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古代人如何對付偷盜

古代人如何對付偷盜

外出逛街、旅遊是現代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遭竊似乎也是現代人生活的一 部分。可誰知小偷猖獗竟然古今一致。戰國初期著名法學家李悝在其《法經》 上稱“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當時的“治盜”竟然是國家大事,可見當時 盜賊之猖獗。不管是小偷還是大盜,既然存在,就要消滅。那麼,在古代如何 抓小偷呢?

古代人如何對付偷盜

據說早在周代,街上的管理人員就會持鞭上崗。這種行為針對的不僅僅是 佔道經營的流動攤販,也是為了對付流氓、竊賊二類人。據《周禮‘地官》記 載,當時的“公務員編制”中設有“司稽”釀職,分工是“掌巡市。而察其犯 禁者,與其不物者而搏之。掌執市之盜賊以徇,且刑之。”大概意思說的是, 司稽負責在街上進行治安巡邏,檢査是否有違法犯罪的行為不端之人,如果覺 得對方可疑,可以隨時將其逮捕。此外,司稽的另外一項重要職責則是負責抓 竊賊,並對他們進行懲罰。

古代人如何對付偷盜

另外,出於對街市買賣交易安全的考慮,“政府” 一般把市場規劃在城 中,並建起髙高的圍牆,在四周設門,由“城管”拿著執法刑具進行把守。還 有專人敲彿子,髙喊類似“防火防盜”的警語,小偷、搶劫犯等不法分子一旦 露面,就很容易成為甕中之鱉。《周易,繫辭下》中所謂的“重門擊柝,以待 暴客”、指的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到了漢代,經濟發展帶動買賣交易,街上買賣繁榮,小偷自然也隨之增多。當時的長安可以說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繁榮無比,於是小偷也聚集 到了這裡。這使得長安的偷盜現'象嚴重,令市民和商人叫苦不迭。為此,當時 的朝廷制定了《盜律》對偷盜行為進行懲戒,還創造性地增設了 “賊捕掾”這 一職務。賊捕掾是什麼?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片兒警!

古代人如何對付偷盜

看來,杜絕偷盜行為還真是任重而道遠啊!

微搜索

周代並非太平天下,江湖傳說中小偷的祖師爺盜蹠,就是這一時期出現的 人物。盜蹠(音同直)原名展雄,又名柳下蹠、柳展雄,相傳是當時賢臣柳下 惠的弟弟,為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據說與孔子的關係很好,是戰國、春秋之際奴隸起義領袖。有學者認為“盜蹠” 一名為歷代統治者對他的罵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