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詩經桃夭》禪解

《詩經桃夭》禪解​​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解釋】

“桃之夭夭”,:“桃夭”的“夭”,生機勃勃的意思。道家講下元,身體共分三元(三宮),三宮有六院,上、中、下三宮對應上、中、下三田,一共三宮。上宮也叫朝廷,廷在上元,也叫上宅,心叫中宅,下丹田就是命門、洩精之處,叫下宅,叫南宅與北宅,這是上中下三元。

這講的是九陽之功,佛家說:“男女回九有桃康”,“桃康”,康莊大道,田野中間下丹田叫莊、村莊,民間有削桃木劍辟邪的說法。道家叫道父道母,佛家叫佛父佛母,道家《黃庭經》內經,指脾,先講下丹田的地方,田野、在肚子,大地。頭主天,腹部主地,父主天,母主地。“男女回九有桃康”,回九,九陽到頂到頭部了,所以和尚們頭上有九個戒疤,回九就是一,這就是河圖洛書說“載九履一”,頭上載九,下邊是一,頭大尾小,這叫回九,回到桃園、康莊,這叫桃康。

《詩經桃夭》禪解


九陽到頂到頭部了,所以和尚們頭上有九個戒疤,回九就是一,這就是河圖洛書說“載九履一”,頭上載九,下邊是一,頭大尾小,這叫回九,回到桃園、康莊,這叫桃康。“男女回九有桃康,道父道母對相望”,相對而望,“師父師母丹玄鄉”,xuan是玄關的玄,xiang是鄉下的鄉,dan是靈丹妙藥的丹,可用神思動虛空。神思,把思想凝聚在一起,凝視下丹田。佛家叫“正法眼藏”,“思”,凝思。上邊是丹田的“田”,心在丹田之下。所以中醫講:上病下治,上邊有病就要在下邊治,政府高高在上在頭部,它的經濟來源都來自民間老百姓。

我們修行也是這樣,要大腦的智慧發光,就要在下丹田用功,不能讓它流失;想要朝廷有力量,有政權,就要把老百姓搞好,讓其富裕起來,這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叫聖道,聖人就是這樣修行的,也叫王道,作為一個王就是這樣修行的。

“桃康”是下丹田,神民,主陰陽之事,也叫“司命桃康”。“司命”,平常說司機,我們叫開車的,司命就是開命,駕駛自己的命運從這開始,一個人的命運好壞,身體健不健康,關鍵在洩精之處,“田野”,這個地方生兒育女,叫子民、黎民、庶民百姓。

作為一個王者這樣修行就是王,稱王稱聖的人;作為一個君子,這樣輔佐老百姓,讓他們把家搞好,就是一個合格的君王,這是明理、理明,叫性命雙修,大乘的心法。拯救百姓叫道之理,也叫道理。佛理我們不叫“fo”,念“fu”,念父,父親的父,叫父理,把孩子弄好了你就沒有問題,孩子不好你就不叫父不叫佛不叫君主,叫“孤寡之人”、“寡人”。

因此,道家養生術主張“性情交合”,純思於下丹田,陰陽和合,必成三丹田之法,這叫三元丹法的下元丹法,也叫人元丹法、天元丹法。

把妄心念去除後,頭部的天性自然合於下丹田的民心民意。你有人心,你就是宰相、奸官,去掉貪嗔痴欲愛私慾,天地就會和合,君民就會和合,上下都會合起來,這是修道的心法,三元就是三宮,三宮分六院。

子宮中有九神,叫桑,上中下三元君,也叫元君,上元叫太乙公子,中元叫白元元音,下元叫司命桃康,各有宅室。“桃夭”,北宅,也叫下宅、命宅,我們的命門主人之精胎,能回通、貫通三田,上中下三田貫穿,成就九神之氣。“夭”,生機茂盛的意思。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灼灼其華,光灼灼燦爛華麗的意思。之子于歸,宜其室家。“之子”,在修行中精子卵子精華迴歸了。宜其室家,“宜”,有益,適合。“室家”,下丹田的宅室。如果進入禪境,會發現子陽之氣的迴歸,你不要讓它流失流瀉。九華,內在的家園,這個地方就是桃源,你會看到草長春生桃花遍地,還有太乙真人,桃木劍可以辟邪,這是桃木辟邪的意思。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有蕡其實。

蕡“fēn”,果實,碩大的意思,“有蕡”,生命之根光華灼灼茂盛,碩果累累的樣子。有蕡其實,碩果累累、碩大。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子陽的迴歸。進入內禪你會發現很多的小孩生出來,每個修行人都有很多的小孩,夢見自己生孩子,有觀音送子或看見彌勒佛身上有十八子,十八子就是“李”,老子不也姓李嘛?這就是桃李滿天下的意思,叫“之子于歸”。真正進入境界就不是子陽迴歸了,也不是覺著自己的陽氣回來了。這樣還是外表還沒登堂入室,還沒進家門,差得遠!這叫內觀世界,有世界才成王成聖,沒有世界充其量是個煉氣士,跟練肌肉差不多,死了之後氣也散了,肌肉也沒了,不知道被誰火化了。所以不要執著那些東西,你需要的是智慧,通天徹地的大智慧,這個要分開,是不一樣的。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蓁蓁”,樹葉茂盛的意思。大意是:生命之根(命門),光華灼灼而茂盛,枝葉繁茂盛壯。精華之子,子子孫孫的迴歸,完美了內在的家園,這都是聖子、靈子。

從一開始的“關關之雎”,覺悟有情,到“卷卷採耳”,採青降服情,再進入“葛覃”,把樹木、草木之情砍伐了,收割了製成衣服,搓成繩子叫麻衣、搓麻,麻衣道人。所以古人有“麻衣相法”,相面的人絕對知道相由心生,不然不能叫麻衣道人,那可不是看幾本書,就班門弄斧給人相面這麼簡單。

作為“麻衣相士”,要具備中醫的水平:望、聞、問、切,知道相由心生。

有相無心,相隨心滅;有心無無相,相隨心生。

所以一切都是心生的,從覺有情開始,採回來製成麻衣,你就是一道人了,這個時候你的相已經變了,平常的相是為了混碗飯吃,那些相士已經算不准你的相了,因為他們不是從心性上修起的,沒有這段心經,只是一個外相表象,這叫“外相士”。

《桃夭》是接著《螽斯》來的,現在已經建立了家室,圓滿了身體,怎麼能做到這樣?第一,先斷淫慾,這是佛經講得,對阿難說不斷淫慾始終不成就,他已經斷了;另外,進入內禪觀,如來境地,見到眾生的生存。能見到這些首先要沒有七情六慾、私心雜念,要是一個合格的人,才有資格參與這本詩經。因此,在這裡告訴那些大德、學佛的大菩薩,不要先入為主,崇洋媚外,看了印度的東西以為了不得了,我們的國學文化就不行了,這個《詩經》是儒家的開山學派學說,它已經把佛、道的東西都貫穿包含了,這僅僅是開頭的幾篇而已,我相信你已經達不到了,差得遠了!

你不是開悟了嗎?就給你這几几首詩,你連個文字般若都不通,連它什麼意思都不懂,這不是無明嗎?不是說學佛厲害嗎?怎麼連這個都不懂?你瞧不起儒家你就不懂,這裡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儒家不比佛家差吧?它既講放下了還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了,什麼是平天下啊?——心平了天下也就平了。不是平了然後把別人都降服了,別人都聽你了,而是你的心平淨了看別人都很好了,再也沒有人我高低之分了。因此,“心平天下平”,你說淨土宗是最殊勝的,心淨則佛土淨。能淨得了嗎?如果看儒家不如你,道家不如你,你已經不乾淨了,已經很垃圾了。

“心淨則國土淨”也不是說心淨了,天下人就乾淨了都被你滅了,只是說你的心乾淨了,看大家也看不出毛病了,大家都好,看任何一個地方:家庭、單位、國家,都是很完美的,這叫完美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