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
人們常說,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家長或者老師們在孩子上學後往往更多地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然而,真正高素質孩子的培養是在0-3歲期間。
3年1000天的時間,無論家長或者外界是否給予他專門的訓練,孩子每天都在主動接受他所感受到的信息、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如果家長不注意,錯過了這個關鍵時期,孩子未來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感統訓練,孩子身體更協調
7-12個月,就要開始注意訓練寶寶的感統協調能力了。常說,這孩子心靈手巧,而本質的差別從7個左右就開始了。俗話說,7坐8爬,是指寶寶7個月和8個月的時候,肢體的差別,寶寶從出生到1歲之間,每個月的變化是非常大的,家長們常常僅注意五官能力的變化,因為還不會走,往往會忽略了孩子感統協調的訓練。
感統訓練又稱感覺統合訓練。感覺統合就是人利用自身的感觀,從外界獲得不同的信息(視、聽、嗅、味、觸等),大腦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並作出適應性反應的能力。感統失調就會影響大腦各功能區、感覺器官及身體的協調發揮,引發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問題。
訓練自我保護能力,孩子更安全
0-3歲是感統訓練的敏感期。目前各種人群欺凌現象都有,特別是3歲以內的小孩子,很容易受傷。感統協調能力強的孩子,抗摔打能力一般也強,小朋友之間的非惡意重傷是傷害不到什麼程度的,然而,如果感統能力不強,可能一個小小的推搡就能產生嚴重後果。
注重訓練過程與結果同行,成績更好
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如果家長弄不明白,會本末倒置,記得近日看到一則消息,孩子寫作業,一般老師會讓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檢查作業,而家長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就通過網絡用寫作業的軟件讓孩子完成作業。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時家長會迷失方向,寫作業成了孩子的壓力,為了減輕壓力用作業軟件有錯嗎?然而,學習和成長都是一個過程,沒有對與錯,只有做不做,此時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做錯了知道去改正,就是成長的結果,這個結果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地用一個分數來衡量。學校的老師可以通過分數來區分孩子的差異,然而,家長應當通過孩子學習的過程來衡量孩子成長中的本質。
學會減壓,孩子家長壓力更小
如果在孩子0-3歲以內更關注孩子成長過程中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一個結果來決定的,那就要用心將這個過程提前到孩子上學以前,讓
孩子去思考,能動手做事,生活是充實的,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樂趣的,等孩子上學後,就不會因學習成績而影響孩子在求學中的結果,就會大大減少孩子成長的壓力。多溝通,孩子人際關係好,語言表達能力更強
動手能力、肢體協調能力還會影響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多人認為孩子上學後的寫作能力靠大量閱讀,是的,閱讀是提高寫作水平的一個方面,但是,要想寫出有內容、富情感的文章,一定要有體驗,要感同身受,而這些日常行為,孩子越是愛動越有素材,只是如何將素材變為文字的過程。而0-3歲的孩子,1000還不認識字、不會拿筆寫,但是,孩子的大腦、眼睛耳朵是有的,0-3歲是語言敏感期,因此,語言訓練也是感統協調訓練的一個組成部分,溝通能力直接影響孩子未來的自信心,能表達內心感受的孩子,想要什麼先用語言說出來,”君子動口不動手“ ,這樣的孩子人際關係都比較好,而不會產生隨意動手打小朋友的惡性事件。
順應自然成長,人生更美好
老子第三章說到:“不尚賢, 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
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大意是說:不刻意追求某種刻意美化的東西,使民心不被迷亂,世間所有的事情都有其規律,孩子很小的時候,給他講道理是看不到作用的,可能還會更糟,而順應生命成長的自然規律,按照聖人“無為”的原則去做,讓孩子順應自然之道成長,那麼,我們的人生就會很美滿,天下很太平!
閱讀更多 蓉蓉育兒經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