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新疆稱東西為什麼論公斤?

好省折扣


在新疆人的概念裡,只有公斤,沒有斤。

新疆人不管是買菜、買肉、還是買水果,通通都是這樣的場景:老闆,蘋果來5斤!羊肉來3斤!關鍵是,我們都把“斤”默認成“公斤”!不熟悉新疆的朋友,去菜市場一定要記住哦!

新疆稱東西為什麼論公斤?

1.新疆人性格豪放,不拘小節。

從新疆的特色菜就能明顯看出新疆人的霸氣和豪放,比如“大盤雞”,那真是滿滿一大盤子,連土豆都切的那麼豪邁,一大塊一大塊的。再比如饢,也是一個超級大餅子,比披薩要霸氣多了!論斤稱?太小氣!

2.這好像是傳承很久的習慣了

從我有記憶開始,到現在也20多年了,從沒聽到新疆人稱東西用“斤”的,這也許是新疆傳承下來的習慣吧!


畫冰


作為一個在新疆生活過多年的人,剛出省的時候,還一直以為全國都是用“公斤”,萬萬沒想到,去了外地有種深深的計量單位孤立感!不過好在中國還有個地方也用公斤,就是雲南。

新疆人生活中使用基本是沒有“斤”這麼個詞的。

大家用的都是“公斤”,或者說“半公斤”、“一百克”這樣的表達,在新疆長在新疆的人來內地後以後完全不知道“一兩”是多少,不信你可以問熱巴。

印象很深的事情

才剛剛到外地讀書的時候,我問一個妹子“你有幾斤?”

回答: “98斤”

我大吃一驚,心想: 看不出來啊,竟然那麼重,怎麼會這樣?是不是人體構造有問題?

很長一段時間我都一直認為那個妹子不是凡人,後來才知道人家說的數字到新疆要除2啊。


為什麼使用公斤?

原因下面的答友已經答的很好了,就不重複了,無非是解放前採用公制單位的國家交往較多引起的,一個是法國,一個是蘇聯。


市井覓食記


新疆東西公論“公斤”,不僅是地域習慣的問題,還有一個歷史發展沿革的問題。

清代新疆維吾爾族一般以“察拉克”為重量單位,清朝光緒年間,清軍幕僚湖南人蕭雄在他的《聽園西疆雜述詩》卷3中說:“彼中以十斤為一察拉克(harik,又譯察勒克、輒勒克、扎拉克等)。唐至清代,一斤相當於596.82克,故一“察拉克”約為5968.2克,近6公斤。左宗棠西征新疆之後,隨行官兵及家屬仍使用清代斤兩,一斤十六兩。當時新疆地區度量衡的使用因為地區及民族差異是不同的,這種情況也直接影響到新疆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民國南京政府為與國際接軌,統一中國度量衡制度,將“庫平營造制”改為“市制”,其中改一市斤為500克即0.5公斤,這一改革簡化了與國際度量衡單位的計算,更解決了不同地區度量衡差給經濟發展帶來的障礙,取得了空前成功,其影響範圍擴大到中華民國所有領土,我們現在使用的就是這次改革後的度量衡單位。新的度量衡單位也影響到邊疆地區,因為市斤與公斤實際為2位的關係,加上新疆地區地廣人稀,所以新疆地區也逐漸開始使用斤或公斤的概念。

同樣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蘇聯勢力不斷滲透進新疆,新疆地區的經濟習慣不可能不受到蘇聯的影響,而蘇聯實行的是公斤制,故新疆地區在與蘇聯人進行經濟文化交流時,開始使用公斤的概念。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新中國對新疆地區經濟的管理比較粗放,人們在度量衡單位的使用中,為提高效率,都習慣以同一類單位中最大單位計量,在重量上,就都是以公斤來計量,進入新疆的內地官兵、家屬也漸漸習慣在日常經濟生活中使用公斤。值得內地朋友注意的是,在新疆,使用“斤”的概念時,一般都是公斤而不是市斤,就是不論買多貴都是論公斤來計量的,外地朋友去新疆旅遊一定要記清楚,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莊燕水


因為之前工作的原因接觸過幾個來至新疆的小夥伴,都是挺豪爽、大氣的人,閒聊之中也稍微瞭解了一下各地習慣的不同,其中就包括他們大都論公斤稱重。

其實吧,在新疆也不都是按公斤稱重的,也有一些商品是按斤來計算的情況,比如買黑枸杞之類的比較貴的東西的時候,就會遇到有人是按斤稱重售賣的。不過今天我們重點先聊為什麼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按公斤稱重的。

首先應該還是地域不同、習慣不同。我遇到的新疆人都挺大氣豪爽的,其實這一點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也能發現。比如:大盤雞、烤饢、架子肉等等,這些食物、菜品的尺寸相比較其他地區簡直都是巨無霸了。而且製作這樣“巨大”的菜餚出來,所耗食材也是不小的,用相對大一點的計量單位也是正常的了。

而且新疆地區跟內地的分家制過日子的方式還不一樣,他們很多都是家族聚居。一家子人有個十幾口、幾十口人很正常了,日常飲食、生活用度肯定也是不小的。所以當幾種採買食材什麼東西的時候,量一般都是非常大的,所以久而久之公斤這樣大計量單位也就更適合豪爽的新疆人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新疆挨著前蘇聯,以前的蘇聯就是使用公斤制的,經常有商人往來採買,也是為了更加方便,所以慢慢就用了一樣的計量方式,省的換算的麻煩。

歡迎新疆本地的朋友指正啊,感謝點贊,記得幫我點個關注!


啞巴美食家



新疆地處我國西北邊陲,總面積佔全國的六分之一,少數民族的聚集地。由於地廣人稀,為了統一商業模式,全部商品按照公斤來銷售,這樣既方便消費者購買,也便利於商家進貨。
新疆少數民族基本都信仰伊斯蘭教,所有售賣的商品基本都是現殺的,不用擔心質量問題。新疆的氣候也很適合大量存放東西,冬天的新疆戶外,就是一個巨大的天然冰箱,也不用擔心放壞的問題。所以在新疆買東西基本都是按照公斤來買。


騎在馬背上的羊


公斤 = 千克(kg),因為新疆的地理和戰略位置,早在清代就與國際計量單位接軌,那時邊貿主要以大清與沙俄兩國為主,與此同時其它絲路國家為了能更加便捷的計數與計算,便統一採用了“千克”作為公用計重單位,自那時起新疆全境在計重方面就全面與國際接軌,並一直沿用至今。




公斤適合好客豪爽的新疆人

因新疆盛產牛羊肉、奶製品和各類水果,所以這三類食物就成了新疆人日常的食物,由於地處戈壁大漠的絲路中央,天生養就了豪爽乾脆的性格,所以在購買食材時,往往都以幾公斤為標準,可以說公斤非常適合新疆人的生活習性。




物產豐富公斤交易方便

新疆佔祖國面積的1/6,可謂是地大物博,牛羊、瓜果、礦石、糧棉、魚禽應有盡有,由於數量龐大,若使用斤兩計重,換算起來較為繁瑣麻煩,而公斤換算成公噸只需要乘以1000。所以說,公斤更方便各類物品的交易。




公斤與克成為日常計重單位

現在新疆人日常生活,公斤這種計量單位密不可分,比如買米麵,買禽肉,買瓜果等,除了公斤以外,對於小計重單位,新疆人更喜歡稱克(g),其實也就是內地的斤。這也是大美新疆另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吧,大美新疆豪爽新疆人歡迎您的到來!新疆人,亞克西!


棟哥遊新疆


說到千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斤,不得不說一下千克這個計量單位是怎麼來的,千克這個計量單位誕生在法國,那個時期是法國大革命輝煌的時期,是法國科學院當時制定的一種計量單位,最初的定義和長度單位有關,1791年規定:1立方分米的純水在4℃時的質量就是一千克,多年以後一種新的衡量參考標準出現,1889年國際計量大會上批准的國際千克原器,就是一種用鉑銥合金製成原器,一直保存在巴黎,後稱國際千克原器,現在所有質量的測量器具都以千克原器為標準做出來的。


新疆地區都用公斤,歷史性的原因應該佔了很大一部分,19世紀下半期至20世紀初,處於清朝的末期,對新疆的管理不到位,導致大量外國勢力入駐,當時的沙皇俄國駐新疆的各領事館就是1851年的《伊塔通商章程》簽訂之後開始設立。19世紀下半期到20世紀初,沙俄駐新疆領事館在中俄經貿關係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領事館是沙俄在新疆地區經貿利益的代言人,沙俄領事館不僅僅具備外交職能,另一方面,具備了一些貿易口岸的海關職能,領事館對俄的經濟勢力從邊境口岸擴張至腹地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領事館也負擔著擴張貿易圈和管理商民等重要任務,對這一時期整個新疆地區的貿易市場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而計量單位千克在新疆的傳入普及使用,當時的俄國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民國時期的新疆,軍閥割據,內戰頻繁,實際處於中央政府的控制之外。蘇聯由於複雜的政治、軍事與國家利益等因素,長期注目於中國的新疆。其戰略目標是確保蘇聯的影響,促成一個親蘇的新疆地方政權,20世紀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蘇聯通過對盛世才的全面支持和援助,成功地將新疆納入自己的勢力範圍,大肆攫取在新疆的特殊權益。經濟方面,蘇聯取得了在全疆的自由貿易權,設在新疆的蘇新貿易公司擁有很大的權利,甚至連新疆土特產的價格也由其決定。啥都被他們管了,不用說他們的貿易往來,都用到了前蘇聯帶來的國際計量單位千克。


從那時開始直到今天,因為新疆一直用的是國際通用的計量單位千克,很方便,現在也沒有更改的必要,反而省了不少麻煩。



縱橫伊犁


新疆漢族人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交流,新疆最早普及了普通話。公斤是以前和蘇聯關係好,蘇聯在新疆有支援了許多項目,在建設上蘇聯人就用的公制單位,為了和國際接軌,便於溝通,在所有的計量單位上都用的是公制,這一傳統一直保留在現在,將來也會一直持續下去。


機關槍1978


新疆買黃金都是按公斤


葉新32740866


這個問題我問了新疆朋友,他笑著說因為我們豪氣,的確是這樣。新疆人的性格就像他們的草原闊地一樣,寬廣豪放。我剛來新疆時,和他們討論孩子,剛生的孩子體重也是論公斤,乍一聽,差點沒回過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