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限購之下,太原如何應對?

天津的“海河英才”計劃剛剛發佈數天,前來落戶之人便已經踏破門檻。有數據顯示,最近一年多來,全國已經有60多個城市發佈了人才吸引政策,但隨之而來的過於寬鬆的落戶政策以及購房政策,卻在有意無意地撩撥著樓市調控敏感的神經。

各個城市對於人才的爭奪勢必會帶來一些問題,其中最為直觀的影響就是可能會對原本這些城市正在執行的限購政策予以突破。

通過對比目前絕大多數二三線城市所執行的限購政策不難發現,這些政策的執行標準多數是以戶籍為衡量標準。大多數城市的購房標準都是本地戶籍可購房兩套,外地戶籍可購買一套。

而個別二線城市執行的標準是本地戶籍可購房,外地戶籍需提供一定時間的社保證明方可購房。比如太原的限購政策,規定對擁有1套城六區住房的本市城鎮居民家庭、在城六區沒有住房且能夠提供在本市1年以上(或逐月連續繳滿6個月)的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市城鎮居民家庭,在本市城六區限購1套住房。

既然限購是以戶籍為門檻,寬鬆的落戶政策,使人才能夠迅速落戶,自然就有了購房資格,繞開兩年社保的規定,也就變相突破了樓市的政策限制。

太原在2月份的時候,出臺了一份《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實施意見》,對引進優秀畢業生做出規定。世界排名前2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學和“雙一流”高校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緊缺專業的本科生到太原工作,每月分別給予5000元、3000元、1500元生活補助,若購房還可分別獲20萬元、10萬元、5萬元購房補貼。

與其他城市相比,太原的政策只對於吸納高精尖人才,也沒有對戶口做出要求,不像武漢西安等二線城市出臺了憑畢業證可落戶、本科碩士等購房租房打八折,甚至“零門檻”落戶的政策。

太原的人才引進,與戶口無關,只吸納高精尖人才,數量稀少,不會影響限購。

參與“搶人”的二線城市人才引進,“零門檻”落戶,追求人口數量,變相放寬政策限制。

那麼不妨做一個假設,如果太原限購令落地實施,在已有人才引進政策的基礎上,會不會繼續出臺相關政策,變相繞開限購門檻?

我覺得大概率不會。

限購之下,太原如何應對?

一方面是因為太原本身限購政策相當寬鬆。

西安市的限購政策,規定在住房限購區域範圍內購買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須提供在本市(含西鹹新區)連續繳納2年以上(含2年)的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

武漢市限購政策:規定在住房限購區域範圍內購買商品住房或二手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須提供自購房之日起連續2年(含2年)在武漢市繳納社會保險或者個人所得稅證明。

與其他城市外地人買房門檻相比,太原連續繳滿6個月的社保門檻確實不高。

再加上雖然太原也有戶口限制,但落戶十分簡單。

說兩種簡單的辦法,一是工作單位有集體戶,只要單位出個接收信,開個落戶證明,拿上去派出所辦理就能把戶口掛到集體戶下。另一種,統招大專以上學生畢業,就能直接把戶口掛在太原的人才市場集體戶口上就行,有了集體戶,自然也就有了買房資格。

至於集體戶能不能算作本地戶口具備買房資格,還得結合具體城市具體來看,參照太原之前的限購政策,集體戶是具備買房資格的。

限購之下,太原如何應對?

另一方面是太原本地住房需求尚未消化完全

還是要說西安,2017年1月以來,西安已對人才引入政策進行5次升級,據初步統計,2017年西安市引進各類人才約20.9萬人。

今年1月截至目前,3個月內遷入西安的人口已經達到21萬,幾乎與去年全年數據持平。

2017年12月西安商品房銷售面積累計同比增20.8%,商品房銷售額累計同比增55.8%,2018年2月房地產銷量同比增長32%,房價漲幅達到全國第一。

持續的人口流入和人口結構的改善會對房地產市場起到一定的支撐作用。

就太原而言,現階段住房市場還是以滿足棚改所擠壓出來的本地住房需求為主。

2018年太原5個區共有51個棚戶區拆遷改造,涉及拆遷25242戶,共計面積158萬平米。

按照這個數據來算,平均每戶拆遷面積只有62平米,但對於高層建築來說,一套62平米住宅一定不能滿足每戶的家庭的日常使用,勢必就存在購房需求。

在本地住房需求尚未完全消化的階段,以本地居民為主力的購房人群,自然也不會受到限購政策的影響。

限購之下,太原如何應對?

綜上所述,叔覺得,即使太原限購令落地實施,也不太會出臺後續相關政策。與其承擔限購之後的風險,不如趁政策還未落地,抓緊時間早點買房,避免被政策所傷害。

限購之下,太原如何應對?

根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