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科學家新近發現的“間質”,到底是中醫裡的經絡、湊理、還是三焦?

2673737茶語


2018年3月28日美國科學家宣佈,發現人體內有一個未知的潛在器官。它將成為人體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器官,並且能夠顯著地提高現有醫學對癌症以及其他諸多疾病的認知。

(圖中的"Fluid filled sapce”即被科學家長久忽略的間質)

這項發現首先在《Nature》雜誌上的科學報告裡刊登,科學家首次建議將人體內的間質組織歸為一個完整的器官也即它擁有獨立的生理作用和構成部分,如人體中的心臟、肝臟一樣承擔著特殊任務。由於“間質“組織”隱藏於人體中發揮著作用。截止目前科學界從沒有對間質組織詳細的圖像資料,也沒有相應的文字記錄。

人體的水含量佔全身的三分之二,大多數藏在細胞中,剩餘的少量液體組織以“間質液”的形式存儲在人體中。間質組織就是鏈接起這些四散在身體中的液體的組織,它們遍佈全身,皮膚下有它的影子。胃部、腸道、肺部、血管和肌肉內部都是它的藏身之處。

發現間質的Theise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說,因為間質組織貫穿人體全身,所以有助於我們理解人體內發生的連鎖反應。就好比人體中有一副多米諾骨牌,當我們推翻第一個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間質組織意識到它將產生怎樣的反映和後果。

而傳統中醫理論中的三焦分別指橫膈以上內臟器官為上焦,包括心、肺; 橫膈以下至臍內臟器官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臟;臍以下內臟器官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而中醫的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是經脈,猶如途徑,是經絡系統的主幹,其特點是縱行分佈,位置較深;絡是絡脈,猶如網絡,是經脈的分支,其特點是縱橫交錯,遍佈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裡,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根據學者對中醫經絡的的研究新理論來看,經絡作為間質性的可能性較大。

總之,針對題主提出的問題“科學家新近發現的'間質',到底是中醫裡的經絡、腠理、還是三焦?我想無論從中醫的解剖生理理,還是經絡、三焦、腠理三者來講,都無法過早定性,也很難有一個合理的對應。因為中醫理論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細緻具體,更沒有在理論上有這樣的突破,一直延續了古代中醫的理論學術。如果硬要對應,我覺得間質應該是中醫裡的經絡,因為它遍佈全身各個系統,類似於西醫中的淋巴系統,維持著人體的正常代謝。這與科學家發現的間質具有相同的共性特點。

當然,最終如何,相信科學界會給出滿意的答案的。


不惑425


惡炒的忒過了,還是應該做進一步澄清。

科學家新近發現的“間質”,到底是中醫裡的經絡、湊理、還是三焦?

嚯嚯,又升級了,居然一下就扯出中醫三個玄化的概念。

問題是,間質組織這一女也不能三嫁嘛。

而且,這個所謂“間質”原本早就是半老徐娘,並非新人。

沒有新組織,更沒有新器官,“科學家發現新器官”是惡炒

研究論文發在3月27日的Scientific Reports 上。

自然旗下這個雜誌很爛,經常發一些不靠譜的東西。

這個被熱炒的發現新器官的研究,其實根本發現沒有任何之前未被認識的新組織,更談不上發現新器官。

所謂新發現的“間質組織”(“Interstitium ”)和“間質液”都是組織學上存在了很多年的固有的概念,早就徐年半老。

如果非得說有什麼新發現,那就是使用了共聚焦激光顯微內窺鏡在活體上觀察到了間質組織的顯微結構跟之前的認識不同——並非僅僅是緻密纖維組織,而是膠原纖維束構成一個一個小房間,間質液被隔離在這些小房間內,整體上間質組織顯微結構呈位於“蜂窩狀”。

打個比方說,就是之前認為間質組織是一堵牆。而用一個能窺視的管子插進“牆”裡發現,原來並不是牆,而是一個劇院。

雖然原本就知道這堵牆裡住著有很多人進進出出,卻不知道這些人在“牆”裡咋待著。通過管子瞅了瞅發現,牆(劇院)裡是很多包間,人是待在這些包間裡的。

這就是這項“重大突破性”研究的所謂的“新發現”。

事實上,使用共聚焦激光顯微內窺鏡在活體做的觀察性研究早就不計其數,只是都沒有炒作,公眾不知道而已。

而這次,雖然這項研究幾乎沒有啥價值,作者卻很會炒作。

作者在論文中的表述還算規矩,並沒有說發現新器官。但是,在接受通俗媒體採訪時就不規矩了,高調宣稱應該將間質組織宣佈為新器官——瞎扯淡。

炒作的文章是Live Science這家網站炮製的,

第一波炒作的文章基本上都是轉載或脫胎於這篇文章。

看時間,這篇文章是跟雜誌論文同步推出的,說明記者的採訪和撰文都是事先安排的,是有計劃的炒作。

“間質”到底是中醫裡的經絡、湊理、還是三焦?半老徐年假扮新嫁娘,一女三嫁

國內外媒體熱炒的是“美國科學家發現新器官”,在國內卻也一下戳到中醫愛好者的三個G點:經絡、湊理、和三焦。

此半老徐娘到底嫁誰,最好還是中醫愛好者們自己協商決定。

但是,有一點還是值得說道一二的,那就是為什麼是經絡、湊理、和三焦三位爭破頭?

道理也很簡單,雖然中醫愛好者一直稱科學醫學和中醫是兩個不兼容的獨立體系,卻始終念念不忘從科學醫學中尋找中醫的存在感。

中醫體系中的大多數臟器都在醫學解剖組織學中找到“根”,不幸的是經絡和三焦,實在是玄而又玄,根本找不到對應的實體結構。而湊理,其實是不難理解的東西,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皮裡肉外”,大概就是真皮層和皮下組織吧。

前兩者一直打著光棍,好容易見到一女的,自然如餓虎撲食,就是亂點鴛鴦譜也得強娶,以實現偉大的脫單夢。

至於跟湊理扯在一起,卻有些“道理”,兩者的解剖部位上確有重合之處。

總之,這兩天的這份熱鬧,源自發在低端雜誌上的一項沒有多大價值的研究,被國內外通俗媒體惡炒為發現新器官,又被中醫愛好者意淫為幫助中醫找到了“經絡、湊理、或三焦”


掙脫枷鎖的囚徒


按慣例先糾正一下提問:

第一,所謂科學家新近發現的內容也不是間質,而是間質內網絡可能作為體液物質傳輸通路的作用……間質本身的發現至少有七八十年了,比如很常見的俗稱間質性肺炎的疾病,早在差不多四五十年前就已經這樣命名了。

第二,無論是間質還是間質網絡,也更不是什麼人體器官,它只能算是構成人體的一種組織結構。而器官則是解剖學上位置相關聯、由一系列組織構成的、相互協作完成特定功能的構造。所以,幾乎所有人體器官內都有間質組織,就像每個器官裡都有血管一樣,間質組織充其量也只是構成器官的若干種組織中的一種罷了。

第三,即便是間質網絡,作為體液傳輸通路的作用本身也不是第一次被提出和發現,醫學研究早就知道體液可以在間質中流動。所謂新近的科學發現,只不過是造了一臺更先進的顯微鏡,可以不破壞人體組織從而直接觀察到液體在間質中流動的形態罷了。

最後,中醫吹們恐怕要失望了,間質組織的體液傳輸能力本身只是一種早就被證明存在、一點也不稀罕、更談不上新穎的再普通不過的對人體認識的基本科學知識。任何把它與中醫概念牽強附會聯繫在一起的糊塗蟲,都只不過是在恬不知恥的忽悠罷了!


晴月浩新雪


美國科學家發現的“間質”,是對人體“經絡”兩套新陳代謝系中絡脈的發現。經脈是血府,榮血行動脈,營血行靜脈。絡脈是“滲灌諸節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氣內於五骯,外絡肢節。其浮氣之不循經者,為衛氣;其精氣行於經者,為營氣”。在絡脈中流溢而行的是衛氣,衛氣者真氣也,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天之陽氣(氮氣)承載水谷之精微成津液態,有氣泡稱為濁氣,血無氣泡稱清氣。衛氣形態非液非氣,是一種氣液的混合態,它有溫度有壓力,可向低壓低溫區流行,所以能充身並流出體外,津液分為汗和氣,完成人與大自然的能量物質交換。這種流溢的津液只存在活人體內,死人沒有了氣,也就沒有了衛氣存在。在解剖腔體時只見水液不見氣。絡脈是脈外骨外肌內皮下的結締組織結構的膜。《說文解字》中:絡,絮也。是無序的纖維結構體成團或成膜片。絡就是膜片。把膜片和上面的流溢津液視為“間質”,就是“經絡”中的絡脈。絡脈中細分有三焦、奇經八脈、三陰三陽手足絡脈、脾之大絡、腠理,每個名稱對應的都是膜,膜上流溢的都是衛氣津液。“氣燻肓膜”,衛氣是熱的、是行的,所以衛氣溫肌充膚。“間質”對應的是絡脈系統。這一發現,打破了“經絡”在人體內找不到對應組織結構和對應物質的武斷結論,否認“經絡”存在的妄言。中醫是唯物科學的,是華夏先民睿智的結晶,是打不倒推不翻的。中醫定會在多種醫學叢林中獨領風騷!


湯谷沖霄


中醫對科學發現的態度一般是這樣的:如果科學上證實沒有對應物,他們會說中醫的概念不是實指,而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經絡和腑臟不是血管也不是神經,而是一種無形的聯繫”);如果科學發現一種類似物,他們馬上說“對,就是它”(淋巴液、針刺反應都曾冒認過是經絡,現在是間質)。


快樂寶寶幸福成長


科學新近發現的〞間質〞到底是中醫的經絡、湊理、還是三焦?

〞間質〞既然液體。就不是中醫的經絡、湊理、和三焦。

一、先有穴位後有經絡。穴位是神經的敏感點。公元前著名醫典《黃帝內經》指出〞氣穴所發,各有處名。記截了160個穴位名稱。到了晉代皇甫謐編篡了我國現存針灸專科現存的開山名作《針灸甲乙經》。

經絡的走向,手三陰一一沿手心內側手臂到胸。手三陽一一沿手外側到後背。足三陰一一從足內側沿腿內側到胸。足三陽一一從足外側到腿外後背到大椎。等。

二、湊理是肌肉的紋理。

三、三焦,是把軀幹分三個部分,上中下三焦,合稱三焦。

橫隔以上內臟氣管為上焦,包括心肺。橫隔以下至臍內臟氣管為中焦。包括脾、胃、肝、膽等內贓。

臍以下氣管為下焦,包括腎、大腸、小腸、膀胱。

間質是一種通過身體各處的〞管道〞流動而成。一伴以上在細包內,七分之一在心臟、血管、淋巴結和淋巴細胞管中,其餘的被稱為間質液。

以上對比分析,間質既不是經絡、湊理也不是三焦。附圖後。




弘陽真人


第31樓。樓上的吵來吵去其實都白搭。可能是經絡可能是湊理,,也可能都不是。憑啥說是或者不是呢?這東西是啥難道要靠猜?查古籍可以知道經絡是什麼東西,可這個新器官古籍裡沒有記錄啊,你得知道這個新器官的作用才好比對。還是得繼續做實驗,也可以等那些科學家們做完實驗,把結果發出來再往上貼。中醫是來源於實踐和經驗的,那麼現在機會來了,同志們努力吧。再加一句,中醫是把人體看做一個整體,身體各部分之間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相信這種聯繫如果存在的話,那麼一定是可以觀測到的。中醫為什麼要拒絕科學,如果這一代的中醫人把這種聯繫觀測到了,那中醫的偉大與璀璨就不止是中醫粉們口中所說的偉大了。想一想多讓人感動啊,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


鐵化了


中醫認為脾所主管的範圍是最大的,中醫所說的脾不是現代醫學的脾,是更寬泛的器官,脾主精微物質的運化,運的作用是由脾完成的這讓很多人難以理解,其實不難理解,營養物質從毛細血管裡出來要再經過一步才能進入細胞,這中間的過程和物質就是間質,營養物質在間質的作用下才能被送入細胞,這就是脾的最後一步運的功能。間質不但可以運送精微物質,也是人體內環境和微環境的決定者,內環境和微環境才是決定人體是否健康的本質所在,內環境和微環境是細胞生活的海洋,也就是說間質是細胞生活的基本環境,間質是否健康決定細胞是否健康,這就很好理解各種疾病的發生的根本的原因了。中醫早就認為內環境是由脾所控制的,那麼很多疾病的治療就可以從中醫所認為的脾入手就可以迎刃而解了,這也是脾為後天之本的意義。比如糖尿病、一些癌症都可以從脾入手,來使不健康的內環境變得健康,那麼一些病就可以不治而愈,或者說讓不正常的間質變成正常的間質疾病就會自然消失。


我愛這個美麗而又醜陋


問題是錯的,先更正問題,再說說和中醫的關係。還是那句話,我不是中醫粉,也不是中醫黑,客觀的分析,科學的方法才是中醫西醫的出路。

科學家最近發現的是“間質組織”的新結構。“細胞間質”是細胞之間的液體,幾乎和細胞同時發現,不是每個細胞都能接觸毛細血管,一些細胞必須依靠細胞間質和毛細血管連接。“間質組織”是細胞間質中的膠原蛋白,這也不是新發現,新發現是指膠原蛋白具有生物活性的結構。


其中一種猜想認為“間質組織”是細胞間質的高速公路,這就為看不到的經絡提供了物質條件。但不能因此判斷間質組織是經絡,需要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間質組織的作用,比如用碳14標記細胞間質,觀察細胞間質在間質組織中的運行情況,如果和經絡運行一致,且療效相同,就有一半可能是經絡。

在中醫理,經絡除了氣血運行的調整還有經絡聯通,也就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所以另一半研究是經絡本身,通過統計學規律研究健康和非健康組織的“間質組織”,如果真的可以證明非健康組織缺少“間質組織”,“間質組織”的聯繫不如健康組織緊密,就可以確定經絡就是“間質組織”,可以在生物學中真真切切的看到經絡。



如果得出的結果不是這樣,就不要把中醫勉強和“間質組織”扯上關係。其實中醫的一些療效試驗得到國際社會認可,也不需要勉強和科學發現攀親戚。中西醫理論體系不同,但只要都是正確的,最後必然殊途同歸,都把自己的理論分析和療效驗證做好就行了。


飛魚科普


科學,呵呵,中醫黑總喜歡那科學說事,科學是本來就存在的東西被人類發現並且運用,才叫科學,也就是說現在我們所知得一切本來就存在的,而未知的是沒發現的,老說中醫內的什麼經絡這些通過現在醫學沒發現然後就來個偽科學,中醫本身研究的是活體,而西方近代醫學是在解剖屍體上建立起來的,黃帝內經對於人體內各個器官及關聯有了闡述,一些器官在個體失去生命時候就停止工作也就是屍體上根本反應不出來,那麼說明西醫對於人體根本沒有完全認識,反觀中醫所說三焦,經絡你難道沒發現就敢定義偽科學嗎?那麼現在發現間質在沒發現時候你說有是不是也是偽科學?這個器官的發現佐證了經絡肯定的存在,通過這個器官發現說明中醫領先西醫何止前年,現在我們用西方醫學來定義中醫有些疾病就是不好看,中醫講究整體觀單一個舌診就很多,白,黃,灰,灰黑,同時含有薄,厚,膩,滑潤,乾燥,裂紋對應了你體內,的病變,試問西醫拿一個儀器來看病儀器也是人為編輯資料試問人體各個體制不同儀器一概而論準確嗎?中醫應該走出以西醫解釋的陷阱來,真正才能顯示中醫厲害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