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百名戰虜列排行刑,每斬一人招降下一個,最後無一人投降


三國的故事得益於《三國演義》這本小說的巨大影響,很多人都比較熟悉,這段歷史因為有不同的英雄人物鬥智鬥勇顯得無比精彩。在眾多三國曆史故事情節中,就有很多悲壯的故事。三國前期的人物,因為個性人格魅力強些,我們對他們的故事就瞭解得多些。等下說的這段歷史已經到了三國後期了,知道的人就沒有那麼多了,但是其悲壯程度也不亞於任何一段悲劇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幾百人因為老大打了敗仗之後被抓了起來,老大已經戰死了。敵方要招降這幾百俘虜,幾百俘虜不答應。結果敵人讓這些俘虜排成一列,開始斬殺這些俘虜,每斬一個,問下一個投降嗎?結果幾百人依次被砍光,竟無一人投降。那這位能讓幾百人情願被砍頭也不投降的老大是誰呢?這位老大名叫諸葛誕。

諸葛誕字公休,出生在琅邪的一個士族家庭,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和諸葛亮之兄諸葛瑾就是這個家族的。諸葛誕開始出仕時,三國已經形成,他沒有像兩位兄長一樣選擇蜀吳,而是就近到魏國當官。開始時,諸葛誕在魏國都是做一些無關痛癢的小官。司馬懿在249年發動了“高平陵政變”,掌控了曹魏大權。因為司馬懿和諸葛誕有著親家關係,又因為諸葛誕的軍事才能,251年司馬懿讓諸葛誕做了鎮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封山陽亭侯。


司馬家族奪取魏國的朝政大權激發了很多魏國大臣的不滿,251年曹魏大臣王凌準備起兵討伐司馬懿,結果遭到司馬懿火速鎮壓。同年司馬懿死後,司馬師接掌了朝廷大權。正元元年,曹魏大臣夏侯玄等人看不慣司馬師的跋扈,意圖推翻他,結果事洩反被司馬師殺。正元二年,駐守壽春的毌丘儉因為司馬師大肆的殺了很多曹魏忠臣,感到非常不安,於是舉兵討伐司馬師。

在這一戰中,諸葛誕和司馬師一起作戰,把毌丘儉鎮壓下去了。諸葛誕因功升遷徵東將軍,而同年司馬師去世,司馬昭接掌了大權。司馬昭的野心比司馬師顯露得更明顯,誅殺反對司馬家族的勢力更加不遺餘力。諸葛誕看到朝中好友一個個被殺,而且起兵的王凌和毌丘儉被誅三族,心裡越發不安,他也看不慣司馬昭的擅權,於是心裡有了其他想法,他開始收買人心,蓄養死士,以東吳有意進攻為由,要求增兵十萬。

司馬昭作為剛接掌權勢的人,有意瞭解各大實權大臣的動向,派出心腹賈充到了淮南見諸葛誕。賈充見了諸葛誕就說道:各位大臣都希望皇帝禪位,您怎麼看?諸葛誕說道:受曹魏的大恩,誓死保衛曹家的天下。賈充知道了諸葛誕的意思,回來後就跟司馬昭說可以讓諸葛誕回朝,奪去軍權。甘露二年,司馬昭徵召諸葛誕回朝擔任司空一職。諸葛誕聽到後害怕,知道回去後就是死,不如就反了司馬昭,於是起兵。


在殺了揚州刺史樂綝後,並了他的軍隊4,5萬人,再加上原來的10萬,總共兵力達到14,15萬。同時以兒子為人質到吳國去搬請援兵。諸葛誕做好了城裡糧食吃一年的準備,就堅守壽春城。司馬昭火速率領了26萬大軍,浩浩蕩蕩殺來。東吳第一批的援軍在司馬昭包圍網沒有形成時,進入了壽春城。第二期援軍到的時候,被司馬昭大軍殺回去了,於是就變成了攻城戰。

司馬昭把壽春圍住,諸葛誕大笑,春天到的時候,大雨會讓淮河水漲到壽春城下,到時候不用打仗就能勝了。可是那一年,從司馬昭大軍扎到那裡之後就一滴雨都沒下,最後是司馬昭大軍攻破城後當天就下暴雨了,當然這是後話。到了258年正月的時候,糧食就慢慢變得緊張了。諸葛誕於是想要打破包圍圈,但怎麼打都沒有打破包圍圈。軍心慢慢消失,這個時候底下大將投降的投降,戰死的戰死,留給諸葛誕最後的命運就是城池被攻破。

果然到了258年二月,壽春城被攻破,自己和親信逃跑,在逃跑的過程被士兵殺死,之後被夷滅三族不在話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諸葛誕那些忠心耿耿的親信們也都被抓了。抓住了這些人後,司馬昭讓人招降,結果就出現了前面說的那一幕,幾百人排成一列,招降的人是斬首一個問下一個要不要投降,結果幾百人被斬完了,硬是沒有一人投降,全都言道:“為諸葛公死,不恨”。


著名學者盧弼對此的評價是:公休力竭智窮,而麾下壯士數百人拱手為列,無一降者,田橫得士,何以加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