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周金濤:人生的機會只有三次 資產價格正在全面回落

“幸福的家庭都很相似,不幸家庭各有其不幸”這是列夫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這句話套用在個人身上,依然適用。筆者最近和不同的行業人聊天發現,大家普遍反映目前各行業存在的問題越來越明顯,且無更好的解決辦法。更有人直言:目前好像除了上漲的房價(已經買房子的人)能支撐個人對未來的信心之外,個人生活質量已經開始逐年下降了。

面對上述問題,筆者第一反應就是週期天王周金濤的預言,雖然這位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五屆新財富策略研究最佳分析師已於2016辭世。但是現在在反過來看他的語言,總覺得經濟發展的軌跡都包含其中,雖然不能涵蓋全部,也不完全準確,但是此情此景再次拜讀,總覺得有一些收穫。

周金濤:人生的機會只有三次 資產價格正在全面回落

以下是周金濤的二十個預言:

1. 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

2. 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康德拉季耶夫週期一個循環是60年,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

3. 人的一生中所能獲得的機會,理論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至少是個中產階級。

4. 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現在這次經歷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是從衰退向簫條的轉換點,未來十年註定在簫條中度過。

5. 2015年是全球經濟及資產價格的重要拐點,意味著未來四到五年的總體的資產收益率不僅不賺錢,甚至可能要虧損。2016年到2017年是一次滯脹,流動性差的資產可能就沒人要了。未來在2017年到2019年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

6. 2017年中期、三季度之後,將看到中國和美國的資產價格全線回落,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像的低。

7. 我奉勸大家,如果想發債最好發五年的,2018年之後就能夠感到我說的話的意義。

8. 一直到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簫條階段。

9. 40歲以上的人,人生第一次機會在2008年,如果那時候買股票、房子,你的人生是很成功的。2008年之前的,上一次人生機會1999年,40歲的人抓住那次機會的人不多,所以2008年是第一次機會。

10. 第二次機會在2019年,最後一次在2030年附近,能夠抓住一次你就能夠成為中產階級。

11. 1985年之後出生、現在30歲以下的人,第一次人生機會只能在2019年出現。所以現在25歲到30歲的人,未來的5年,只能好好工作。因為買房什麼都不行,這個就是由人生的財富命運所決定的。

12. 大宗商品牛市是幾十年出現一次, 2011年至少到2030年,商品的走勢都是熊市,不可能在商品方面取得大的收益的。

13. 房地產週期20年輪迴一次,中國本輪房地產週期1999年開啟, 2017年上半年附近,中國的這次反彈會結束。2019年房價會是一個低點。

14. 2010年之後美國出現房子的牛市,2017年是第一波的高點,如果到美國買房,也可以再等等。

15. 未來五年是資產的下降期,大家儘量持有流動性好的資產,而不要持有流動性不好的資產。高位的房子就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一級市場的股權也是流動性不好的資產。

16. 四季度到2017年上半年,有可能是中國資產最差的時間。2016年四季度中國的第三庫存週期可能漸漸接近週期高點,從2017年初開始,中國的庫存週期開始回落。而此時,美國的庫存週期仍處於上升階段,這樣的組合對中國的資產是不利的。

由於一線城市房地產庫存的下降,而開工跟不上,不能排除房價再次拉昇的可能性。如果匯率先跌,房價可能就會受到抑制。如果房價先漲,房價和匯率的關係就有點複雜,應該是房價先漲後跌,隨後觸發一定的系統風險。

17. 對2017年全年而言,目前我仍然沒有找到類似於2016年商品這樣的機會。全球2009以來的中週期,2017年結束是大概率事件。

18. 2017年到2019年是中美房地產週期共振下行期。這個問題當然不一定在2017年表現的非常嚴重,但有可能能夠出現趨勢性特徵。

19. 2017年至2019年商品將二次探底。2017年之後,商品將再次下探,其二次探底的價格當在2015年的低點附近。

20. 2017年很難做出絕對收益,A股依然沒有機會,主要還是等待風險釋放後的超跌反彈。而相對收益方面,黃金一定是首要選擇,黃金的配置時點大致判斷在2017年二季度。

周金濤的康波經濟週期理論(當時他的演講原文):

大家知道我實際上是主要研究經濟週期理論的,這個理論大部分人不是特別熟悉,實際上經濟週期理論主體雖然說叫經濟週期理論,實際上它是一套社會發展理論。在這個經濟的運動過程多種不完全是經濟問題,它包括了社會制度、政治方面的問題,同時也包括在座各位在經濟週期的運動中應該如何進行人生的規劃。今天的PPT實際上是我去年12月份在我們公司年會上講的一個PPT,當然我會加很多我新的理解,大的方向沒有什麼變化。

去年12月份公司年會上做的幾個判斷,現在來看都已經得到驗證。我本來是一個半退休的人,每天看書、寫報告,最近被邀請到處講我的這套東西。去年12月份做的時候的判斷,最核心的判斷就是中國經濟2016年的1季度觸底反彈,觸底之前大宗商品將出現一波終極反彈,這些大家已經看到了。所以大家各個機構都很想了解,我的這些判斷的一些方法。今天分為上下兩個半戳,上半戳改一下經濟週期理論,大家平時工作中也許有接觸,大家實際上接觸的不是特別的深入。重要經濟軸週期理論開創者是兩個,第一個康波週期,實際上它是全球經濟運動的決定力量,也是在座各位人生財富規劃的根本理論。

為什麼這麼說?我有一句名言叫“人生髮財靠康波”,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財富積累一定不要以為是你多有本事,財富積累完全來源於經濟週期運動的時間給你的機會。那麼最簡單的例子是什麼?比如過去的十年,中國暴富的典型是煤老闆,肯定大家在心裡認為煤老闆肯定是不如我有本事。為什麼他成為煤老闆,原因就是在於天時給的機會。按照康德拉季耶夫理論來看這是大宗商品的牛市,就給煤老闆人生髮財的機會。但是在座各位可不可以成為煤老闆?應該今生不會看到,這是它的理論描述的。你一個人的一生中,你所能夠獲得的機會,理論上來講只有三次,如果每一個機會都沒抓到,你肯定一生的財富就沒有了。如果抓住其中一個機會,你就能夠至少是個中產階級。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們人生的財富軌跡是有跡可循的。人生的財富軌跡就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

在世界經濟週期運動中最長的週期是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一個循環是60年一次,所以就是大家知道60年就是一個人的自然壽命是60年,中國講60甲子,循環一次就是一個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它分為回升、繁榮、衰退、簫條。現在這次經歷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在座各位經歷的是從衰退向簫條的轉換點,在座各位未來十年,註定在簫條中渡過,這是康德拉季耶夫不可改變的規律。不用多,2017年中期,大家就可以知道我的判斷對與不對。因為我曾經在2007年的時候判斷2008年將發生康德拉季耶夫週期衰退一次衝擊,就是大家看到的次貸危機。2014年10月份,我發表報告認為2015年二季度發生二次衝擊,二季度之後股市暴跌,人民幣貶值,這些都是有規律可尋的,資產價格的運動絕不屬於規律,這個都是大家可以看到的。

2017年中期,三季度之後,我們將看到中國和美國的資產價格全線回落,2019年出現最終低點。那個低點可能遠比大家想像的低。這就是現在可以告訴大家的康波理論。一個康波的運動是技術創新推動的,本次康波1982年開始回升,大家知道75年到82年是上一次康波的簫條階段。如果瞭解世界經濟史應該知道,全球滯脹,美國英國做供給側改革。所以就是,我看大家很興高采烈的談判供給側改革的問題,供給側改革是全球進入簫條的標誌,似乎沒有必要興高采烈的,這個實際上就是真的談到供給側改革,一定要進入簫條的。那麼繁華是91年到94年,是美國的信息技術泡沫,就是康波繁榮的標誌,大家當美國的泡沫破滅之後,後面經濟又增長了七八年,所以08年之前是世界經濟的本次康波的黃金階段,從2004年到2015年,這個應該是本次康波的衰退期,衰退期能看到的就是雖然經濟增長不怎麼樣,但是我們還能夠從資產價格中獲得很大的意義,這個大家能夠感受到。比如我們的股市、債市,這些年以來,09年以來都是,大的角度來看都是上升趨勢,都是有利可圖的,這是康波中的衰退階段。

到了2015年的時候,去年我有一個判斷,2015年是全球經濟及資產價格的重要拐點,過去6年,下半場會講一下,過去6年投資看一個指標就是央行,美國中國央行不斷放水你就有錢抓,這是過去6年投資的唯一標的,就是寬鬆。大家今年放水不管用了,這就是資產價格的轉換點。我看去年大家討論資產方,資產方就是我錢多,但是沒有收益率,這是很危險的信號,這是一個轉折點,轉折點意味著未來四到五年的總體的資產收益率不僅不賺錢,甚至可能要虧損。我在去年底給各個機構的建議是要做好大幅降低資產收益率的心理預期的準備,同時要做好應對未來在2017年到2019年可能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準備。所以就是我覺得今天的會議是很好的,為什麼呢?因為我覺得如果現在大家通過發債能圈應該多圈點,到2019年你應該能感受到參加今天這次會議的意義。我奉勸大家,比如說如果想發債最好發五年的,18年之後就能夠感到我說的話的意義。

2015年之後應該進入全球的康波的簫條階段,在康波的簫條來臨之前,會發生哪個現象?這個現象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了,我們覺得手中有很多流動性,大家這個流動性過去6年還通過炒股票賺到錢,大家2015年開始不賺錢,怎麼辦?我需要為我手中的錢保值,所以大家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買進一線城市核心區域的房地產。第二個辦法搞點新興產業,很多人投了很多新三板,從我的本心出發的角度,這兩個辦法都是消滅中產階級財富的方法。我自己投資的紀律是2014年之後第一不買房,現在是中國房地產週期反彈階段,就是隻有一小戳漲,所以大家看到的一定是熊市中的反彈。怎麼辦?賣,不應該買,炒股票的人全都理解的一個最簡單的道理。所以現在應該是房地產的兌現階段。第二個大家追逐的新興產業,因為我是研究長波理論的,我看的很清楚,實際上所謂的互聯網+,實際上就是本次康波的技術創新,信息技術的最後成熟階段。就是說大家知道信息技術爆發期在80年代,90年代在美國主導國的展開期。當技術從主導國傳導到中國,中國是本輪康波中的追趕人,傳導到中國擴散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那麼你們想這個技術還有什麼前途可言?一個技術當它在追趕國的滲透到達了無孔不入的時候,一定到達了它生命週期的最後階段,這個技術後面就是一個成熟並衰落的趨勢。所以我在前期,去年我跟朋友說2016年和2017年是新三板的兌現階段,能不能兌現要看你的命運了,這個東西不是我能夠左右的。大家我認為一定要兌現。當大家看到這兩個現象的時候,意味著康波要進入簫條期,就是你突然會發現在經歷一次滯脹之後,16年到17年是一次滯脹,一次滯脹發現你手中持有的流動性差的資產可能就沒人要了。在這個階段之後,將進入貨幣消滅機制,就是這些資產的價格將下跌,這個就是康波理論告訴我們的每一次的康波的簫條都是一次滯脹展開,滯脹之後就是消滅通脹的階段。所以未來可能大家突然會覺得我手中的流動性資產不夠或者沒有。這也是讓大家趕緊發債的原因,你可以有現金流用,甚至以現在低的價格買進資產。到2025年,都是第五次康波簫條階段。 (以上均整理自周金濤的發言,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