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百名战虏列排行刑,每斩一人招降下一个,最后无一人投降


三国的故事得益于《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巨大影响,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这段历史因为有不同的英雄人物斗智斗勇显得无比精彩。在众多三国历史故事情节中,就有很多悲壮的故事。三国前期的人物,因为个性人格魅力强些,我们对他们的故事就了解得多些。等下说的这段历史已经到了三国后期了,知道的人就没有那么多了,但是其悲壮程度也不亚于任何一段悲剧故事。

这个故事就是:几百人因为老大打了败仗之后被抓了起来,老大已经战死了。敌方要招降这几百俘虏,几百俘虏不答应。结果敌人让这些俘虏排成一列,开始斩杀这些俘虏,每斩一个,问下一个投降吗?结果几百人依次被砍光,竟无一人投降。那这位能让几百人情愿被砍头也不投降的老大是谁呢?这位老大名叫诸葛诞。

诸葛诞字公休,出生在琅邪的一个士族家庭,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和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就是这个家族的。诸葛诞开始出仕时,三国已经形成,他没有像两位兄长一样选择蜀吴,而是就近到魏国当官。开始时,诸葛诞在魏国都是做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官。司马懿在249年发动了“高平陵政变”,掌控了曹魏大权。因为司马懿和诸葛诞有着亲家关系,又因为诸葛诞的军事才能,251年司马懿让诸葛诞做了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


司马家族夺取魏国的朝政大权激发了很多魏国大臣的不满,251年曹魏大臣王凌准备起兵讨伐司马懿,结果遭到司马懿火速镇压。同年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掌了朝廷大权。正元元年,曹魏大臣夏侯玄等人看不惯司马师的跋扈,意图推翻他,结果事泄反被司马师杀。正元二年,驻守寿春的毌丘俭因为司马师大肆的杀了很多曹魏忠臣,感到非常不安,于是举兵讨伐司马师。

在这一战中,诸葛诞和司马师一起作战,把毌丘俭镇压下去了。诸葛诞因功升迁征东将军,而同年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接掌了大权。司马昭的野心比司马师显露得更明显,诛杀反对司马家族的势力更加不遗余力。诸葛诞看到朝中好友一个个被杀,而且起兵的王凌和毌丘俭被诛三族,心里越发不安,他也看不惯司马昭的擅权,于是心里有了其他想法,他开始收买人心,蓄养死士,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要求增兵十万。

司马昭作为刚接掌权势的人,有意了解各大实权大臣的动向,派出心腹贾充到了淮南见诸葛诞。贾充见了诸葛诞就说道:各位大臣都希望皇帝禅位,您怎么看?诸葛诞说道:受曹魏的大恩,誓死保卫曹家的天下。贾充知道了诸葛诞的意思,回来后就跟司马昭说可以让诸葛诞回朝,夺去军权。甘露二年,司马昭征召诸葛诞回朝担任司空一职。诸葛诞听到后害怕,知道回去后就是死,不如就反了司马昭,于是起兵。


在杀了扬州刺史乐綝后,并了他的军队4,5万人,再加上原来的10万,总共兵力达到14,15万。同时以儿子为人质到吴国去搬请援兵。诸葛诞做好了城里粮食吃一年的准备,就坚守寿春城。司马昭火速率领了26万大军,浩浩荡荡杀来。东吴第一批的援军在司马昭包围网没有形成时,进入了寿春城。第二期援军到的时候,被司马昭大军杀回去了,于是就变成了攻城战。

司马昭把寿春围住,诸葛诞大笑,春天到的时候,大雨会让淮河水涨到寿春城下,到时候不用打仗就能胜了。可是那一年,从司马昭大军扎到那里之后就一滴雨都没下,最后是司马昭大军攻破城后当天就下暴雨了,当然这是后话。到了258年正月的时候,粮食就慢慢变得紧张了。诸葛诞于是想要打破包围圈,但怎么打都没有打破包围圈。军心慢慢消失,这个时候底下大将投降的投降,战死的战死,留给诸葛诞最后的命运就是城池被攻破。

果然到了258年二月,寿春城被攻破,自己和亲信逃跑,在逃跑的过程被士兵杀死,之后被夷灭三族不在话下。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诸葛诞那些忠心耿耿的亲信们也都被抓了。抓住了这些人后,司马昭让人招降,结果就出现了前面说的那一幕,几百人排成一列,招降的人是斩首一个问下一个要不要投降,结果几百人被斩完了,硬是没有一人投降,全都言道:“为诸葛公死,不恨”。


著名学者卢弼对此的评价是:公休力竭智穷,而麾下壮士数百人拱手为列,无一降者,田横得士,何以加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