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果以後獨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房子還會值錢嗎?

盜德高點


這個觀點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是在現實中有一定的存在。

首先,有相當一部分的獨生子女,將來會面臨父輩的房產。

這個既有父母的房產,也有祖父母的房產,還有外祖父母的房產。儘管這些房產有可能在農村,或者是在小城市,總歸是可以變現的。

而且對於有的父母及其長輩來說,他的房產就是在大城市。

其次,關於這種有多套房的家庭,也只會是中產階層以上的家庭。

對於廣大的農村孩子來說,依然面臨著買不起房的困境。不過對於中產階層以上的家庭,可能不僅僅是自己會有房子,甚至會早早的給孩子規劃房子。

所以我們看到今天的有些年輕人,剛剛參加工作,就有房有車,顯然這都是父輩留下來的。一般靠自己的奮鬥,恐怕是難以實現的。

最後,我以為房子的問題終究會得到解決,不可能這樣無限制的漲下去。

一方面,購房的剛性需求肯定會呈下降趨勢,這是人口下降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現在的房子的確在趨向飽和,加上今後的年輕人,必然會有父母房產的問題。還有,房地產稅開徵只是時間的問題,並且還會加快,這樣一定會對炒房投機有所遏制。

而且從社會進步的倫理來看,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安居樂業,社會是會出現問題的。


碧翰烽


99隨便語:幾十年的歷史規律證明了,房子是普通人財富保值的有效途徑,所謂獨生子女影響房價,房子如大蔥的預測,根本脫離實際。

回顧我國計劃生育政策。

(1)1978年,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寫入憲法,提倡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好”。在此之前,提倡的口號是“一個太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

(2)1980年9月,國家發出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公開信。隨後,國務院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

(3)2015年10月,18屆五次全會公報,提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4)2016年1月,《人口和計劃生育法》修訂,"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

第一,我國到底有多少獨生子女。

獨生子女政策施行30多年,但關於這項政策的推行,當時也是逐步實施的,各地根據不同情況,獎勵和懲罰並舉,效果差距很大。

關於在這30多年裡,我國到底出現了多少獨生子女,一直沒有太權威的數據。

已有的數據是這樣的:

2000年人口普查,全國獨生子女領證人數5578萬,當時領取獨生子女證,每年可領保育費,再加上獨生子女大部分出現在城市,其中的漏報可能性低,這一數據應當是可信的。

2007年,國家計生委公佈稱,全國獨生子女累計超9000萬,這一數據的可信度,稍差。

2013年社科院專家運用數據和計算機仿真技術,估算,2010年全國獨生子女人數在1.5億左右,而在2015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76億。

正是由於這一龐大的數據,產生了某種“恐慌”。

全國的獨生子女都已經直逼2億了,那麼不久的將來,我國人口都是獨生子女了,4個老人有兩個孩子,兩個孩子又只有一個孩子,如此下去怎麼了得?

經過一代少一半人口!

未來中國剩不下幾個人了!

第二,我們生活中能感覺到的獨生子女人數。

在筆者看來,“恐慌”真是多餘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以前的30年裡,真正嚴格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都是哪些人?

機關,企事業單位,部隊。

以上幾類人口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最嚴格,筆者當年在部隊,當時對於軍官,士官的家屬,每年需要調查,甚至走訪,還需要地方出具書面證明,等等,當作一件最大的大事來辦,在那種高壓下,要想違規生第二胎,幾乎沒可能。

然而,除此之外的農民,個體戶,私企老闆家庭,就不一樣了。

尤其在90年代開始,農民工大批出現,在這些群體當中,嚴格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家庭,不能說沒有,但比例肯定很低。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看身邊的親戚朋友,到底有多少人家,真的只生了一個?

哪怕在那些傳說中“抓的很嚴”的省份,也是有辦法逃避的!

第三,關於獨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

完成以上推測,需要滿足的假定條件:

(1)必須小倆口的雙方父母家庭,都是嚴格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

(2)雙方父母的經濟條件都屬於當地中等水準以上。

(3)雙方父母在子女結婚後,很快失去獨自生活能力,或者去世,將自己的房子空出來,供子女來繼承。

尤其是其中第(3)點條件。

比如說父母30歲生孩子,兒子30歲結婚,這樣的情況放在社會上,已經屬於”晚婚晚育“了,但即便如此,當兒子結婚時,父母才60歲,這樣的父母難道自己不需要住房子嗎?

假定父母80歲去世,就是說,兒子獲得父母的住房遺產是50歲。

50歲的人,自己的孩子又長大了,很快需要住房結婚了!

所以我們看,所謂的“獨生子女每家都有三套房”是經不起推敲的,這種情況肯定有,但不具有普遍性,哪怕在城市裡,比例也很低。

第四,從全國來看,住房依舊是不夠住的。

前文說了,全國真正嚴格遵守計劃生育政策,導致一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實際上並不佔多數,相反,另外大部分家庭,不止一個孩子。

當這些孩子長大以後,他們要結婚,能不需要房子嗎?

以目前情況看,沒有房子的年輕人,你很難結婚!

還有另一個更嚴重的情況。

在多子女家庭中,農村人口占了絕大多數,這部分人口正在逐漸“由農村走向城市”,對於這部分人口來說,城市裡的房子,等於剛需,但他們的購房能力,反而是最低的。

這就導致了,很多具有在城市購房願望的年輕人,實際上還沒有房子!

你說如今的房子,已經多的沒人住了嗎?

這種情況,除了個別很特殊的城市,房子太多,人口太少,在全國絕大多數城市裡,並不存在。

所以我們看到,全國各地的房子依舊在建設,一些大城市裡,出現了“內部關係搶房”,連夜排隊買房,上百人搶一套房源,等等現象。

這一切都證明,房子依舊是不夠住的。

那麼,等現在的年輕一代有了下一代,房子會多出來嗎?

也不會!

以目前的高房價水準,大部分年輕人買了一套房之後,已經耗幹了家庭儲蓄,還得搭上多少年的貸款,他們已經沒有能力再買第二套房。

如此一來,等他們的孩子長大結婚,依舊要為結婚的房子頭疼。

結束語:所謂的“獨生子女都有三套房”,這個結論靠不住。更大的可能是,現在的年輕一代為了一套婚房頭疼,而到了他們的下一代,依舊會為那一套婚房,在頭疼。


99隨便


以後獨生子女每家都有3套房,房子的價值的確會不斷降低!

近些年的房價持續攀升,與中國人口在老齡化前具有最多的年輕人有密切關係、再加上房地產市場化、以及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為了利用投資拉動經濟而超發大量貨幣等多種因素都有密切關係。

而隨著獨生子女一代長大成人,他們明顯可以繼承3套房,這樣房子的稀缺性就大幅度減弱,同時年輕人也更能向西方的同齡人一樣接受租房的理念,中國經濟速度也會放緩,超發貨幣也會不可持續。這些因素綜合影響下,房子的價值必然會下降,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參考美國等國家的房地產市場,類似紐約、洛杉磯、舊金山這樣的國際大都市,由於就業機會眾多、人口密集。因而其房地產市場價值一直處在高位,因此,北上廣深及其他區域中心城市,未來由於產業聚集,對人口的虹吸作用也會隨著高鐵等的普及而逐漸加劇,從而使其房地產價格持續處於高位。但是,由於房產數量存量巨大,因此其房租價格會按照市場規律變動。因而就會出現滿足各個群體的不同的居住區域和居住方式。從而使房地產的價值不至於變到極其離譜!


地震博士


任志強最近接受經濟參考報採訪,駁斥了一個觀點。

前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有個數據:按戶籍計算,中國城鎮戶均住房是1.1套左右,用來住,足夠了。

但任志強提出了質疑,他認為按戶籍計算住房夠不夠用有很大漏洞。

中國有很多成年子女,甚至是已婚的,都沒有分戶,但他們都需要獨立住房。有的戶主名下登記了多套房,看上去是富餘了,但考慮到獨居戶,房子還是不夠用。

獨居戶分為獨居老人和獨居年輕人。

中國實際獨居戶目前約有7500萬戶,這些都隱藏在3億多城鎮戶口之中,而且獨居戶還在以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不斷增加。很快會突破2億戶。

這麼獨居戶都要房子,城鎮住房總量還是不夠。

其實就是家庭小型化導致住房需求的增加。

加上小房子換大房子,老舊房子換新房子,便宜房子換貴房子。這些都會帶來源源不斷的住房需求。

中國城鎮老舊房子比例高的嚇人,北京尤其明顯。這些房子再過些年就都要翻修,動遷,住房需求還是很旺盛。

再考慮到人口遷移因素。有房子但不在居住地,也是白搭。


樓市微觀察




獨生子女每家都有三套房?這是怎麼統計出來的?家庭財產不是簡單的加法,按照題主的邏輯,爸媽一套,爺爺奶奶有一套,姥姥姥爺還有一套,這樣就給孩子留了三套,這個邏輯本身就是錯的。首先,現階段這一家人得都在一二線城市,他們擁有的房產才值錢,而大多數情況是老一輩生活在二三線或者更偏遠的地區,他們即使在老家擁有一個院子,按市場價值來說,也值不了幾個錢。



而努力大半輩子留在一二線城市的父母, 做了一輩子房奴所買的房子,也許只是五六環之外的一個小套間,在現在政策收緊的情況下,升值空間有限,就算以後留給孩子,如果遺產稅政策實施,財產也會縮水一大半。



這樣算下來,最終孩子能夠繼承的財產,也是相當有限的。想要直接繼承三套一線城市的房產,坐享億萬財富,一出生就走上人生巔峰,迎娶白富美?想得美啊,先滿足一大堆的前提條件再說吧。


饕餮小娘子


該值錢的房子未來一定會值錢,這些房子應當就是一線城市或者區域較好的地區的房子。

現在很多人或者家庭都有三四套房,但是隻住一套,就是在最繁華最便利的地區。

比如我的同事,老家有房子、縣城有房子,但是在青島工作,只能住青島的房子。可是,老家的房子和縣城的房子,那是“根”和成長的記憶,不願意賣掉。把房子放在那裡,也沒有人收錢,我想這是很多人擁有三四套房的原因。

雖然,大家一直盛傳房地產稅即將實施,但是房地產稅十分坎坷,今年才納入國家的立法規劃。

納入規劃到實施,要經過多麼坎坷的歷程呢,給大家看一下:“納入規劃→調研→人大法工委擬定草案→審查→複查→修正草案→公佈草案→全民徵求意見→常委會初審→二審→三審表決→各地落實徵收細則”


一旦國家推行房地產稅之後,大家肯定不能放棄現在居住的房子。那麼推向市場的只能是破舊的老房子、偏遠地區的房子。馬太效應,贏家通吃。

這樣偏遠地區的房子會越來越不值錢。而大家賣房拿走錢之後,會在一線城市繼續買房子。這樣一線城市和繁華地區房價,自然會更貴。

當什麼情況下房子會不值錢呢?各種教育、衛生、安全等公共服務條件,相差不大的時候,人們不再去一線城市湊熱鬧,都向往鄉村生活了,房價才會不降。但是國家的能力不可能做到處處均衡發展,只能優先集中發展大城市。所以,大家看看日本的東京就知道了。周邊郊區的房子是白菜價,但是市中心的房子仍然4到5萬元。

好吧,4到5萬元,仍然對於中國帝都魔都很便宜。如果在這房子價格基礎上,請大家每年交5%的稅呢?每個平米每年2000元,125平米的話,一年25萬元。如果是我現在的收入情況,只能立即把房子賣掉,去其它地方居住了,負擔不起。

因此,可以看到房產稅徵收後4到5萬元,仍然是相當貴的。

所以,房價貴不貴?跟大家擁有多少房子沒關係,關鍵是看你的持有成本。


暖心人社


從1998年房改開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轟轟烈烈的20年,根據年齡推算,理論上大多數60、70後,以及80後前幾年的人都擁有了自己一套或多套房產。而這一代人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理論上他們的子女未來不缺房。

各位一定要注意我上面說的關鍵詞:理論上不缺房!那實際上呢?

1、房子難道不會老化嗎?就如同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會住三四十年前父母的老房子嗎?


2、未來的住房產品難道就一定是現在的高層、小高層嗎?


3、國家放開生育,獨生子女未來最起碼有兩個孩子吧,有的可能還有三胎!


可以預見,隨著未來住房產品的變化,可能從現在的高層、小高層演化為洋房、別墅類,而老房子因為時間久遠,如果死拿著不出手或不置換,即便有三套可能也買不起未來的一套房。

很簡單的道理,舉個例子大家很容易明白:1985年左右的房子,現在已經33年的歷史了,即便有三套1985年的房子,能頂的上現在一套房的價值嗎?答案一目瞭然!

所以,天檀認為獨生子女有三套房不稀奇,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價值的三套房才是根本!

(諮詢加助理公號:LY_1898)




天檀


朋友,這個問題問得好,我身邊也有許多朋友時常與我討論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到時房價沒有現在這麼值錢、價格沒有這麼高是肯定的。

我持這個觀點不是憑空想像或無中心有,而是依然很多事實得出的這個結論的。一方面,目前中國人口處於一個由農村向中小城鎮、由中小城鎮向大中城市轉移的一個特殊歷史時期,在這個時期,正是因為人口流入大中城市的衝動性大,所以樓市價格才漲得快、漲得高,估計這一波行情還將持續20年左右,之後就會開始出現房子價格的下跌。

另一方面,20年之後的房子價格,主要是湧入城市的人口持續動力不足,呈減緩趨勢,同時50、60年代出生的人口有不少將離開這個美好的世界,中國人口總數在20至30年之後會呈負增長勢態,到那個時候,房子的需求量會進入一個下行通道。

再一方面,人民住房觀念和投資觀念也會改變,不一定刻意去追求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產權的住房,可以去租房住,固定房產也就開始會不那麼受歡迎;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增長,人們投資理財渠道不斷增多,房子將不再成為投資投機產品,其價格下跌也是在所難免的。

朋友,這只是我個人的觀點,可能不一定正確,但我覺得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供你參考。


開偉觀察


就算是以後獨生子女有一百套房,房子的建築成本還在那裡,一個建築物怎麼可能不值錢呢?人工、材料都不要成本的嗎?

而且,就算以後獨生子女人均三套房,房子的位置還是有差別的。環境更好、交通更便利、離工作的地方更近、社區服務更有優勢的地方,還是會比其他地方貴的。


可以預想房價會降下來,但妄想就不必了

為什麼總有人覺得房子早晚一天會非常便宜,像白菜那樣便宜?

我們就算把地價這個因素拋開,人工不是錢啊?材料不是錢啊?這些都是房屋的成本,就算開發商不盈利,保本賣房子,房子同樣是需要努力才能買得到的東西。

都知道美國買房便宜,只要不跟曼哈頓那種巨貴的地方較勁,人人都買得起房。可是按照美國的平均收入,普通人也有工作八年才能買得起房。

建築終究是有成本的,人人都有房的情況下,無非是一些炒作空間沒有了,但就算是房價迴歸非常理性,那也不是想買就能買的。

如果你無論如何努力都買不起北京三環的房子,北京房子降價到谷值,你還是買不起,因為你就不是能住三環的人。

所有城市都是這樣,房子降價了之後,好地方照樣會貴,如果自己的收入與那些好房子相差甚遠,未來同樣會遙不可及。

縱然是不吃不喝把房子買了又怎麼樣?能買得起,又生活的起嗎?

富人一定會提高區域內的所有標準,為的就是把異類趕出去。不用覺得奇怪,人類一直都是這樣。

如果市場真飽和了,房子就會變成一種低潤商品

還是那句話,低潤也不便宜。

按照現在的普遍收入情況來看,一個人奮鬥二十年怎麼也能買套房。

當房價迴歸理性的時候,同樣的房子可能只需要十年。

如果自己再努力一些的話,七八年買一套房也不是什麼夢想。

如果你想一年收入買套房,這也不是不能做到。不過跟房價就沒什麼關係了,只能靠自己努力成為高收入階層。

其實不理解房屋成本的大多都是年輕人。

我們現在很多年輕人還在用父母的錢,就算不從父母那裡拿錢,也住在父母那裡。這些人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建築成本。

按照現在材料費用和人工費用,一套100㎡的房子很簡單裝修,在保證一定質量的情況下,平均也需要5萬左右,算上傢俱、家電等等,想變成一個比較適合的居住場所,怎麼也得10萬上下。

試問,在材料和人工費用的基礎上,一套房子怎麼可能會很便宜?

要知道,就算裝修的費用,如果夫妻年薪總計15萬的話,可能也要存一年才夠。

可是,大家不妨想想自己,二線城市賺個七八千尚且不算困難,二線城市以下能穩定一個月賺七八千的有多少?或者說,夫妻能穩定一年賺15萬的有多少?

除非雙雙名校畢業,或者兩人都是三十多歲。

名校畢業的精英自然收入高,可是三十多歲就算賺到15萬,恐怕更多人還要考慮個孩子的問題吧?

也就是說,普通夫妻一年的收入根本賺不來裝修錢,那又憑什麼妄想一年的收入能買套房子呢?

難道工人不要吃飯了?工廠的生產工人也不要吃飯了?大家緊衣縮食為了讓你住上一套房子?


事實上,房價已經不單純受供給和需求影響了,這一點筆者在《2018年,該不該買房?》的問題下面詳細描述過。

當然,就算不能排除內在關係,可是我們有誰知道現在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有多少人已經買了房子?又有多少人急需一套房子?

現在的環境之中,大家只需要記住一點,能買得起就買,買不起就努力賺錢。

無論未來如何,終究還是會有人買不起房,這不是一個筆記本,也不是一盒煙,它可是一套房子,是鋼筋混凝土。就算天上掉下來這麼大一塊餡餅,沒本事的人也接不住。


小言詹詹


只有我和我老公是雙方爺爺奶奶及爸爸媽媽都沒房子的人嗎?連老家的爛瓦房都沒得了,被雨水淋的看不到牆了。我們生了一兒一女,現在懷著老三。我們才買了房子。三孩子還帶雙方父母,說實話買三套我也不閒多。可是實力有限,買了套兩百多平的套四,可是還是不夠住!羨慕那些可以繼承的人,我們只能靠自己掙。雙方父母真的是一分錢沒給過我們,好得我媽媽在孩子小的時候幫了我。希望我們一家人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幸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