而是現狀決定了樓市與股市難以形成蹺蹺板效應。

首先,股市比樓市的現狀更慘。必須看到,當下的股市,實在是慘不忍睹。如果說樓市只是低迷、多數城市房價依然在小幅上漲的話。股市則是嚴重低迷,多數企業都是股價下跌,相當一部分企業已經跌破淨值,或者出現質押風險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怎麼讓投資者敢去投資呢?與其讓資金停留在樓市,可能也比到股市去當韭菜要好。股市的割韭菜,可是刀刃十分鋒利的。

其二,對通貨膨脹有一定預期。雖然價格總體平穩,似乎不具備通貨膨脹的壓力。但是,貨幣超發的現實,又讓人不得不對通貨膨脹有一定預期。更為重要的是,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讓全球貨幣超發已經成了必然。一旦經濟全面復甦,全球性通貨膨脹是必然的,也是可怕的。到時候,輸入型通貨膨脹也是概率很大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儲存房子,或許仍然是最為有效的方式之一。所以,很多投資者心裡看重的,仍然是房子,是樓市,而非股市。放手的,主要是炒房者。投資者看重的,仍是樓市。

第三,避險情緒較濃。無論是樓市還是股市,投資者避險的情緒都是比較濃的。原因就在於,國際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以及美聯儲不斷加息,導致投資者出現了濃烈的避險情緒,投資硬通貨的情緒加重。所以,象股市這樣的風險投資,很多人採取迴避的方式。所以,樓市與股市也很難出現蹺蹺板效應。

總之,樓市的低迷,沒有帶來股市的抬頭。而股市的持續低迷,又沒有讓樓市繼續維持火熱。樓市與股市,呈現了雙低迷格局。投資者當如何把握,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很多人在預測,明年或是股市走牛的年份。我要問的是,可能嗎?


譚浩俊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題主的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樓市與股市之間確實存在一定的此消彼長的關係,但並不是必然的。尤其在當下經濟不景氣、購房剛需人群數量龐大、股市問題較多態勢下,A股創地量並不稀奇,應該說這是很正常的金融現象。

說目前而言,樓市雖然降溫了,那只是說原來樓市高價有所回落,並不代表樓市價格暴跌;況且中國城鎮化仍然有千萬億計的人在不斷湧向城市,城市還存在大量的剛需購房族,他們手中的資金有限,為了在城市落腳,買房付首付可能都有一定困難,哪敢將投向股市?再說了,目前的樓市價格回落,一些投資樓市者出手變得相對困難,變現難度加大、時間延長,也沒有這麼多現金投入股市。

再退一步說,中國的股市存在的問題較多,加上股市熊長牛短,炒股的投資者十有八九是虧損,誰願當傻瓜將自己的辛苦錢、血汗錢甚至是救命錢往水時丟呢?顯然,比起股市來,樓市保值增值能力相對較高,尤其比股市風險小得多。更為重要的是,樓市現在的回落只是暫時的,未來的長期長勢應該是價格回升和上漲,這一點國人現在都聰明瞭。

所以,這就是當前樓市降溫,A股市場仍難恢復的原因了。


開偉觀察


人們常規意識上好像覺得樓市和股市存在蹺蹺板效應,但其實並非如此。你主觀意識上的樓市和股市的蹺蹺板效應,或許只是某些金融機構為了唱多樓市或者唱多股市而給出的理由罷了。

從長期的角度來講,資產價格都是同漲同跌的。比如美國,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時候,股市大跌,樓市也大跌。 從2002年左右股市從新上漲到07年,此期間,美國樓市也是大漲。然後07年次貸危機,股市大跌,樓市也大跌。之後08、09年緩過勁來,股市上漲10年,樓市也同樣如此。 日本也是如此,90年代初,日本泡沫最高的時候,股市和房價同時在最高位,之後雙雙暴跌。我認為,中國從長遠角度也沒什麼不同。樓市從03年漲到現在,而A股的總市值也是一路上行。只是由於A股個股的退市機制較差,沒有合理的優勝劣汰,導致從指數上來看,只看到底部不斷抬高,但沒看到高點繼續抬高的長期上升趨勢。(說的是07年上證高點的6124.04和2015年的5178.19)。

那麼為什麼會有人潛意識中存在股市和樓市的蹺蹺板效應呢?除開了某些金融機構的唱多以外,就是短期內人們潛在默認了資金就如同水流,樓市和股市就像兩個蓄水池。如果更多流入到股市中,流向樓市的資金自然就少了,股市上漲,樓市下跌。如果是更多流向樓市中,流向股市的資金就少了,樓市上漲,股市下跌。普通人會存在這種潛在觀念,並且認為很有道理。

但是,這是建立在投資用途的存量資金不改變,而且資金只能流入到樓市和股市裡。

而發生在中國真實的狀況裡,可能發生的是,由於經濟保持長期增長,存在大量增量資金,大量增量資金雙雙流入樓市和股市,中國就比如05-07年。之後次貸危機導致全球金融危機與經濟危機,股市樓市雙雙暴跌的08年。這是蹺蹺板效應的反例。

蹺蹺板效應,主要集中在08年之後的階段。

1、由於07年股價嚴重透支了未來預期收益,正好遇到次貸危機暴跌一整年,股市投資者虧損慘重,導致股市吸引力大降,4萬億增量資金大部分流入樓市,導致09年後樓市大漲(主要集中在一線),而股市稍縱即逝的2009-2013年。(這算所謂蹺蹺板效應的第一部分,樓漲股跌)

2、由於13年底更嚴厲的房地產調控,導致的樓市成交量縮水,一線城市價格上不去緩慢震盪,而股市由於長期下跌後,估值已經顯露,而新領導上臺,推動一系列改革政策導致股市吸引力大幅上升的2014-2015年中。 (這算所謂蹺蹺板效應的第二部分,股漲樓跌,其實樓市當時真沒跌多少)

3、由於2015年5-6月,中國股市已經來到歷史估值高點,泡沫嚴重,大股東大量套現而高層自2015年4月開始放鬆地產調控,以及出臺一系列棚改貨幣化政策,推動樓市,最終導致的樓價再次上漲,而股價牛轉熊市2015年中-2018年中。(蹺蹺板效應第三部分,樓漲股跌)

現在是由於樓市繼續嚴調控(限購限售),且加速推進房地產稅,導致樓價高位震盪,而股市一路下跌。再往後,看樓市股市同跌。

從房地產價格和股價的變化中,其實我們可以找出一定規律。同漲一般處於經濟增長較快,市場情緒一致樂觀的情況。或者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趨向寬鬆,不存在某一個市場調控,市場情緒穩定的時候。這個時候,仍然是樓市股市兩個蓄水池。但水不僅僅只是存量,而是同樣存在增量。所以導致同漲。

同跌一般發生在經濟增長消失,經濟陷入衰退,市場情緒一致悲觀的時候。或者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都趨向於緊縮。這個時候,樓市股市兩個蓄水池,但是存量的水都在蒸發和抽離,導致兩個池子裡的水都在減少,水位下降,價格自然下降,導致同跌。

而蹺蹺板效應,基本發生在市場情緒穩定,並非一致樂觀。貨幣政策或者財政政策其中一個處於寬鬆,且樓市存在調控,或者股市正好處於估值底或者泡沫期的情況。 在咱們中國,這就更加明顯。因為中國不管是炒股還是炒樓,交易成本和持有成本都很低,容易導致暴漲暴跌。 股市的泡沫化也來得特別迅速。別家的股市是10年漲幾倍,緩慢緩慢漲。我們的股市是一年漲2-3倍,然後再暴跌。波動幅度遠勝,但結合樓市的調控和放鬆上,更容易出現這種所謂的蹺蹺板效應。

資產價格的變化,一定是從全面普漲,到蹺蹺板效應,某些漲,另一些跌,最終再到資產價格全面普跌,然後再循環的一個過程。 筆者個人認為,目前咱們就處於資產價格一致下跌的階段。而樓市價格之所以還沒有發生實際的大幅下跌,主要原因仍然受制於限售政策。且地方政府由於房價的下跌會導致土地價格下跌,影響地方財政收入,逼著地產商不允許降房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房價的一般規律是,成交量下降後,半年左右傳導至價格下跌。 今年年初給很多朋友說,看今年10-11月份房地產成交量開始縮減。那麼半年左右傳導,看明年4-6月份,一手房的普遍降價開始。

A股前面已經說了,對於經濟增長的預期悲觀,且沒有賺錢效應,沒有吸引力,導致成交量萎靡。樓市的資金即使出去,投資者也傾向保守。說白了,大格局是存量資金雙雙從樓市和股市中蒸發和抽離的情況。 更何況,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大量樓市追在高位的投資者因為限售政策,樓市資金無法抽離出來。

當然,這裡還是有個前提,那就是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要雙松,明年不要降息。 不然,又會改變預期。


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中立守望


個人認為目前股價很低,樓市也低迷,按照經濟學理論,股市應該有大量的資金湧入,但為什麼沒有資金湧入股市,難道經濟學理論出了問題,如果你再認真的研究,發現並非經濟學理論有問題,而是股市制度存在缺陷.目前的股市發行首發只發10%,三年後,90%的股票解禁,加之前幾年大躍進式的發行,每年解禁數是個天文數字,既使現在每股股價跌到1.5元,大股東仍然有50%的利潤,他們怎能不減持呢?股市現在仍可看到有資金流入,但面對洶湧的減持浪潮這些資金只能是杯水車薪.現在中國股市己到了國家必須考慮計劃減持的關健時節,一定要限制每年的減持金額,將股東減持時間由三年延長到60一100年,並根據大股東回報投資者本金和利息的比例制定其減持比例,保證股市有一定的資金流,這樣股價才能啟穩反彈,投資者信心才能恢復,中國股市才有希望,大股東惡意減持圈錢行為才能止至.


用戶102172102


我感覺這個問題本身邏輯上有問題,或許在提問者看來樓市資金和股市資金應該是此消彼長的關係,這顯然是不正確的。

首先一點,樓市降溫,不意味著大量資金的流出。大量資金還在樓市之中,樓市賺錢的預期還是成立的,只是不再像以前一樣普漲,幾年翻一翻了,同是,國家經濟是不可能承受樓市資金大規模外流的,這對經濟是一種傷害。

其次,股市現在本身沒有什麼賺錢效應,而且春季行情剛過,即使你賣房手上有大量資金,我想理性的人也不會就把資產分配到股市,一炒股技術含量更高,你不是專業人士,二現在也不是牛市,進入股市也沒有多少回報。


第三,聊聊股市。記得近幾年一直有觀點說以前靠樓市賺錢,以後要靠股市,個人對這一觀點不做評論,只是想說股市現在遠沒有達到能左右經濟的程度,現實是股市的資金量也就樓市的三分之一,樓市的健康穩定是當下經濟的關鍵,而股市制度的建設是未來經濟的命門,確實可以通過股市的良好發展,以賺錢效應帶動投機資金退出樓市,但這是長遠機制,對當下沒有多少幫助。當前的股市還是在底部調整,是對之前那場牛市的修復,沒有重大利好,不認為今年還有什麼行情,因為本身今年經濟就面臨外部考驗,牛市必然帶來風險,搞個泡沫,讓A股成為美國的攻擊對象嗎?這不是自己在製造經濟風險點嗎?現在不管樓市還是股市最重要的是出清風險,擠出泡沫,你有錢可以去發展實業,或者交給機構,未來金融是機構的天下,個人是抗衡不了的。



雨下青茶


那些指望房地產行業降溫,從而擠出一部分的社會財富和資金流湧入A股市場的朋友可能要失望了。房地產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並不高,相反如果經常接觸A股市場應該會很清楚股市從來就是高頻率的資金流市場。而經濟規律一般都是從高流動性的市場在特定的時間段內融入低流動性的市場,從來不會有大規模的資金低流動性市場融入高流動性資產市場。

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在股市賺了1000萬你準備怎麼花這筆錢?無關於當前的房地產市場行情,我想絕大多數人的第一選擇應該是買房買車,房價即使未來貶值也是一個較長的流動週期更何況熱門的地域房價依舊處於一個緩慢上漲。

再反過來想你在房地產市場賺了1000萬,你會選擇投資A股市場嗎?也是無關於當前的A股市場行情,絕大多數有錢投資房地產市場的人群應該會比較排斥A股市場,房地產市場的風險在這十年之中是全面低於A股市場的,再看看A股市場這十年來的表現風險接受能力並不強的這部分人群,投身於A股市場的幾率要小得多



所以不管是從理論上來講還是從實際出發,房地產市場降溫釋放出來的一批社會財富,絕對不會大部分湧入A股市場。反而會進入各行各業或者新的傳統投資渠道,只有等待未來A股市場的牛市行情徹底的來臨才有足夠的魅力,吸引一部分完全不接觸股市的投資者。


晴天財經閣


呵呵😊哥不得不誇你一句,很傻很天真啊😊誰告訴你一定應該怎樣啊,知道什麼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嗎?市場就是這樣,不要被騙,今天留給你上一課,股市你就盯住資金流向,資金流向又被政策所導向,政策又被國際形勢所影響,所以多讀書多看報多關注新聞,就等著股市大跌,跌著跌著就不跌了你這時候去拾糞,拾什麼糞呢?就是天鵝拉的屎啦😄黑天鵝經常有,每次出現就是你的機會啦,因為機構資金大發生了什麼事他們繞不開跑不了,可是你的資金有限吧,你這時候進入只要不是踩狗屎上趟地雷,基本在股市修復完畢時你都能有個不錯的回報,然後你就你就等著吃完屎偷著樂吧😊這招非常爽的,就像股市裡的小偷!千萬別激動,黑天鵝有滴事還有的會拉稀,你一年能趕上最少七八次,還有十多次的時候,如果你善於抓點的話,複利的威力你懂的,雖然時間長了點兒可是後續的威力很大的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